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意义上的整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379519945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种意义上的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两种意义上的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两种意义上的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两种意义上的整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两种意义上的整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种意义上的整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种意义上的整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两种意义上的整合 一、立足于信息技术的整合本意 二、立足于优化课堂教学整合外延立足于优化课堂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把信息技术融入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开发出基于现实问题的探究课程和教学活动,建立学习评价和反馈的新机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整合是个时髦的词看所谓多重整合 一、学科自身知识的整合 二、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 三、学科知识与经历体验相整合 四、学科知识与抽象理论的整合 五、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什么要进行整合 一、从电化教学到教育现代化 二

2、、课程内容呈现信息化、多样化 三、个人学习方式自主化、网络化 四、信息时代对现代教育提出的要求 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整合 (1)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2)将信息技术性作为教学的互动工具 (3)将信息技术性作为教学的个别辅导工具 探索杯大赛探索什么? 一、如何面对三千年未有的大时代 二、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从前苏联到美国 三、如何不“理想化”的看待学生学习状态 四、如何对待情商、智商有巨大差异数十个学生 五、如何不“静态化”的处理课堂教学的40分钟 六、如何避免模式化的贯彻实施“新”教育理念: 自主学习 分组学习 合作学习 解读电化教学“探索杯”大赛评分标准 怎样评价信息技术支持

3、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以下简称整合课),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关键问题之一。科学的评课标准要能有效的对教育的要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的评判。同时具体的评课标准应该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发展性,要能发现教师教学的个性并激励教师的创新性发展。我们也要看到信息技术支持环境是目前课堂教学最先进的教学手段,但它不是万能的,更不是教改的灵丹妙药,只有适时适量的使用才能真正的发挥它的作用,才能使之成为常规课堂教学的补充和优化才能成为倡导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为能全面客观的分析信息技术支持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将从计划、过程和效果这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战略与战术的关系战略: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泛指指导或决定全

4、局的策略。 战术:战时运用军队达到战略目标的手段,作战具体部署和克敌制胜的谋略。 一般来说,战略与战术主要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战略是指为达到 ,战略目标及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而战术是指为达到 战略目标所采取的具体行动。战略与策略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一 般来讲,先有战略,后有策略,策略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战略。设 计 与 准备 1、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学生实际。 2、教学方法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 3、教学媒体恰当、针对性强,采用的软件简洁明了。 符合课程标准 符合课程标准这句话我们都会讲,而且心里肯定也是想去这么做,但在实际中能不能真的做到,就不好说了.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

5、不仅仅是体裁形式变了,更重要的是其所承载的教育理念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大纲不但明确了教学内容和范围,而且还对施教深度和广度进行了严格规范.它理想中最完美的教育是全体受教者同时熟练的掌握教学目标.这种源于前苏联的教育体制是严谨的,其知识是系统的,它比较适合培养科学家,尤其是学院派科学家.它最大的特点是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当成标准件,把学校教育当成了流水作业线. 现行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借鉴了美国等国家的基础教育理念,适当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只对教学目标做了下限规范,没有限定上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来适当扩展和延伸.这样的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科学家,也适合培养有一技之

6、长的普通劳动者.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依托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挖掘,研究那些内容可以延伸,那些内容可以扩展。教学方法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从教学方法来区别,通常理科类以讲授+练习为主,文科类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更好,介于两者之间的学科以启发+探讨交流为宜,由此把教学方法分为三大类:传授接受式学习、启发探究式学习和自主合作式学习。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任何一种方法和形式脱离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就没有好坏之分。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尤其是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法,而不是赶时髦,什么都探究,到处都讨论。

7、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从教学方法来区别,通常理科类以讲授+练习为主,文科类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更好,介于两者之间的学科以启发+探讨交流为宜,由此把教学方法分为三大类:传授接受式学习、启发探究式学习和自主合作式学习。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任何一种方法和形式脱离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就没有好坏之分。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尤其是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法,而不是赶时髦,什么都探究,到处都讨论。教学媒体恰当、针对性强,采用的软件简洁明了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永远是手段,所谓恰当就是不要喧宾夺主,对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产生干扰。所以一定要针对性强,并且简洁明

8、了。细节决定成败 一个马掌的故事 一个真实的故事过程与手段 1、教师善于激情引趣, 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培 养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2、媒体运用适时、适度,有利于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3、教学组织形式灵活;探究时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全面把握,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4、教学过程活泼有序,学生广泛参与,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5、注重学科特点,正确处理学科之间、学科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教师善于激情引趣, 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培养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课堂是更是调动学生注意力的关键。但要注意的是我们一定要挖掘教学目标自身的要素,不要牵强。同时要注意求知欲、兴趣

