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 T 39-2004 无公害食品 苦瓜生产技术规程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378820526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6 T 39-2004 无公害食品 苦瓜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46 T 39-2004 无公害食品 苦瓜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46 T 39-2004 无公害食品 苦瓜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46 T 39-2004 无公害食品 苦瓜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46 T 39-2004 无公害食品 苦瓜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46 T 39-2004 无公害食品 苦瓜生产技术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6 T 39-2004 无公害食品 苦瓜生产技术规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B46/T 392004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2005-01-20实施2004-12-01发布无公害食品 苦瓜生产技术规程DB46/T 392004DB46海南省地方标准ICS 65.020.20B05备案号:16175-20051DB46/T 392004前 言本标准由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海南省农科院瓜菜所、澄迈质量技术监督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振深、冯学杰、肖日新。I引 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三废”及城镇生活废弃物大量增加,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使农产品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指导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推动海南省无公害农产品工程的实施

2、,保障市民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我省无公害生产系列地方标准。II无公害食品 苦瓜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苦瓜露地生产技术管理措施。本标准适用于露地苦瓜无公害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4285-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8321.1-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6715.1-1999 种子标准GB/T 18407.1-2001 产

3、地环境要求GB 18406.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DB 46/T 19.1-2001 无公害瓜果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总则3 术语和定义3.1 苦瓜又名锦荔枝、凉瓜等,学名Momordica charantia L.。3.2 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盐、有害微生物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4 产地环境产地环境应符合NY5010的规定(表1、2、3),选择地势平缓,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的地块。表1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空气质量指标项 目浓度限量日平均1h平均总悬浮

4、颗粒物(标准状态),mg/m3 0.30二氧化硫(标准状态),mg/m3 0.150.50二氧化氮(标准状态),mg/m3 0.120.24氟化物(标准状态), 7g/m320g/m31.8g/(dm2.d)注1: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注2:1h平均指任何1h的平均浓度。注:摘自NY 50102001。表2 无公害蔬菜产地灌溉水质量指标项 目浓度限值PH值5.58.5化学需氧量,mg/L 150总汞,mg/L 0.001总镉,mg/L 0.005总砷,mg/L 0.05总铅,mg/L 0.10铬(六价),mg/L 0.10氟化物,mg/L 2.00氰化物,mg/L 0.50石油类,mg/

5、L 1.00粪大肠菌群,个/L 10000注:摘自NY 50102001。表3 无公害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指标项 目含量限值PH值7.5镉,mg/L 0.300.300.60汞,mg/L 0.300.501.00砷,mg/L 403025铅,mg/L 250300350铬,mg/L 150200250铜,mg/L 50100100注:以上项目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 cmol(+)/千克的土壤,若5 cmol(+)/千克,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注:摘自NY501020015 生产技术管理5.1 栽培季节5.1.1 冬春栽培:9月至翌年2月播种,12月至翌年5月采收上市。5.1.2

6、 夏秋栽培:38月播种,611月采收上市。5.2 品种选择宜选用抗病、丰产、商品性佳、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冬春栽培主要选择长圆锥形品种,如金韩槟城、广西大肉2号、碧绿2号、琼1号等;市场面向港澳及华南地区的可适当选用短圆锥形品种,如江门大顶、翠绿大顶等。夏秋栽培宜选择面向本岛市场且耐热的长圆锥形品种,如琼1号、泰国槟城等。5.3 种子处理5.3.1 浸种5.3.1.1 常温浸种:把种子放入常温水中清洗干净,再换水浸种1012小时。5.3.1.2 温汤浸种:把种子放入5055的温水中,保持水温浸泡种子1015分钟,放至常温后拿出洗净,再放入常温水浸1012小时。主要是为了杀死种子种皮表面的病菌。

7、5.3.1.3 药物浸种:多菌灵浸种。先用清水浸种12小时,再放入50%多菌灵800倍水溶液中浸泡10分钟,捞出洗净,然后放入常温水中浸种810小时。主要预防苦瓜枯萎病和炭疽病。5.3.2 催芽种子消毒浸种后,捞出用清水洗净,用干净纱布或毛巾包裹好,然后置于2530下催芽。在种子尚未发芽前,必须注意每天用清水擦洗种子一次,以除去种子表面粘液,防止种子发霉腐烂,促进种子早发芽。5.4 播种育苗5.4.1 营养土制备:因地制宜地选用无病虫源的肥沃田土过筛后与腐熟农家肥、谷壳灰或椰糠按体积比为73混合而成,可加入0.20.3%的氮磷钾复合肥充分混匀。要求PH值6.07.0,且达到疏松、保肥、保水、营

8、养完全的效果。5.4.2 种子质量:必须符合GB 16715.1-1999中2级以上要求。具体指标为:种子纯度95%,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7%。5.4.3 播种量:根据苦瓜的种植密度,一般每667平方米大田种植600800株,用种量约150200克。5.4.4 播种方法:把配制好的营养土填平育苗盘或育苗袋,把发芽种子按一粒一穴(或一袋)平放入营养土至2厘米左右,覆上薄土,轻轻压实,盖上干草或遮阳网,浇透底水。5.4.5 苗期管理5.4.5.1 环境调控5.4.5.1.1 温度:苗期温度主要靠农膜和遮阳网调节。烈日高温用遮阳网覆盖降温;遇低温用小拱棚覆盖农膜加温;控制日温在2030,夜

