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购买力平价理论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1KB
约7页
文档ID:381022381
购买力平价理论_第1页
1/7

购买力平价理论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形成(1)购买力平价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购买力平价思想最早出现于16世纪处于当时国际贸易中心地位的西班牙塞拉曼加学派从货币供给增加和物价水平提高的现象出发,结合西班牙与其他一些国家相对物价水平的变化及其对西班牙货币币值的影响,提出了具有购买力平价思想的某些观点另外,在同时期的英国也出现了最初形态的购买力平价思想拿破仑战争时期英国议会内爆发了“金块之争”,金块论者将英镑的大幅度贬值归因于英国与其它西方国家之间在通货膨胀率上存在的差异,这较早体现了购买力平价的思想一个半世纪后,这种思想在瑞典重现,经济家克里斯蒂尼的论述中已具有较明确的购买力平价理论观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资本主义各国都相继放弃了金本位制,开始实行不兑换的纸币流通制由于战时支出剧增,入不敷出,各参战国靠扩大纸币的发行量来加以弥补,结果形成了世界范围的通货膨胀战争结束后,不少在战时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又重新开始寻求货币汇率的稳定然而,由于各国的通货膨胀率不同,汇率的波动出现了一反常态的现象,建立在供求法则基础上的国际借贷说已不能解释汇率反常态变动的原因,如何确定或形成新的均衡汇率体系便成为当时稳定汇率的一大难题。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受国际联盟的委托,先后写出了两份有关当时国际外汇汇率的报告书,并于1922年发表了《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理论》一书提出应以国内外物价对比作为决定汇率的依据,即绝对购买力平价;而新的均衡汇率则应在最初的均衡汇率的基础上,再对两国的相对通货膨胀率作出调整后得到,即相对购力平价2)购买力平价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从理论基础来看,购买力平价是以货币主义的货币数量论为前提的一般认为西方货币数量理论产生于16世纪末期,法国律师让·博丹和意大利人达凡茶铁被认为是西方货币数量理论的创始人让·博丹认为,金银的价值与一般的商品的价值相同,其数量增加,则其价值即被低评,而与其交换的商品价值自然就要上涨达凡茶铁则认为,社会上一切货物的总量,与流通的一切金银是相等价的,因此,一国货物总量的一部分,必然等于该国所有金银的相应部分因此,他认为货币数量增加,则物价自然上涨经济学家卡塞尔利用货币数量论来解释货币购买力的水平他认为,正常的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而两国的货币购买力又取决于两国各自的货币数量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国货币间的汇率与本国物价水平成正比,即本国物价上涨,则外汇汇率上升,而与外国物价水平成反比。

由于货币购买力和通货膨胀率又取决于货币数量,所以卡塞尔认为,汇率涨落的根本原因应当是货币数量的变动由此可见,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础是货币数量说二、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内容(1)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假设条件1、不考虑国际贸易中的交易费用购买力平价说忽略套利行为过程中产生的交易费用和信息不完全等问题如果现实中套利者在通过不同市场定价差异进行套利活动并获取价差收益的同时需要支付交易费用,那么交易费用就增加了市场的摩擦如果套利者从套利活动中获得的收益无法弥补交易费用,就不存在套利动机,套利行为终止,因此该理论隐含了没有交易费用的假设另外,如果套利者要支付一定的成本来获取关于市场价差的信息的话,信息搜索成本也会增加市场的摩擦,进一步减小套利收益的可能性而限制套利行为,因此该理论也隐含信息完全的假设2、两国间的贸易条件相同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常常使用关税和配额等形式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出口国也常常使用出口退税等形式补贴出口商,目的是增强其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这些贸易条件的差异,扭曲了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同时也限制了套利的动机和行为贸易条件相同的假设,排除了因这些贸易条件的差异而破坏该理论成立的可能性。

3、没有外汇管制购买力平价理论前提之一是浮动汇率制,国家外汇管制也直接扭曲了购买力平价理论的逻辑基础如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则套利者面临受政策管制的汇率风险所以,“没有外汇管制”也是该理论中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4、参比国要有统一的价格形式如果说两国的价格形式并不统一,一国实行价格补贴,这样就必然导致价格歪曲,从而导致比较的结果失去意义5、所有商品都是可贸易的购买力平价理论中,所有市场的商品和劳务价格单一,是通过套利行为实现的套利者在价格偏低的市场上购入商品并在价格偏高的市场上售出,而这一套利过程其实质也是商品交易过程而且购买力平价理论包括了所有商品和劳务(通常选择有代表性的商品和劳务),因此,该理论要求所有商品都是可贸易的6、不同国家的同一种商品和劳务是可以完全替代的消费者对同一种商品和劳务往往有不同的偏好,如果消费者偏爱的是德国啤酒而不是其他国家生产的啤酒,那么对德国啤酒就会有更高的支付意愿为了简化具体情况,该理论隐含了“可以完全替代”假设7、生产与消费结构大体相同在编制购买力平价指数的过程中,需要从基本分类中确定代表性商品和劳务,用这些商品和劳务作为桥梁来联系两国的货币内在价值购买力平价理论要求这一组的商品和劳务对每个国家都有代表性,这显然要求进行比较的每一个国家都有大致的生产与消费结构。

