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意象张晓霞摘要:陶渊明笔下有大量的有关飞鸟意象的作品飞鸟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蕴含着诗 人强烈的主观意识及情感,是作者审美意识与客观物质渗透的结果陶渊明笔下的飞鸟意象 是其自我精神的形象写照它负载着作者的孤独与寂寞,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真意的追求及回 归田园的人生意趣更集中体现了陶渊明生命与精神的永恒追求关键词:陶渊明 诗歌 飞鸟意象 象征意蕴陶渊明的诗歌中频繁出现的“飞鸟”意象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蕴及强烈的主观情感渗 透着诗人的审美理想与人生追求,体现了作者在动荡黑暗的社会里彷徨无依、孤独寂寞的心 态,反映了作者忘我自适、率真自然及回归田园的人生意趣诗人依托飞鸟这一渗透个性特 征、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展示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心路历程及精神品格透过飞鸟意 象,我们可以了解到生命与精神的止泊之所洞察诗人淡泊磊落的情怀节操和他对自由、和 谐的人生的追求一、鸟寄寓崇高的理想追求和强烈的政治抱负陶渊明素有“田园诗人”之称他的大部分诗作都运用了寄托和象征的手法,他吟咏的 “飞鸟”、“青松”、“秋菊”等自然景物常常寄寓特殊的含义,这些自然景物蕴含着诗人的情 感、心态的意象飞鸟”的形象又不同与其他的意象,陶渊明对“鸟”有着特殊的情感和 偏爱。
陶渊明的出身很高,在他的很多诗文中都体现着他对自己家庭历史的自豪感《命子》 诗中;“悠悠我祖,爱自陶唐,邈焉虞宾,历世重光,御龙勤夏,豕韦翼商,穆穆司徒,厥 族以昌《赠长沙公》诗中也有这样的诗句由于家族的显赫地位,陶渊明有了远大的目标: 建功立业,光耀家族到他老年的时候,他所作的《杂诗》(其五)中说:“忆我少壮时,无 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翔翻思远翥陶渊明用鸟之高翔形象的比喻了自己宽阔的胸襟, 他急切的盼望着建功立业、光耀门庭,施展自己的才华,干出一番事业来,实现他自己的理 想和抱负这里这只展翅飞翔的大鸟正是当时陶渊明理想的化身他常常在诗歌中借飞鸟的 形象表达自己对进入社会想做一番大事的渴求陶渊明在《饮酒》(其十六)中写道:“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大量吸取各方面 的知识,广泛采用各大家的长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品质和人生态度他自小就树立起 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拟古》(其八)中写道:“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他以初生 牛犊不怕虎的锐气,仗剑独行,积极投入到在他眼里处处美好的世界《归鸟》(其一)中写道:“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在诗中,鸟 儿怀着远大的志向,一大早就离开了舒适的栖居地,大鹏展翅,奋勇向前,诗人骨子里的儒 家思想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连雨独饮》中说:“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陶渊明远大的 理想追求在鸟的搏击长空中体现的恰到好处正是这种理想的鼓舞鞭策着诗人,使他一次又 一次的做出尝试和努力,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能影响统治阶级,改变当时官场的腐败和政治 上的混乱在《停五》诗中,陶渊明用“八表同昏,平路成江寓示他对世事的忧心,对自己建 成功业的焦虑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翩闲止,好声相和他非常希望有那样的飞鸟停 息在他的院落,与他共处,这就明白无误的表明了陶渊明对知音的期盼我们能从中清晰的 感觉到他渴望融入到奋飞的鸟群中,奋发图强,冲破种种阻碍,期盼自己的理想早日实现读陶渊明的这些诗句,我们仿佛从飞鸟的翔集于和鸣中感受到他急切的脚步和躁动的心 跳,他把当时崇高的理想追求和强烈的政治抱负表现的淋漓尽致二、以飞鸟凸现彷徨无依、孤独无奈的寂寞心态陶渊明在《拟古》(其五)中写道:“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到幽 州他有儒家建功立业、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杂诗》(其五)中也有这样的诗句可见 他渴望的是儒家“修齐治平”的积极用世虽然陶渊明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因人不逢时,理 想得不到实现,他的内心充满了孤独与痛苦之情他在《咏贫士》中写道;“万物皆有托, 孤云独之依。
