文档详情

四川省行政区划报告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3.08KB
约32页
文档ID:382828861
四川省行政区划报告_第1页
1/32

四川省行政区划报告地理位置和和自然状状况地 形四川省位于我国西部,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几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点是西部的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高达7556米地形复杂多样以龙门山-大凉山一线为界,东部为四川盆地及盆缘山地,西部为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 (一)四川盆地底部地区 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7万平方公里,海拔300-700米,四周为海拔1000-4000米的山地所环抱盆地底部龙泉山以西为川西平原区,由成都平原、眉山-峨眉平原组成其中,成都平原面积达6200平方公里,是我省最大的平原龙泉山以东地区为盆地丘陵地貌区该区地貌条件差异较大,据此又可分为川中方山丘陵、川东平行岭谷区两个地貌亚区华蓥山主峰海拔1704米,是盆地内最高峰 (二)四川盆地边缘地区 本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其中,又以海拔1500-3000米的中低山地为主,占山地面积的96%左右该区主要的山脉有:北东缘的米仓山、大巴山;南东缘的大娄山、七曜山、巫山;西北缘、西南缘的龙门山、邛崃山、大相岭等盆地西南缘的佛教名山峨眉山以及西北缘的道教名山青城山均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区内最高峰为西部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该区丘陵和平原较少,零星分布山地之间,平原在当地俗称为坝子比较有名的有广元坝子、秀山坝子、天全坝子等,是当地的农业中心三)川西南山地区 川西南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系中段,地貌类型为中山峡谷全区94%的面积为山地,且多为南北走向,两山夹一谷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左右,个别山峰超过了4000主要山脉有小凉山、大凉山、小相岭、锦屏山最高峰为石棉、九龙与康定三县交界处的无名山峰,海拔高达5793米本区东部的大凉山山地为山原地貌山原顶部海拔为3500-4000米,北部为大风顶,南部为黄茅埂本区中部的安宁河谷为平原,面积约960平方公里,是我省第二大平原 (四)川西北高原地区 本区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川西北高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分为丘状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间,谷宽丘圆,排列稀疏,广布沼泽分布在若尔盖、红原与阿坝一带的高原沼泽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大的沼泽带川西山地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切割深浅可分为高山原和高山峡谷区主要山脉在岷山、巴颜喀拉山、牟尼芒起山、大雪山、雀儿山、沙鲁里山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它不仅是四川第一高峰,也是世界著名高峰。

自然资源水电资源蕴藏量达1.5亿千瓦,仅次于西藏,可开发量近1亿千瓦,位居中国首位地下热水资源也非常丰富,全省光发现温泉(群)354处,地下热水钻孔114个 已探明的地下矿藏有132种,其中钒、钛、钙、芒硝、萤石、天然气、硫铁矿的储量居中国第一位,钛储量居世界第一,钒储量居世界第三   四川地处亚热带,加以地貌和气候多样,植物种类极为丰富全省森林面积746万公顷,长有许多珍贵树种中国的水杉、银杉等“活化石”树种有1/5 生长在四川   动物种类繁多仅脊椎动物就有1100余种,占全国的40%,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55种举世闻名的大熊猫,主要生息于四川境内4个山系的36个县和保护区内   四川拥有举世闻名的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三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有都江堰―青城山、蜀南竹海等九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还有国家森林公园11处、自然保护区40处、省级风景名声区44处,从高原、山地、峡谷到盆地、丘陵、平原,从江河湖泊到温泉瀑布,从岩溶地形到丹霞地貌,一应俱全,旅游资源之丰富,世界罕见气 候四川位于亚热带范围内,由于复杂的地形和不同季风环流的交替影响,气候复杂多样东部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

