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1、 这句活出自《论语阳货篇》2、 段落原文如下: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 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 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 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这一段说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宰我之间,围绕丧礼应服几年的问题展开的争论孔子的意 见是孩子生下来以后,要经过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父母去世了,也应该为父母 守三年丧这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批评宰我“不仁”其实在孔子之前,华夏族就已 经有为父母守丧三年的习惯,经过儒家在这个问题上的道德制度化,这是以“孝”的道德 为思想基础的2.孔子孝道思想主要是指“养亲”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孔子的孝道思想不仅仅讲养亲,还有敬亲、感恩之心等等3、孔子所说的“天民”、“王者之民”,旨在强调父子虽然不同位,但是人格独 立、人格平等!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孔子所说的“天民”、“王者之民”,旨在强调父子虽然不同位,但是人格独立、人格平等!儒家孝道建构在人格平等、人格独立这一道德基石之上。
孔子的这一番教导振聋发聩,对曾 子影响非常深刻4.曾子是在道统上继承与传播孔子学说的第一个代表人物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曾子比孔子小46岁,在孔门弟子中年龄比较小在孔子最得意 的学生颜回去世之后,曾子成为在道统上继承与传播孔子学说 的主要代表人物5.在《孝经》作者的逻辑结构中,孝不仅是家庭伦理,而且主要是社会政治伦 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在《孝经》作者的逻辑结构中,孝不仅是家庭伦理,而且 主要是社会政治伦理换句话说,局限于家庭伦理的层面谈论 孝道,本来就不是《孝经》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社会理想 是立足于为天下立法的高度,跨越家庭伦理的边界,将孝观念 的外延无限膨胀与扩充,使孝衍化为涵盖自然、社会与人伦的 道德理性、价值本源与文化依托具体而论,在社会政治领 域,孝摇身一变成为判别是非善恶的最高价值原则《孝经》中对孝是“天之经”、“地之义”和“民之行”如何可能作出了明确 的界定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孝经》一书最大的亮点在于:作者力图从哲学的高度,将孝 论证为本体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 之经,而民是则之孝是天经地义!“经”与“义”含义相 同,都是指天地自然恒常不变的法则、规律。
《大戴礼记•曾 子大孝》也有类似表述:“夫孝者,天下之大经也需要进 一步追问的是:孝是“天之经”、“地之义”和“民之行”如 何可能呢?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已看不到《孝经•三才章》对 此如何展开证明,《孝经•圣治章》的两段话或许与孝何以是 “民之行”存在一些内在逻辑关联:“父子之道,天性也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 父莫大于配天将人置放于“天地万物一体”思维框架中讨 论,这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思维模式,从孔子到孟子、二程、朱 熹、王阳明,概莫能外7.《左传》列举出评价历史上伟大人物的三大指标是立德、立功、立言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三不朽,指立德、立功、立言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所著《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孑L颖达疏:“立 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 可传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所著《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春秋时鲁国的叔孙豹与晋国的范宣 子曾就何为"死而不朽"展开讨论范宣子认为,他的祖先从虞、夏、商、周以来世代为 贵族,家世显赫,香火不绝,这就是“不朽”。
叔孙豹则以为不然,他认为这只能叫做“世禄”而非“不朽"在他看来,真正的不朽乃 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言及“立 言”的不朽,叔孙豹特以鲁卿臧文仲为例,说:"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 其是之谓乎!”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所著《国语•晋语八》对此亦有记载:“鲁先大夫臧文仲,其身殁 矣,其言立于后世,此之谓死而不朽"历史上的臧文仲何许人也?他立了何言而被视为 不朽?原来臧文仲系春秋时鲁国大夫,屡建事功,且长于辞令,就为政立国之事多有高 论,在诸侯国间广为流传他所谓的“立言”是与“立德"、“立功”紧密相联的,并非仅以立言为职志然而,就 是这样一位口碑不错的历史人物,孑L子却批评他"不仁者三,不知者三"(春秋末年鲁国 的左丘明所著《左传•文公二年》)看来,要想做到“三不朽"或其中之一二,殊非易 事8.王阳明不仅在理论上建构知行合一,在道德实践上也践行知行合一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王阳明不仅在理论上建构知行合一,在道德实践上也践行知行9.清代学者茅泮林又从《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等类书中,辑 录十种当时已散失的汉唐以前私家撰写的《孝子传》,合称《古孝子传》A.正确B.错误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二十四孝”的编撰者可能是元代郭居敬。
在中国古代社会,它作为形象而生 动的蒙学教材风行于世其实在郭居敬之前,有关孝行的故事早已在社会上广 为流传譬如,托名陶渊明所撰而事实上是北齐人所著的《五孝传》,其中有 虞舜、黄香、江革等人的故事;晋人徐广撰有《孝子传》一书,收在元末明初 陶宗仪所编丛书《说郛》中,此种“士林罕见”的书对老莱子、郭巨、闵子 骞、吴猛等人的孝行皆有记载;宋代林同撰有《孝诗》一卷,以四言诗的形 式,加上诗前小序的说明,对从上古至于隋唐历代倡导和实践孝行孝德的人物 加以表彰和颂扬《孝诗》一书刊行于南宋,《孝诗》对郭居敬编撰“二十四 孝”故事应当有直接影响清代学者茅泮林又从《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等类书中,辑录十种当时已散失的隋唐以前私家撰写的《孝子 传》,合称《古孝子传》10.“刻木事亲”、“卧冰求鲤”、“哭竹生笋”等等荒诞不经的故事,都意在表 明人间的孝伦理观念是上天人格神意志的外现,世俗的伦理道德闪烁着天上神 灵的光辉A.正确B.错误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二十四孝》宣扬天人感应思想,借助于超自然的神奇力量论证孝德的神 圣性及其存在之不容置疑性譬如,渲染母子之间存在着神秘的心灵感应(“啮指心痛”),人间孝行感动上天神仙下凡相助(“卖身葬父”)。
此 外,诸如“刻木事亲”、“卧冰求鲤”、“哭竹生笋”等等荒诞不经的故事, 都意在表明人间的孝伦理观念是上天人格神意志的外现,世俗的伦理道德闪烁 着天上神灵的光辉11. 《蓼莪》一诗的主题是讽谏周幽王A.正确B.错误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毛诗序》说此诗"刺幽王也,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只有最后一句是中的之言, 至于"刺幽王,民人劳苦"云云,正如欧阳修所说"非诗人本意"(《诗本义》),诗人所抒发的 只是不能终养父母的痛极之情12.抱娘蒿象征着父母之恩A.正确B.错误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抱娘蒿,也叫萝、萝蒿、廩蒿,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像针开黄绿色小花,叶嫩 时可吃抱根丛生,很像几岁的孩童粘着连着父母的情状,所以历来被人称为"抱娘蒿〃13.《蓼莪》的流传已经在民间绝迹A.正确B.错误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对父母的悼念从未绝迹,只是表达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改变14.《蓼莪》主要表达了不能终养父母的遗憾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毛诗序》说此诗“刺幽王也,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只有最后一句是中的之 言,至于“刺幽王,民人劳苦”云云,正如欧阳修所说“非诗人本意”(《诗本义》), 诗人所抒发的只是不能终养父母的痛极之情。
15.“民莫不穀”是人人都能养爹娘的意思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原意是天底下的人个个都交好运,唯独我自己深深陷于忧患象征意是人人都能养爹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