以此形容自己孤独无依的悲苦他的《杂诗》(其二)中说:“欲言无子和, 挥杯劝孤影《和胡西曹示顾贼曹》中说;“逸想不可掩,猖狂独长悲《杂诗》(其二)中 说;“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感此情悲凄,终晓不能静他的诗中更多的是寓于飞鸟借 物咏怀、托物寄情,以飞鸟寄托他的孤独和寂寞陶渊明借“飞鸟”意象表达他的孤独寂寞之情,他的这种思想在诗歌中体现的比较多 《杂诗》中说;“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饮酒》(其四)中说;“栖栖失群鸟,日暮犹 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晨,远去何所依因值孤生松,敛翩遥来归 在这些句诗中,孤鸟凄惨惶恐,没有居处,它在哀怨,在徘徊,在寻找着自己的归宿陶渊 明不正像这些孤鸟一样在寻找他自己理想的用武之地吗?这些“飞鸟”正是陶渊明现实处境 的真实写照从陶渊明的这些诗句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借“飞鸟”表达自己的孤独无依,内心悲苦 的情感,同时也通过它们的遭遇折射出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处境三、飞鸟意象明确刻画出私诗人的崇高自然和脚踏实地飞鸟通常是自然的化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宇宙自然相吻合,正如逯立钦所言: “窃谓鱼鸟之生,为最富自然情趣者,而鸟为尤显多情敏感的诗人对鸟的这种特质最先 感悟,陶渊明就是其中之一。
鸟的自然、真挚、纯朴等就成为它们笔下不断出现的歌颂对象 在陶渊明大量的诗中,这种意象普遍存在我们从这些诗中领悟到的是一个崇尚自然的人, 一个富有情趣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人,一个具有脚踏实地鲜明人格的人陶渊明是在崇高理 想的强烈抱负的思想支配下走上仕途的第一次出仕,他就发现了官场的黑暗,便“不堪失 职,少日自解归”(《宋传》)几次失意之后,陶渊明的态度发生了变化,“遥遥从羁役,一 心处两端 ”(《杂诗》其九)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仕途生活的厌恶与日俱增他在《归园 田居》(其一)中写道:“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是他自己发出的感慨,在《归去来 兮辞》中“逸想不可掩,猖狂独长悲是他自己的写照于是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 中写道:“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他的回归之情,他像一只倦飞 的归鸟,想回到纯朴、恬静的大自然里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他是一个性情中 人,只有融入大自然,才能体味多才的生活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 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其六)这是诗 人远离车马喧嚣的尘世,悠然地在东篱下采摘诱人的花朵,在不经意间看见南山,成群结队 的飞鸟欢快地唱着飞向森林。
在这里,山花人鸟相对,诗人就像鸟儿一样投身于风光无限的 大自然中他获得的是心灵的慰藉和思想的升华,诗人找到了生命的止泊之处他用飞鸟在 夕阳中翼翼飞翔的意象自然的和谐与完美,从而体现了诗人的顺应自然、融入自然的人格追 求陶渊明在诗句《饮酒》(其七)中勾勒出这样一幅生活场景:“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太阳落山的时候,一群结伴归来的飞鸟打着翅膀,叽叽喳喳地争先恐后地投入森林;日出而 动,日落而息,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鸟儿眷恋着养育了它们的树林,多么令人羡慕和向往! 诗人在这一场景的启发下感到大自然的伟大,进而沉思人生的真谛,他逐渐明白了,生命只 有顺应自然才能释放无穷的活力这样,一个不慕名利、向往自然的诗人形象就浮现在我们 的脑海中他在《读山海经》(其一)中歌唱着:“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他在《归园 田居》(其二)中欢唱着:“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陶渊明在浔阳柴度过了他美好的童年生活,家乡美丽的风光、勤劳的人民、淳朴的风俗 孕育了他纯朴、真诚的性格,规范了他脚踏实地的行为他在《杂诗》(其四)中写道:“丈 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只要能脚踏实地做点事情,诗人不会在乎年龄的大小即使在艰 苦的环境中,他也能够奋发图强。
