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水解酸化池调试方案样本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26KB
约8页
文档ID:378994869
水解酸化池调试方案样本_第1页
1/8

水解酸化池调试方水解酸化调试方案本方案主要按照各类指标参数、调试前准备、种污泥的选择及 驯化培养、调试运行期指标负荷的控制及注意事项、突发事故异 常状况的解决对策等五个大方面进行制定一、各类指标参数1、理论运行控制点:水力负荷(上升流速)、水力停留时间、污 泥浓度、污泥回流、B/C2、 日常主要检测指标:进出水流量、进出水 COD 和 BOD、 DO、污泥浓度、PH、SS、SV30、氨氮和总磷总磷(如有要求可检 测)、水温(如有要求可检测)、微生物镜检3、 主要涉及的设备材料:进出水泵(自流方式此项没有)、污泥 回流泵、潜水搅拌机或其它同功能推流器、填料4、 主要涉及的水质监测设备(如无检测设施时可参照):1) 实验室物化检测设备见附件检测方法中设备要求2) 涉及到的电子检测设备:流量计、便携式 DO 检测仪、 COD 测 定仪、氨氮和总磷总磷测定仪、温度计、微生物镜检设备二、调试前准备以下各项在无特殊情况下均为同时进行,无主次之分1、项目水检测:1)主要摸查现场排水情况,主要包括现阶段排水量、满负荷排水 量、排水周期、各车间或者工业单元排水点、降雨等天气对于排 水的影响2)与甲方协调,将日常水质监测设备就位。

在带泥调试之前,将 进水水质检测完毕,其中包括COD、BOD、PH、SS、水温、氨氮 和总磷总磷,以及本项目其它主要去除指标2、 与甲方协调确定污水处理站调试结束后的运行人员,并进行一 些前期相关培训3、 对本项目设备设施进行调试,以确保设备设施正常运行,建议 用清水进行试车4、 联系接种污泥,以确保污泥接种前进场再联系时,要充分考 虑余量,以防突发事件时无污泥可用5、 与甲方单位协调,确定所需公用工程的情况,包括水、电、蒸 汽(如有要求)等三、种污泥的选择及驯化培养 总的原则为源污泥的活性再生,水质的适应,定向提升负荷驯 化1、种泥选择原则:1) 本项目如有污水处理,原有污泥接种为最优选择2) 可选择附近相近生产的企业浓缩消化污泥或脱水污泥3) 可选择附近市政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消化污泥或脱水污泥4) 如以上都没有,则要选择没有重金属、毒性,且生化活性相对 高、进水 COD、 BOD 低于本项目的活性污泥作为种泥培养5)另外湖泊底泥、各类粪肥或化粪池的底泥也能够用于接种污 泥,但各类污泥中均不应当有太多的砂子以上种泥选择后,培养难度是依次增加的,因此必须与甲方单 位和相应部门沟通好,以免拖延工期。

2、接种培养方案 1)接种量的大小:污泥接种量一般不应少于水量(有效池容)的 8-10%,否则,将影响启动速度2) 接种:接种培养水为稀释后低浓度的处理水在正常20-35 的条件下,水解酸化池中活性污泥投加比例 8%(浓缩污泥),在 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投加的比例不同,温度越低投加量越大投 加后按正常水位条件,连续闷曝(曝气期间不进水)3-7 天后,检 查处理效果,在确定微生物生化条件正常时,进行下一步驯化培 养一般来讲,在低于20°C的条件下,接种和启动均有一定的困 难,特别是冬季运行时更是如此因此,建议冬季运行时污泥分 两次投加,一次投加活性污泥投加比例 8%(浓缩污泥),连续闷 曝(曝气期间不进水) 7 天后,检查处理效果,在确定微生物生 化条件正常时,方可小水量(低浓度水)连续进水 25 天,待生化 效果明显或气温明显回升时,再次投加10%活性污泥,生化工艺 才能正常启动,进行下一步驯化培养在接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检测水温、 PH 值等,污泥方面, 需要微生物镜检,观察污泥形状颜色等, COD 的检测也能够帮助 确认接种是否成功3) 脱水污泥:脱水干污泥接种培菌的过程与浓缩污泥培菌法基本 相同。

接种污泥要先用刚脱水不久的新鲜泥饼,投加至曝气池前 需加少量水并捣成泥浆干污泥的投加量一般为池容积的 8%干 污泥中可能含有一定浓度的化学药剂(用于污泥调理),如药剂含量 过高、毒性较大,则不宜用作为培菌的种泥鉴定污泥能否作接 种用,可将少量泥块捣碎后放入小容器(如烧杯或塑料桶)内加水曝 气,经过一段时间后如果泥色能转黄,就可用于接种接种的过 程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排泥,加新泥,以保证干污泥的 无效成分排除即可3、驯化培养接种菌种完成后,在连续运行已见到效果的情况下,采用递增 污水进水量的方式,使微生物逐步适应新的生活条件,而厌氧进 水浓度递增比例则要小,且厌氧池中 PH 值应保持在 6.5-7.5 范围 内,不要产生太大的波动,在这种情况下水量才可慢慢递增直 至适应原水浓度为准,基本指标为COD, B/C,不出现大量泡沫漂 浮污泥四、调试运行期指标负荷的控制及注意事项1、调试运行期指标负荷的控制水解酸化池由于抗冲击负荷比较好,因此对于水温,保持在室 温温度20°C就能够;PH理论的要求为5-6.5,相比于其它厌氧处 理工艺来说,要求没有那么苛刻,只要不出现大量污泥上浮,或 者泡沫的情况下,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放大一些范围。

