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实验(1)一、 实验目的1、 了解光散射的一般规律;2、 掌握光散射法测量颗粒粒度的基本原理和适用的粒度范围;3、 掌握粒度分布的基本表示方法;4、掌握GSL-101B和LS603型激光粒度分布仪的使用方法二、 预习要求认真阅读实验讲义和相关参考资料,理解衍射散射理论和 Mie 散射理论测量颗粒粒度 分布的基本原理及其适用范围,掌握粒度分布的基本表示方法,对实验中所要使用的两种激 光粒度分布仪的操作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选择好适合待测ai2o3样品的分散介质和分散 剂三、 实验所需仪器设备和试剂GSL-101B激光粒度分布仪;LS603型激光粒度分布仪;超声波发生器:六偏磷酸钠; 蒸馏水;待测Al2O3样品四、 实验原理1、 光散射的一般规律和分类粒度是颗粒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物理参数之一测量粒度的方法很多,如:筛分析法 显微镜法(包括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电传感法(Coulter计数器)、重力沉降法、离 心沉降法、光散射法等,其中光散射法是比较新的一大类,它包括光散射法、X射线小角度 散射法和消光法光线在均匀介质中通过时按直线方向传播但实际介质总非绝对均匀例如大气中存在 气体密度的起伏,而且往往含有微尘或微小液滴。
又如溶胶或悬浮液含有微小的固体颗粒 当光束通过这类不均匀介质时,除了透过以及可能发生的吸收外,入射光的一部分会偏离其 原来的传播方向,而投射到其它方向,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散射散射现象的理论处理很复杂这里只讨论不相关的单散射不相关散射是指颗粒群中颗 粒间距足够大(远大于粒径),或者颗粒在空间是无规分布的,它们的散射光不会因相干而 抵消,此时各个颗粒的散射可以认为是相互独立的单散射是指每个颗粒的散射光产生再次 散射的情况(复散射或称多重散射)可以忽略不相干散射和单散射都要求颗粒间的距离足 够大,即颗粒浓度足够小在散射的理论处理中,将散射体的折射率用一复数N表示,称为复数折射率:N = n 一 n i (4.1)其中n2 + n'2 = £ , nn' =Xg / c (4.2)£和o分别是散射体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久是光在真空中的波长,c是光速复数折射率N 的实部n称为折射率,其数值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速度)与散射体中的传播速度 (相速度)之比,与普通折射率的意义相同;其虚部n'称为消光系数,反映了光因散射体的 吸收作用而产生的衰减这样处理就将散射体对光的吸收归并到复数折射率的概念中。
若散 射体的电导率O = 0,则n' = 0需要指出的是,n,n',£和o这些参数都与波长久有关包含吸收的光散射规律除了与复数折射率 N 有关外,还与散射体颗粒的线度尺寸相对 于入射光波长久的比值有关以下只讨论直径为D的球形散射体,其几何迎光截面积 a二兀D2/4,此外定义其无量纲颗粒尺寸参数兀D么=匕 (4.3)根据光散射理论,当光强为I0,波长为久的自然光(完全非偏振光)平行照射到一球形 颗粒时,在散射角(散射方向与入射方向的夹角)为0,距离散射体为r处的散射光强九21I = 4(i + i ) (4.4)s 8 兀 2 r 2 1 2其中i = S (N,0 ,a) X S*(N,0 ,a) (4.5a)1 1 11 二 S (N,0,a)xS*(N,0,a) (4.5b)2 2 21. , i2,S1,S2分别为垂直偏振散射光和水平偏振散射光的强度函数和振幅函数,S*, S*分1 2 1 2 1 2 别为S1和S2的共轭复数由此可见,散射光的振幅函数和强度函数都与散射角0、颗粒相 对于介质的折射率N、光的波长久以及颗粒直径D有关严格的光散射的电磁场理论应该是把光波作为电磁波,在一定的颗粒形状和尺寸所决定 的边界条件下,对颗粒内部和外部区域的 Maxwell 方程求解,得出振幅函数和强度函数的 表达式。
