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程颐: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26KB
约8页
文档ID:381342219
程颐: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_第1页
1/8

程颐: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来源:名人资料网作者:名人程颐,字正叔,洛阳伊川人,世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 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元佑元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与其胞兄程颢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幼承家学熏陶,其政治思想颇受父亲 的影响,推举其父反对王安石新法乃独公一人,又对其兄程颢于荆公之说,意多不 合,事出必论列,极加称许与其兄程颢不但学术思想相同,而且教育思想基本一 致,合称二程其着作有《周易程氏传》《遗书》《易传》《经说》,被后人辑录为《程颐文集》明代 后期与程颢合编为《二程全书》,有中华书局校点本《二程集》程颐父亲程珦,曾任黄陂令,其母侯氏,随父任1033年,生于湖北黄陂程颐自幼小聪明,十四五岁时,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程颐幼承家学熏陶,18 岁时,就以布衣身分上书仁宗皇宗年少而怀有雄心大志宋仁宗嘉佑元年,程颐 24 岁,随父入京师,到太学读书,主管太学的教育家胡瑗尝 以《颜子所好何学论》试诸生,程颐在这篇文章中写道:君子之学,必先明诸心, 知所养,然而力行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故学必尽其心尽其心,则知其性,反 而诚之,圣人也,这篇文章受到胡瑗赏识,胡瑗授于程颐处士的身份。

他上书仁宗 皇帝,指出北宋社会的危机,开出救治时政阙失的良方,救之当以王道,宋仁宗未加理会此后,他的名声和影响就更大了此时开始在京师授徒讲学北宋嘉佑四年,程颐受诏,赐进士出身宋神宗熙宁五年偕兄于嵩阳讲学宋神宗元丰元年知扶沟县,设庠序,聚邑人子以教之程颐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 按旧例,程家世代为官,其父程珦享有荫庇子弟当官的特权,而程颐却把每次任恩 子的机会让给了本家族的其他人,自己没出去做官,长期以处士的身分潜心于孔孟 之道,并且又大量接受学生,从事讲学活动据今尚保存在河南嵩县程村的碑刻记载:宋神宗元丰五年,太尉文彦博鉴于程颐着 书立言,名重天下,从游之徒,归门甚众,就在洛阳呜皋镇的一个小村庄拨了一块 土地,专门为他建修了一座伊皋书院11书院),让他在此讲学近20年宋神宗元丰八年,哲宗即位,王安石变法失败由司马光、吕公着等人推荐,程颐 被授为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等职在司马光等人的推荐书中说,河南隐 逸之士程颐,博学好古,安于贫贱恪守节操,言必忠信,动遵礼义,希望朝廷让他 出来做官,委以重任程颐没有接受任命次年应诏入京,受命为崇政殿说书,其 职务是教皇帝读书当时的宋哲宗年幼,司马光等人推荐程颐教他读书,共目的是 让宋哲宗不再奉行宋神宗的改革政策。

程颐就职之前,就给皇帝上奏,提出了君子 应重视涵养气质,薰陶德性,注重道德修养,还要经常接近品行高尚,敢于当面规 劝君主之过失的臣僚此外,他还提出,要让给皇帝讲书的侍讲官坐着讲,以示等 儒重道之心上述建议,表现了自孔、孟以来,儒家学者不遗余力宣扬圣王之道和 以帝王之师自任的本色就职以后,他经常以向皇帝讲书的机会,借题发挥,议论 时政由于他在君主面前,敢于议论褒贬,无所顾避,这就一方面使其名声越来越 大,吸引了许多读书人纷纷向他拜师问学,另一方面也引起了一些朝臣对他的不满, 有人指责程颐,要求把他放还田里,以示典刑在这种形势逼迫之下,他只好上书, 自动要求辞职回乡程颐自北宋元佑三年起,便基本上脱离了政治生活,在洛阳从事讲学活动宋哲宗即位,以司马光的旧党人物上台,司马光,吕公着,韩绛等共同上疏,推荐 程颐,宋哲宗元佑元年程颐以布衣受诏,任崇政殿说书,程颐竭尽忠诚,训导年幼 的哲宗,完全是为了辅助国君实现尧舜之治,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程颐由布衣一 跃成帝王之师,致使一部分人对他反感,以苏轼为首蜀派同程颐为首的洛派互相攻 击,引起了在京城两派对立局面,程颐受到谏议大夫孔文仲的奏劾,被罢去崇政殿 说书之职。

