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备考试题Ⅱ-人教版高二全册语文试题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378814824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备考试题Ⅱ-人教版高二全册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通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备考试题Ⅱ-人教版高二全册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通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备考试题Ⅱ-人教版高二全册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备考试题Ⅱ-人教版高二全册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备考试题Ⅱ-人教版高二全册语文试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汉字不只是一种符号中国传统文学中,抒情与叙事、诗意与故事常常形影不离。以情为主,叙事造势为辅,是诗词曲

2、之韵文文体。其中,可分为三种情況:一种是以故事为主线的叙事诗,如长恨歌圆圆曲等;另一种是以抒情为主,情中带事;还有一种是事隐于诗情画意之后。第三种较为少见,最知名的应算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简单来说就是想天地如此之大而长久,自己如此渺小而短暂,不禁悲从中来。若这样解读,这首诗便不漂亮,或者说没什么太大意思了。事实上,此诗的关键词是“古人”和“来者”。这两个词隐含着一段诗人以乐毅自居,欲在军中施展抱负却反遭贬罚的悲伤故事,以及古代燕昭王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贤士的佳话。由此,“古人”和“来者”都是比喻伯乐。自信有乐毅之才的陈子昂,却找不到可识其才的伯乐,不由得怆然涕下。这样

3、一来,叙事与抒情依然相从相生,只是事隐于情之后。以叙事为主,以造境写意为辅,是散文、小说的非韵文文体。其中,小说虽然主要是叙事,却常伴有诗词曲赋和诗情画意的场景。就长篇小说来说,我们能看到其中夹杂着诗情画意的场面。红楼梦叙事如画,越读越感觉诗情画意充盈其内。且不要说黛玉葬花、宝钗扑蝶,单小说第一回写甄士隐的故事,便可谓一部红楼梦的缩影和解读之文眼。一僧一道之好了歌,贾雨村中秋吟月之诗,“贾雨村”“甄士隐”的谐音寓意,言内意外对照回应,处处藏有深意。抒情与叙事、诗意与故事形影不离的现象根源,在汉字里。汉字里的象形符号至少有两大类:一类是表意的物象符号,如山、水、日、月、鱼、马、牛、羊,一般表现静

4、止的意义,多用来造境写意;另一类是事象符号,是一种有目的性、具有一定空间和时间长度的符号,比如“奠”字,上面是一个盛酒的容器,下面是一个有腿的长台子,将一大容器的酒摆放到一个大台子上,为的是祭祀神明或祖先。一般来说,物象符号多由单一的符号构成,事象符号则由多个物象符号构成。这种事实表明,事象符号是物象符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更为复杂的产物。物象符号一旦进入事象符号群里,原来静止的属性就会被激活起来,从而具有动态性。由此,物象符号和事象符号是谁也离不开谁的共存关系。这种相互依赖性和同生性,正是中国文学中抒情与叙事、诗意与故事同生共长的根源。(选自许建平读懂中国文学,还得从汉字入手,有删改)1下列关

5、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抒情和叙事往往形影相随,而韵文文体以抒情为主,非韵文文体以叙事为主。B小说主要以叙事为主,其中的诗词曲赋和诗情画意的场景,增强了小说的诗意。C物象符号一般表现静止的意义,事象符号由物象符号发展而来,因此事象符号更为复杂。D汉字里的物象符号和事象符号的共存关系,是中国文学抒情与叙事、诗意与故事同生的根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因果关系有误,“因此事象符号更为复杂”错误,原文是“这种事实表明,事象符号是物象符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更为复杂的产物”,“事象符号更为复杂”与“事象符号由物象符号发展而来”无

6、因果关系。故选C。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列举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例子,以此证明有一种诗事件隐藏在诗歌的诗情画意之后。B文章通过分析红楼梦中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等诗情画意的场景,把论证推向了深入。C文章提出物象符号和事象符号的概念,并列举具体的汉字,以此为例说明两类符号的特性。D文章先分析了抒情与叙事、诗意与故事的关系,进而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学和汉字的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项,“把论证推向了深入”错误,原文第三段分析红楼梦中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等诗情画意的场景,是为了说明我们能看到长篇小说中夹杂着诗情画意的场面。故选B。

7、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不了解陈子昂在军中自视甚高,不被赏识的这段经历,登幽州台歌的感染力可能就会减弱。B林玉进贾府中,描写贾宝玉的两首西江月,既利于刻画人物形象,又增强了小说的诗意。C“奠”字的空间性体现在盛酒的容器和有腿的长台子上,其时间长度则体现在祭祀所用的时间上。D只要梳理清楚中国文学抒情与叙事、诗意和故事的关系,就会更准确地解读中国传统文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只要就”说法绝对,原文只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抒情与叙事、诗意与故事常常形影不离”。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

8、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图一为首届进博会主体建筑效果图。图二为首届进博会的吉祥物主体形象“进宝”,它的围巾主要有黄蓝两种颜色。材料二:正如习近平主席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所说,从现实维度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要解决这三大赤字,发展是一把总钥匙。要想实现积极发展,就要抓住产业和贸易两大要素。如果能够加大中国在促进贸易,尤其是进口方面的力度,将有助于释放各国发展潜力,解决各国目前经济发展中的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外资超过1.7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

