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期末质量检测(三)(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378814818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 期末质量检测(三)(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 期末质量检测(三)(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 期末质量检测(三)(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 期末质量检测(三)(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 期末质量检测(三)(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末质量检测(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江苏泰州期末)孔子曰:“奢则不孙(孙:同逊,恭顺),俭则固(固:简陋、鄙陋)。与其不孙也,宁固。”孔子这一言论的主要背景是()A小农经济趋于鼎盛 B礼乐制度走向瓦解C儒家学说成为正统 D节俭恭顺蔚然成风答案B解析材料大意是奢侈会导致不谦恭,节俭就不会越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强调节俭、谦恭,目的是维护社会的等级秩序,侧面反映了当时礼乐制度遭到破坏,逐渐走向瓦解,故B项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开始形成,而不是趋于鼎盛,故A项错误;西汉汉武帝之后儒家学说成

2、为正统,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节俭恭顺蔚然成风,故D项错误。2(2019河南省示范高中期末)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损害身体及鬓发、胡须等均属不孝行为。秦朝将强制剃除头发、鬓毛及胡须的髡刑和强制剃除鬓毛、胡须而保留头发的耐刑等刑罚作为纯粹的耻辱刑而存在。这反映出秦朝()A刑法受传统思想影响 B社会风俗得到了革新C法律由严酷走向宽容 D法律执行缺乏严肃性答案A解析古人认为损害身体及鬓发、胡须等均属不孝行为,因此秦朝的强制剃除头发等刑罚属于耻辱刑,能起到惩罚罪犯的作用,说明秦朝刑法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习俗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出秦朝法律的

3、发展变化,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的法律制度规定,没有涉及法律的执行,排除D项。3(2019黑龙江哈三中期末)如图为中国古代某时期酿酒画像砖拓片,图中除了劳作的诸人外,右上角另有一人,宽袍大袖,与其他几人紧身窄袖的装束不同,坐于一侧,似为监视劳作,上有仓房。据此判断图中描绘的是()A西周工商食官的经营方式B战国时期个体的家庭副业C东汉豪强地主的手工作坊D元朝世代相袭的匠籍制度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及材料“似为监视劳作”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东汉时期的田庄经济,根据劳动场景可以看出是手工业相关的内容,田庄经济主要是以地方豪强为主,自给自足,故C项正确。工商食官的经营方式主要是以官府经营,单从图片及材料

4、的信息无法判断是否是官营,排除A项;个体的家庭副业规模很小,达不到材料中的规模,也无需有人“监视劳作”,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匠籍制度,排除D项。4(2019全国卷)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可知,募兵制使北宋政府掌握了大量军队,而且兵士待遇较为优厚,这对于政府来说是不小的财政负担,A项正确。不符合史实,北宋积贫积弱,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斗争中处于劣势,B项错误;不符合史实,宋朝收地方的兵权、行政权和财权,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

5、制,C项错误;募兵制并不能加剧社会贫富分化,D项错误。5(2019天津七校期末)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代内阁的历史叙述。据此可以推断,明代内阁()记述出处(成祖时)夏每日百官奏事退,内阁臣造扆前密勿谟画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秩五品明政统宗(宣宗时,内阁)于凡中外章奏,许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谓之条旨,中易红书批出御笔亲书殿阁词林记(宪宗时)凡四方章奏,不召内阁大臣裁决,惟付之左右内臣而已明宪宗实录(世宗时)内阁自加隆重,凡职位在先第一人,群臣尊仰,称为首相,其第二人以下,多其荐引,随事附和,不敢异同西园闻见录A掌握最高行政权力 B权力因皇权需要而浮动C阁臣政治地位低下 D无法影响朝廷政局发展

6、答案B解析明朝内阁不是行政机构,不掌握行政权,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得出,不同时代,内阁的权力不同,内阁权力大小要看皇帝的需要,比如“(宣宗时,内阁)于凡中外章奏,许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谓之条旨,中易红书批出御笔亲书”,而“(宪宗时)凡四方章奏,不召内阁大臣裁决,惟付之左右内臣而已”,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世宗时)内阁自加隆重随事附和,不敢异同”可知阁臣政治地位并不低下,故C项错误;根据出自西园闻见录的材料可知,内阁首辅的意见其他人无法改变,故D项错误。6(2019浙江宁波十校联考)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唐宋时期政府不仅不排斥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相反,把手工业者和商人纳入国家