西部高原在地形作用下,以垂直气候带为主,从南部山地到北部高原,由亚热带演变到亚寒带,垂直方向上有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有利于全面发展四川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 日照: 东部盆地全年日照900-1600小时,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在地域上由西向东递增:盆西900-1200小时,盆中1200-1400小时,盆东1400 -1600小时在时间上,春夏多于秋冬,盛夏最多全年太阳总辐射量3100-4200兆焦尔/平方米,其时空分布与日照类似 西部高原全年日照数为2000-2500小时,地区差异不大,仅龙门山区相对少,为1600-2000小时全年太阳总辐射量多为5000-6800兆焦尔/平方米,属全国光能丰富区之列 西南山地全年日照时数1200-2700小时,较东部盆地多一倍空间上,由东北向西南部递增;时间上,干季多于雨季全年太阳总辐射量4000-6200兆焦尔/平方米,除小凉山东侧外,光能资源大于东部盆地 气温: 东部盆地年平均气温14-19度,比同纬度地区高1度一月平均气温3-8度,盆周略高;四月平均气温15度-19度;七月平均气温25度-29度,是全年最热月份:十月平均气温15度-19度,接近该区年平均气温。

四季分明:春季候温10°-21.9°,长约3个月;夏季候温≥22°,长3个多月;秋季候温10度-21.9度,长2.5个月;冬季候温<10度,长3.5 个月全年日平均气温≥10度的积温4200度-6100度,无霜期280-300天 川西高原主体部分年平均气温<8°C;一月平均气温-5°C左右;四月平均气温5度-10度;七月平均气温10度-15度;十月平均气温5度左右全年无夏,冬季漫长,可分3期:寒期候温≤0度,冷期候温1.1度-9.9度,温凉期候温≥10度全年日平均气温≥10度积温在2000度以下 川西南山地年平均气温:谷地15度-20度,山地5度-15度一月平均气温 5度,德昌以南谷地10度-12度,为全省冬季最暖地区;四月平均气温10度-24度;七月平均气温15度-26度;十月平均气温10度-20度四季不分明,一般只分两季全年日平均气温≥10度,积温德昌以南河谷>4500度,以北锐减至2000度 降水量: 东部盆地大部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但在地域上,盆周多于盆底,盆西缘山地是全省降雨最多之地,为1300-1800毫米;次为盆东北和东南缘山地,为1200-1400毫米;盆中丘陵区降雨最少,为800-1000毫米。

在季节上,冬季(12月-2月)降水最少,占全年总雨量的3-5%,夏季(5月-10月)降水最多,占全年总雨量的80%,冬干夏雨,雨热同期川西高原降雨少,年降水量大部为600-700毫米,金沙江河谷<400毫米干雨季分明,6月-9月为雨季,降雨占全年总雨量的70-90%;11月-4月为干季,各月降水量小于10毫米 川西南山地降水地区差异大,干湿季节分明大部年降水800-1200毫米木里以北与川西北高原接壤,年降水小于800毫米;安宁河东侧与东部盆地相当,年降水1000毫米左右雨季(6月-9月)降水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5-90% 土 地四川地域辽阔,土壤类型丰富,垂直分布明显平原,丘陵主要为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等,是全省农作物主要产区高原、山地依海拔高度分别分布不同土壤,其中多数有利于不同作物的生长 四川大部分地方为紫色土,系侏罗纪、白垩纪紫色砂岩、泥岩风化而成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内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和丘陵上该土壤内富含钾、磷、钙、镁、铁、锰等元素,土质风化度低,土壤发育浅,肥力高,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是四川分布面积最广的土壤之一 盆地四周的山地、盆地内沿江两岸及川西平原的阶地和丘陵上,分布着黄壤。