9、和观察力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媒体运用适时、适度,有利于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直观明了的计算机多媒体演示是帮助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有力工具,但是要注意过于直观明了的计算机多媒体演示会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分析的能力的培养,有些模拟演示还会对学生产生误导。教学组织形式灵活;探究时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全面把握,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组织形式、过程一定要灵活,教师不能追求课堂整体进程一定要严密的按教师预定环节进行,对课堂教学中临时生成的“意外”问题一定要认真对待妥善处理。对学生在回答问题和讨论时的“错误”不要忽视,要适当进行分析引导,并在这仪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0、。教学过程活泼有序,学生广泛参与,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基础、领悟能力肯定分上中下,教师在施教时一定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不要忽略部分水平较高的学生。注重学科特点,正确处理学科之间、学科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在整合课中,由于信息技术能提供大量的相关信息,所以更应牢牢把握学科本位,避免出现把语文课上成历史课、地理课这样的“跑题”现象。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我们也能进行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拓展视野加深理解。大局观与自我批评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一百字复述的意义 系统工程与大局观 反思以及自我批评知识总结与过程反思 课堂总结既要阐明教学目标在知识链中的地位构建知识体系,还要联系相关学科或

11、实践、社会、价值观等 反思能使学生加深理解并有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总结既要阐明教学目标在知识链中的地位构建知识体系,还要联系相关学科或实践、社会、价值观等 此处的总结是指对本堂课教学目标在知识链中地位的总结,具有一定高度和广度的总结有利于构建知识体系,更有利于加深理解。联系相关学科或实践、社会、价值观等是知识学以致用的前提,只有能将知识联系实际、用于实践才是真正将知识融会贯通。有效的反思能使学生加深理解并有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反思不是针对教学目标,而是针对学习过程。有效的反思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误区 1、教学目的

12、与手段的关系 2、追求教学的形式化,忽视课程目标 3教师将重心放在信息技术水平上 赛课中常见的毛病 不注意细节 乱表杨、怕冷场 弱智化、幼稚化看学生 课前布置预习、课后留尾巴 制作昂贵漂亮的教具、发学具 黑板上粘贴打印好的漂亮“板书” 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走形式分组讨论 慎重使用课堂上的 “分组讨论”题目浅显流于形式 不是所有问题都有讨论价值,尤其是有些知识性问题,知识性问题对学生而言就是简单的知道和不知道,没有讨论价值。还有的问题学生一思考就能得出结论,而且这结论单一而具体,这样问题不会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没有讨论价值。 我们在基层学校听课时发现,有相当多的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环节设计上都有

13、分组讨论,有的前后桌四人成组的,有以题目牵头自由组合的。例如一堂小学音乐课走进乐器,该课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和了解西洋乐器。这课的任务就是认识、了解、熟悉西洋乐器。如果教师能找到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或是彼德和狼(这两首乐曲都有大段的各种乐器依次独奏,本来就是为普及音乐而作,又非常好听,其中彼德和狼还有故事情节)再配上各种乐器的图片,不用讨论这堂课也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但我们听的这堂课教师找的是兰色多瑙河,这首圆舞曲有大量的和声,少有独奏,各种乐器混杂在一起,初次接触的学生根本分不出个,无法从音色上记住每种乐器。基本上是纸上谈兵。这样一堂课教师也安排了分组讨论,讨论的内容是四大类乐器的特点以及如何分类

14、。这种浅显的问题虽然有必要让学生动一下脑筋,但用分组讨论来解决其必要性很牵强。又比如在初中语文第四册苏州园林一课,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这课的硬任务是掌握说明事物抓住特征的写法,软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语文综合能力和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教师在导入新课(用媒体手段)后便提出了问题:本文抓住了苏州园林的什么特征进行说明的?然后就这个问题让学生踊跃发言,教师归纳引导。到这时学生思考了(要发言必须积极思考),就该教师登场了,不但要解决硬任务,这时也要发挥教师的语文素养的魅力,将软任务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生。可是该教师为了教条的体现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等理念,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

15、已踊跃发言的后又开展了分组合作学习。我们发现分组讨论的学生基本是在重复刚才的发言,唯一的好处是有些刚才没机会发言的学生这时过了嘴瘾。分组合作并没有将问题向更深层次发展(一篇语文课的说明文也没有多少更深层次的东西),也没有围绕课文将知识的外延扩大,而这正是教师在这时应该作的。 时间太短、无法展开 就问题进行讨论最少要经过如下几大步骤: 1、 思考并得出结论,2、组织语言表述,3、聆听他人观点同时结合自己观点进行判断(这条根据发言人数要反复进行多次)。有意义的讨论是需要时间保证的,所以分组讨论是需要精心设计并慎重使用的。例如小学六年级数学课角的度量和分类一课中,在教师对基本概念和度量方法都讲解完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用量角器尝试测量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教师在这里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内讨论就未免有些牵强。现场我们观察到由于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学生都很兴奋,大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动手度量,而是七嘴八舌的在分配谁动手谁代表小组发言。活跃者忙着组织,不活跃者躲在一边。这种没有充分每个学生思考和动手的分组协作显然意义不大问题太难,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