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班杜拉观察学习过程理论及其对榜样教育的启示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59KB
约9页
文档ID:380133154
班杜拉观察学习过程理论及其对榜样教育的启示_第1页
1/9

班杜拉观察学习过程理论及其对典范教育的启示之答禄夫天创作摘要:观察学习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文 章分析了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即注意过程、坚持过程、动作再 现过程和动机过程,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班杜拉观察学习 理论对我国典范教育的现实指导意义关键词: 班杜拉 观察学习过程理论 典范教育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发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该理论吸取了 认知发展理论的某些观念,成为当代较有影响的行为主义理论流 派观察学习理论十分强调典范示范和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形 成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人们不但可以通过直接经验发生 学习,而且还可以通过观察所获得的间接经验引发学习,从动作 的模拟到语言的掌握,从态度的习得到人格的形成,都可以通过 观察来完成所谓观察学习,也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 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从而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应的行为 的过程观察学习由四个密切相关的过程组成,即注意过程、坚持 过程、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这四个过程的每一过程中都蕴含了 丰富的典范教育信息资源深入学习班杜拉观察学习的过程理 论,对我国现阶段的典范教育工作具有重要启示一、班杜拉观察学习的过程理论 班杜拉认为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信息加工活动,在这种 活动中,有关行为结构以及环境事件的信息被转化为指导行为的 符号表征。

在观察学习的社会认知分析中,典范的作用主要通过 他们的信息化功能来实现提供思想和行为模型是传递有关发生 新行为的规则的信息的最有效手段观察学习受四个组成过程的 制约:注意过程控制对被示范行为的探索与感知;通过坚持过 程,暂时的经验转换为符号概念以利于记忆表征.这些观念成为 反应发生和反应纠错尺度的内部范型;生成过程对各子技能组织 成新的反应模式起控制作用;动机过程决定是否将观察获得的能 力付诸实践1. 注意过程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起始环节,它决定了观察者在大量行 为而前观察什么、学习什么、最后形成何种品行很多因素都会 影响对社会和符号环境中被示范的行为的探索和感知其中一些 与观察者的认知技能和其他特征有关其余的则涉及被示范活动 自己的特性还有一些因素与人们相互作用的结构安插有关,这 些因素主要决定可以被观察的典范的类型班杜拉认为典范的性质极大地影响着注意的过程典范的性 质包含典范的复杂性、典范的可分辨性和典范的个人特征等[1] 典范的复杂性指典范的可学性有多大,即太复杂的行为不容易被 模仿典范的可分辨性指典范所作行为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部 分能够被突出出来,以使其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也使观察者易 于掌控。

人们除非注意并精确地知觉典范行为的明显特征,否则 是无法学到这种行为的典范的个人特征指典范的权威性、可信 任性及吸引人的程度一般而言,典范是否具有吸引人的特征, 是观察者是否对其引起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观察者与典范 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似程度也是影响注意的决定因素与观察者经 常有固定交往的人,经常成为观察者反复观察、模仿的对象或 者说,观察者与典范之间的共同点较多,典范行为也是容易被习 得的2. 坚持过程如果人们不记住被示范的活动的话,观察这些活动就分歧错 误能给人们带来那么大的影响制约观察学习的第二个主要因素 就是对—“次或多次示范的行为信息的坚持为了使观察者能够 从他人行为中获益,当不再给他们指导时,这些被示范的信息必 须以符号方式表征在记忆中通过符号这个媒介,暂时的示范经 验可以被坚持在长久的记忆中符号化这一高级能力使人类能通 过观察刁得他们的大多数行为符号转化有利于观察学习利坚持,因为它将大量的信息以一 种易于记忆的形式坚持下来当被示范的活动转化为表象和易于 利用的言语符号后,这些内容就能指导以后的行为3. 再现过程再现过程是把以符号形式编码的示范信息转化成行为的过 程,即观察者在行为实践中复制所观察到的典范观察者只有努力 将观察到的良好示范行为运用于自己的实际行为中,进行一定的 实际操纵,才干酿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否则就只是以记忆表象的 形式保存在大脑中,而失去了观察学习的真正意义。

