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承转合的文章体例..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381572428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起承转合的文章体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起承转合的文章体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起承转合的文章体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起承转合的文章体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起承转合的文章体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起承转合的文章体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起承转合的文章体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起承转合的文章例话对于文章作法,人们常讲的一句话是“文无定法”。但这决不是说文章可以毫无章法地随意挥写。这句话的完整意思应该是,文章有法,但无定法。我们今天讲文章要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这就是文章在结构上的基本要求。古人称之为“起承转合”。元代杨载在诗法家数一文中有这样一句:“一篇之中,先立大意,起承转合,三致意焉,则工致矣。” 所谓“起”,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明确地提出论点或论题;所谓“承”,就是承接,就是承接中心论点或从正面或从反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所谓“转”分三种情况:由正面论述转入反面论述叫“反转”,由反面论述转入正面论述叫“正转”,由正面论述进而转入更深一层意义的论述叫“进转”;所

2、谓“合”,就是文章全文的总结、综合,是全部论证的结束。简单一点讲,“起”,就是开头;“承”,就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就是转折,从另一方面生发开去;“合”,就是结束上文。这四字是对文章章法的总括。事实上,起承转合这种行文的格式,只要我们能古为今用,灵活运用,不但能将观点阐述的全面、充分,而且能使文章严密、深刻。在中学作文,尤其是高考应试中很有可取之处。【起部】我国元代乔梦符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这种说法形象地说出好的开头应具备的两个特点-短小、漂亮。短小,便于让读者了解论点或论题,从而把握全文主旨;漂亮,才能吸引读者。正如明代谢榛所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爆竹之起爆,何等干脆利落!不可

3、拖泥带水,拖沓冗长。爆竹是吸引人的,把人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去,好的文章开头,也应如此。第一,要明。好的开头,要一下子让读者知道你要说什么,也就是让读者了解你的论点或论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主张开宗明义。李涂在文章精义里说:文字起句发意最好。总之,要让读者知道你在谈哪方面的问题,开篇知其旨意。第二,要美。只有美,才能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文章开头的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设悬念、用典故、引名言、摆问题、亮靶子、反弹法等等。形式美是内容美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切不可低估文章开头形式美、技巧美的作用,有了这种美,才能先声夺人,吸引人看你的文章。在这个意义上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第三,要简。简洁是

4、明朗的保证。有的考生在写给材料作文时,好把原材料复述一下,这就太罗嗦了。既要从原材料说起,又不能复述原材料,怎么办?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对原材料一言以蔽之;另一个是选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话,让读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个什么意思就行了,千万不要较多地引述原材料。【起部六式】一、 材料开篇:“材料开篇,引入正题”是材料型作文最稳健的开头招式。不过,以“材料开篇”,绝不是不动脑筋地照抄原材料。而是应该在整体把握材料的基础上,精要地概述,合理地取舍,精选角度,突出重点,引入正题。丹麦人钓鱼会用尺子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这是一种智慧,因为他们不赶尽杀绝,以便收获更多、更大的鱼;孟子“数罟不入洿池,

5、鱼鳖不可胜食也”的教诲同样也是智慧的体现,因为他倡导的是确保资源长盛不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中外共通的“钓鱼之道”对我们应该是莫大的启发和指导。 (人生的大智慧,2010上海高考)“板桥体”看似单个字形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如果有人因此而羡慕郑板桥的成就,想借模仿他的风格来出名,那么他必定会走入一条死胡同。因为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说“不可无一”,是肯定了“板桥体”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不朽的艺术地位;说“不可有二”,则揭示了艺术创作中的真理。正如贾平凹在信中对小妹所说:“对于大师,你只能学习,不能效仿。”(传承与创新,2009上海高考)二、 引用开篇:引用与论题

6、相匹配的古诗、佳对、名言,略加衔接和阐述引出论点,使文首充盈丰富的内涵和人文气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选择,“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的选择,“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是朱自清的选择。历览前贤,我发现选择竟有着如此丰富的蕴含。背负着五岳的沧桑与巍峨,他们用一种亘古不变的声音呼喊:“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人生的选择)有人问:幸福是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尼采认为;“能把蜈蚣、碎玻璃、肉虫、石头一齐吞下肚,但却毫不恶心,这种人是幸福的。”而思多葛派却认为:“拥有无穷的财富和威力,而且能够处事不惊,那才是真正的幸福。(幸福在你心中)三、 开掘