《饮酒》(其十五)中说:“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班 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若不委穷达, 素抱深可惜在灌木丛生的荒宅里,鸟儿乐此不疲,它不会因环境的恶劣而望而生畏以 鸟喻己的诗人,踏进道德沦丧的社会,不退缩,不妥协,用心血和智慧苦心经营,一步一个 脚印,不欺骗他人,更对得起自己他在《杂诗》(其一)中写道:“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 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他不会弄虚作假,虚度时光,以一种崇尚自然的情感,脚 踏实地的做着事情四、飞鸟意象凸现了诗人豁达的退守和超逸的品质考察传统文化可以看出,飞鸟意象内涵在逐步丰富,并在多个意义层面上不断展开,表 达疏离、退守、超脱的意蕴也成为飞鸟意象的主要内容之一这种意象在陶渊明的诗中的运 用特别突出,在陶渊明退守回归田园后,借助歌鸟咏雀,一个具有豁达、洒脱、超逸品质的 丰满形象展现出来陶渊明在《归鸟》中写道:“翼翼归鸟,戢羽寒条游不旷林,宿则森坛晨风清兴, 好音时交赠缴奚施,已倦安劳归鸟收起翅膀,停在树枝上,再也不想飞出深林,只想 在茂密的树林里歇息树林里很安全,鸟儿可以无忧无虑地尽情欢畅,不必担心再被箭射中 此时的诗人也像鸟儿一样,他逃离了官场的腐败,摆脱了明枪暗箭的伤害,回到了田园,与 官场格格不如的他明智地选择了归隐。
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言:“自渊明诗中,我们就可深切 地体会到,他是如何在此黑暗而多歧的仕途中,以其所秉持的、注满智慧之油膏的灯火,终 于觅得了他所要走的路,而且在心灵与生活上,都找到了他自己的栖止之所,而以超逸而又 固执的口吻,道出了‘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的决志所以在陶渊明的诗中,深深地揉 和着仁者哀世的深悲与智者欣愉的妙悟这悠悠南山、片片良田才是他才华得以施展的最 佳舞台陶渊明 写的《归园田居》(其一)中有这样的诗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是 他自己当时生活的写照他辞官回到田园中如释重负,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癸卯 岁始春怀田舍二首》中写道:“鸟瞬欢新节,冷风送余善在这句诗中,鸟儿欢唱,和风吹 拂,好像在欢迎他的到来《拟古》(其三)中也有这样的诗句:“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连燕子也成双结对地前来凑热闹这个时段的诗人得到了彻底 放松,“漉我新熟酒,主鸡招近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归园田居》其五、其二), “游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和部主薄二首》),他叙邻里之情、享天伦之乐,精神得到了 慰藉,心灵得到了升华在诗歌《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写道:“云无心以出帕,鸟倦飞而知返……富贵非吾 愿,帝乡不可期……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在 自己的舞台上,拥有舒畅的心情,诗人得以超脱他在《神释》中说:“纵浪大化中,不喜 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美丽的白云不因山峦的雄奇而驻足不行,自在的鸟儿 也不因他乡的富饶而乐不思蜀陶渊明摆脱了尘世的纷扰,他放声歌啸,临流赋诗,飘逸的 个性逐渐鲜明,独特的人格日渐丰满正是陶渊明的这种人生追求和人格力量,为后来的知 识分子树立了新的人生理想,也为他们探寻新的生存模式指明了又一条道路陶渊明诗中时 时有鸟,处处有鸟,鸟与诗人物我相融,鸟随人移,鸟成为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它也是诗 人一生的象征五、以“飞鸟”表现回归意识,构建追求真朴的自然哲学观汉魏六朝诗人最喜欢表现的一个主题就是回归在当时动荡的现实中,一大批诗人流离 失所、背井离乡,他们避难荒郊,南渡西迁,空间地理位置的变化很容易造成诗人们心理上 的凄凉之感岁月流逝,功业不就的悲哀缠绕在他们心间,流落他乡又引发了诗人的思乡之 情于是,他们常常托飞鸟寄托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如曹操《却东门行“》冉冉老将至, 何时返故乡……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陶渊明弃官归田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而赋 诗他在抒发自己的回归之意时常寓于归鸟。
他的《归园田居》(其一)中说:“羁鸟恋旧 林,池鱼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