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树水电站评估报告1 前言1.1 任务的由来受彭州市宝山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院承担了恢复重建后的桂花树电站 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1.2 评估工作依据本次评估工作的主要依据为: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94 号,2003 年 11 月 24 日)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 [2004]69 号,2004 年 3月 2 日)及其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 行)3)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4]240 号,2004 年10 月 2 日)4)该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委托书1.3 评估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本次评估工作是根据部颁和省颁的相关文件,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建设用地应 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目的是为业主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地质依据本次评 估工作的任务和要求是:1)对工程选址适宜性进行评价;2)充分收集评估区地质环境资料,研究评估区内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 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分析地质环境 条件与地质灾害发生、发育的内在联系;3)调查评估区内的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模、活动性及危害性,通过对 危害对象、危害程度的调查,对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并对 潜在的地质灾害作出分析和评价;分析评价可能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4)结合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及工程类型,分析地质环境与现有建筑物之间的 相互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评估已建工程可能遭受的地质灾 害类型及其危险性;分析评价已建建筑物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采取的防 范措施;5)针对工程建设特点及其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提出有针对 性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对建设场地及其影响范围做出地质环境评价2 评估工作概述2.1 工程和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恢复重建的桂花树电站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一社回龙 沟风景区内该电站主取水口位于临近白水河电站的厂房部位,取回龙沟电站的 尾水取水口距离距离回龙沟电站厂房约 0.5km 左右厂房位于桂花树电站最近 的取水口处约3.0km处下游一沟谷较为平坦部位沿着牛圈河河道部位有简易公 路,该电站下距龙门山镇约4km,距县城约30km,交通较为方便(见交通位置 图 2-1 )恢复重建的桂花树电站为湔江牛圈沟支流上的梯级电站桂花树电站于 1986年动工修建,1989年1月建成投产,装机8000千瓦,设计水头237m,设 计流量4.266m3/s,厂区占地面积5666m2,厂房建筑面积1333.56m2,引水渠道 长6856m,压力管道463m,前池6201m3,输电上网线路14000m,于1998年 进行设备更新改造,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村级水电站工程地记和设计标准属于小(一)型四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按四级设计,次 要建筑物按五级设计评估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0345'44.4〃〜10346'9.5〃,北纬 3116'48.4 〃〜31。
18'25.9〃图 2-1 交通位置图2.2以往工作程度评估区为边远山区,区内水电资源丰富20世纪70-80年代四川省地质局第 二区测队和航空区调队编写的《1 : 20万灌县和成都幅区域地质测量和调查及》 相应的区域地质图件1993 年 7 月彭县水利电力局勘测设计队《四川省成都市 彭县三岔河电站初步设计报告》2005〜2006年四川省广汉地质工程勘察院编写 的《四川成都市彭州市红层丘陵地区找水打井工程调查与区划报告》2008年四 川省地矿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5.12”地震灾区成都市彭州市 2008 年汛 期地质灾害巡查》等以上工作成果为本次评估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和参考2.3 评估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本次工作在评估范围内开展综合性地质灾害调查,详细调查了建设工程用地 范围及它们周边工程地质条件和不良地质作用共完成调查评估面積约 134km2 通过本次调查,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和收集的评估区的水文气象、规划资料,经综 合研究分析,编制了彭州桂花树电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经自检, 评估工作精度符合相关技术要求2.4 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评估区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潜在不稳定斜坡、泥石流等。