7、题旨:题目中的概念往往是抽象的、理性的,只有把题意阐释清楚,方能清晰地推出论点。这就是所谓“是什么”。自尊是什么?自尊是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千古佳话;自尊是志士不饮盗泉之水的高风亮节;自尊是“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壮语;自尊是“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有能屈”的浩然正气!(自尊无价)宽容,是一种坦荡,可以无私无畏,无拘无束,无尘无染。宽容,是一种豁达,是比海洋和天空更为博大的胸襟,是宽广和宽厚的叠加,延续和升华。宽容有度,宽容无价,宽以待人,这是人生处世的基本法则。(宽容的魅力)四、 提问切入:文章一开始就设置疑问,能引发思考吸引读者往下看。你可以在开始就给出答案(即先给出结论,再论证其合理

8、性),也可以通过逐步深入的议论(议论的过程也就是释疑的过程)最终给出答案。当虚荣蒙蔽了求真的双眼,当名牌充当了彰显身份的外衣,当攀比之风在校园里蔚然盛行,我们不禁要问:攀比从何而来?有人说攀比源自财富,有人说攀比源自虚荣,但我要说,攀比源自贫乏。(攀比源自贫乏)忍是懦弱,还是坚强?是逃避的借口,还是另一种直面的方式?其实万事都不绝对。忍与不忍的取舍,需要我们根据情况,灵活把握。(忍)五、 创设情景:开头或创设情境,或描述形象,情感饱满,文采斐然,然后引出论点,往往能在第一时间给读者留下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知道他们一定在外面等着。他们不像母亲们那样焦急地聚坐在一起,谈天说地

9、。他们一定就那么静静坐在角落旁,抽着根烟,不时看着这学校的大门,微微磕一下烟,考虑着自己的孩子是否一切顺利。他们不说话,只抽着那危害了他们一辈子的烟,粗糙的指间有着烟熏的痕迹,脸上刻着令人生疼的岁月印迹。他们,是父亲。(他们,2008上海高考)“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你却不能打败他。”每每看到这句名言,我的脑海里便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汹涌澎湃的大海上,一只小渔船,一只由一位老渔民驾驶的渔船,老人正用他古铜色的身躯,铁一般的臂膀,挥动着船桨,与鲨鱼搏击。溅起的浪花,洒在老人的身上,射出落日的余辉。这就是桑提亚斯海明威笔下的响当当的铁骨。六、 反面切入:从反面入手,经过抒写描叙,再由

10、反入正,转到文章的主旨和中心上来,在相反相成、彼此映衬之中形成气势。这个世界,真的是“大”千世界。大人物,大环境,大趋势,大事等等,可以说,一个“大”字,充斥了我们这个日益发达的社会。不论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凡是跟“大”沾上边,就是大新闻,就能吸引无数人的眼球。可那些细微之处呢?我们怎么能够忽略呢?无论是从艺术、科学,还是人生,我们都无法忽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正是细微,才有深度。(细微深处,2008上海春考)没完没了的会议,从早到晚的宴会,城市繁华喧嚣,畸形滋长的欲望,都使我们的生命很满而生活很空。 丹麦人和孟子有一个共同的智慧将小鱼放回大海,经过成长繁殖,反而能带来更多的鱼。其中的道理并

11、不深奥,可我们实行的并不好,“余”仿佛一张通行证,贯穿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余”味绵长,2010上海高考)【承部】文章中间的主干部分,通常被比作“猪肚”,就是说要像猪的肚子那样,充实饱满。有的文章把重心放在“是什么”,重在概念的界定;有的文章把重心放在“为什么”,重在分析原因;有的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进行分层说理;有的用逐层推进的思路,层层深入;或对比论证;或假设论证。各显其能,各尽其妙。总之,文章主体部分的展开要做到四个“有”:言之有理,分析道理,充分合理,自圆其说。更高一级,做到透彻辩证。言之有物,材料充分,能结合具体实际。言之有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言之有文,有文采,语言

