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379526811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贵州省盘县中医院检验科SOP文件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检测分析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的数量和质量,对感染、炎症、血液系统疾病等进行辅助诊断、监测治疗效果等。2检测项目: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血小板计数。3标本的采集与运送3.1 标本类型:静脉血或手指末梢血。3.2标本要求:标本用EDTA-K2 抗凝;静脉血标本量应达到2ml;末梢血20l。3.3标本运送:室温运送,4小时内完成检测。3.4标本拒收标准:严重溶血、凝固、血量少、无条码、无标识的血液标本不能进行检测。4标

2、本的检测仪器及试剂4.1 仪器:深圳mindrary公司BC51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试剂:由mindrary公司提供包括LH溶血剂、LEO()溶血剂、LBA溶血剂、LEO()溶血剂、清洁液、稀释液、探头清洁液等配套试剂。4.1.1 检测原理采用流式细胞技术,通过检测光学信号进行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测定;双鞘流电阻原理进行红细胞与血小板测定;HiCN-HGB法检测血红蛋白。4.1.2 操作步骤4.1.2.1开放-全血模式a. 在仪器主界面点击“计数”,进入计数界面。b. 点击计数界面“模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开放全血模式”。输入分析标本的试管号,点击“CBC+DIFF测量模式”。c

3、. 上下颠倒试管将试管内容物充分混匀,轻轻取下盖子,防止血液溅出。d. 将试管放到采样针下,按吸样键,蜂鸣器响后移走试管,仪器自动执行样本分析。e. 分析结束,结果显示在屏幕的分析结果区同时自动传入电脑。4.1.2.2自动-全血模式a. 在仪器主界面点击“计数”,进入计数界面。b. 点击计数界面“工作模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模式项的“自动全血”按钮,进样模式为自动进样,血样模式为全血。点击“CBC+DIFF”测量模式。c. 在“管架号”、“试管号”编辑框中输入起始样本的对应管架号和试管号。点击“确定”按钮,保存输入内容并返回计数界面。c. 将分析标本试管放入对应的试管位,将试管架放入进样器

4、右槽。d. 点击计数界面“开始计数”,至分析结束。e. 分析完毕,结果直接传入电脑。4.1.3 室内质量控制4.1.3.1 质控品:由mindrary公司提供的配套质控品。4.1.3.2 操作方法:选择“开放全血”模式,质控品编号9000,计数状态为绿色图标。将充分混匀的质控品放到采样针下,使采样针可吸入混匀后的质控物。按吸样键,听到蜂鸣器响后移开质控物。质控分析结束后,质控结果自动传入电脑。5血细胞的显微镜检查5.1 镜检标准5.1.1 医生明确要求涂片镜检;5.1.2 仪器提示有原始或幼稚细胞、变异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等异常需镜检;5.1.3 新生儿标本需涂片镜检;5.1.4 WBC201

5、09/L或2.0109/L;5.1.5淋巴细胞45%,需做涂片镜检,1-4岁儿童且血细胞计数及他结果正常者除外;5.1.6 单核细胞15%;5.1.7 嗜酸性粒细胞10%;5.1.8 嗜碱性粒细胞3%5.1.9 PLT500109/L或60109/L;5.2.0 提示有PLT聚集,需涂片镜检;5.2 镜检步骤5.2.1 血涂片的制备5.2.1.1 在距载玻片一端1cm的位置滴加约5l的抗凝血;末梢血直接用干净玻片蘸取。5.2.1.2 用推片使血液沿其边缘展开,与载玻片3040度角进行推片。5.2.1.3 涂片完成后在空气中自燃晾干。5.2.2 血涂片的染色5.2.2.1 染色试剂:瑞氏快速染液

6、。5.2.2.2 染色步骤a.干后的血涂片加上瑞氏染液,染色约1分钟。b. 再加入等量的缓冲液,染色510分钟。c. 清水冲洗后,待干后镜检。5.2.2.3 镜检观察要求a. 将湿片在高倍镜下观察涂片、染色是否良好,否则重新涂片染色。b. 选择涂片体尾交界、细胞分布均匀不重叠部分进行镜检。c. 在高倍镜下辨认细胞不清楚时,必须待玻片干后用油镜观察。5.2.2.4 镜检观察的处理a. 根据仪器报警提示的内容,确认镜下观察结果是否与仪器提示一致。b. 发现原始及幼稚白细胞,则必须进行手工分类;如不能确定细胞种类,则报告异常细胞的比例。c. 如果镜下发现有核红细胞,则必须对白细胞进行校正。d. 如果

7、镜下观察有血小板聚集,则必须手工冲池计数血小板;如果是EDTAK2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可用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剂采集标本,结果需要进行换算。e. 多发性骨髓瘤、冷球蛋白血症引起的红细胞聚集,可将血液用仪器稀释液稀释3倍,然后37水浴箱中10分钟后,立即上机检测,结果需要进行换算。6生物参考区间测定项目 男 女 新生儿WBC(109/L) 4.010.0 4.010.0 15.020.0RBC(1012/L)4.05.5 3.55.0 6.07.0Hb(g/L) 120160 110150 170200HCT(%) 40.050.0 35.045.0 3868MCV(fl) 80100

8、80100 95125MCH(pg) 27.034.0 27.034.0 3042MCHC(g/L) 320360 320360 300340PLT(109/L)100300 100300 1003607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分类百分率(%) 绝对值(109/L)中性粒细胞5070 27淋巴细胞 20400. 84.0单核细胞 38 120.80嗜酸性粒细胞0.55 0.020.5嗜碱性粒细胞01 00.18危急值测定项目小于或等于大于或等于WBC(109/L)30.0 2.0儿童(109/L)35.0 1.5Hb(g/L)200 60PLT(109/L)600 509临床意义9.1 中性粒细胞

9、:中性粒细胞增多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增多。病理性增多可见于急性感染或炎症、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恶性肿瘤等;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见于病毒感染、慢性理化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9.2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某些慢性感染、肾移植手术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淋巴细胞减少可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等情况。9.3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血液病等;单核细胞减少临床意义不大。9.4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常见于寄生虫、变态反应疾病、皮肤病、血液病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其临床意义较小,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某些急性传染病等。9.5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过敏性或炎症性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嗜碱性粒细胞减低临床意义不明确。9.6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见于急、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红细胞寿命缩短、造血原料不足、骨髓造血功能减退等;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等。9.7 红细胞比积增高可见于大面积烧伤、脱水等;减低可见于贫血。9.8 血小板:血小板数量病理性减低见于性白血病、再障、脾亢、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败血症等;增高见于慢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化脓性感染、脾切除、溶血性贫血等 。贵州省盘县中医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