一般海拔1000-1200米它是石灰岩、砂岩、页岩、变质岩和第四纪砾石,在中亚热带四季分明的湿热条件下风化发育而成有明显的富铝化和黄化过程,胶体硅铝率2.1-3.1黄壤自然肥力较高,但粘性重,酸性强在盆山地中,还分布有黄棕壤与黄褐土 川西南山地河谷遍布红壤及黄红壤,主要在安宁河、金沙江、雅砻江谷坡阶地以及湖盆台地,海拔1100-1800米甘孜州局部地区的红壤可达海拔2100米以上酉阳、秀山也有大面积的红壤分布红壤的母质是花岗岩、变质岩、砂、泥岩和第四纪老沉积物,在长期干湿季分明的湿热条件下,风化而成胶体硅铝率1.33-2.33,酸至微酸性,粘性重,瘦硬,严重缺磷,土壤肥力低 川西北高山分布着大量的森林土草甸土,主要有高山草甸土,分布在高山林线以上,海拔3000-4700米,草根层10厘米左右,有机质约15%,微酸至中性,有腐殖化和草甸化,海拔低处可开垦成农地,高处是天然牧场 高山寒漠土,分布于高原及高山顶,海拔4700-5000米,雪线以下,高山草甸土以上岩石遭受物理风化为主,成土作用弱,常为多棱角状碎石沿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上游河谷两侧尚分布有棕壤、暗棕壤、褐土等暗棕壤,分布在山原中上部,海拔2800-3000米,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为主,铁的游离度低,胶体硅铝率2.4-4.1,弱酸至酸性,盐基饱和度大于60%。

棕壤,分布在海拔2000-2700米处酸或弱酸性,胶体硅铝率2.7-3.3,盐基饱和度不饱和至饱和,腐殖质4-7%,自然肥力高 褐土,分布在海拔1000-2500米处以黄土母质发育而成,表层为无至弱石灰反应,下层在50-70厘米处有钙积层,PH值7.5-8.0 沼泽土,主要分布在若尔盖地区是寒冷潮湿条件下,沼泽草甸植物在山原洼地和河谷洼地所形成其表层为草根层,下部为矿物质潜育层有机质含量5-25%,氮和磷的含量也高,形成特有的泥炭层 生 物四川省地处亚热带,生物资源很丰富四川的野生动物资源以及植物资源,均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四川地貌和气候多样,植物种类极为丰富全省维管束植物种属约占全国的1/3全省森林面积746万公顷,是全国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的主体部分,长有许多珍贵树种森林多分布于江河中上游,具有极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效益全省有天然草地1638万公顷资源植物约在4000种以上四川幅员辽阔,且受冰川大面积破坏性的影响较小,现代生态环境优越,动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仅脊椎动物就有1100余种,占全国的40%,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55种举世闻名的大熊猫,主要生息于四川境内4个山系的36个县和保护区内。

在全省已知的脊椎动物中,一半以上的种类有明显的经济意义 植物资源: 由于四川省位于水热充沛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并且地形复杂,因而植物种类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有高等植物270余科,1700多属,1万余种其中有乔木约1000多种,占全国总数的一半多种多样的树种资源,构成了繁多的森林类型 四川盆地(包括盆周山地)山地丘陵区,气候终年温暖湿润,森林是以樟科、壳斗科、山茶科为建群种的湿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马尾松、杉木、川柏木为主的亚热带低山常绿针叶林、以多种大茎竹为主的亚热带竹林川东南山地宽谷盆地区,气候干湿季分明,森林是以耐干性的壳斗科种类为优势的干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以云南松为主的亚热带针叶林川西高山峡谷区,山高谷深,垂直差异大,但主要属温带高原气候,有大面积的以冷杉属、云杉属为主的亚高山常绿针叶林和以高山栎为主的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川西北高原区,已属高原寒冷大陆性气候,亚高山常绿针叶林仅小块状分布于局部水热条件适宜之地,而广大高原、山原面上,或因气候严寒,最暖月均温已在10摄氏度以下,在森林生长线之上;或因风速过大,环境条件恶劣,乔木难于成长,广泛分布着高山高原灌丛和高山高原草甸 动物资源: 四川动物资源十分丰富,仅脊椎动物就有1100余种,占全国所产总数的40%左右,其中鸟类和兽类约占全国的一半。

资源动物是指特产与珍贵稀少动物,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卫生保健、文化教育等有密切关系的野生动物根据它们对人类的社会经济意义大体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