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11-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378814808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11-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11-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11-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11-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11-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训练(十一)一、选择题1(2014广东卷)随着我国南方地区部分江河水库主要功能的退化,大坝将被拆除。当河流生态系统稳定之后,与拆坝前相比,将会出现的变化有()A坝址上游枯水期平均水位上升B坝址上游汛期出现的季节提前C坝址下游径流量年际变化减小D坝址下游汛期洪峰流量增大解析:本题考查大坝对河流水文的影响,难度中。大坝拆除后,调节洪水的功能消失,坝址上游枯水期平均水位下降,A错。河流汛期由河流补给季节决定,B错。坝址下游径流量年际变化增大,C错。坝址下游的汛期洪峰流量增大,D对。答案:D(2014上海浦东新区)自然界中水体转换形式多样。下图为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2图b

2、中能较好反映图a所示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的是()AB CD解析:图a所示河段不论是洪水期还是枯水期,都是河水水位高于地下水位,并且地下水位以河流为中心向两侧降低,判断该河段为地上河。答案:A3下游河段可能发生图a所示关系的河流是 ()A伏尔加河 B密西西比河C莱茵河 D黄河解析:黄河下游为地上河。答案:D(2014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上学期联考)下图甲是某水库洪水时径流调节示意图,图乙是某水库蓄水前后对库区周围地区降水量的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4图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At1Bt2之前 Ct1之前Dt2解析:只要进水量大于出水量,水库水位就升高,因此水位一直上升到t2时。答案:D

3、5读图,导致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年降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冬季气温升高,大气上升运动旺盛B常年在高气压的控制下C蓄水后夏季水域增温慢,大气上升运动不旺盛D蓄水后水汽蒸发量变大解析:水的热容量大,蓄水后水体增多,升温和降温幅度变小。答案:C6水库建成后,可能使河流下游地区 ()A洪涝灾害频繁 B流量趋向稳定C诱发地震、滑坡 D鱼类绝迹解析:水库对河流径流具有“削峰补枯”作用,可使河流下游地区流量趋向稳定。答案:B(2014天津模拟)河流径流量的变化与河流所在流域的植被覆盖情况有密切的联系。读“某地降水量与河流径流量日变化示意图”,回答78题。7其中最能反映集水区内植被覆盖良好的

4、流量曲线是()AB CD解析:集水区植被覆盖率越高,对降水的截留作用越明显,从而延迟了河流径流量峰值到来的时间,这是个缓慢的过程,径流量的波动幅度并不大,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8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是保持水土的最为有效的措施,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也很明显。下面四幅图(比例尺相同)中的植树造林方案,效果最明显的是()AB CD解析:首先要明白树行的排列方向应该和流向河谷的方向垂直,才能达到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因此C、D错;在相邻的等高线间布局两排要比一排效果明显,所以A错、B正确。答案:B(2014北京西城区期末)下图为台湾地区某年水资源结构图。读图,回答910题。9图中甲、乙分别

5、代表的是()A蒸发、下渗B下渗、入海C蒸腾、蒸发D蒸发、入海解析:本题组考查水循环知识。由图可知大气降水在转化为河流径流和补充地下水的过程中,由于太阳辐射作用,有一部分水会被蒸发,故甲表示蒸发;人们在利用河川径流水资源过程中,会有部分径流流入大海,故D选项正确。答案:D10台湾岛水资源甲、乙两项损失占降水量的80%以上,其自然原因是()地处热带、亚热带,气温高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河流开发利用比例高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A B C D解析:台湾所处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台湾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地表径流速度快,夏季多暴雨,下渗少,大部分降水会通过地表径流,流入

6、海洋而损失掉,A选项正确。答案:A(2014安徽合肥高三质检一)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去年蒸发量)能反映某地区水分的盈亏。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地图。读下图回答1112题。11造成图中两地水平衡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 B纬度 C季风 D洋流解析:本题组考查水资源知识。读图可知,地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故造成两地水平衡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形,A选项正确。答案:A12为发展种植业,以下四个地点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A跨流域调水B推广滴灌技术C海水淡化D修建大型水库解析:地降水充沛且水平衡为正值,不必跨流域调水;地水平衡为负值,且种植业发达,可能出现水源短缺现象,可推广滴灌

7、技术;地距海远,不适合海水淡化;地地势低平,不宜修大型水库,B选项正确。答案:B(2014安徽合肥高三第一次质检)下图是我国某河流下游日平均流量补给类型结构图,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3题。13图示河流补给类型分别是()A浅层地下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雨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雨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浅层地下水补给C冰川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浅层地下水补给、雨水补给D雨水补给、浅层地下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解析:集中在春季,说明其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集中在夏季,且有较大的波动性,说明其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应为雨水补给;集中在夏季,补给量随温

8、度升高而增大,说明其是冰川融水补给;补给量较稳定,为浅层地下水补给。答案:B二、综合题14(2014兰州诊断)下图是我国某条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3)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4)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夏季出现断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解析:(1)该地全年降水量均匀,但图中显示径流量变化较大,图中甲、丙分别位于3月和8月,且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则影响因素为气温;(2)河流径流量减少与补给水源减少和人类用水多有关;(3)该河流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则必然

9、位于内陆地区,水文特征注意归纳图中信息,从水量及季节变化、汛期等角度分析即可;(4)以冰川为补给水源的河流,若流量减少,必与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减少有关,也与人类过量用水有关。答案:(1)相同点:影响因素均为气温。不同点: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2)4、5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同期,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3)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夏季和春季,冬季断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大。(4)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使用水资源;全球变暖,冰川退缩。1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西部经济

10、发展报告指出,我国西部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开发新水源。一是利用新技术开发水源,在严重干旱地区模拟“人造山脉”,进行人工增雨雪;二是发展集雨工程。中西部十多个省区目前已建成大量的集雨水窖、水池、水柜、水塘等小微型蓄水工程,不仅解决了部分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而且还为农田抗旱提供了水源,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材料二“水循环示意图”。(1)发展集雨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主要是什么?(2)水循环各环节中,能够对H环节直接产生影响的是哪一环节?能够使H环节的水量增大的条件有哪些?(3)为提高集雨工程的水质,请对当地农民的传统习惯提出建议。解析:(1)发展集雨工程将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可以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量。(2)图中A、B、C、D、E、F、G、H分别表示降水、海洋水的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水的蒸发、植物蒸腾、地表径流、下渗。降水强度、地面坡度及地表植被覆盖率都会影响地表水的下渗。(3)“水质”和“传统习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词,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表述即可。答案:(1)主要对G(地表径流)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主要是涵养水源。(2)D(降水)降水强度小,时间长;地面坡度小;植被覆盖率高。(3)家禽、家畜集中圈养;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厕所应远离集雨工程。(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