调试初期主要控制运行参数为水力负荷(即上升流速)和停留 时间,污泥浓度和污泥泥位,排泥和回流污泥根据一般情况下 设计参考值,上升流速为0.5-1.8m/h,污泥浓度在10-20g/l,停留 时间在5-8h,泥位(上清液高度)应保持在1.2-2m之间,是比较 稳定的系统在这个范围内,污泥浓度与上升流速、停留时间是 成反比例关系的,初期由于 MLSS 比较少,且没有达到一个相对 比较稳定的系统,因此减小上升流速,延长停留时间,能够保证 污泥浓度的升高,由于在驯化阶段,已将污水调整至正常来水浓 度,因此取低上升流速为初期的对策,具体数值需参考实际设计 参考值初期阶段,污泥回流是非常必要的,当然,这需要与来 水流量配合,以保证要求的上升流速这段时间,减少排泥量, 必须保证一定的污泥龄(ts=6d),排泥时需要参照COD,SS的前 后变化、SV30、MLSS等指标,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测一下 B/C 的前后变化,如果上升,说明 COD 转化为可溶性的量有所增 加,说明运行良好其次,污泥颜色的变化,正常的厌氧菌为棕 色或深棕色,而且呈现絮状第三,镜检观察生物相,厌氧阶 段,微生物主要是细菌为主,原生动物量会有所下降。

DO 一般小 于等于 0.2-0.3mg/l连续进水观测几天,如保持到设计范围值标准,出水指标无大 的变化时,根据情况调整水力负荷(上升流速),包括加大回 流,加大进水量,由于厌氧调试变化比较慢,污水情况良好的 话,一般在 1 个月左右,调整的过程中不能太快这段时间,能 够根据 MLSS 的量,或者出现大量悬浮的污泥时,调整排泥量 整个系统是以稳定为主,不要过度的追求降解效果,做好日常检测,主要注意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如果前后变化比较大,说明 有问题需要调整2、注意事项1)如果是 AO 工艺或者是好氧后二沉池回流污泥,注意检测回流 污泥的DO,如果DO比较高,能够适当的增加沉淀时间2) 如无均匀补水系统,需要确保搅拌机或者推流器正常运转,以 防止污泥堆积形成死泥区3) 如果来水营养物质不足的话,需补充一定量的营养物质,经典 的 C:N:P=(350-500):5:1 ,主要还是看出水指标变化4) 厌氧阶段有污泥上浮属于正常现象,主要是由于厌氧产气导 致,可是如果大量的污泥上浮,或者是泡沫夹带黑泥,说明污泥 老化,则需要排泥5) 注意做好每天的记录,制定好检测指标表格五、突发事故异常状况的解决对策1、 出水浑浊,水质变黑。

一种原因可能进水负荷波动过大,有难 降解有毒物质排入,或者是相应环境发生大变化,这种情况发生 时,需要尽快减小进水量,增大停留时间,增加回流,适当的排 泥,观察一段时间,如果还是不行,则需要更换新污泥各一种 情况是污泥老化,出水SS增加,这时需要增大排泥,加大回流2、 水面出现大量泡沫一种情况是白色泡沫,这种情况可能是来 水混入了表面活性剂,可能是前段物化沉淀效果不好,需要调整 前段工艺,投加一些消泡剂,进行处理一种情况是褐色泥状泡 沫,绝大部分原因是污泥老化,需要排泥调整特别指出,投加 消泡剂,只是表观的处理,不治本,还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以找到原因为佳3、水量突然增大一种情况由于降雨、管道泄漏,这类水量增 大, COD 下降出现时,能够缩小停留时间,如果水量增加特别 大,则需要考虑排至事故池,以免活性污泥被大量冲走另一种 情况由于生产量增大,水量增大, COD 升高或者不变,出现时能 够考虑增大停留时间,经过前段调节池来调节进水量,还要随时 监控进出水各项指标,正常情况下, 4 个小时之内调整好,是不 会出现太大问题,如果超过,则会出现污泥上浮等高负荷出现的 现象4、出现臭味。

这部分可能是反硝化、厌氧脱硫产生的,一种原因 可能是污泥老化,前段脱硫效果不好,负荷增大,多为综合原 因,需要具体分析当出现这种情况时,需要各个点排查,已找 出真实原因,进行处理5、如果作为厌氧反应器前段预处理,出水需要测定 PH 和 VFA 指 标,以保证后续处理正常。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