8、相同劳动生产率就算两个国家有相同的生产和消费结构,如果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根据劳动价值论,商品和劳务的内在价值就会不相同,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国家,商品和劳务的内在价值就相对较低尽管两个国家有相同的商品及其结构,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仍然不相同因此,要想让购买力平价基本理论从经济意义中获得解释,就必须假设两个国家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2)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一般表述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用货币的国内购买力确定各种货币之间比价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一种货币同另外一种货币之间的比价,是由两种货币在本国国内所能支配的商品劳务的数量决定的,也就是说,货币的对外价值取决于其对内价值这主要因为一种货币在国际市场上之所以为人所需要,是因为货币持有人可以利用该种货币购买货币发行国一定数量的商品和劳务各种货币之间在进行兑换时,实际上是它们各自在其国内对商品和劳务支配力的交换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即汇率,就只能由各种货币在各自国内的购买力来决定对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此种原理,卡塞尔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他指出:“我们对于某一外国货币愿意支付某种价格,最主要是因为这样一种事实,即该种货币在那个国家对商品和劳务拥有一定的购买力。

另一方面,当我们提供一定量的我们的货币时,我们实际上是提供对我们国家商品和劳务的一定量的购买力在根据我们的货币对某一外国货币估价时,主要依据的是两种货币在各自国内的相对购买力卡塞尔认为,上述原理就是各国货币之间汇率确定的基本原理1. 绝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是购买力平价理论典型的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含义是:一种货币同另外—种货币之间的比价,是由两种货币在各自国内购买力之比决定的由于货币在国内的购买力体现于商品的价格上,是商品价格的倒数,因而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决定如果用PPPtABS代表t时期绝对购买力平价,PLtB代表B国在t时期的价格水平,PLtA代表A国在t时期的价格水平,则A、B两国货币之间的绝对购买力平价,用公式表示为:该公式表示的是—单位A国货币所能交换到的B国货币的数量,从B国角度讲,这是一种直接标价法该公式所表示的价格与汇率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明了的在某一时期,当A国价格不变,而B国价格上涨时,B国货币的汇率就将下降,表现为一单位A国货币能够交换到更多数量的B国货币而如果B国价格不变,A国价格上涨,则将出现相反的结果根据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卡塞尔认为,在国际商品交换过程中,各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由其出口商品的价格及汇率两个因素决定的。

在某一时期,一国如果人为地降低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试图以此提高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但实际上很难如愿以偿这是因为价格的降低,将对该国货币的汇率产生向上压力,汇率将向上波动,最终抵消价格降低造成的优势,贸易格局将回复到原来的状况这一过程是绝对购买力平价作用的一种体现卡塞尔还认为,在绝对购买力平价作用存在的情况下,各国国内的通货膨胀不会发生国际间的传递在某一时期当某一国家国内物价水平保持稳定,而其他国家价格上涨较快时,对方国家的高物价对该国物价不会产生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对方国家物价的上涨,将使其货币的汇率不断下降,汇率的下降将使该国较高价格的出口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价格保持不变,这就使得别的国家在进口该国商品时,成本不变,从而其国内物价也将保持在原来水平上2. 相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是在绝对买力平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卡塞尔认为,在计算绝对购买力平价时,首先需要获得两国物价水平的数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是很困难的而两国物价水平变动率,即通货膨胀率,或者说物价指数,则是比较容易获得的因而,通过物价指数来确定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是切实可行的因而.他提出了另一种根据货币购买力确定汇率的方法,即相对购买力平价。

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公式是:该公式中,PPPtR为t时期的相对购买力平价,Ptf为外国从基期到目前时期的价格指数,Pt本国从基期到目前时期的价格指数,e0为基期两国货币之间的实际汇率该公式的基本含义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基期的汇率与两国物价指数之比的乘积决定在基期汇率已定的情况下,如果两国物价指数保持不变或者发生同等幅度的变化,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将不发生变化;如果外国物价指数高于本国物价指数,本国货币汇率将上升,反之则下降卡塞尔对此写道:“当两种货币发生通货膨胀时,现时的汇率将等于以前的汇率乘以两国通货膨胀率之比在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中,基期汇率e0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目前的汇率是以该汇率为基础计算出来的e0选择是否恰当,决定着目前汇率的计算是否精确卡塞尔认为,较为理想的基期汇率应该是这样一种汇率,该汇率在当时处于均衡状态,与同时期按照绝对购买力平价所确定的汇率相等同只有选择这样的汇率作为基期汇率,所计算出来的目前的汇率才能够真正地反映货币购买力状况的变化,汇率才与货币的实际价值相符合卡塞尔在论述相对购买力平价时,所讨论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相对购买力平价与绝对购买力平价之间的关系卡塞尔认为,相对购买力平价可能等于某时期的绝对购买力平价,也可能与其相背离,其主要决定因素是经济变化的性质。

从e所处的基期至计算相对购买力平价的时期,经济肯定要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纯粹货币性的,即经济领域中只发生货币的增减,这种货币的增减对各种价格的影响是一致的,但不影响产量、生产率、就业、产业结构等在此种情况下,某一时期的相对购买力平价与绝对购买力平价是相等的另外一种情况是经济发生实际的变化,即各国的产量、就业、生产结构、贸易活动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这时各国的价格体系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价格增减不一致,由此必然导致相对购买力平价与同时期的绝对购买力平价产生一定的差异三、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特点(1)购买力平价理论具有很强的合理性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可以决定两国货币汇率,这实际上是从货币所代表的价值这个层次上去分析汇率决定的这抓住了汇率决定的主要方向,因而其方向是正确的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如果商品价值量既定,则两国纸币购买力的差异实际上代表了两国货币所体现的价值量的差异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就是两国货币价值量之比因而两国货币兑换的汇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表现出来2)它的表达形式较为简单,对汇率决定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给出了最为简洁的描述购买力平价的这个特点使得它对政府的汇率政策产生了特别的影响,被广泛运用于对汇率水平的分析,成为许多经济学家和政府计算均衡汇率的常用方法。

四、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局限性卡塞尔等人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论述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假定实际经济不发生变化,只发生货币数量的增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