9、温在1520。5.4.5.1.2 光照:露地栽培苗床处于向阳地方,靠自然光照进行光合作用,若阳光过于猛烈,可适当用遮阳网覆盖。5.4.5.2 水肥管理5.4.5.2.1 水分:苗期水分保持润湿即可。一般天气每天下午浇水一次,干旱或大风时可早晚每天浇二次,阴雨天注意用农膜覆盖防雨。5.4.5.2.2 施肥:苗期不宜施肥次数过多、浓度过高,一般施薄肥12次。可用0.5%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水浇施。5.4.5.3 防病虫苗期用75%百菌清或80%代森锰锌600倍液喷23次防猝倒病、炭疽病和疫病;用10%吡虫啉3000倍液或蓟蚜清600倍防治蚜虫。5.4.6 壮苗指标盘苗株高1213厘米,茎粗0.3厘

10、米以上,3叶1心,1520天育成。袋苗株高1315厘米,茎粗0.4厘米以上,4叶1心,1825天育成。叶厚色绿,无病虫害。5.5 田间管理5.5.1 定植5.5.1.1 定植前准备整地施足基肥,一般以优质农家肥为主,每亩2000千克以上,豆饼3050千克,过磷酸钙4050千克,经堆沤后拌匀,加尿素1520千克进行沟施,并与土壤充分混匀,后深翻做畦。畦宽连沟140160厘米。有条件的可覆上宽度100厘米宽的黑色地膜或银灰色地膜。5.5.1.2 定植时间天气晴朗的上午10时前或下午16时后定植,且浇足定根水。5.5.1.3 定植方法及密度移植时取苗宜小心保护好营养土,若是育苗袋宜将袋全取掉后才移植

11、。采用单行植,株距6070厘米、行距140160厘米,每667平方米植600800株。5.5.2 肥水管理抽蔓后结合培土施第一次重肥,每667平方米用腐熟的农家肥5001000千克,饼肥30千克,三元复合肥20千克,混匀后施入栽培沟中;结果盛期施第二次重肥,每667平方米施三元复合肥20千克,氯化钾10千克,尿素510千克;结果后期适当补肥34次,每667平方米施三元复合肥10千克。对于地膜覆盖栽培,前期不宜根部追肥,以重施基肥为主。抽蔓后以叶面追肥为主,主要采用生物有机肥。结瓜期由于需肥量大,应采取根部破膜追肥的方法,一般每隔68天随灌水追肥,每667平方米追三元复合肥10千克,钾肥和尿素各

12、5千克。苦瓜结果期需供给充足水分,但又忌湿度过大引起病害,故以浇水最好,若行沟灌宜浅水为宜,并随灌随排,雨天注意及时排除渍水。5.5.3 搭架及整蔓5.5.3.1 搭架:当幼苗长到20厘米左右时,需进行搭架引蔓。搭架的方式有平棚架和人字架两种。平棚架又分连栋平棚架和分栋平棚架。连栋平棚架一般棚顶离地面约180200厘米;分栋平棚架一般棚高150180厘米。不论是连栋平棚架,或是分栋平棚架,还是人字架,搭架都要力求牢固,以避免风吹倒塌,而损伤瓜苗,影响产量。5.5.3.2 植株调整:苦瓜的分枝力很强,主蔓与侧蔓均可结瓜,在一般情况下,不必进行整枝。但冬春苦瓜由于生势强,侧蔓较多,距离地面50厘米

13、以下的侧蔓及过密的和衰老的枝叶应及时摘除,以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在生长中期如果瓜蔓过于疯长,则要及时摘心打顶,以抑制其生长,促进结瓜。畸形果亦宜及时摘除。5.5.4 病虫害防治5.5.4.1 主要病害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炭疽病和疫病。抽蔓后主要病害有: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炭疽病、枯萎病、病毒病。5.5.4.2 主要虫害苗期主要虫害有:蚜虫、地老虎等。抽蔓后主要虫害有:蚜虫、瓜绢螟、棉玲虫、瓜实蝇等。5.5.4.3 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5.5.4.4 农业防治针对主要病虫害控制对象

14、,选用高抗多抗的品种;实行严格的轮作制度,与非瓜类作物轮作3年以上,有条件的地区应实行水旱轮作;深沟高畦,覆盖地膜;培育适龄壮苗,提高抗逆性;根据土壤肥力平衡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少施化肥.;清洁田园。5.5.4.5 物理防治覆盖银灰色地膜可驱避蚜虫;温汤浸种可杀死病菌。5.5.4.6 生物防治5.5.4.6.1 天敌:积极保护和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5.5.4.6.2 生物药剂:多采用植物源农药如藜芦碱、苦参碱、印楝素等和生物源农药如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BT粉、阿维菌素等防治病虫害。5.5.4.7 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使用药剂应严格按照GB4285、GB/T8321规定执行。主要选择的药剂及方法见表4。表4 主要病虫害防治一览表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