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378814825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认识荒漠化轻巧记忆数字法记忆荒漠化的概念(1)“三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2)“三退”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3)“三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4)“二因”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示意图植被景观荒漠荒漠草原温带草原降水量50 mm以下200 mm以下400 mm以下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减少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2)人类活动不

2、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2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1)内容(2)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3、。(5)控制人口增长。问题导思下图是宁夏沙坡头的草方格沙障你知道它的生态作用吗?提示: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全析考点一1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2荒漠化的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其成因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4、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因素分布地区破坏原因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严重破坏植被,易造成风沙侵蚀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地区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次生盐渍化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1(2010安徽高考)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A森林锐减B土地沙漠化C土地盐渍化

5、 D物种灭绝解析:选B图中铁矿石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西北地区,由于受沿岸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该地区干燥少雨,主要形成了草原和荒漠景观,再加上铁矿石的开采,必然导致该地区土地沙漠化加剧。2(2012重庆高考)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问题。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为此,我国积极实施国际资源合作开发战略。据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建议将远东的几百万公顷土地(下图中阴影所示区域)出租给外国投资者。我国投资者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下图是俄罗斯远东局部区域示意图。(1)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2)俄罗斯拟出租

6、土地所在区主要地带性植被是_。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该区土壤水分含量_。分析全球变暖对该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解析:第(1)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短缺,生态脆弱,如果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就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水资源更加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第(2)题,结合图示纬度位置可以判断该地区主要地带性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由于气温低、蒸发弱,所以土壤中含水量较我国西北地区大。全球气候变暖会使该地区温度上升、热量增加,这些都对农业生产有利。答案:(1)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加剧;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2)亚寒带针叶林高有利影响:热量条件得到改善

7、;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延长;农作物种植范围扩大;农作物可利用的水分增加(降水增加)。全析考点二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渍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3(2014广东高考)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

8、积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解析:选D一般情况下,植被条件越好,地表受侵蚀作用影响越小,沉积作用越强,故植被可以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4(2012四川高考节选)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A调整农作物熟制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解析:选D该国为蒙古,由于地处内陆,降水稀少,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所以应该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为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5(2011浙江高考节选)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

9、土地利用类型。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审题答题规范专训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1)设问中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需从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描述。(2)设问中该区域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需从耕地、林地、草地等方面中选择。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耕地和牧草地。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 下图为我国各种荒漠化类型比重图,我国荒漠化的类型及其对应地区正确的为()A风蚀荒漠化东北平原B水蚀荒漠化西北地区C盐渍化南方低山丘陵D冻融荒漠化青藏高原解析:选D在我国,风蚀荒漠化多见于西北地

10、区;水蚀荒漠化多分布于南方低山丘陵和西南喀斯特地区;盐渍化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灌溉区和华北半湿润区。(2013重庆高考)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23题。2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A气温分布图B降水量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 D旅游景点分布图3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A BC D解析:2.B3.A第2题,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发生主要与地势起伏状况、降水多少及降水强度、地表植被覆盖状况、土质等密切相关,因此地理兴趣小组对小流域水土流失进行调查之前应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降水量分布图,

11、故选择B。第3题,一般来说,在一定坡度范围内,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故曲线符合。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变化统计图,完成45题。419372008年,该区域()A荒漠化面积扩大到近5倍B人均耕地面积增大C载畜量和荒漠化面积增加幅度相当D人口总量大致翻了一番5导致该区域荒漠化形势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变迁 B耕地面积的变化C放牧强度的变化 D人口数量的变化解析:4.C5.D第4题,荒漠化面积和载畜量都大致增加到15倍左右,故A错误、C 正确;耕地面积扩大的幅度小于人口增加幅度;故人均耕地面积减小,B错误;人口密度增加到4倍左右,即人口总数约翻了两番,D错误。第5题,耕地面积扩大,放牧强度增加是

12、导致该区域荒漠化的原因,而这些又是由人口增加引起的。(2013海南高考)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67题。6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甲 B乙C丙 D丁7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解析:6.D7.C第6题,从图中有时令河的存在可以判断,此地应该位于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区,而土壤盐渍化容易出现在这些地区。四地中丁地海拔低,温度相对较高,蒸发旺盛,盐分在地表积累,从而形成盐渍化。第7题,乙位于河流的上游,若取水过多会使下游的丙、丁植被由于缺水而枯死,出现荒漠化现象。(2013江苏高考)梯田

13、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89题。8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A水平梯田 B坡式梯田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9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C利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解析:8.C9.A第8题,根据等高线可知,甲区的地形是陡坡与平地相间分布,这样的地形应修筑隔坡梯田,即在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的地方发展种植业,而在等高线稠密、坡度较大的地方发展林业。这样修筑梯田,既有利于水土保持,又便于发展种植业。第9题,由图可知,反坡梯田是梯田边缘较高、梯田面向海拔高处倾斜的梯田,

14、这样的梯田使水土顺坡而下的速度减慢,从而更有利于提高保水保土的效果。10(2015绍兴一中高三检测)下图是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关于其生态建设主要方向,叙述正确的是()A封沙育草,涵养水源B控制开发强度,改善湿地C大力植树造林,提高草场载畜量D禁止超载过牧,退牧还草解析:选B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大、小兴安岭地区大力植树造林;三江平原改善湿地;阴山北部禁止超载放牧,退牧还草;黄土高原植树种草,涵养水源。(2015衡水中学第一次模拟)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但前些年却变成荒漠化严重的沙地。从1997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用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