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具课程设计_CA6140车床法兰盘84003工艺及夹具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378819967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夹具课程设计_CA6140车床法兰盘84003工艺及夹具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夹具课程设计_CA6140车床法兰盘84003工艺及夹具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夹具课程设计_CA6140车床法兰盘84003工艺及夹具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夹具课程设计_CA6140车床法兰盘84003工艺及夹具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夹具课程设计_CA6140车床法兰盘84003工艺及夹具设计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夹具课程设计_CA6140车床法兰盘84003工艺及夹具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夹具课程设计_CA6140车床法兰盘84003工艺及夹具设计说明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专 业: 姓 名: 学 号: 目录1、 工艺设计说明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夹具设计说明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3、 课程设计体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第一部分工艺设计说明书1. 零件图工艺性

2、分析1.1零件结构功用分析法兰盘是可用于连接其他零件或可用于增加其他零件强度的一种零件。本法兰盘是回转面和平面的结合,内部由阶梯孔和螺纹孔组成,其要求有较高的耐磨性,较高的强度和回转稳定性。1.2零件技术条件分析 1)法兰盘本身精度:外圆80尺寸公差等级IT11,表面粗糙度Ra为1.6m,52尺寸公差等级为IT6,表面粗糙度Ra为1.6m,120尺寸公差等级IT14,表面粗糙度Ra为3.2m,内孔62公差等级为IT7,36尺寸公差等级IT6,65表面粗糙度Ra为1.6m,距离36为34.5的平面公差等级IT13。 2)位置精度,内孔62相对于基准面A、B的跳动量要求为0.04。 3)加工此零件

3、时,应尽量统一定位基准,减少装夹次数,这样有利于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1. 3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此法兰盘是由回转面和平面组成,由零件图可知,该零件结构较为简单,但零件精度要求高,零件选用材料HT150,该材料用于强度要求不高的一般铸件,不用人工实效,有良好的减振性,铸造性能好。对法兰盘的基本要求是高强度、高韧性、高耐磨性和回转平稳性,因而安排法兰盘加工过程应考虑到这些特点。本次设计的零件图如下: 法 兰 盘 2机加工工艺路线确定2.1加工方法分析确定该零件是法兰盘,中批量生产。由于此零件较为简单,但精度要求较高,为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应尽量减少装夹次数,统一定位基准,由于该法兰盘是

4、由回转面和平面组成,根据具体需要初步确定的加工方法有车、铣、磨、镗、钻等。2.2加工顺序的安排本着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基准先行、先面后孔的原则安排加工顺序,逐步提高加工精度,先以外圆80为粗基准粗车52的外圆、长度方向为15的右端面、长度方向为60的右端面和120的外圆,调头装夹以52的外圆、长度方向为15的右端面为基准粗车80的外圆、长度方向为60的左端面和长度方向为15的左端面,再以粗车后的外圆80为精基准半精车52的外圆、和120的外圆粗镗,半精镗36的内孔,以52的外圆、长度方向为15的右端面为基准粗镗62.4、62、65、及4X0.5的槽、58的内孔,继续半精镗65、62、及4X0.

5、5的槽,车出M64X1.5的螺纹,以外圆80为基准粗铣长度为54的左端面和长度为34.5的两平面,以36的内孔、62.4内孔和长度为60的右端面及34.5的平面定位钻3-11和3-16.5的孔,然后扩3-16.5的孔,然后在继续钻出18和4的孔,磨80的外圆和长度为60和15的左端面,磨52的外圆、长度方向为15的右端面并切出3X0.5的槽然后倒角,以52的外圆、长度方向为15的右端面为基准精镗62的孔,以80的外圆为基准精镗36的内孔,然后用浮动镗刀块精镗36的内孔并加工出6X6的半圆槽。2.3定位基准选择先以80为基准加工52的外圆、长度方向为15的右端面和120的外圆,再以52的外圆、长

6、度方向为15的右端面为基准加工左端部分,再以外圆定位加工内孔和螺纹,以36的内孔、6X6的半圆槽和长度为60的右端面定位钻孔、扩孔。2.4加工阶段的划分说明加工阶段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2.5主要机加工工序简图1、铸 铸造、清理2、热处理 正火3、粗车52的外圆、长度方向为15的右端面、长度为60的右端面、120 的外圆4、粗车80的外圆、长度方向为60的左端面和长度方向为15的左端面5、半精车52的外圆和120的外圆、粗镗36的内孔、半精镗36的内孔6、粗镗62.4、62、65、及4X0.5的槽、58的内孔、半精镗65、62及4X0.5的槽、车出M64X1.5的螺纹7、