9、资超过1.2万亿美元,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数字证明中国的发展是全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发展了,但中国不会犯“红眼病”,我们希望全球都能够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国际进口博览会就是中国大国担当的体现。加大进口将是中国的一项长期国策。尽管中国也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和困难,但我们仍然希望通过与各国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采取互利合作共赢的方式,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找到一个好的方案。(摘编自中国举办前所未有的进博会,目的是什么?,环球时报)材料三:近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闭幕。这一开创性举动,预示着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将成为全球最

10、具潜力的商品和服务进口市场。这为扩大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新思路,拓宽了新视野。进博会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一个愿景。这一愿景并不抽象。包括进博会上达成的合作项目在内,很多非常具体的商业决策都体现出来了。扩大与中国经济合作的决策,显然符合当前的经济形势。进博会帮助我们形成了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习近平主席在进博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为中国与世界经济未来的交往描绘了鼓舞人心的前景。各国商界、政界人士,无疑会把中国的对外开放铭记在心。加强合作和互联互通,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世界经济和社会福祉,实现包括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内的宏伟目标。(摘编自进博会,打开世界对未来的想象,人民日报)材料四:首届中国国际

11、进口博览会成为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外媒普遍认为,借助此次博览会,中国释放明确开放信号。法国回声报网站2018年11月4日刊文称,中国想彰显一个对外开放并准备削减贸易顺差的大经济体形象。文章认为,与2017年1月的达沃斯论坛和2018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一样,中国领导人提倡用自由贸易来对抗保护主义,并确定了实施改革的意愿。奥地利新闻报网站2018年11月4日刊文称,奥地利数字与经济事务部长玛格丽特.施兰伯克将出席这场全球最大规模进口博览会的开幕式。文章认为,中国政府现在尝试尽全力安抚国际投资者和本国私营部门。并且,中国希望借此次博览会发出明确信息:中国14亿人市场的大门将对外国商品敞开。(摘编自

12、外媒述评:中国借进博会释放明确开放信号,参考消息网)4下列对吉祥物“进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吉祥物主体形象为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围着一条绣着进口博览会标识的围巾,手中持着四叶草。B“进宝”的围巾上主要有黄蓝两种颜色,黄色代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蓝色代表“丝绸之路经济带”。C吉祥物手中所持的四叶草,既代表了进博会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主体建筑的造型,又具有幸福、幸运的象征意义。D吉祥物取名为“进宝”,既有“进口博览会之宝”的含义,也与“进博”谐音,还暗含着“招财进宝”的吉祥寓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

13、,“黄色代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蓝色代表丝绸之路经济带”错误,应为“蓝色代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黄色代表丝绸之路经济带”。故选B。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抓住产业和贸易两大要素,尤其要加大中国在进口方面的力度就能释放各国发展潜力。B中国希望找到一个好的方案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因此加大进口将是中国的一项长期国策。C此次进博会为扩大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新思路,符合当前的经济形势,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世界经济和社会福祉。D外媒普遍认为此次进博会中国释放了明确的开放信号,彰显了一个对外开放并准备削减贸易顺差的大经济体形象。【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

14、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就能释放各国发展潜力”说法绝对,材料二说的是“将有助于释放各国发展潜力”。B项,强加因果,材料二说的是“加大进口将是中国的一项长期国策。尽管中国也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和困难,但我们仍然希望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找到一个好的方案”。D项,“普遍认为准备削减贸易顺差的大经济体形象”有误,根据材料四,只有法国回声报有此观点,奥地利新闻报没有。故选C。6请简要概括环球时报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网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6分)【参考答案】环球时报侧重介绍中国举办进博会的目的,解决三大赤字,体现中国大国担当。(或帮助各国释放发展潜力,解决目前经济发展中的难题);人民日报

15、侧重介绍进博会的意义,即进博会帮助我们形成了对未来世界的想象;参考消息网侧重介绍外媒对中国进博会释放信号的解读,即中国奉行自由贸易,坚持对外开放。【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本文三则材料来自不同媒体,各自定位不同、出发点不同,所以侧重点也有所差异。在阅读过程中,要抓住重点语句、大体思路,从而把握各材料的重心。材料二来自环球时报,根据标题“中国举办前所未有的进博会,目的是什么?”和材料第三、四段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举办进博会的目的,即要解决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问题;材料三来自人民日报,其承担着重要的宣传导向责任,根据标题“进博会,打开世界对未来的想象”和第二、三段内容,本则材料重在介绍进博会的意义,即打开世界对未来的想象,加强合作和互联互通,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世界经济和社会福祉,实现包括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内的宏伟目标;材料四来自参考消息网,第一段“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为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接着列举了法国回声报和奥地利新闻报关于中国进博会的报道和评价,主要介绍了外媒对中国进博会释放信号的解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千手观音景凤鸣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