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能力测定与管理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381541061 上传时间:2022-07-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能力测定与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生产能力测定与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生产能力测定与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生产能力测定与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生产能力测定与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能力测定与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能力测定与管理(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产能力测定与管理1 引言 企业的生产能力,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组织条件的变化,生产能力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他必须掌握企业目前的生产能力及其未来的变化,预测出未来生产能力的需求量,从而使其制定的生产计划能落到实处,这就产生生产能力的测定工作。生产能力的计算与查定应该在充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设备和生产面积、充分采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合理地组织劳动的基础上进行;生产能力的计算与查定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在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不匹配的情况下,便出现生产能力的管理工作。生产能力管理的目的在于,在测定出生产薄弱环节的基础上,寻求平衡生产能力和生产任

2、务的措施,制定出变更生产能力的策略以及提高生产能力的途径。 充分掌握企业的生产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不但为企业制定计划提供了依据,而且还可以了解企业各个生产环节和各类生产设备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否恰当,从而帮助人们找到其中的薄弱环节,这也正是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众所周知,掌握和确定企业生产能力的意义不仅限于企业的计划要求,也是加速我国四化建设进程的客观要求。2 生产能力的概念所谓生产能力,是指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一定的时期(年、季、月等),在先进合理的组织条件下,经过综合平衡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 企业的生产能力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但也会

3、随着各方面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核算生产能力时所依据的条件不同,企业的生产能力可以分为设计能力、查定能力和现实能力(计划能力)。 (1)设计能力 企业基本建设设计任务书和技术文件中所规定的生产能力。它是 照工厂设计中所规定的企业产品方案、技术装备和各种设计数据计算出来的应该达到的最大产量。工厂建成投产后,要经过一段时间(即经过一个熟悉和掌握生产技术的过程)方能达到。 (2)查定能力 指由于产品方案、协作关系和技术组织条件发生了变化,原有的设计能力不能反映实际情况时,由企业重新调查核实的生产能力。查定生产能力是由现有设备条件为依据,并考虑到采取各种技术组织措施或者进行技术改造后所能取得的效果。 (3

4、)现实能力(计划能力) 考虑到年度内所能实现的各种技组织措施的效果,所计算出来的在计划年度内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计划能力又分为年初能力、年末能力及年平均能力。年初能力是指按计划年度1月1日计算的能力;年末能力是指企业及各生产环节计划年度末时的生产能力,它考虑了拟在计划年度内采取的并在计划期末得以实现的扩大生产能力的措施;年平均能力是指标计划年度平均拥有的生产能力。 上述三种企业生产能力,各有其不同的用途。当确定企业的生产规模,编制企业的长期计划,安排企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时,应当以设计能力或查定能力为依据;当编制企业的年度、季度生产计划 及确定生产指标时,应该以企业的计划能力为依据。 国外把

5、企业的生产能力分为以下三种: (1)潜在能力。指最高管理部门预期在将来可能具有的生产能力。(2)现实能力。在本预算期内可能实现的生产能力。 (3)有效能力。在本预算期内已经投入使用的生产能力。一般而言,潜在能力大于现实能力,而现实能力大于或等于有效能力。有效能力接近现实能力,完成生产计划任务愈不容易,就越需要有严密的组织管理。3 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 影响企业生产能力的因素很多,如产品品种;产品结构;产品工艺;质量要求;零部件的标准化和通用性水平;机床设备的数量和性能;工艺方法和通用性水平;机床设备的数量和性能;工艺方法和工艺装备系数;有效生产面积;组织管理的水平及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和技术水平等。

6、从查定生产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可以将这些因素归结为三个基本因素,即生产设备数量(或生产面积数)、设备工作时间(生产面积利用时间)和设备(生产面积)生产率定额。 (1)生产设备数量(生产面积数量)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所拥有的全部能够用于生产的机器设备数,包括:A:正在运转的机器设备;B:正在修理、安装或者准备修理、安装的机器设备;C:因生产任务或其他不正常原因暂时停用的设备。对已判定不能修复或已决定报废的设备、不配套的设备、企业留用作备用的设备和封存待调的设备,都不应列入企业生产能力的计算范围之列。辅助车间(如机修车间、工具车间)所拥有的设备,不能参与与企业基本产品能力的计算,而只能用以计算辅助车间