可见,班杜 拉观察学习的过程理论不但强调观察认知,还强调行为实践,是 一种知行统一的理论强化理论假设,人们通过强化相似于被示范行为的部分,从 观察者正在进行的行为中选取了部分反应随着观察者继续作出 反应,越来越多的匹配元素逐渐被挑选出,并通过有选择的强化 而逐个连接起来依照这种观点,由于行为在反应执行过程中被 塑成了新的模式,所以学习需要外部加以反应和及时强化在社会认知分析中,行为在被执行之前主要是通过中枢整合 机制来组织的通过观察被示范的行为,人们在观念上获知了各 组成动作应该怎样结合以及怎样按时间顺序形成新的行为模式 换句话说,被示范的行为在校执行之前大部分是以一个符号形式 的整体而被习得的反应生成主要是一个观念—匹配的过程4. 动机过程班杜拉把示范行为的习得和示范行为的操纵做了重要区分, 认为只有在足够的动机和激励作用下,示范行为的操纵才会出现 这也就是说认知与行为相互区别,由知到行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动 机或激励过程,而并不是一种自觉过程动机是联系知与行的重要 桥梁,而影响这一“桥梁”的因素又有三方而:首先,外部强化 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发生的直接强化比方学生预期行为 能获得奖励的结果,就倾向于操纵经过观察而获得的行为,相 反,则会削弱操纵这种行为的倾向。

其次,替代性强化,指通过 观察他人而使自己在某些方而受到强化比方,当看到他人的成 绩和努力受到赞扬与肯定,自己就加强发生同样行为的倾向 ;反 之,当看到他人的行为受到批评或处罚等,自己就防止发生类似 行为所以替代强化实际上是指直接强化作用于典范,典范起到 替代作用而对学习者行为构成强化再次,自我强化,指按自己 设定的尺度行动时,行为者以自我支配的方式来增强和维持自己 行为的过程它是通过人向儿童提供行为尺度,对达到尺度的行为 给予表扬,对未达到尺度的行为予以批评的方式,使儿童掌握教 育者所提出的行为尺度,从而用自我肯定或否定的方式对自己的 行为做出反应往后,儿童就会形成自我评价的尺度,并用它来 调节自己以后的行为自我强化时依据的是自我评价个人尺度[2] 二、班杜拉观察学习过程理论对典范教育的启示1. 注意过程的理论告诉我们,典范教育要从教育对象的特征 出发,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优化典范的选择,创设民好的 交往互动学习环境观察学习的注意过程受到观察者的特征、观察对象的特征、 观察者与观察对象的关系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它反映到典范教育 中,就表示为典范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引起教育对象的注意 教育对象作为一种观察者是典范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典范教育能 否在教育对象身上发生作用,其前提条件就是教育对象是否接 受、认同典范及其行为。

因此,典范教育首先必须遵循教育对象 的思想和行为的发展规律,使典范教育具有条理性,能够满足分 歧条理教育对象的需求典范作为一种观察对象或示范活动,也对 典范教育的效果发生直接的影响这里应对影响观察学习过程的 另两个因素,即观察对象的特征和观察者与观察对象的关系作整 体性的理解即树立的典范要有显著的特征,能吸引人的注意, 同时能贴近教育对象的生活实 际,易于使教育对象同典范发生互动,从而发生认同感和模仿心 理与行为这就要求典范教育一方而要优化典范的选择,尽可能 从同类群体的生活实际中选择那些可信、可亲、可敬、具有时代 精神的优秀成员成为典范;另一方面要创设良好的交往互动学习环 境,在典范与教育对象之间建立起平等互动的良好交往关系,使 教育对象在创设的人际交往环境和交往互动活动中,选择接受典 范的良好精神品质[3]2. 典范学习同观察学习一样,也须经历一个记忆过程记忆 的过程也是认识深化和行为内化的过程,它为行为再现做准备 人脑需要将观察到的行为以符号的形式表象化才干形成记忆这 与行为的特征有关,分歧的人会有分歧的行为表示,行为作为人 的外部表征可以千变万化,但隐含在行为中的精神内涵却具有一 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相同的精神内涵在分歧的条件下经由分歧 的人就可能表示为分歧的行为。

