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下篇 专题三 微题型十八 化学实验综合探究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378954211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下篇 专题三 微题型十八 化学实验综合探究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下篇 专题三 微题型十八 化学实验综合探究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下篇 专题三 微题型十八 化学实验综合探究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下篇 专题三 微题型十八 化学实验综合探究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下篇 专题三 微题型十八 化学实验综合探究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题型十八 化学实验综合探究题题型专练1某化学研究小组拟采用铜粉在酸溶液中直接通入空气氧化制备硫酸铜晶体。.制备硫酸铜溶液称取一定质量的铜粉放入烧杯中,加入6 molL1硫酸,加热并通入空气,实验装置如图,待铜粉完全溶解后即可得硫酸铜溶液。(1)上述制备过程中所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小组经过多次实验后发现,在反应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应控制在70 90 为最佳。若温度低于70 ,会导致铜的反应量较少,原因可能是_;若温度高于90 ,铜的反应量并没有明显地提高,主要原因可能是_。(3)实验时通入空气的速度不宜过慢,应能使铜粉较均匀地悬浮在溶液中即可,其目的是_。.获得硫酸铜晶体(4)从

2、硫酸铜溶液中获得硫酸铜晶体的实验步骤依次为:蒸发浓缩、_、过滤、_、干燥,(5)在(4)的步骤中,加入了适量乙醇,其优点有:降低CuSO4的溶解度,有利于CuSO4晶体析出;_。在蒸发浓缩的初始阶段还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其目的是_。解析(1)反应物有Cu、O2和H,生成物有Cu2和H2O。(4)从溶液中获取结晶水合物多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5)该装置图是蒸馏装置,目的是回收易挥发的乙醇。答案(1)2CuO24H=2Cu22H2O(2)温度低,反应速率小温度过高,空气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3)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4)冷却结晶洗涤(5)降低能耗回收乙醇2

3、“盐泥”是粗盐提纯及电解食盐水过程中形成的工业“废料”。某工厂的盐泥含有NaCl(1520%)、Mg(OH)2(1520%)、CaCO3(510%)、BaSO4(3040%)和不溶于酸的物质(1015%),为了生产七水硫酸镁,设计了如下工艺流程:(1)电解食盐水前,为除去食盐水中的Mg2、Ca2、SO等杂质离子,下列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合理的是_(填字母)。A碳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钡B碳酸钠、氯化钡、氢氧化钠C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钡D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2)设食盐水中Mg2的浓度为0.06 molL1,则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使溶液的pH_才会产生Mg(OH)2沉淀。(KspMg(OH)26

4、.01012)(3)反应器中发生两个转化,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三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在过滤器中需要趁热过滤,其主要原因是_;滤渣的主要成分有不溶于酸的物质、_和_。(5)在蒸发浓缩器中通入高温水蒸气并控制温度在100110 ,蒸发结晶,此时析出的晶体主要是_。(6)洗涤槽中洗涤晶体的目的是除去晶体表面的杂质,检验晶体表面的Cl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解析(1)粗盐水除杂时,Na2CO3必须在BaCl2之后加入,选项D正确。(2)c(OH)105molL1,pH9。(3)H2SO4溶解CaCO3、Mg(OH)2。答案(1)D(2)9(3)CaCO3H2S

5、O4=CaSO4H2OCO2(或Mg(OH)2H2SO4=MgSO42H2O)(4)温度较高时钙盐与镁盐分离更彻底(或高温下CaSO42H2O溶解度小)硫酸钡(BaSO4)硫酸钙(CaSO4或CaSO42H2O)(5)氯化钠(NaCl)(6)取最后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Ba(NO3)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静置,向上层清液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无沉淀产生(意思明白即可)3CaO2难溶于水,溶于酸生成过氧化氢,在医药上用作杀菌剂、防腐剂等。.CaO2制备原理:Ca(OH)2(s)H2O2(aq)=CaO2(s)2H2O(l)H0。不同浓度的H2O2对反应生成CaO2产率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6、H2O2/%51015202530CaO2/%62.4063.1063.2064.5462.4260.40(1)分析题给信息,解释H2O2浓度大于20%后CaO2产率反而减小的原因:_。.过氧化钙中常含有CaO杂质,实验室可按以下步骤测定CaO2含量。步骤1:准确称取0.040.05 g过氧化钙样品,置于250 mL的锥形瓶中。步骤2:分别加入30 mL蒸馏水和2 mL盐酸(3 molL1),振荡使之溶解。步骤3:向锥形瓶中加入5 mL KI溶液(100 gL1)。步骤4: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黄色,然后_,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继续滴定,_,记录数据。步骤5:平行测定3次,计算试

