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D81~2017年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方案正式版护栏相关知识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37952592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TG+D81~2017年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方案正式版护栏相关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JTG+D81~2017年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方案正式版护栏相关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JTG+D81~2017年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方案正式版护栏相关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JTG+D81~2017年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方案正式版护栏相关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JTG+D81~2017年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方案正式版护栏相关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JTG+D81~2017年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方案正式版护栏相关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TG+D81~2017年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方案正式版护栏相关知识(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正式版)护栏相关知识1.0.8在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条件下,应积极推广使用可靠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2.0.1净区:公路车行道以外,无障碍物,车辆驶出车行道后可以停车或驶回公路的带状区域。2.0.2护栏标准段:断面结构形式保持不变并在一定长度范围内连续设置的公路护栏结构段。2.0.3护栏过渡段:设置于两种不同结构形式或不同防护等级的公路护栏之间、连接平顺、结构刚度平稳过渡的公路护栏结构段。2.0.4路侧护栏:设置于公路路侧建筑限界以外的护栏。2.0.5中央分隔带护栏:设置于公路中央分隔带内的护栏。2.0.6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设置于

2、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具有开启功能的公路护栏结构段。2.0.7刚性护栏:车辆碰撞后基本不变形的护栏。混凝土护栏是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通过爬高并转向来吸收碰撞能量。2.0.8半刚性护栏:车辆碰撞后有一定的变形,又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护栏。波形梁护栏是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利用土基、立柱、波纹状钢板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2.0.9柔性护栏:具有较大缓冲能力的韧性护栏结构。缆索护栏是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依靠缆索的拉应力来吸收碰撞能量。2.0.10缓冲设施:设置于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停车区出口处的分流鼻端、收费岛头,或者护栏端部等,可以减缓冲击,降低碰撞车辆和车内人员伤害的设施,主要形

3、式有防撞端头、防撞垫等。2.0.11防撞端头:设置于护栏的迎车流方向起点,和护栏连接在一起,对碰撞车辆车辆起阻挡、缓冲和导向作用的设施。2.0.12防撞垫:设置于公路交通分流处的障碍物或其他位置的障碍物前端的一种缓冲设施,车辆碰撞时通过自体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从而降低乘员的伤害程度。防撞垫可分为可导向防撞垫和非导向防撞垫。2.0.13隔离设施:分隔双向或同向交通,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车辆和行人等的设施。2.0.14桥梁与高路堤坝段必须设置路侧护栏;整体式断面中间带宽度小于或等于12m时,必须连续设置中央分隔带护栏;不同形式的护栏连接时,应进行过渡设计;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必须设置开口护栏;出口分流三角

4、端应设置防撞垫。3.4.3桥梁与高路堤路段必须设置路侧护栏;不同形式的护栏连接时,应进行过渡设计;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必须设置开口护栏。3.3.4桥梁与高路堤路段必须设置路侧护栏;一级公路整体式断面中间带应设置保障行车安全的隔离设施。3.4.6路侧有不满足计算净区宽度要求的悬崖、深谷、深沟、江河湖海等路段应设置路侧护栏。3.4.7设置避险车道时,应设置配套的交通标志、标线及隔离防护、缓冲等设施。3.5.4作用在人行道或自行车道栏杆立柱顶上的水平推力标准值应采0.75kN/m,作用在栏杆扶手上的竖向力标准值应采用1.0kN/m3.5.5设计桥梁护栏试件时,其所承受的汽车横向碰撞载荷标准值应符

5、合表3.5.5的规定。在综合分析公路线形,路侧危险度,运行速度,交通量和车辆构成等因素的基础上,采用的护栏防护等级低于一(C)级时,汽车横向碰撞荷载应按一(C)级计算;采用的护栏防护等级高于八(HA)级时,汽车横向碰撞载荷应根据实际的碰撞条件确定。*15.桥线护栏的汽车横向修荷教标准值防帕等锻优码标需值巡埠分布长度-OmXJ=Cr3-0.6m(m)U7035751.2日95751.2TA170I4D120.2PM_HII3H5、W4nX4ESA357Q514詈,匕H8UH52065043373550-烟42.4八HA72()S20-,加2.4;k。为呼典护匚的MK横向助想.无微3防箍联高更的汽