因此,观察学习一种行为,抓住 了这种行为的精神内涵就等于抓住了这种行为的实质和要学习的 精髓因此,在典范教育中,要帮忙教育对象在理解典范行为的 基础上,从典范行为中抽象出一般的精神内涵,如民族传统精神 和品质、富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意识和观念等,从而提升教育对象 对典范学习的理性认识,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准则和行为准 则现在的典范形象很多,各行各业都有许多杰出的人士,对于 观察者来说是眼花缭乱,如果要求观察者将这么多的典范都记 住,那是十分困难的事那应该如何促使观察者较长时间的坚持 住典范记忆呢?根据班杜拉的言语编码理论,可以让观察者多用自 己的话复述典范的事迹,谈谈自己对典范有什么样的认识,典范 的哪些方而值得自己学习等等,这样可以促使典范的行为在观察 者的脑海里以言语符号的形式贮存,更利于长时间的坚持与利 用譬如,班级里经常组织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对典范行为多 进行讨论,也是由于这个道理3. 再现过程的理论强调实践在观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认为 观察学习的习得只有见之于行为实践后才干使观察学习具备完整 之意义,典范学习亦是如此典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引导青 少年将对典范的认识与理解转化为日常的学习、生活行为。

因 此,典范教育不是简单的认知性教育,不是仅仅以提高认识为口 的,而是要求认知与行为相结合的知行统一的教育典范教育不 是理论教育,而是一种实践教育,在进行需要的学习讨论、提高 认识的活动之后,应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实践锻炼、行为养成方 面因此,典范教育不但要帮忙教育对象掌握典范行为的精神内 涵,更要为教育对象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创设能够模仿学习典 范行为的情境,使教育对象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进一步体验到 典范言行的精神内涵,形成巨大的情感冲击和强烈的意志考验, 在经过行为反复强化的基础上,把对典范言行的学习模仿转化成 为自己的行为习惯[3]4. 动机过程贯穿于观察学习的始终,它引起和维持着人的观 察学习活动在观察学习理论中,班杜拉指出强化是促进学习的 因素之一,他注意到三种强化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即外部强化、 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首先,如果依照典范行为导致有价值的结 果,而不具有无奖励或惩罚的结果,人们便倾向于展示这种行 为这是一种外部强化其次,观察到的典范行为的后果,与自 己直接体验到的后果,是以同样方式影响典范行为的表示的这 也就是说,学习者的行为表示是受替代强化的影响的事实上, 在通过观察习得的无数反应中,看到他人获得积极效果的那些行 为,比看到他人受到消极后果的那些行为,更容易表示出来最 后,人们对自己行为发生的自我评价的反应,也会调节人们会做 出哪些通过观察学到的反应。

他们倾向于做出感到自我满足的反 应,拒绝作出自己不赞成的行为这是一种自我强化因此,在典范教育中,一是要加强外部强化,也就是要对典 范行为的学习者和践行者予以肯定性的评价和激励,强化其典范 行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对象的个体意识要成为持久的行为习 惯,并不是一两次的短期行为就能实现,而是需要多次行为的重 复才干达到要使教育对象对典范行为的践行坚持长期的可持续 性发展,就不克不及忽略外部嘉奖等强化因素对人的学习动机的 积极影响社会应形成对典范行为学习者的肯定性评价,使教育 对象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成果、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肯定和认可, 从而发生成就感、光荣感,对自己的精神追求无怨无悔,以此营 造出典范可持续性发展的舆论环境对于能够自觉践行典范行为 的教育对象,社会应该在他们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两方面给予 激励和包管,建立赏罚分明、切实有力的激励、包管机制 ;[4]二 是要加强替代性强化,也就是社会要给与典范以应有的重视和照 顾,构建起全社会崇尚、呵护典范及其行为的良性学习环境只 有当。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