7、样中CaO2的质量分数。滴定时发生的反应为2Na2S2O3I2=Na2S4O62NaI。(2)过氧化钙溶解时选用盐酸而不选用硫酸溶液的原因是_。(3)加入KI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请补充完整实验步骤4中的内容:_;_。.测定含有CaO杂质的CaO2含量的实验方法较多,某同学设计了仅用稀盐酸一种药品(仪器可任选)较为准确地测出CaO2含量的实验,请你帮该同学列出所需仪器清单(实验用品和用于固定的或连接的仪器可不写)。(5)仪器_。解析(3)步骤2中,CaO2与盐酸反应生成H2O2,步骤3中H2O2与KI反应生成I2,可先写出H2O2II2H2O,然后配平。(4)考查滴定的基本操作

8、,在滴定至终点前,应加入合适的指示剂,能指示I2存在的指示剂为淀粉溶液;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突然变为无色,不能答成溶液由无色突然变为蓝色。(5)可称量一定质量的混合物,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盐酸,加热蒸发得到无水CaCl2,称量CaCl2的质量,即可计算CaO2的含量。答案(1)H2O2浓度高,反应速率快,反应放热使体系温度迅速升高,加快H2O2发生分解(2)生成微溶的CaSO4覆盖在过氧化钙表面,使结果不准确(3)H2O22I2H=I22H2O(4)加入指示剂淀粉溶液直至溶液的蓝色恰好消失且半分钟内颜色不变(5)天平、烧杯、玻璃棒、漏斗、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铁圈、

9、火柴、滤纸也可)4铝铁合金在微电机中有广泛应用,某兴趣小组为利用废弃的铝铁合金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制备聚合硫酸铁和明矾。(1)聚合硫酸铁是一种无毒无害、化学性质稳定、能与水混溶的新型絮凝剂,微溶于乙醇,其化学式可表示为Fe2(OH)x(SO4)yn聚合硫酸铁可用于净水的原理是_。有人认为上述流程中的“氧化”设计存在缺陷,请提出改进意见:_;浓缩时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加入乙醇的目的是_。加入试剂Y的目的是调节pH,所加试剂Y为_;溶液的pH对Fe2(OH)x(SO4)yn中x的值有较大影响(如图甲所示),试分析pH过小(pH3)导致聚合硫酸铁中x的值减小的原因:_。(2)明矾是一种常见的铝钾硫

10、酸盐。为充分利用原料,试剂X应为_。请结合图乙所示的明矾溶解度曲线,补充完整由滤液制备明矾晶体的实验步骤(可选用的试剂有废弃的铝铁合金、稀硫酸、NaOH溶液和酒精):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含铝废铁屑至不再有气泡产生,_,得到明矾晶体。解析(1)聚合硫酸铁是能与水混溶的新型絮凝剂,具有吸附性。HNO3作为氧化剂时,会被还原为氮的氧化物,对空气有污染,且能引进NO,应使用H2O2等绿色氧化剂;聚合硫酸铁微溶于乙醇,加入乙醇能降低聚合硫酸铁的溶解度,且乙醇易挥发,易于干燥产物。所加试剂能与酸反应,且不能引进新的杂质,可以推出为Fe2O3或者Fe(OH)3;Fe3水解产生Fe(OH)3,酸性增强,抑制Fe

11、3的水解,所以x的值减小。(2)加入X后,铝和铁分离,可知X为碱,由于明矾为KAl(SO4)212H2O,充分考虑原料,该碱为KOH。加入过量的酸,将AlO转化为Al3,根据图像分析,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明矾晶体。答案(1)聚合硫酸铁具有吸附作用将稀HNO3改为H2O2(或O2、O3等)降低聚合硫酸铁的溶解度,以便析出;所得产物易于干燥Fe2O3pH过小,会抑制Fe3的水解(2)KOH过滤,向所得滤液中加入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硫酸至生成的沉淀溶解;将所得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用酒精洗涤晶体,干燥5实验室用MnO2、KOH及KClO3为原料制取高锰酸钾的实验流程如下:(1)熔融时需用铁坩埚和铁制搅拌棒而不能用玻璃仪器,其原因是_。(2)熔融时,MnO2转化为K2MnO4,KClO3转化为KCl,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歧化时,通入CO2至pH为1011,K2MnO4绿色溶液转化为KMnO4和MnO2,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歧化时不能通入过量CO2的原因是_;通入CO2后,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于滤纸上,观察到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