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常考题型的总结(学生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379855941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数学常考题型的总结(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数学常考题型的总结(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数学常考题型的总结(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数学常考题型的总结(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数学常考题型的总结(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数学常考题型的总结(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数学常考题型的总结(学生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数学常考题型的总结(必修五)第一章 解三角形 考点一 正弦定理的应用例1:在中,则考点二 余弦定理的应用 例2:在ABC中,已知,求的值考点三 正、余弦定理的混合应用例3:设的内角所对边的长分别为。若,则则角_. 考点四 三角形的面积问题例4:在中,角所对应的边分别为,若,且求的值 考点五 最值问题例5:在中,则的最大值为 考点六 三角形形状的判断例6:已知中,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考点七 三角形个数的判断例7:在中,角所对应的边分别为,若,且求的值 考点八 基本不等式在解三角形上的应用例8:在中,角所对应的边分别为,若,求的面积的最大值。 例9:设的内角所对的边长分别为,且,求的最大值。 考

2、点九 平面向量在解三角形上的应用例10:在中,的面积,求 例11:在中,边所对的角为,向量,且向量与的夹角是,求角的大小 考点十 数列在解三角形上的应用例12:设的内角所对的边长分别为,若依次成等比数列,角的取值范围. 考点十一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例13:如图,都在同一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内,为两岛上的两座灯塔的塔顶。测量船于水面处测得点和点的仰角分别为,于水面处测得点和点的仰角均为,。试探究图中间距离与另外哪两点间距离相等,然后求的距离(计算结果精确到,) 考点十二 解三角形的综合题型例14:已知分别为三个内角的对边,(1) 求 (2)若,的面积为;求。第二章 数 列考点一 和的关系例1:数

3、列的前项和为 已知,求的值,以及数列的表达式。 考点二 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公差和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知三求一;如果已知,那么求的是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变形公式)例2:已知等差数列中,,求数列的公差以及数列的通项公式; 2 等差数列的性质(都是正整数),(都是正整数),是和的等差中项。例3:已知等差数列中,,求以及的值 3 等差数列的求和(知三求一,如果已知,那么求的是的表达式),(为奇数)或。例4: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的值 4 等差数列求和中的最值问题类似于二次函数,当时,有最小值;当时,有最大值。例5: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已知,求中的最大值、最小值

4、5 等差数列的证明(等差数列的定义表达式)例6: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求证:是等差数列。 考点三 等比数列1 等比数列的公比和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知三求一;如果已知,那么求的是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变形公式)例7:已知等比数列中,求等比数列的公比和数列的通项公式; 2等比数列的性质(都是正整数),(都是正整数),是和的等比中项。例8:设等比数列,已知,求值 例9:设等比数列,已知,求值 3等比数列求和(用错位相减法推导)例10:设等比数列的公比,前项和为,则 4 等比数列的证明(等比数列的定义表达式)例11:在数列中,设,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 考点四 等差和等比数列的综

5、合问题例12:已知实数列是等比数列,其中成等差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13:等比数列中,已知,若分别为等差数列的第3项和第5项,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项和。 考点五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1 观察法、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上述已有)2 累加法 形式为:,利用累加法求通项,例14:已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3 累乘法 形式为:,利用累乘法求数列通项,。 4 待定系数法例15:已知数列中,求. 5 配凑法(构造法):建立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形式例16:已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6 递推法 ,解决既有又有的问题。例17:设数列的前项和为 已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考点六 数列求和1

6、 公式法、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求和(略)2 裂项相消法 裂项相消的常见形式:,。例18:已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求和。 例19:已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求和 3 错位相减法:(课本上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方法)由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构成的新数列,用错位相减。例20:已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求和 例21:设数列满足,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4 分组求和法(将新数列分成已学过的数列,然后求和)例22: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求的表达式 考点八 数列中的放缩法例23:已知数列,满足,证明 第三章 不等式 考点一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一般与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结合起来研究(讨论的情况) 两不等实根

7、两相等实根无实根(讨论的情况,只需将不等式两边同乘以-1,改变不等式方向加以研究)1 最基本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略)2 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需要分类讨论)例1:解不等式() 3 分式不等式(1) ().(2) (剩下的同上)注意,如果已经确定,即有。4 单绝对值不等式(1) ;(2)考点二 不等式的证明常用的方法:做差法,分析法,综合法,放缩法,数学归纳法。考点三 不等式组的线性规划不等式组的线性规划的解题思路是:所取的点是否在约束的范围内。1 最大值和最小值例2:设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2 最值范围例3:设满足约束条件:;则的取值范围为 3面积问题例4:不等式组

8、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 4目标函数中含参数例5:已知满足以下约束条件,使取得最小值的最优解有无数个,则的值为 5 求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例6:已知x、y满足以下约束条件,则z=x2+y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 例7:已知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 的取值范围是( )。6 约束条件中含函数的最值范围例8:已知0, 满足约束条件, 若的最小值是1,则考点四 基本不等式1 直接法例9:求函数的最小值 2 构造法例10:已知,求函数的最大值 例11:求的最小值 3 换元法例12:求函数的值域。 4 “1”的活用例13:已知则的最小值是 5 的应用例14:若实数满足,则的最大值是 6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例15:设均为正数,且,证明:。 13 /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