6、车碰捕荷载可按式(3.t5)计算,作用方向与行军方向.做作用点位于横梁几何中心式中:尸限高架的汽任碰撞荷载(kN);m设计车辆总质量(D,应结合设置路段交通流实际调查结果确詹f一碰撞前车耨运行速度应结合设置路段交通流实际调查结果确定彳叫碰撞后车辆运行速度(口心),应莉足紧急制动情况下车辆在限高桥梁或睡也之前停车的要求;T车辆碰撞限高集的时间川,1川-Ik他围内取值,柔性限高架取值|61刚性限高架取值5八PDFpage26-366护栏和栏杆6.1 一般规定6.1.1 公路路侧或中央分隔带应通过保障合理的净区宽度来降低车辆驶出路外或驶入对向车行道事故的严重程度。净区宽度计算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

7、规定。计算净区宽度得不到满足时,应按护栏设置原则进行安全处理。6.1.2 护栏设计应体现宽容设计、适度防护的理念6.1.3 护栏标准段、护栏过渡段、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防撞端头及防撞垫的防护等级及性能,应满足现行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BO5-01)的规定。需要采用其他防护等级或碰撞条件时,应进行特殊设计并经实车碰撞试验。6.1.4 护栏的任何部分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6.1.5 路侧护栏宜位于公路土路肩内。应根据路侧护栏和缓冲设施需要的宽度加宽路基或采取其他措施。61.6 中央分隔带护栏应与中央分隔带内的构造物、地不管线相协调。61.7 7路侧、中央分隔带内土基压实度不能满足拉栏设置

8、条件时(一般不宜小于90%),或路侧护栏立柱外侧土路肩保护层宽度小于规定宽度时,应采取加强措施。6.2路基护栏6.2.1 公路实际净区宽度与计算净区宽度不同时,应在交通安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本节的规定,按照驶出路外或驶入对向车行道事故的风险确定是否设置护栏。6.2.2 驶出路外或驶入对向车行道事故的风险应综合考虑驶出路外或驶入对向车行道的可能性以及事故严重程度等因素,并符合下列规定:1驶出路外或驶入对向车行道的可能性应根据所在路段的路线线形、交通量、交通组成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2事故严重程度和运行速度、路侧条件有关,可分成低、中、高三个等级。6.2.3 路侧计算净区宽度范围内有高速铁路

9、、高速公路、高压输电线塔、危险品储藏仓库等设施时,事故严重程度等级为高,必须设置护栏。6.2.4 路侧计算净区宽度范围内有下列情况时,事故严重程度等级为中,应设置护栏:1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边坡坡度和路堤高度在图6.2.4的I区、R区阴影范围之内的路段,三级、四级公路路侧有深度30m以上的悬崖、深谷、深沟等的路段;0m1:2131:4边坡坡度图6.2.4边坡坡度、路堤高度与设置护栏的关系2有江、河、湖、海、沼泽等水深1.5m以上水域的路段;3有I级铁路、一级公路等;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外设有车辆不能安全越过的照明灯、摄像机、交通标志、声屏障、上跨桥梁的桥墩或桥台、隧道入口处的检修道或洞门等设施

10、的路段。6.2.5 路侧计算净区宽度范围内有下列情况时,事故严重程度等级为低,宜设置护栏:1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边坡坡度和路堤高度在图6.2.4的田区阴影范围之内的路段,三级、四级公路边坡坡度和路堤高度在图6.2.4的I区阴影范围之内的路段;2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路侧边沟无盖板、车辆无法安全越过的挖方路段;3高出路面或开挖的边坡坡面有30cm以上的混凝土砌体或大孤石等障碍物;4出口匝道的三角地带有障碍物。6.2.6 高速公路和作为干线的一级公路,整体式断面中间带宽度小于或等于12m,或者12m宽度范围内有障碍物时,必须设置中央分隔带护栏。中央分隔带事故严重程度可根据下列条件确定:2符合下列条件时,

