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534.2-2005 无公害芦荟 第2部分 质量安全要求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378820383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 534.2-2005 无公害芦荟 第2部分 质量安全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33 534.2-2005 无公害芦荟 第2部分 质量安全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B33 534.2-2005 无公害芦荟 第2部分 质量安全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B33 534.2-2005 无公害芦荟 第2部分 质量安全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B33 534.2-2005 无公害芦荟 第2部分 质量安全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33 534.2-2005 无公害芦荟 第2部分 质量安全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3 534.2-2005 无公害芦荟 第2部分 质量安全要求(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Q/YYX 012001DB33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2005-03-18实施2005-02-17发布无公害芦荟第2部分:质量安全要求Non-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loePart 2: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and safetyDB33/ 534.22005浙江省地方标准ICS 67.080.20B 31备案号:1DB33/ 534.22005前 言DB33/ 534-2005无公害芦荟分为二个部分:第1部分:生产技术规程;第2部分:质量安全要求。本部分为DB33/ 534-2005的第2部分。本部分的3.3、3.4为强制性条款,其余

2、为推荐性条款。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部分由海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海盐县秦万芦荟专业合作社负责起草;嘉兴市芦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养泰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参加起草。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黄则勤、万福祥。IDB33/ 534.22005无公害芦荟第2部分:质量安全要求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无公害芦荟的质量安全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与运输。本部分适用于无公害芦荟鲜叶(以下简称芦荟鲜叶)。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3、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T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15 食品中镉的测定GB/T 5009.17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T 5009.18 食品中氟的测定GB/T 5009.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02 植物性食品中辛硫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03 植物性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04 植物性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05 黄瓜中百菌清残留

4、量的测定GB/T 5009.123 食品中铬的测定GB/T 5009.131 植物性食品中亚胺硫磷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45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GB/T 5009.146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GB/T 5009.188 蔬菜、水果中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的测定GB/T 5737 食品塑料周转箱GB/T 15401 水果、蔬菜及其制品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的测定GB 18406.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QB/T 2489-2000 食品用芦荟制品SN 0582 出口粮谷及油籽中灭多威残留量检测方法中华人民

5、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3 要求3.1 外观指标3.1.1 感官芦荟鲜叶的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感官项 目指 标新鲜度叶片有光泽,无腐烂和霉变叶 面洁净,无污染物、机械伤、冻害、病虫害和缺陷叶 形叶形端正,整齐一致,无异形叶片,叶鞘长度和切口较整齐风 味具有芦荟特有气滋味,无异味3.1.2 等级芦荟鲜叶长短基本一致,等级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等级等 级单叶重量(g)叶基部位宽(cm)叶长(cm)叶片最厚处(cm)特级 80016502.5一级 50010302.0二级 4008201.5三级 3006101.03.2 理化指标芦荟鲜叶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 理化指标序 号项

6、 目指 标1固形物,% 0.952钙,mg/L4.481023镁,mg/L3.30104多糖,mg/L3.001025芦荟素,mg/L5.0010注:理化指标检测以1:1全叶原汁为基础。3.3 重金属及有害物质限量芦荟鲜叶重金属及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GB 18406.1-2001中4.1的要求,详见表4规定。表4 重金属及有害物质限量序 号项 目指 标(mg/L或mg/kg)1铅(以Pb计)0.22汞(以Hg计)0.013砷(以As计)0.54铬(以Cr计)0.55镉(以Cd计)0.056氟(以F计)1.07亚硝酸盐(以NaNO2计)4.08硝酸盐(以NaNO3计)12003.4 农药最大残留限

7、量芦荟鲜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GB 18406.1-2001中4.2的要求,详见表5规定。表5 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序 号项 目指 标(ml/L或mg/kg)1六六六(BHC)0.22滴滴涕(DDT)0.13马拉硫磷(malathion)不得检出4乐果(dimethoate)1.05乙酰甲胺磷(acephate)0.26杀螟硫磷(fenitrothion)0.57敌敌畏(dichlorvos)0.28毒死蜱(chlorpyrifos)1.09敌百虫(trichlorphon)0.110喹硫磷(quinalphos)0.211亚胺硫磷(phosmet)0.512氯氰菊酯(cypermethrin)

8、1.013溴氰菊酯(deltamethrin)0.514氰戊菊酯(fenvalerate)0.515氯氟氰菊酯(cyhalothrin)0.216氯菊酯(permetthrin)1.017抗蚜威(pirimicarb)1.018灭多威(methomyl)2.019百菌清(chlorothalonil)1.020甲基托布津(thiophanale-methyl)0.121多菌灵(carbendazim)0.522辛硫磷(phoxim)0.05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剧毒和高毒农药在芦荟生产中禁用,不得检出。4 试验方法4.1 外观指标的检测4.1.1 感官检验芦荟鲜叶的新鲜度、叶面、叶