7、专卖制度中的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国家只在批发环节上控制商品经营;明清时期国家对盐实行专卖,其他商品都可以自由经营。材料反映了()A政府放松了对民间商业的控制B政府严格控制民间的商业贸易C政府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政策D国家专卖制度严重影响商业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汉、唐朝和明清三个时期政府在商业方面的相关政策,通过这些政策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建王朝的商业政策由严格控制商业活动到政策逐渐放宽,故A项正确。“唐宋时期政府不仅不排斥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明清时期其他商品都可以自由经营”表明唐宋、明清时期政府对民间的商业贸易政策放松,B项错误;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无法体现计划和市

8、场相结合,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专卖制度严重影响商业发展,排除D项。7(2019江西名校二检)鸦片战争爆发前后,林则徐组织翻译了大量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还派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这是西方国际法学著作开始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国际法的编译()A推动了晚清政治体制变革B开启了西方法制中国化的历程C适应了与列强斗争的需要D奠定了政治近代化的理论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与西方国家交往增多,林则徐组织编译国际法并将其作为外交斗争的武器,适应了与列强斗争的需要,因此C项正确。晚清政治体制改革出现在甲午战争后,与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组织编译国际法无关,A项错误;材料体

9、现的是近代国际法被引入中国,不是结合中国国情实现中国化,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林则徐编译国际法的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不能为政治近代化奠定理论基础,D项错误。8(2019全国卷)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答案B解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国人借用外国人的名字经办新式企业,有助于减少办厂阻力,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B项正确。民间设厂高潮是在20世纪初出现的,A项错误;中国人创办近代新式企业对于外国资本

10、来说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另外,外国资本大量输入是在甲午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企业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不能完全扭转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局面,D项错误。9(2019浙江宁波十校联考)“割地赔款的巨创深痛,给中国社会以全方位、深层次的巨大震荡。洋务运动破产了,维新运动早产了,而顽固派的得志和仇洋排外运动的勃发,使中国在本世纪初(20世纪)几乎惨遭亡国之祸。”造成上述现象的这场战争对中国最大的危害是()A清政府的财政危机进一步加剧B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导致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答案B解析根据“割地赔款的巨创深痛”“洋务运动破产了,维新运动

11、早产了”并结合所学可知,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台湾等大片领土被割让,此后,帝国主义各国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在此背景下掀起了维新运动,结果失败了,所以这场战争是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危害是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故B项正确。A项不是甲午战争对中国最大的危害,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戊戌政变导致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而材料反映的是甲午战争,D项错误。10(2019五省六校期末联考)1913年9月15日大公报报道:“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此未有。”

12、期间,女性诉讼案占据多数。但从讼离结果来看,有相当多的诉离案却以失败收场,并不令诉离者十分满意。这一报道内容说明()A大众媒体促进观念变迁B妇女地位得到明显提高C男性法律地位高于女性D传统观念阻碍社会进步答案D解析材料只是提及了大公报对社会现象的客观陈述,未体现其对观念变迁的作用,排除A项;妇女地位有所提高,但B项未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故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男女法律地位的差异,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婚姻自由等新观念,但能否诉离成功还受很多因素影响,如传统观念、社会习俗等,故D项正确。11(2019四川德阳一诊)中国国民党在一次宣言中指出:“国民党人,因不得不继续努力,以求中国民族解放,其所恃为后盾者

13、,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这次宣言发表于()A1919年 B1921年C1924年 D1927年答案C解析材料中国民党宣言“求中国民族解放,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并结合所学可知,国共第一次合作时,国民党获得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支持,C项正确。1919年时国民党的依靠力量是民族资产阶级,排除A项;1921年时国民党的依靠力量仍是民族资产阶级,排除B项;1927年,国民党与共产党分裂,仇视工人、农民,排除D项。12(2019全国卷)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4、,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答案C解析由材料内容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表述的观点。由材料“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因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具有一定的革命性,可以同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反对共同的敌人。毛泽东的分析意在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革命与

15、俄国革命的不同点,并未涉及借鉴俄国革命经验的情况,A项错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毛泽东的意思不是要吸收资产阶级加入中国共产党,而是要联合资产阶级,B项错误;材料是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论述,没有批判右倾错误,D项错误。13(2019北京海淀期末)阅读“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人员构成”表,这种人员构成()类别副主席副总理政务院领导成员总人数6421民主人士数3211A是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体现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C保证了“一五”计划的实施D体现了政治协商的民主原则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有民主人士的广泛参与,体现了政治协商的民主原则,故选D项。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排除A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B项;“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排除C项。14(2019福建厦门期末)“一五”计划规定,五年中全国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