确定总的评估范 围面积约 134km2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 [2004]69 号)的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评估区地形及 地貌类型复杂,确定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 ;拟建水电站为小型电 站,属一般建设项目综合确定本次建设工程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二 级,由于桂花树电站处于地震重灾区,故按一级评估展开工作3 地质环境条件3.1 气象与水文评估区所在的彭州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冬短夏长,气 候温和,雨量充沛,降雨集中的特点根据彭州市气象站2001〜2008年资料, 多年年平均降雨量 936.97mm, 1 日最大降雨量 167.0mm, 1 小时最大降雨量 69.7mm ,月最大降雨强度44 1 .8 mm ,最长连续降雨时段1 0天降雨量集中在6 月〜9 月,占全年降雨量的 70.37%(见表 3-1、2),最近的 2005〜2008 年降雨 量分别为948.4mm、665.5mm、805.3mm和937.8mm北部中山、高山地带的评 估区所在的降雨量在 1500mm本次评估区牛圈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21.3mm〜1409.1mm。
降雨量随 地面高程的上升而呈增加的趋势暴雨一般发生在7〜8月,年降水量主要集中 在6〜9月,四个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1%左右三、厂房工程地质 条件恢复后的桂花树电站厂房部位,位于北川〜映秀断裂西北侧 8km 峡谷中, 厂房的地基上部为漂(块)卵石层,下覆为变质凝灰岩,厂房前缘为牛圈河泥石 流沟,厂房后坡分布有较大的崩积体厂房的左边约 50m 处有一小的沟谷厂 房的前缘牛圈河主要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物——漂(块)卵石层为主,河床厚度 约为5.0-10.0m,成分以石英片岩、黑云阳起片岩、角闪片岩等岩块体漂块、孤 石较多,一般较为密实,局部有砂层透镜体厂房后缘为变质凝灰岩,主要分布在厂房后坡的山体上,岩体在节理和层理 的切割作用下,坡面岩体较破碎,多呈块状、碎块状,其裂隙以 N26°E/SE42° 为主,EW/S72厂房后面的岩质边坡局部采用了块石挡土墙进行支挡处理 厂房右后部位采用块石依山堆积而成,无任何浆砌其稳定性差在地震或者强 雨水条件下,该堆积物可能会发生局部垮塌现象,在厂区后面部位形成了约50m3 的土石方堆积体对堆积物对厂房极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厂房的左岸约 50m 处有一条宽约 5.0m 左右的冲沟,沟谷部位堆积有大量的 泥石流堆积物。
堆积物成分以安山岩夹英安岩、细碧岩、流纹斑岩、火山角砾岩、 玄武岩、花岗岩变质凝灰岩等,一般粒径在60-120mm, 1000—1500mm的漂块、 孤石较多,一般较为密实,局部有砂层透镜体由于该冲沟距离厂房部位较近, 在强降雨作用下,极易发生小型泥石流3.6 水文地质条件评估区地表水径流主要来源于降雨、融雪和裂隙水补给,每年1-3 月雪线降 至最低点,主要由流域内深层地下水补给径流;4-5 月由降雨、融雪和裂隙水共同 补给径流;6-10 月份径流主要由降雨产生;11-12 月份则由降雨和浅层地下水共同 不解径流据下游半节河和桂花树电站的运行观测资料分析, 6- 10月份径流占年 径流量的 78%实测得到的牛圈沟瞬时最小径流量为 1.12m3/s评估区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广泛分布于中北部山区湔江河谷及支流一级阶地,以冲洪 积、冰水堆积和冰碛的砂卵砾石为主地下水赋存于冲洪积、冰水堆积卵石土孔 隙中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和地表河水也有补给此类地下水分布区由于地 貌类型较简单,地形较平坦,因此地下水与地质灾害联系不甚密切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体的风化带和裂隙中,与孔隙水有一定的水力联 系,同时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以下降泉形式排泄于沟谷或河流中。
基岩裂隙水含 水性不均一,富水程度与裂隙发育程度、岩石的风化程度以及地层岩性有关,岩 体的透水性及富水度也具有成层分布的特征其水量受地形、补给条件、地层岩 性和地质构造的限制,变化较大常年冲沟流水补给地段含水量较为丰富,其余 地段较贫乏3.7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评估区为中、高山峡谷区,区内蕴涵丰富的水电资源,目前水电开发正在火 热进行,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大4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4.1 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桂花树坝址处无大的断裂通过,次之小型断裂甚少,桂花树坝址岩体的构造 破坏相对微弱,评估区内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危岩](3 处)、泥石流(1 处)等地质灾害1)崩塌【危岩】、首部枢纽工程地质条件桂花树取水口位于回龙沟厂房下游约 0.5 公里左右的建底格拦栅坝桂花树 取水口上部为变质凝灰岩岩体裂隙以N26°E为主,N38°W次之,少量的裂隙 N80°E取水口部位崩塌【危岩】长约10m,宽40m,厚约10m崩塌堆积物主要集 在取水口部位河道内,由于电站对取水口定期清理,其崩塌堆积区方量约 100m3, 主要集中在取水口两岸附近该地区基岩受 “5.12强”地震的影响和差异风化作 用,坡面表层岩体较破碎,在节理裂隙及层面切割下多呈碎块状、片状,受雨季 雨水冲刷零星发育崩塌、掉块现象。
二、 引水线路引水隧洞坡度20°-38°,局部55°-65°,其中桂花树取水口处引水水洞处进口 段围岩为变质凝灰岩和漂块石土为主;引水隧洞通过地段,无大的断裂构造分布, 变质凝灰岩中以 N26°E/NWZ42N38°W/NEZ72为主、N80°E/SWZ56次之; 围岩的完整性以变质凝灰岩或变质凝灰岩夹少量泥质灰岩次之,松散的漂块石土 最差隧洞部位是经人工爆破、开挖形成的,其中隧洞洞口及洞身周围岩体经开挖 后,该区域多呈强卸荷状态,爆破破坏了原本岩体的完整性引水隧洞洞口危岩 长约10m,宽40m其崩塌堆积物约100m3同时变质凝灰岩和变质凝灰岩夹少 量泥质灰岩其强度较花岗岩差,其在地震条件下,易发生崩塌、落石现象三、 厂房部位厂房后缘为变质凝灰岩,主要分布在厂房后坡的山体上,岩体在节理和层理 的切割作用下,坡面岩体较破碎,多呈块状、碎块状,岩层平均产状为倾向120°〜 126°,倾角40〜42°,主要发育的节理产状有:①组裂隙倾向220°〜232倾角 65〜72°,延展长度0.2〜0.3m,间距0.3〜0.5m,平直光滑,闭合;②组走组裂 隙倾向10°〜20°,倾角52°〜56°,延展长度0.3〜0.5m,间距0.5〜0.8m,平直, 闭合。
崩塌【危岩】长约100m,宽40m,高约10m厂房后面的岩质边坡局部 采用了块石挡土墙进行支挡处理厂房右后部位采用块石依山堆积而成,无任何 浆砌其稳定性差在地震或者强雨水条件下,该堆积物可能会发生局部垮塌现 象,在厂区后面部位形成了约 50m3 的土石方堆积体对堆积物的稳定性对厂房 极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具体见照片 4-1照片 4.1 厂房背后的危岩2)泥石流、首部枢纽桂花树取水口坝址部位上覆主要以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物 ——漂卵石层为 主,下覆为元古界黄水河群——变质凝灰岩为主其中漂卵石层堆积厚度一般在 2.0-4.0m,成分以花岗岩、闪长岩为主,变质凝灰岩次之,一般粒径在60-15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