9、形等用目测法检测,风味用口尝和鼻嗅的方法检测。病虫害有明显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而有怀疑者,应取样用刀剖开检验。4.1.2 等级检验单叶重量用5g分度值的电子秤进行检测。叶宽、叶长、叶片最厚处指标用1mm分度值的钢直尺、游标卡尺进行检测。4.2 理化指标的检测固形物、钙、镁、多糖、芦荟素等理化指标检测按QB/T 2489-2000第6章的规定执行。4.3 重金属及有害物质的检测4.3.1 铅按GB/T 5009.12规定执行。4.3.2 汞按GB/T 5009.17规定执行。4.3.3 砷按GB/T 5009.11规定执行。4.3.4 铬按GB/T 5009.123规定执行。4.3.5 镉按GB/T

10、 5009.15规定执行。4.3.6 氟按GB/T 5009.18规定执行。4.3.7 亚硝酸盐、硝酸盐按GB/T 15401规定执行。4.4 农药残留量的检测4.4.1 六六六、滴滴涕、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氟氰菊酯、氯菊酯按GB/T 5009.146规定执行。4.4.2 马拉硫磷、乐果、杀螟硫磷、敌敌畏、敌百虫、喹硫磷按GB/T 5009.20规定执行。4.4.3 乙酰甲胺磷按GB/T 5009.103规定执行。4.4.4 毒死蜱按GB/T 5009.145规定执行。4.4.5 亚胺硫磷按GB/T 5009.131规定执行。4.4.6 抗蚜威按GB/T 5009.104规定执行。

11、4.4.7 灭多威按SN 0582规定执行。4.4.8 百菌清按GB/T 5009.105规定执行。4.4.9 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按GB/T 5009.188规定执行。4.4.10 辛硫磷按GB/T 5009.102规定执行。5 检验规则5.1 检验分类5.1.1 交收检验每批产品交收前,应进行交收检验。交收检验内容包括感官、等级、标志和包装。检验合格并附合格证方可交收。5.1.2 型式检验型式检验是对产品进行全面考核,即对本部分规定的全部要求进行检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进行型式检验:a)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或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b) 前后两次抽样检验结果差异较大;c) 因人为或自然因

12、素使生产环境发生较大变化。5.2 组批规则同一产地、同一等级,同期采收的芦荟鲜叶作为一个检验批次。5.3 抽样方法5.3.1 抽样货物应从批量货物的不同位置进行随机取样。如果由于运输过程发生损坏,其损坏部分应隔离,并从完整部分进行取样。5.3.2 抽样数量5.3.2.1 批产品抽样:与总量相适应,每批抽检芦荟鲜叶至少由5个个体组成。抽检芦荟鲜叶的取样量按表6规定取样。表6 抽检批量芦荟鲜叶的取样量批量芦荟鲜叶的重量(kg)或件数抽检芦荟鲜叶总重量(kg)或总件数20010201500205011000301001500060 5000100(最低限度)5.3.2.2 实验室样品数量:实验室样品

13、的数量按检验项目所需样品量的三倍取样。其中一份作检验,一份作复验,一份作备份。其最低取样量为3kg或5个个体。5.4 包装检验应按第7章的规定执行。5.5 判定规则5.5.1 每批受检样品抽样检验时,应对样品做记录,感观指标不合格百分率按有缺陷的条款计算,每批受检样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不应超过5%。等级指标不合格的产品,允许生产单位整理后复检。5.5.2 理化指标有一项不合格的,该批产品可降级处理。5.5.3 重金属及有害物质限量和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则判该批次产品为不合格。6 标志包装上的标志和标签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者、产地、净含量和采收日期等,字迹应清晰、完整、准确。7 包装与运输7.1 包装7.1.1 用于芦荟鲜叶的包装容器应整洁、干燥、牢固、透气、无毒、无污染、无异味,内壁无尖突物。塑料箱应符合GB/T 5737的要求。7.1.2 每批芦荟鲜叶所用包装、单位净含量应一致。7.1.3 包装检验规则:逐件称量抽取的样品,每件的净含量不应低于包装外标志的净含量。7.2 运输7.2.1 芦荟鲜叶采收后应就地整修,及时包装、运输。7.2.2 运输时应做到轻装、轻卸,严防机械损伤,应防热、防冻、防雨淋、防晒。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