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问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379628790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问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及说明一、 本课的立意与目标 1.本课立意 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课的立意是在明确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后,运用不同的史观从不同的角度剖析工业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进程。理解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工业革命各项成就间的关系。 2.识记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及其影响。理解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说明工业革命怎样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作用的分析,培养同学阅读教材的能力、知识重组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器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

2、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感悟工业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感悟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通过理解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的关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与曲折性,进而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机遇与挑战。教学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为以后学习资本主义文明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扩张对世界范围内各国造成的一系列影响做好铺垫。教学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国家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是

3、本课的难点。可以通过史料的研读,合作探究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工业革命后,全球范围内的大融合,大变革。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设问引导)同学们,我们大部分人都乘坐过火车和轮船,那你们知道它们发明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发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说明:通过学生所熟知的交通工具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问式的导入,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自然过渡到本课要学习的内容。第一环节:探源工业革命一、【合作探究】

4、: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师: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它是社会生产从手工劳动到机器生产的飞跃,即发明、使用机器并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的过程。而这一过程首先出现在英国。请阅读材料,想想英国为什么要开展工业革命?展示材料:马克思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表明:市场的扩大是导致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手工工场的生产能力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说明:引用马克思的这段话可以使学生清晰地明白,市场的需求是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那么,假如你是18世纪英国的一个资本家,你想对传统的手工工场生产来

5、一次根本性的变革,需要哪些条件呢?那么当时的英国是否具备了这些条件? (说明:这一假设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历史角色,自然得出问题的答案,使原本抽象的工业革命的条件这一问题变得形象具体。教师接着学生的思路总结英国是如何具备这些条件的)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图书历史:出示ppt从飞梭到水力织布机的变化、纽可门制造的蒸汽机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说明:通过一些列图片的对比,使学生形象直观的认识工业革命期间机器取代手工的过程。出示纽可门制造的蒸汽机,使学生走出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误区,认识瓦特是在纽可门的基础上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 出示汽船和火车的图片,体会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第二环节:感受工业革

6、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以机器取代手工工具,以蒸汽机取代人力、兽力、水力、风力把大量的机器和人力集中在厂房里,实现劳动分工的高度专业化,把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机器合理地组成机器系统,形成生产的流水线,科学计算每道工序需要的时间,合理安排劳动力。这样,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诞生了”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师生互动: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工业革命使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材料二:工业革命前后,农业、工业在英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示意图师生互动: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 材料三:英国不同时期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统计表 师生互动: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

7、出: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材料四: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业资本家大量增加并逐渐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在英国,工业无产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已有200万工厂工人和运输工人。无产阶级也正式形成。师生互动: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材料五:19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学家丹莱杰温斯说:“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

8、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茶叶,西班牙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葡萄园,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张到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世界近代现代史师生互动: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出示图片,反思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环境污染(说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体现环境史观的运用)。主要讲解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出示课本学思之窗的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出示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直观感受世界各地已经成为一个整体。课堂小结:思考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说明:学生通过横向对比,理解中国史也

9、是世界史的一部分,以全球史观的视角解读工业革命的影响。)如何评价工业革命?在评价一个历史事件的时候不同的史观有不同的侧重。文明史观会强调它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现代化史观会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全球史观会强调对别国对世界的影响,比如上面我们讲的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对其它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影响;社会史观会强调工业革命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巨大影响,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改善,传统价值观也遭到冲击,从而产生新的社会问题,比如环境问题。三、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第一环节“探源工业革命”,以教师引导,创设历史情景等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出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在历史情景中体验历史发展的逻辑。第二环节“感受工业革命”,以教师展示史料、经典论断为主,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归纳体悟。2.教学策略依据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如果情况不理想,学生从材料中归纳体悟观点有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如果境况较好,在最后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从不同的史观视角来评价工业革命。参考文献:1(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3.2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1992.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以后的世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 出版社,1992. 4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