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研发费用会计处理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16KB
约2页
文档ID:382106699
研发费用会计处理_第1页
1/2

一)研发费用的账务处理会计的计量总是依托于会计确认,确认的不同也决定了计量的差异可以看出,企业 在对研究与开发费用进行处理时,有以下三种方法:(1)全额费用法,即将研究与开发费 用全部作期间费用,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2)全额资本法,即将研究与开发费用 在发生期内归集起来,待开发成功并投入使用时列作无形资产,分期摊销3)成果决定 法,即在研究开发费用发生期内,设置多栏式账户专门记录其相关支出,最后按研究与开 发活动的成果来决定采用何种处理方法倘若已经取得成果并预计能够产生收益时,就将 相关支出全部资本化;反之则将其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笔者认为,就我国来说,各类企业应该根据行业特点和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但需强调的是同行业应该采取大致相同的方法,在不同行业,则可以酌情选择:(1)研发 费用支出较小,可以采取全额费用法这一般应用于传统产业,它遵照了会计的“重要性” 原则,即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适当简化核算并反映2)研发费用比重较 大的企业,则采取成果决定法这主要应用于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如果宣告失败的开发 活动,由于时间长且成本大,采用全额费用法使得当期利润的波动过于剧烈时,可以考虑 列作“待摊费用”,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分期摊销,并在会计报表中如实披露该项目的有 关内容、失败成本处理方法及其对利润的影响程度等,以便有关方面详细了解企业的真实 财务状况。

3)目前,有的企业专门以研究开发或是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为主,在这些以 研究开发为主要业务活动的单位,可以采用全额资本法,将研发费用全部计入无形资产成 本如果研究开发活动失败,则应将失败成本全部、及时地转入管理费用由于全额费用法是传统的记账方法,且在会计制度上与会计准则上有明确的规范,本 文不作更多的阐述而全额资本法,其实质就是把研发时发生的所有支出都列作资产,这 种方法简单且适用面不广所以,下文将重点讨论成果决定法成果决定法,笔者认为当今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采用此方法高科技产业其本身 的制造费用相对较低,间接费用相对较高,所以,包含在间接费用内的研发费用就有必要 按照相关的作业分别进行归集,然后,再根据最后的研发结果,来决定费用的分配这是 作业成本思想的体现由于研究开发并不一定能最终取得成果,所以,在处理研发费用时,应该分别对待开 发不成功与开发成功两种可能当然,不管研究开发是否成功,在最初的研发期间并不能 知道未来的结果,但是研究开发费却发生了,所以需要有一个过渡账户来登记这笔费用 笔者认为较为合适的账户是“长期待摊费用——研发费用”,即在费用发生期,作会计分 录:借记“长期待摊费用——研发费用”,贷记相应科目。

这里应注意一个问题:企业研究开发某项产品、技术、设备,初衷是认为会成功的, 会获得收益的,而不是相反,而且,企业毕竟是一个营利性的组织,所以预期研发收益高 于成本是我们继续讨论的前提研发是否取得成功,在最初阶段无法确知此时可以设置一个类似于与“应收账款” 相对应的“坏账准备”一样的备抵账户,建立一个“研发费用备抵”与研发的“长期待摊 费用——研发费用”相对应,期末以技术分析其失败的可能性有多大,来决定各期应该提 取和实际提取的“研发费用备抵”(以下简称费用备抵)企业每期期末应该计提的费用 备抵=总的投资额X(1-期望成功率),而每期实际计提费用备抵应为当期应该计提的减去 其账户的贷方余额(或加上借方余额)当期计提的费用备抵,计入管理费用,予以费用 化,待研发成功时,计提的费用备抵一次转回二)研发费用的信息披露基于《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实质重于形式”和对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的要 求,企业应将研究开发费用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单独披露长期待摊费用——研发费用” 及“研发费用备抵”的期末余额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以向报表使用者明示企业在研 究开发的投资力度,提示报表使用者对研发进程的关注对于自行研发成功的无形资产, 则将“长期待摊费用——研发费用”及“研发费用备抵”转为无形资产,并列入无形资产 项目,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

同时,在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中,笔者建议增加一张附表——“无形资产的具体 构成明细表”,在该附表中对企业的每项研发项目及其进度进行列示包括当年投入成本 累积投入成本、预期成功率、研发费用备抵计提以及研发费用净值等此外,对于自行研 发成功的无形资产,在转入无形资产后也应列入此表,并反应其折旧和计提减值准备的情 况,以披露企业在研发中的实际能力和进展情况,以利于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研发情况和 科研技术力量进行评价。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