12、流畅生动。【承部六式】一、 概念界定:名正则言顺,对于抽象的概念最好加以界定,从而明确对象,便于下文有的放矢。在界定概念时,要注意揭示概念的具体内涵,包含有哪些义项,涉及怎样的内容范畴,给予怎样的态度倾向(肯定还是否定,褒贬)。概念一旦加以明确的界定后,后文就要注意概念的统一,一以贯之。2008年江苏高考高分作文好奇心好奇心,无疑是一颗希望知道自己所不知事物的心。如果只将眼光聚于此,那在我看来,似乎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大多都有这样一颗“心”。有一种“好奇心”在鲁迅的文章中最为常见:那驱使国民争先恐后看“砍头节目”的是好奇心;那驱使乡邻听祥林嫂哭诉的是好奇心;那驱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许

13、这些都只能称为“好奇”罢了,“心”却是失去了的。这样的“好奇”,建立在对他人痛苦的窥探上,建立在“铁屋子”一般黑暗的愚昧上,如果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奇心”,那么没有,也罢。那么放眼世界呢?这样的“好奇而无心”也是比比皆是的。火刑柱上的贞德满足了中世纪人们的好奇心;怒吼的伽西莫多满足了芸芸众生的好奇心。这样的“好奇心”似乎成了“赤子同心”的世界语言,在这样的语言之中写的尽是愚昧,平庸,衰亡与了无生机。试问:真正的好奇心又为何物呢?真正的好奇心需要观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用心观察,即使最寻常的事物也会化为“神奇”。在远古时代,先人们仰望星空,探斗

14、转星移的奥秘,品云淡云聚的风采;到现在,我们通过望远镜与另一个星球招手,通过显微镜感知微观宇宙。可以说,没有观察与帮助我们更好观察的工具,好奇心也会闭上心房上的窗,落满灰尘。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果“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是供我们观察的无限舞台,那么,“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则是激发与约束我们将观察成果深化的不二法门。如帕斯卡尔所言,“思维成就人的伟大,我们的一切尊严都在于思考即使你只不过是强大自然下的苇草。”如果没有这种“灵魂在场”之下的思考,那么无论多少个苹果掉下来,恐怕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无论人类是多么费尽心思地观察与学习,也难有一丝一毫的创造与进步。真正的好奇心不是“猎奇”,它的

15、存在不是为了以平庸或愚昧的心态去“发掘”别人的痛苦,去践踏真理。它的存在,需要观察的双眼来定位,需要思者的头脑来彰显其价值。有了这样的好奇心,困难得以排解,社会得以进步,人类得以更好的生存并维护自己的尊严哈姆雷特中有言:“身处果壳之中,也自以为无限宇宙之王。”也许,正因为有了真的“好奇心”在,我们才能以更有力的声音爆发出这样的呐喊。更何况,因为有了好奇的心,我们的世界远比果壳广阔得多。2008年广东高考高分作文不要轻易说“不”说“不”,在轻浮者那里,是一种无知浅薄的炫耀,而在智者那里,则是一种洞明世事的睿智拒绝;说“不”在意气用事者那里,是一种狂妄的表现和无谓的牺牲,而在真正的勇者那里,则是一种大义凛然的坚守和毫不怯懦的抗争。所以,请不要轻易说“不”。它不是逞强的工具,也不是逃避的借口。然而生活中的我们,却从不吝啬说“不”。推选班长,为逃避重担,以“不敢为天下先”标榜自我而无人毛遂自荐;而上学迟到,却以强悍的姿态拒绝让门卫登记姓名,来表现自己的勇敢。殊不知,老子当时说出“吾有三宝:一曰慈,一曰俭,一曰不敢为天下先”,是在一个诸侯争霸、天下大乱的时刻,他的“勇于不敢”,劝诫人们不要为争名逐利而蜂拥而上,以致兵戈相见,生灵涂炭,这是智者渴望人们和睦的呼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