北宋绍圣三年,在新、旧两党的斗争中,因新党再度执政,他仍被定为反对新党的 奸党成员,贬到四川涪州交地方官管制起来后来,这种打击又累及于他的儿子 和学生北宋崇宁元年,恢复新法的宋哲宗还下令追毁了他的全部着作程颐在此境遇下,不久病死于家死后,洛阳地区凡与他有关系的朋友和门生都不敢去送葬故祭文 惟张绎、范域、孟厚、尹四人墓地遗址程颐墓在洛阳市南约25公里,今伊川县城西程颢、程颐兄弟都是北宋着名哲学家、 教育家,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世称二程二程墓为程颢、程颐及其父程珦的墓地 包括程墓和程祠二部分,前为祠庙,后为墓冢祠由门楼、厢房及大殿等组成,另 有明清时代的石碑数十方墓冢前有墓碑、供案及石羊、石马等,四周有坟墙回护 墓、祠一带古树参天,烘托出肃穆幽静的气氛着作二程的着作有后人编成的《明道先生文集》、《伊川先生文集》、《二程粹言》《经说》 等其中洛学的着作计有二程的《遗书》25卷,《外书》12卷,《文集》12卷,以及《易传》、《经说》、《粹言》等《文集》的前四卷是程灏的诗文集,后八卷是程颐的 诗文集《经说》中的《系辞》、《书》《诗》《春秋》、《论语》为程颐所作《改正 大学》为二程所作《伊川易传》是程颐对《易经》的注解,这部书集中体现了二程 的理学思想,是程颐平生用力最多的着作。

《粹言》是由杨时精选后编写出来的二程 语录以上各种着作,已被合编为《二程集》,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于世轶事典故精心整理 程门立雪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博学之士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 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 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 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 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 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 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后人将此事称为程门立雪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心诚意坚学以圣人之道北宋皇佑四年,刚满二十岁的程颐随父亲程珦来到京师开封位于铁塔下的太学, 接纳了这位后来成为北宋思想界一代大师的青年才俊宋朝的太学是皇室的最高学府当时着名的教育家胡安定执掌太学胡安定是两程 之前开伊洛之先的人一日,程颐游太学见胡安定正在讲堂上问诸生颜子所好何 学?胡安定并以此文为题目让太学生写策论。

程颐写了一篇《颜子所好何学论》:颜 子所独好学者,何学也?学以圣人之道也!程颐开宗明义,指出颜子一生追求研究的,是达到圣人的道德和境界!继而程颐指出: 圣人是可学而知之那么什么是圣人的道德境界呢?程颐说:天地储精,得五行之秀 者为人五行之秀即仁义礼智信做到了五行,就进入了圣人的境界五行为中, 中正而诚,则圣矣故颜子所好,则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无言,非礼勿动胡安定读了程颐的 文章后,当即约见程颐,并以学职之位相许也就是说.一篇文章,使程颐由弱冠 之年的儒生登上了堂堂太学的讲坛圣人之仁,养物而不伤程颐不仅有高尚志向,同时有养物不伤的仁者情怀有一次他看到家人买小鱼喂猫, 便写了一篇《养鱼记》书斋之前有石盆池家人买鱼仔食猫见其煦沫也,不忍, 因择可生者,得百余,大者如指,细者如箸支颐而观之者竟日,始舍之,洋洋然, 鱼之得其所也;终观之,戚戚焉,吾之感于中也吾观古圣人书,观古圣人政禁, 数罾不得入池,鱼尾不盈尺不中杀,市不得鬻,人不得食圣人之仁,养物而不伤 也如是读着这篇文字,我们看到程颐由爱鱼之生命而及万类天地中的生命,感受 到他圣人之仁、养物而不伤的情怀双凤送子宋朝仁宗时期,河南人程遹在黄陂县为官,继而落籍黄陂西郊程家乡坊。

因积劳成精心整理疾,不幸病故,朝廷任命他的长子程珦为黄陂县尉北宋天圣十年,程珦的夫人候氏,一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中和官人一起逛花园 走到一棵梧桐树下,抬起头,看见梧桐树上有个雀窝,他们正准备爬上去掏雀蛋, 忽见远处两只金凤笔直朝花园飞来金凤越飞越低,在程夫人身边盘旋了一周以后, 朝她胸怀扑来,程夫人赶忙将金凤紧紧搂住官人望着两只金凤,仰天大笑,夫人 就惊醒了冇过几多时,程夫人怀孕了生下长子,取名程颢,隔年,又生下次子 程颐程颢、程颐自幼好学,尊崇孔孟,才华出众,后来成为着名的理学家明朝年间, 人们建起一亭,命名为双凤亭夜月楼程颢、程颐的父亲程珦,在黄陂做县尉,看中了凤凰台的环境幽静,就把这两个儿 子送来读书,程氏兄弟在楼上发奋勤学,白天不下楼,每晚熬到三更到了大年三 十夜晚,俩兄弟还不休息这时候,进来了一个素衣女子,上前道福程氏兄弟问 她:你来做么事?女子含笑道:奉太阴真君嫦娥仙子之命,特来给两位文曲星君掌 灯说罢,用手指在粉壁墙上画了一个圆圈,顿时放出光华,清亮无比,照着弟兄 俩夜读附近的人都传:凤凰台,三十夜里出月亮,称为夜月楼史籍记载精心整理《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程颐》如果您觉得名人资料网程颐: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这篇文章很好,请告诉您的好友,一起分享!收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