7、粗铣长度为54的左端面和长度为34.5的两平面8、钻3-11的孔 、扩3-16.5的孔9、钻出18和4的孔10、热处理:退火11、去毛刺(在所有侧面去除机械加工所留下的毛刺)12、清洗吹净在乳化液中清洗法兰盘,保证没有铁削、油污和其他赃物,清洗时间不少于3min,清洗的同时通入压缩空气以提高清洗效果,清洗后用压缩空气吹净零件,并用擦布擦净表面。13、检验14、表面淬火15、磨80的外圆和长度为60和15的左端面、磨52的外圆、长度方向为15的右端面并切出3X0.5的槽然后倒角 16、精镗62的孔17、精镗36的内孔18、用浮动镗刀块精镗36的内孔并加工出6X6的半圆槽19、去毛刺吹净20、检验

8、3第8号工序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确定 钻3-11的孔:切削用量:ap=15 由表7.3-1得f=0.6mm/r 由表7.3-11得 v=12m/min n=318v/d=318x12/11=347r/min工时定额:T2=Lw+Lf+Lt/fn=15+9.35+0/0.6X347=0.12 min (Lf=dm/2cotkr=11/2cot120=9.35)T基=15X11/347X0.6X15=0.05 min由表3.3-9得装夹工件的时间为0.17 min由表3.3-10得松卸工件的时间为0.15 min由表3.3-11得操作时间为0.4 min由表3.3-12得测量工件的时间为0.04mi

9、n则T1=0.76 min T3=47 min T4=15 min T总1=62.81min 扩3-16.5的孔: 切削用量:ap=10 由表7.3-2得f=0.6mm/r 由表7.3-12得v=25.1m/min则n =318v/d=318X25.1/16.5=484r/min工时定额:由表7.4-1得T2=iw+lf+lt/fn=(10+1.62)/(0.6x484)=0.04min【lf=(dm-dw)/2cotkr=(16.5-11/2cot120=1.62)】由表3.3-9得装夹工件时间为0.17min 由表3.3-10的松卸工件时间为0.15min由表3.3-11得操作机床时间为0

10、.42 min 由表3.3-12得测量工件时间为0.05minT1=0.79min T3=47min T4=15min T基=10x16.5/484x0.6x10=0.06minT总2=62.89 min T总=125.7 min 第二部分第8号工序夹具设计说明书1. 工序尺寸精度分析由工序图可知此工序的加工精度要求不高,具体加工要求如下:钻3-11孔,深度为15.5,并扩3-16.5孔,深度为10.25,无其它技术要求,该工序在摇臂钻床上加工,零件属中批量生产。2. 定位方案确定根据该工件的加工要求可知该工序必须限制工件五个自由度,即x移动、y移动、x转动、y转动、z转动,但为了方便的控制刀

11、具的走刀位置,还应限制z移动一个自由度,因而工件的六个自由度都被限制,由分析可知要使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选以36的内孔和长度为60的右端面及长度为34.5的平面为定位基准。(见工序图)3. 定位元件确定1、选择定位元件:由于本工序的定位面是36的内孔和长度为60的右端面及长度为34.5的平面,所以夹具上相应的定位元件选为两个平面和一个芯轴。(注:定位基准选择及受力分析见工序图)2、确定定位元件尺寸、极限偏差和定位元件间位置尺寸及其极限偏差:由图可知此工序的加工精度要求不高,由于其定位孔的尺寸为34.6,所以芯轴的尺寸为: 基本尺寸为34.6,公差为0.05(如图)根据工件的实际情况,底板的

12、长度选为134.5mm,宽度为134.5mm,高度为70.4mm。4. 定位误差分析计算(1)分析计算孔的深度尺寸15.5的定位误差:用内孔表面定位和平面定位,工件定位面是内孔表面和平面,定位元件的定位工作面是芯轴表面和平面,定位基准是内孔中心线,当工件内孔直径发生变化时其中心线和芯轴中心发生相对移动。芯轴定位误差计算如下:jb=0db=1/2(Dmax-dmin)=0.075dw=db =0.075 由于孔的公差属于自由公差,取13级公差,则dw=0.0751/3T,因此定位准确。(1) 分析计算平面定位误差:jb=0db=0dw=05.设计钻套,连接元件及夹具体,钻模板:由于此工件是中批量

13、生产,故选用GB2264-80快换钻套,选用固定式钻模板。根据钻床T型槽的宽度,决定选用GB2206-80宽度B=14,公差带为h6的A型两个定位键来确定夹具在机床上的位置。夹具选用灰铸铁的铸造夹具体,其基本厚度选为20mm,并在夹具体底部两端设计出供T型槽用螺栓紧固夹具用的U型槽耳座。6.夹具总装草图第三部分课程设计体会经过此次课程设计,内心感触颇深,课程设计环节可以说既是对我们在校学习成果的检验,又是一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一次机会。我在想我能在下面几方面得到锻炼: (1)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2)提高结构设计能力。通过设计夹具的训练,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经济合理而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能力。(3)学会使用手册以及图表资料。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能够做到熟练的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