11、事故严重程度等级为中:1)对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或未设置左侧硬路肩的双向8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宽度小于2.5m并采用分设式护栏形式,同时中央分隔带内设有车辆不能安全穿越的障碍物的路段。2)对双向6车道及以上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宽度小于2.5m并采用分设式护栏形式,同时中央分隔带内设有车辆不能安全穿越的障碍物的路段。3不符合本条第1、2款规定的条件时,事故严重程度为低。6.2.7 作为集散的一级公路,整体式断面中间带应设置保障行车安全的隔离设施。根据交通安全综合分析结果,可考虑是否设置中央分隔带护栏,事故严重程度等级可参考本规范第6.2.6条的规定选取。6.2.8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

12、用分离式断面时,行车方向左侧应按路侧护栏设置。6.2.9 一级公路平面交叉两端设置中央分隔带护栏和绿化设施时,不得影响通视三角区停车视距。6.2.10 设置路基护栏的防护等级应符合表6.2.10的规定。表6.2.10路基护栏防护等级的选取表兄2.10路基护栏昉护等级的选取公路等级(krn/h)事也严强H度为统抵中高高速公路-级公踣120FA阖四|而六1巧,出缎fl60二四rd/一般公路网加三我公路,40TC出二小缎i(A)5S川二曦他上插年内为伊栏防护等级的代1甬6.2.11 存在下列情况时,导致事故发生可能性增加或后果更严重的路段,宜在表6.2.10的防护等级上提高1个等级:1二级及二级以上

13、公路纵坡等于或接近于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规定的最大纵坡值的下坡路段;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圆曲线半径等于或接近于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规定的最小半径的路段外侧。2设计交通量中,总质量大于或等于25t的车辆自然数所占比例大于20%时。6.2.12 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AADT)小于2000辆小客车且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60km/h的公路,宜进行交通安全及经济综合分析,确定是否设置护栏及护栏的防护等级。需要设置护栏时,其防护等级可在表6.2.10的基础上降低1个等级,但最小不得低于(C)级。6.2.13 迎交通流的护栏端头应按下列方法进行外展或设置缓冲设施1外展至土路肩宽度

14、范围外;具备条件时,宜外展至计算净区宽度外。2位于填挖交界时,应外展并埋入挖方路段不构成障碍物的土体内。3无法外展时,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作为干线的二级公路应按本规范第6.5.1条和第6.5.2条的规定设置防撞端头,或在护栏端头前设置防撞垫;作为集散的二级公路及三级、四级公路宜采用地锚式端头,并进行警示提醒或设置立面标记。4作为干线的二级公路,宜考虑车辆碰撞对向车行道护栏下游端头的可能性。6.2.14 不同防护等级或不同结构形式的护栏之间连接时,应进行过渡段设计。护栏过渡段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所连接护栏中较低的防护等级。6.2.15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作为干线的二级公路的隧道出入口等位置,护栏

15、应进行过渡段设计;作为集散的二级公路及三级、四级公路的隧道出入口等位置,护栏宜进行过渡段设计。6.2.16 选择护栏形式时,应首先考虑护栏受碰撞后的变形量。路侧或中央分隔带护栏面距其防护的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护栏最大横向动态位移外延值(W)或车辆最大动态外倾当量值(VIn)6.2.17 护栏最大横向动态位移外延值(W)或车辆最大动态外倾当量值(VIn)的选择应根据防护车型和障碍物来确定。当防护的障得物低于护栏高度时,宜选择护栏最大横向动态位移外延值(W);当防护的障得物高于护栏高度、公路主要行驶车型为大型车辆时,应选择车辆最大动态外倾当量值(VIn)6.2.18 大型车辆所占比例较大的路段除位于冬季风雪段大的地区外,中央分隔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