7、的生产能力;只有当辅助车间的设备数量超过规定并用于生产基本产品时,才可以把多余的设备用于计算基本产品的生产能力。生产面积的数量对于铸造车间、铆焊车间、装配车间的生产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类车间中,生产面积是指造型、装配等工作地、通道、工作地旁边的零部件存放地及运输设备所占的面积。 (2) 设备工作时间(生产面积利用时间) 分为制度工作时间和有效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是指在规定的工作制度下,设备可工作(或利用)的时间数;有效工作时间是指在制度工作时间中,扣除设备修理停歇时间后的时间总数。制度工作时间用于计算生产面积的生产能力,有效工作时间用于计算设备的生产能力。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公式为 FS

8、 =(Dr Dh ) . f 式中 Fs- 年制度工作时间; Dr- 全年日历日数; Dh -全年节假日数; F -每日制度工作小时数。 有效工作时间的计算公式为 Fe=Fs. ( 1 ) 式中, Fe-设备年有效工作时间; - 设备修理停工率。 (3)设备(生产面积)生产率定额 就是单台设备(单位生产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定额,或者单台设备(单位生产面积)制造单位产品的时间消耗定额。这两者成倒数关系,即 t= 1/p 式中,t- 单位产品的时间定额 p - 单位时间的产量定额 生产率定额受产品的品种与结构、质量、要求、加工工艺、工人技术水平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它是决定生产能力三个基本因素中

9、最易变化而且变化幅度较大的因素。因此,在计算生产能力时,应当采用平均先进的生产率定额。根据确定不同生产能力的要求,设备(生产面积)的生产率定额可以分为设计定额、查定定额和计划定额。设计定额和查定定额是企业在若干年内应该达到的先进水平定额,计划定额是企业在计划年度应该达到的平均先进定额。一般而言,计划定额低于设计定额和查定定额。其中计划定额可以根据现行定额乘计划超额系数(或计划压缩系数)加以确定。其计算公式为 P1 = P0( 1+ a ) T 1 = t 0( 1 ) 式中 P1 - 计划产量定额; P0 -现行产量定额 a -产量定额计划超额系数 t1 - 计划时间定额 t 0 - 现行时间

10、定额 - 时间定额计划压缩系数4 生产能力测定41现有生产能力的查定 (1)生产能力查定的概念 所谓的生产能力查定,是指对企业、车间、工段或小组在一定时间内的生产能力进行计算和确定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摸清企业现有生产能力的大小。为改进技术、改善组织以及克服生产中的薄弱环节而提供依据,以便挖掘潜力和提高生产能力,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 (2)查定生产能力的原始资料 A:固定资产登记表和技术说明书,其中载有各车间设备的数量、性能、生产率及生产面积等方面的资料。 B:工艺过程卡或工艺明细表。 C:查定期内企业、车间、工段、小组的生产大纲,各种产品产量的比例构成资料。 D:企业的技术改造计划和技术组织措施

11、计划。 E:机器设备和生产面积工作时间的规定,设备在很大程度上生产面积在时间利用方面的统计分析资料以及设备修理计划。 F:企业职工认数、各工种人数及技术等级方面的资料。 G:各项产量定额或时间定额及定额实际完成情况的统计分析资料。 (3)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通常,生产能力是以实物指标作为计量单位的。生产能力的实物计量单位有具体产品、代表产品和假定产品三种形式。 A:具体产品。在计算企业生产能力的生产定额时,是用该具体产品的时间定额或生产该产品的产量定额。该计量单位使用于大量生产的企业,如以某种机器产品的台数,某种毛坯、零部件的件数或套数等具体产品来计量单位。 B:代表产品。在多种产品生产的企业中,在结构、工艺和劳动量构成相似的产品中选出代表产品,以生产代表产品的时间定额或产量定额来计算生产能力,这种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即为代表产品。该类计量单位使用于批量生产的企业。代表产品和具体产品之间可以通过换算系数进行换算: Ki=Ti / T0 式中, Ki- 产品 i 的换算系数; T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