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期末质量检测(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378814816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 期末质量检测(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 期末质量检测(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 期末质量检测(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 期末质量检测(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 期末质量检测(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末质量检测(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四川成都二诊)中国是古代世界唯一一个能够借助非常有限的基础性条件就得以将广土众民抟成一体并绵延悠久的国家。西周已具备的“条件”是()A通用的表意文字系统 B统一规范的货币制度C普及的儒家意识形态 D完备的道路交通系统答案A解析西周时期出现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这种文字的特质就是汉字非拼音的特点,该特点使其容易克服方言的差异和其他更大的语言障碍,有利于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强化,符合材料中“将广土众民抟成一体”的含义,故A项正确。统一规范的货币制度推行于秦统一之后,故

2、B项错误;儒家意识形态确立为正统思想是在西汉时期,故C项错误;完备的道路交通系统是在秦统一之后才建立的,故D项错误。2(2019江西吉安五校联考)学者温铁军认为:在资源匮乏、总体自然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的情况下,若没有农民的辛劳和智慧,任凭什么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设计,恐怕都无法让中国养活占世界20%的庞大人口。其强调的主旨是()A赞誉中国农民的勤劳勇敢B评价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C剖析人多地少的生产压力D肯定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答案D解析材料中学者强调在较差的农业生产条件下,农民依靠辛劳和智慧,使得中国得以养活庞大的人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强调的主旨是肯定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中国古代的农民在平时的生产

3、活动中,通过耕作技术、生产工具等水平的一步步提高,进行精细的农业生产和管理,使得亩产量逐渐提高,使农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与材料主旨无关,均排除。3(2019湖北四地七校联考)玄学是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的标志性成果,玄学家主张的是清谈或玄谈。其特征是远离政治,回避现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玄学产生的主要社会因素是()A门阀士族垄断仕途 B社会动荡与政治黑暗C佛教对儒学的冲击 D传统儒学的理论局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远离政治,回避现实”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时期战争不断、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知识分子对于政治和现实失望而选择逃避,故B项正确。门阀垄断仕途包含于政治黑暗之中,故A项错误;

4、佛教因素属于思想文化因素而非社会因素,故C项错误;儒学理论的缺陷属于思想文化因素而非社会因素,排除D项。4(2019安徽定远期末)北宋时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北宋南北分卷制度()A保证了南北录取比例的平衡B回应了文化重心的南移趋势C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D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答案B解析从材料“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可以看出北宋出现了文化重心南移的现象,南北分卷制度的出现正是对文化重心南移的回应,故B项正确。A项“保证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北宋南北分卷制度不会导致

5、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只是维持南北取士人数的均衡,排除C项;南北分卷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排除D项。5(2019湖南益阳期末)下图是有关明朝政治制度的一幅图示。据此图可得明朝()A政治制度中存在制约因素B内阁与宦官既斗争又合作C君主专制体制的弊端凸显D内阁首辅限制着皇权膨胀答案A解析从示意图可以看出,内阁首辅和司礼监太监之间形成一定的权力制衡,说明明朝的政治制度中存在制约因素,故选A项。该示意图反映的是内阁与司礼监太监之间的政治关系,不是内阁与宦官群体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从该示意图反映的这一体制维护明朝统治来看,不是体现其弊端,排除C项;内阁首辅不能限制皇权,排除D项。6(201

6、9湖北武汉调研)丝绸之路兴起于秦汉,此后一度衰落;隋唐时期再度兴盛起来;两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萎缩,但海上丝绸之路却呈现繁荣景象;直到元朝,陆上丝路再度兴起;明清时期,丝绸之路日益衰落。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明清时期丝绸之路完全消亡B丝绸之路兴衰与统治政策无关C政治统一有利于丝路的畅通D少数民族政权不重视丝路贸易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丝路畅通的秦汉、隋唐、元朝都是政治统一的王朝,所以政治统一有利于丝路的畅通,故选C项。根据材料可知,虽然明清时期丝绸之路日益衰落,但并未完全消亡,A项错误;宋代重视海上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呈现繁荣状态,明清时期实行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丝路日益衰落,这说明丝绸之路

7、的兴衰与统治政策有关,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元朝蒙古人统治时期陆上丝路再度兴起,所以不能说少数民族政权不重视丝路贸易,D项错误。7(2019五省六校期末联考)1863年6月,总理衙门大臣薛焕在奏折中曾说:各国公使驻京,“中国虚实,无不毕悉。始不过侵我利权,近复预我军事。举凡用人行政,渐形干涉”。这反映了当时()A清廷理性认识列强侵略B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内政C外交官员素质不断提高D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答案D解析薛焕个人认识不等同于清廷认识,且薛焕只是认识到了列强侵华的危害,未上升到理性认识,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签订不平等条约,允许公使进京,列强开始干预中国内政,B项“控制”说法与史实不

