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群文通练一 琴棋名士(含解析)-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378956033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群文通练一 琴棋名士(含解析)-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专用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群文通练一 琴棋名士(含解析)-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专用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群文通练一 琴棋名士(含解析)-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专用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群文通练一 琴棋名士(含解析)-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群文通练一 琴棋名士(含解析)-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群文通练一琴棋名士微导语在历史上,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身怀绝技,或善抚琴,或善下棋,或专印章,堪称国士。不过,读了他们的传记,就会发现他们怀有一技,或别有原因,或胸藏大志,总之,他们还拥有别样人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焚琴子传顾天石焚琴子者,姓章氏,闽之诸生也。为人磊落不羁,伤心善哭,类古之唐衢、谢翱,而才情过之。为诗文,下笔累千言,皆感人心脾。庚子乡试,文已为主司所赏。及观五策,指陈时事太过,至斥耿氏以为包藏叛志。主司乃惧不敢录,遂下第。生遂弃诸生不为。登鼓山所谓天风海涛亭者,北望神京,痛哭失声曰:“余且烧其诗书,绝笔不为文矣!”生既不得志,出游于潮。过潮刺史韩文公庙,读其逐

2、鳄文,哭之。又历韶、惠、广、雷诸郡。悲岭海之烟瘴,思寇莱公谪雷时,枯竹生笋,蜡泪成堆,风流如在也,则又哭之哀。听鹧鸪作“行不得哥哥”声,则抗音而哭,以乱其鸣。久之,学琴于惠州僧上振,得其音节之妙,遂归。变姓名,以琴游八闽。王公大人争延致而听其琴。有愿从而学者,虽善,然终莫能及也。久之,闽人目生为琴师。虽江浙间,颇多闻其名者。然当道不以礼遇,招亦不往,往亦不为久留。常酒后耳热,摔琴于地,引满大卮,放言高论,惊其座宾。谈古今得失,虽老师宿儒,深通经济者,不能难也。其最爱童子曰金兰,亦善琴,独得生传。常负奚囊从生游数千里外。生诗成,金兰辄缮录之盈帙。客访生不遇,金兰代为款接,以生惊人句示人。由是人颇

3、异之,以为抱负非常之士,不得志而隐于琴。生笃于伉俪,妇陈氏,少生十岁,亦颇知书嗜音。生尝入为其妻鼓琴,茶香入牖,鬓影萧疏,顾而乐之,以为闺房清课,亦人生韵事。忽一日谓其妇曰:“吾向闻红颜薄命。卿才情如此,而推命者多言岁行在卯当死。岂汝亦天上人,不久当去耶?”因感慨悲伤,为弹别鹄离鸾之曲。曰:“琴音和,吾与汝尚无恙,然第七弦无故忽绝,少而慧者当之。”居数日,金兰死。生抚尸一哭,不胜其悲,吐血数斗。曰:“吾死后,广陵散绝矣。”遂焚其琴,不复鼓也。因自号“焚琴子”。生至康熙丁巳,年四十九,竟卒。(选自辟疆园文钞,有删节)注策:策论。寇莱公:寇准,北宋政治家,因力主抗战被贬,死于雷州。1.对下列加点词

4、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则抗音而哭抗:抵抗B.然终莫能及也及:赶上C.虽老师宿儒宿:年老D.亦人生韵事韵:风雅答案A解析抗: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焚琴子胸怀坦荡,举止不受约束。他文才很好,在乡试时他的文章被主考官赏识。B.焚琴子琴技精妙,曾改换姓名带着琴游于八闽,王公大人争着邀请他,听他弹琴。C.焚琴子常常喝酒后大发议论。谈论古今得失,即使老师、儒生和商人也难不倒他。D.焚琴子最爱童子金兰,亲授其琴技,金兰死后,焚琴子用焚毁琴来表达自己的悲伤。答案C解析文中的“老师”指学官,“经济”是“经世济民”的意思。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5、代汉语。(10分)(1)及观五策,指陈时事太过,至斥耿氏以为包藏叛志。(3分)译文:_(2)由是人颇异之,以为抱负非常之士,不得志而隐于琴。(3分)译文:_(3)琴音和,吾与汝尚无恙,然第七弦无故忽绝,少而慧者当之。(4分)译文:_答案(1)等到(主考官)看了他的五篇策论,(发现他的策论)太过于指责陈述时事,极力斥责耿氏,认为他有包藏叛逆的心。(“及”“志”各1分,句意1分)(2)因此人们感到他与众不同,认为他是抱负不同寻常的读书人,因为不得志将心志隐藏在琴中。(“异之”“非常”各1分,句意1分)(3)琴音和谐,我和你没有灾祸(安然无恙),但第七弦无缘无故突然断了,年少聪明的人承担(会有)灾祸