在一般情况下,无法得到严格解Mie对于在均匀介质中的均匀球形散射体对平面 单色光的散射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严格解,其理论称为Mie理论根据颗粒尺寸参数a的大小,可以将散射分为三种:(1) 当a << 1时,即球形散射体的直径远小于入射光波长(可取D< 0.12),并且颗粒 是非导体时,这种情况下的散射称为Rayleigh散射,这时Mie解可以近似为Rayleigh公式;(2) 当a >> 1时,即球形散射体的直径远大于入射光波长(可取D> 0.12),由散射衍 射理论得到的结果与Mie解相同,此时的散射称为衍射散射;(3) 当a与1相差不是很大时,这时的散射介于Rayleigh散射和衍射散射之间,只能 由复杂得多的Mie理论给出,这类散射可称为Mie散射2、 利用衍射散射测量颗粒粒度的原理对衍射散射来说,颗粒的散射与其材料的本性,即是否吸收以及折射率的大小都无关 利用衍射散射进行粒度测量无需知道颗粒的折射率,因此它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方法衍射散射规律可用 Fraunhoffer 衍射解释 Fraunhoffer 衍射是指光源和观察点与障碍物 的距离与波长的乘积都远大于障碍物面积的衍射,又称为远场衍射。
这时入射光是近乎平行 的如图 1 所示为 Fraunhoffer 圆球衍射示意图其中圆球的直径为 D ,迎光截面积a二兀D2/4 ,颗粒尺寸参数a二兀D/九,观察平面上的P点对于圆球中心的张角(称为半径 张角,即散射角)为a圆球中心到观察平面的距离为r,则散射光在P点振幅函数S (0) = S (0) = S (0)=12(4.6)4兀a「J (a sin 0)九2 I a sin 0其中J Ja sin0)是变量为a sin0的一阶Bessel函数根据(4.4)式和(4.5)式,可得在 P 点的衍射光强I (0)=a 2「2 J (a sin 0)九2 r 21 a sin 0(4.7)I (0)二当0T 0时,空sin0) T響,故衍射图中心的光强为(4.8)因此(4.9)I (0) _T 2 J (a sin 0) 12 I (0) _ a sin 0 _图2 Fraunhoffer衍射光强比值随asin0的变化Fraunhoffer 衍射图是中心对称的如图 2 所示,随着观察平面上 P 点的张角增大,该 点的光强比值I(0)/1(0)迅速减小,并呈振荡形状,即表现为明暗交替的强度逐渐减弱的光 环。
图中光强比值I(0)//(0)极小值处(暗环处)所对应的a sin 0值分别为:1.220“ 2.233n, 3.238n,…由对应于各暗环的a,sin0值可求出相应的散射角和观察平面上相应暗环的半径R例如对于第一暗环,a sin0〔 = 1.220兀,因此:n 1 1.220兀 .1.220九 1.220九(4.10a)(4.10b)第一暗环散射角0 = arcsin = arcsin «第一暗环半径 R1 = r tan011.220"~D-1 a D D由此可见,各暗环半径R是与圆球直径D相对应的,测得R1,即可求出D由(4.10a) 式还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小颗粒的散射角大,大颗粒的散射角小这就是激光光散射法测量粒度分布的最基本原理虽然在这里这一结论是从衍射散射理论推出的,但也同样适用于其 它类型的散射以上所讨论的是单个颗粒的衍射散射情况对于由多个颗粒组成的颗粒群来说,其衍射 散射图样又会是怎样的呢?对于无规排列的具有相同直径的颗粒群(即单分散颗粒群),其衍射图样与单个颗粒的 衍射图样相同,只是衍射光强度增至的倍数等于散射区内的颗粒数目下面我们讨论多分散 颗粒群粒度分布的测量问题。
