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学案 人民版必修1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379631718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学案 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学案 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学案 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学案 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学案 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学案 人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学案 人民版必修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政治形式1早期国家起源(1)时间、地点:距今大约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2)产生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3)基本特点:早期国家的政治权力交接通常以禅让的方式实现。2夏商政治形式(1)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首创王位世袭制,“家天下”从此取代“公天下”。(2)商朝: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二、西周分封制1前提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2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3内容(1

2、)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等。(2)分封内容:土地和人民。(3)诸侯权力: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4)诸侯义务:定期向周天子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4影响(1)积极方面: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西周的疆域。(2)消极方面:诸侯国之间在后来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三、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内容(1)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2)诸侯王可以实行再分封,其嫡长子世代继承诸侯的权位,其余诸子被封为卿大夫。卿大夫还可以再分封,

3、形成“士”这一阶层,但士以下不再分封。4影响(1)对西周: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2)对后世: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内涵仍体现在今天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1“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这体现了关于商朝的什么信息?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2“封建制度”和“封邦建国”的区别“封建制度”与“封建社会”相联系,是以地主阶级掌握土地和政权、压迫和剥削农民阶级为标志的社会制度;而“封邦建国”是指分封制,是周王为了巩固统治秩序,将宗族子弟、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广建封国的一种政治制度。3下面图片体现了我国古代

4、早期的什么政治制度?这种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列举出我国古代非嫡长子继承皇位的例子。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隋炀帝、唐玄宗等称帝。4宗法制中,长子一定就是大宗吗?宗法制中,长子不一定就是大宗。“嫡长子继承制”有两层含义:首先是“嫡”,即正房所生,在“嫡子”中,长者为大宗。无嫡子才会考虑庶子。主题一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史料探究材料一 “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材料二(1)结合图片,联系诗中内容判断,当时实行的政治制度中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诸侯们自己有哪些权利?(2)宗法制的目的、性质各是什么? 如何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提示:(1)分封制规定,诸侯必

5、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应履行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诸侯在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对士分封,从而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森严的等级制度。(2)目的: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继承上的矛盾、巩固统治秩序。性质:大宗与小宗在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关系:宗法制是核心,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政治等级制度。归纳总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比较 名称项目 分封制宗法制主要目的保证周王室强大,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保证王权的稳定核心内容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屏周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权力与义务诸侯有设置官员、

6、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力,同时也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诸子可获土地、庶民、奴隶等,同时具有下级贵族臣服于上级贵族、全体贵族服从于天子的政治隶属关系 双方关系周王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服从周王的命令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历史作用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共性两者互为表里;都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分封的诸侯或众子在封国内都享有世袭统治权;都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

7、要组成部分,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对点训练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段话反映出西周政治 ( ) A实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力集中 B“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C具有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特点D开创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解析:选C “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说明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从而体现了国家政权与血缘关系的结合,故C项符合题意。主题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史料探

8、究材料一 据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文辞表明:商朝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要由神的意志来决定材料二 (西周)宗法体系上的等级与政权组织中的等级是对立统一的,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材料三 王国维在谈到早期国家权力时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提示:材料一反映了早期政治制度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早期政治制度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特点。材料三反映了早期政治制度中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拓展升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带有浓厚的原始血缘色彩,神权与王权相

9、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体系。(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王位世袭制形成了“家天下”的局面。(3)分封制和宗法制将族权与政权结合,形成了“家国一体”的局面。对点训练2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十一年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强之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伐纣决战)。”这则材料不能说明( )A大多数周人仍敬信天命B周武王不再信天意而只重人劝C周武王是最高决策者D周武王的决策会听取政治经验丰富的臣子的意见解析:选B 从材料看,武王伐纣前,占卜认为不吉,且又天降风雨。唯独姜太公劝说武王进行伐纣,武王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据此可知A、D两项正确;武王采纳臣子建

10、议作出决定,C项正确。B项表述过于绝对,符合题意。考点一分封制 命题角度:1.分封制的目的、内容2分封制的瓦解及影响典题例析例1 荀子记载:“(周王)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请结合右图信息,回答此事最能说明( )A分封制在周初扩展了西周疆域B周公是分封制的开创者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D周公代周天子处理政事解题思路 答案 C题组冲关1.山东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山东的简称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B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C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解析:选A 本题考查西周的政治

11、制度。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在山东的诸侯国有齐、鲁等国,故山东有“齐鲁大地”之称;齐国为西周初功臣姜尚的封地,鲁国为西周王族周武王弟弟周公旦的封地,根据宗法制的家族世系关系,鲁国诸侯为正统,山东因此简称为鲁,故选A项。2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和地方以合法性。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自称齐威王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解析:选A 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与义务。A项齐婴由“侯”升“王”,构成对

12、周显王权威的挑战,不具有“合法性”,符合题意。B、C、D三项是诸侯在自己领地内的合法权利。考点二宗法制 命题角度:1.宗法制的特点2宗法制的影响典题例析例2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一个人如果不祭祖先,那是没有容足之地的。“孝亲”的另一表现是对在世长辈的绝对顺从和孝敬。正如孝经中说的,“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根源于下列哪一制度 (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君主专制解题思路答案 C题组冲关3王国维说,“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请判断他是在论述下列哪一制度的由来( )A

13、以举荐贤能为核心的禅让制B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C“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D以同姓亲族为主体的分封制解析:选B 材料描述的制度,核心是通过“传子”以达到“息争”的目的。故B项符合题意。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解析:选B 姓氏和血脉、家族联系在一起,中国人将姓置于个人名字之前反映出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课堂小结建通史 网络构建关键必背(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是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2)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3)分封制和宗法制适应了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维护了政治的稳定,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