6、啊。(“无恙”“忽”“绝”各1分,句意1分)4.焚琴子“伤心善哭”,请简要概括他为自己为他人“哭”的原因。(4分)答:_答案(1)自己人生失意;(2)被韩愈的逐鳄文感动(百姓遭受疾苦);(3)忠臣被贬,遭受陷害;(4)思念家乡;(5)知音逝去。参考译文焚琴子,姓章,是福建的生员。为人光明磊落,豪放不羁,每伤心容易放声痛哭,很像古时的唐衢、谢翱,但才情又超过了他们。写作诗文,下笔洋洋计千言,都能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庚子年参加乡试,(焚琴子的)文章已被主考官赏识。等到(主考官)看了他的五篇策论,(发现他的策论)太过于指责陈述时事,极力斥责耿氏,认为他有包藏叛逆的心。主考官于是害怕(招祸)不敢录取(

7、他),于是(他)落榜。焚琴子就放弃生员身份不再参加科举考试。登临鼓山上所谓的“天风海涛亭”,向北眺望京城,放声痛哭说:“我将烧掉自己的诗书,停笔不再写作文章了!”焚琴子仕途不得志以后,出游到了潮州。拜访潮州刺史韩文公庙,读了他的逐鳄文,为其痛哭。后来又游历了韶、惠、广、雷各州郡。为岭海多瘴气而悲,想到寇莱公(寇准)被贬雷州之时,枯竹长出新笋,蜡烛泪流成堆,遗风如在眼前,于是又悲哀痛哭。听到鹧鸪鸟“行不得哥哥”的啼鸣声,就又高声地大哭起来,扰乱了鹧鸪鸟的鸣叫声。过了一些时候, (焚琴子)向惠州一个叫作上振的和尚学弹琴,学到了他高超的琴技,就回去了。改名换姓,凭借着琴艺游历闽地八方。王公大人争相延

8、请他来听他弹琴。有愿意跟从他学习琴艺的人,虽然学得很好,可是始终不能赶上他的水平。时间久了,闽地的人都把焚琴子看作琴师。即使是江浙一带,也有好多人听闻他的大名。然而有权势的人不以礼相待,请他也不去,去了也不久留。常常在酒酣耳热之际,把琴摔到地上,举起满满的一大杯酒,高谈阔论,惊动满座宾客。谈论古今得失,即使是学官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非常精通经世济民的人,也不能难倒他。他最喜爱的童子叫金兰,也擅长弹琴,独得焚琴子的真传。(金兰)常背着诗囊跟着焚琴子游历到几千里之外。焚琴子的诗作好了,金兰便抄录下来,装满了布袋。有客人来拜访焚琴子没有遇见,金兰代替他接待,拿出焚琴子所写的惊人诗句给客人看。因此人

9、们感到他与众不同,认为他是抱负不同寻常的读书人,因为不得志将心志隐藏在琴中。焚琴子对于夫妻感情忠贞深厚,夫人陈氏比他小十岁,也非常有文化,爱好音律。焚琴子曾归家为他的妻子弹琴,茶香飘进窗子,妻子那云鬓高挽的疏疏落落的倩影,看了就十分快乐,认为这是闺房中清雅的功课,也是人生风雅之事。忽然有一天,焚琴子对他妻子说:“我一向听说红颜薄命。你有这样出众的才情,算命的人多说行运则卯年应死。难道你也是天上的人,不久应当离开了吗?”于是感慨悲伤,为妻子弹了别鹄离鸾之曲。说:“琴音和谐,我和你没有灾祸(安然无恙),但第七弦无缘无故突然断了,年少聪明的人承担(会有)灾祸啊。”过了几天,金兰死去。焚琴子抚尸大哭,