8、服,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外交官员素质提高,排除C项;材料“始不过侵我利权,近复预我军事。举凡用人行政,渐形干涉”说明我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故D项正确。8(2019山东济南期末)晚清洋务派郭嵩焘在开矿问题上认为:“天地自然之利,百姓都可以为之,不必官为督率,若经由官开采,则将夺民业,烦扰百端,百姓岂能顺从。”这一主张()A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B保证了煤矿业的健康发展C说明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D突破了洋务派的核心思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郭嵩焘认为应该打破官府在矿业开采上的垄断,允许民众办理,这一主张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因此A项正确。矿业由官办还是商办与是否健康发展没有必然关系,B

9、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郭嵩焘的认识,并未体现政府的态度,C项错误;洋务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中体西用,学习西方近代科技,发展民族工业并未突破这一思想,D项错误。9(2019全国卷)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从材料“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可知,陈独秀反对中国的封建道德,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并不是说国家至上,A项错误;不符合新文化运动的史实,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民主和

10、科学;也不符合陈独秀的阶级属性,这时候的陈独秀还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派,不可能反对西方民主,C项错误;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才在中国广泛传播,与题干时间1916年不符,D项错误。10(2019山东临沂期末)19世纪30年代初,一位中国商人描述了西人在广州的宴饮场景:他们坐在餐桌旁,吞食着一种流质,接着大嚼鱼肉,这些鱼肉是生吃的。然后桌子的各个角都放着一盘盘不甚熟的肉,肉浸泡在浓汁里,需用工具把肉一片片切下来,放在客人面前。我目睹了这场景才证实了以前常听人们说的是对的:这些番鬼的脾气凶残是因为他们吃这种原始粗鄙的食物。这折射出当时()A中西方社会习俗的碰撞与冲突B西方礼仪习俗在各通商口岸的传播C国人

11、对待西餐的崇洋媚外心理D西餐推动中国城市文化空间的开拓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人在自己的文化背景下对西方饮食文化的理解,体现了中西方社会习俗的碰撞和冲突,故选A项。材料并未体现西方礼仪习俗的传播,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中国人的崇洋媚外心理,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城市文化空间的拓展,排除D项。11(2019天津新华中学期末)今人只知道地下党通常都用化名,殊不知当年抗联战士的姓名也要保密,因为敌人一旦知道了姓名,家人都难逃屠杀。抗联战士大多以外号或号码称呼,因此抗联战士牺牲后大多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来。1941年记载的抗联将士阵亡统计只能用“不知姓名者”多少名、“全部壮烈牺牲”等登记。这反映了()A

12、残酷的斗争环境导致统计不准确B日伪对东北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C队伍是自发组成的,组织不够严密D抗联在东北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敌人一旦知道了姓名,家人都难逃屠杀”可知,当时日伪在东北的残酷统治导致抗联战士隐姓埋名,故B项正确。统计战场伤亡人数不需要稳定的大环境,故A项错误;抗联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并非自发组成,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东北的自然环境,故排除D项。12(2019辽宁葫芦岛调研)三大战役以后,毛泽东指出:“用战斗去解决敌人,例如解决天津的敌人那样,仍然是我们首先必须注意和必须准备的。”同时,“按照北平方式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是增加了同时也是于我军、于人民是有利的,即是

13、可以避免伤亡和破坏。”材料中毛泽东强调解放全中国()A必须坚决与国民党战斗到底B采取武装暴力方式最好C需要争取全国广大人民支持D要确保全国人民的利益答案D解析材料中毛泽东主张采取北平模式,认为“于我军、于人民是有利的,即是可以避免伤亡和破坏”,可见毛泽东强调解放全中国要确保全国人民的利益,故选D项。材料中毛泽东认为存在使用和平手段实现解放的可能性,排除A、B两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3(2019福建泉州单科质检)1951年12月,我国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并依法处死大贪污犯刘青山和张子善。1952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处理贪污浪费问题的若干

14、规定关于处理小贪污分子的五项决定惩治贪污条例等文件。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惩治官员贪腐行为B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守法教育C巩固新中国政权D为新中国宪法的诞生奠定基础答案C解析开展“三反”运动、惩治腐败分子,建立廉洁政府,既可以保持党政机关的纯洁,又可以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因此这些措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故选C项。A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材料反映的不是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守法教育,排除B项;这些措施与1954年宪法的颁布无关,排除D项。14(2019吉林长春实验中学期末)下表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流行口号。土地改革时期“劳动光荣”“发家致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急

15、进抢先”“社会主义有奔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争上游,敢出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经济困难时期“吃饱肚子为先”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千变万变不如(包产到户)一变”这反映出广大农民()A积极追求符合时代特点的美好愿景B由衷拥护社会主义C清醒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D坚决支持改革开放答案A解析从材料“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家致富”“社会主义有奔头”“吃饱肚子为先”中可以看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同时期农民的口号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口号传达的精神都是积极向上的,这表明农民积极追求符合时代特点的美好愿望,故A项正确。材料“劳动光荣”“发家致富”“吃饱肚子为先”没有体现出拥护社会主义,故排除B项;材料“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说明C项说法错误,排除;改革开放不符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间限制,故排除D项。15(2019天津七校期末)根据7月17日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推断当时周恩来主要是为了()时间外交活动上午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