利用衍射散射规律测量多分散颗粒群粒度分布的具体实施方法很多,下面仅就其中的多 个光环内光通量法(也是GSL-101B激光粒度分布仪所采用的方法)进行讨论多个光环内光通量法是利用上面所讨论的衍射散射的角分布随粒径改变的原理来求颗 粒群粒度分布,在实验中采用多个半圆环形光电探测器测量多个相应于两衍射角范围内的光 通量样品池接受透镜多光环 光电探测器激光器J图 3 多光环光电探测器激光粒度仪光路简图采用多个光环内光通量法测量颗粒群粒度分布的激光粒度仪的光路见图3激光经透镜 组扩束成直径约8毫米的平行光,此平行光穿过颗粒群后产生衍射,在接受透镜(Fourier 变换透镜)的后聚焦平面被一多元光电探测器所检测多元光电探测器由多个同心的半圆环 光电探测器以及中间的一个小孔组成,各个半圆环光电探测器之间互相绝缘,小孔的后面为 另一个光电探测器每个半圆环光电探测器能将颗粒群在聚焦平面上的衍射图样在该环范围 内的光通量检测出来,信号经模数转换后用计算机处理,给出颗粒群的粒度分布由衍射散射光强公式,可得:2I(0) (4.11)I (0 ) = [ 2 J 2 血 0)a sin 0散射角e 一般很小,所以sin e ,因此上式可简化为:c 「2J (ae)]2 i(e)= i:丿 i(0) (4.12)_ ae _式中I(0)为衍射图样中心的光强。
此式表示直径为D的一个球形颗粒的衍射光强分布,其 中直径 D 隐含在尺寸参数 a 中一个颗粒的散射光照射到多元光电探测器的第n个半圆环形光电探测器(其内径为r, n 外径为rn+1,对应于散射角从en到en+1)上的光通量是(4.11)式所表示的散射光强在该半圆 环形光电探测器面积上的积分,其结果为:E 二 Ca J 2(ae ) + J 2(ae ) — J 2(ae ) — J 2(ae J (4.13)n 0 n 1 n 0 n+1 1 n+1其中a =n D2/4,为颗粒的迎光截面积;C是与光源的波长和强度以及光路有关的常数,其值可以通过实验标定;J0为零阶Bessel函数若散射区内颗粒群所含直径为D.的颗粒的总重量为w.,个数n = 6w /叩D3,其中p为 i i i i i颗粒的密度,则投射到第n个半圆环形光电探测器上的光通量为:(4.14)二 C'工nD2 J2(ae ) + J2(ae ) — J2(ae ) — J2(ae J. . 0 . n 1 . n 0 . n+1 1 . n+1二 C''工 a J2(a e ) + J2(a e ) 一 J2(a e ) 一 J2(a e )」w 0 . n 1 . n 0 . n +1 1 . n +1.其中C'5 C/4,C'' = 6C'/叩。
对于每一个半圆环形光电探测器,都有上述形式的方程,因此对于由n个半圆环形光电探测器构成的多元光电探测器,将得到一个由n个方程组成的 方程组原则上求解这个方程组,就可求得颗粒群的重量频率分布W.〜D.和数量频率分布 ..N. ~D.,粒度分级的数目.的个数等于半圆环形光电探测器的个数求解此方程组的方法是通过计算机,利用优选近似法求出各重量分布频率W.,使得在 .所有半圆环形光电探测器上计算出的光通量E和测量得到的光通量E'之差的总和达到最 n n小3、利用Mie散射理论测量颗粒粒度的原理虽然用衍射理论处理光散射得到的公式较简单,用这种理论测量颗粒粒度也较方便但 是根据衍射散射理论对颗粒尺寸的要求,即要求无量纲颗粒尺寸参数a = KD/X >> 1,当待测 颗粒的直径D与入射光的波长久相当时,衍射散射理论不再适用考虑到大多数激光粒度 分布仪使用的都是波长为632.8 nm的He-Ne激光,因此基于衍射散射理论所能测量的颗粒 粒径的下限约为1问如果要测量粒径更小的颗粒群的粒度分布,就需要使用严格的Mie 散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