10、经不住自己心中的悲伤,吐了几斗鲜血,说道:“我死以后,广陵散失传了。”于是焚烧了自己的琴,不再弹琴。因此自己起别号为“焚琴子”。焚琴子活到康熙丁巳年,年四十九岁,最后死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方汤夫传何白注吾友方汤夫,陈义甚高,乃以善弈特闻,遂掩其生平。余采其行谊,以俟后之考汤夫者知不独以一技传也。汤夫名日新,世居吾郡龙首桥里。汤夫父讳道言,以资雄于里,好行其德,不幸早天。时汤夫尚在腹,长兄日升甫离襁褓也。汤夫及髫,而母严亦逝,兄弟茕茕,依外大父严翁家。时汤夫与长兄子谦治博士家言,具通敏绝人。独汤夫善病,尝在床褥间,智虑无所寄,乃于床头置一枰,以指画方置而沉思之,深得其解。乃呼

11、邻之善弈者,每对局辄诎其技。雅闻前辈有鲍涧泉者为国朝国手冠,深以不及见为恨,乃从故老觅鲍所藏秘录及鲍同时周源、徐希圣所传图势,日精研复核,尽得其蕴。时李小山年七十余,弈家宿将,雅自负足对垒鲍君,周、徐以下弗论也。汤夫往与角,李遂北;已再试,再北。李嚼齿掷局于地大呼曰:“神哉!”遂敛膺叹服,于是“永嘉小方”之名满天下。汤夫故名家子,每恨与伯氏治帖括皆不售,坠先绪而又耻以一技鸣,乃挈妻子居焦坑山中,刻志读书。及为诗歌,极力摹写,即数易稿不已也。篇什虽寡,而兴寄自足。每过予,辄袖以相示,且字字乞予抨射。予感其意直,为商订不少假。读书暇,则抱瓮灌园、种豆沤麻以自给,室中无闲言,终日泄泄如也。时四明刘公

12、志选以比部郎左迁福宁州佐,雅慕汤夫名,遣骑敦请汤夫往,温麻一见,刘公遂定交。居久之,公擢合淝令,复邀汤夫偕。公念汤夫贫,无以具粥,剩为汤夫置买山资,而汤夫未尝有所干也。汤夫久客刘公署,郁郁不自得,会刘公入计北上,汤夫以病不能归。及刘公还,而汤夫病已亟,浃旬而奄然长逝矣。刘公为敛赙甚厚,伺其仲子履吉护丧归。异哉,汤夫岂霍霍与石火俱灭者乎!(选自汲古堂集卷二十六,有删节)注何白:浙江永嘉人,明末布衣诗人。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对局辄诎其技诎:使屈服B.坠先绪而又耻以一技鸣绪:头绪C.为商订不少假假:宽容D.汤夫未尝有所干也干:求取答案B解析绪:功业。6.下列对原文

13、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作者与方汤夫亦师亦友,他认为方汤夫不仅棋艺高超,品行也很高尚。B.方汤夫尚未成年,父母便先后离世了,他和哥哥只能投靠外祖父家生活。C.方汤夫凭棋艺名满天下,但一直把科举上的不得意视为自己的人生憾事。D.好友刘志选建议方汤夫北上,汤夫因病未能成行,最后在刘府郁郁而终。答案D解析D项张冠李戴,“好友刘志选建议方汤夫北上,汤夫因病未能成行”错,原文最后一段说“会刘公入计北上,汤夫以病不能归”,是刘志选打算北上,汤夫因病不能回去,并不是“建议方汤夫北上”。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余采其行谊,以俟后之考汤夫者知不独以一技

14、传也。(5分)译文:_(2)每过予,辄袖以相示,且字字乞予抨射。(5分)译文:_答案(1)我选取那些能反映他品行道义的事情(写这篇传),让后世想要了解方汤夫的人知道他不是仅凭一种技艺传名的。(得分点:“行谊”“俟”“考”各1分,句意2分)(2)每次来看望我,总是把所作的诗放在袖中带来给我看,并且一字一字地请求我批评指正。(得分点:“过”“袖”“抨射”各1分,句意2分)8.根据三、四两段,概括方汤夫赢得“永嘉小方”之名的过程。(4分)答:_答案(1)病隙独自揣摩棋艺;(2)与善弈者磨炼;(3)精研国手棋谱;(4)屡胜当时高手。参考译文我的朋友方汤夫,有很高的道义,却以擅长下棋闻名,这就掩盖了他的一生。我选取那些能反映他品行道义的事情(写这篇传),让后世想要了解方汤夫的人知道他不是仅凭一种技艺传名的。方汤夫名叫方日新,世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