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3 古诗鉴赏 3诗句赏析与其作用分析题点训练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378814734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3 古诗鉴赏 3诗句赏析与其作用分析题点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3 古诗鉴赏 3诗句赏析与其作用分析题点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3 古诗鉴赏 3诗句赏析与其作用分析题点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3 古诗鉴赏 3诗句赏析与其作用分析题点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3 古诗鉴赏 3诗句赏析与其作用分析题点训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点训练三诗句赏析与其作用分析目标解说句子是诗歌中的重要单位,围绕句子命题立意是高考诗歌考查的一个重要方向,最常见的题型有:句意理解和情感分析,赏析句子并能对其作用分析。前者属于情感把握题,后者则属综合性的赏析题型,在高考命题中分量越来越重。考生一定要对句子赏析题和作用分析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由过去单纯地注重字词的赏析转变到对词语、句子赏析并重,能对出现在诗歌鉴赏中的句子作用分析题有足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把握答这两种题型的基本要领。【真题回做】1.(2013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

2、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答案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解析本题以品味关键句子的形式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显得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用“细”字来形容竹梢的影子映入了茶杯。而“轻逐”一词则形象地描绘了叶声与篆烟相伴的情态。2.(2012天津)阅读下面这首律诗

3、,按要求作答。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答案示例:从色彩方面赏析,“半山碧”与“一枝黄”色彩互相映衬,半山碧绿更衬托出一枝野菊的清幽高雅。画面优美,寄意幽远。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艺术手法。自选角度分析颈联,可以从“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等)、“色彩”(“碧”与“黄”映衬)、“情感”(喜爱之情)等方面确定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2012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4、。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和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联系词作的题目和“千里念行客”等词句即可归纳出作者流露出的情感。抒情词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在这首词中该句是首句,有起兴作用。综合以上分析即可作答。【错题回练】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

5、回答问题。望远行李璟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长日镇长扃。余寒不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注生。注二毛:头发斑白。(1)上阕前两句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2)请赏析“辽阳月,秣陵砧”的妙处。答案(1)点明季节,用春光的明媚反衬氛围的冷清,暗示思妇落寞的心情。(2)辽阳征夫对月思乡,秣陵守妇砧上捣衣,虚实结合,传达出相思之情,并巧妙暗示季节的更替。(四个要点:画面描述,点出手法,情感,暗示更替。后三点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另外,“手法”从意象选用、组合角度答亦可)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巴丘书事陈与义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晚

6、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首句中提到的“三分书”具体指哪部作品?首联在诗中起什么作用?答案三国志。点题,交代写作缘起,暗示河山分裂(或“中原沦陷”的局面),为尾联埋下伏笔。【核心知识回放】古人写诗,不仅善于炼字,更善于炼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就是诗人在炼句方面呕心沥血、苦心经营的写照。我们的赏析,更应聚焦在这些精警佳句上。我们可以直接鉴赏这些名句。或者是鉴赏它们内容的精深之处: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是诗人为维护人格独立、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庄严宣言,鲜明地反映了酷爱自由、性格高傲的诗人的反抗精

7、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抒发了作者不愿虚度年华,迫切要求建功立业、报仇雪耻、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或者是赏析它们形式的完美之处: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巧妙地运用声色静动对比,诱发了人们丰富优美的想象,诗中有画,画中有声,声中有情;“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以花喻人,极写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女子的离别之情和相思之苦。推敲、赏析诗句,要注意从语言点出发:有的名句倒装,有种错位的美,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有的名句对仗,有种整饬的美,如“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有的名句互文,有种开合的美,如“烟笼寒水月笼

8、沙”(杜牧);有的名句节缩,有种凝练的美,如“艰难苦恨繁霜鬓”(杜甫)。推敲、赏析诗句,也要注意从表现手法出发:有的运用修辞手法,如运用双关手法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运用比喻、设问兼排比的“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有的运用表现手法,如以动衬静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直抒胸臆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但更重要的是,要将诗句的推敲、赏析放置在全诗整体的框架内,做到句不离篇。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句,摘句而论,其精妙之处并不醒豁。但只要放入全篇,其“关键”作用就十分突出:全诗四句,前面两句

9、写洛城夜闻笛声,最后一句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恰好是由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因此从内容上看“折柳”句是全诗的关键;第三句在全诗中正好处在承前两句写景,启后一句抒情的特殊的“转”的地位上,在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从章法上看“折柳”句也是全诗的关键。定向训练一诗句赏析题的突破训练1.(2011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琅玡溪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槎 (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答案实写山花随溪水流

10、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丰富了画面的内涵。解析“不知溪源来远近”一句,眼前幽静的溪水为实写;而形成溪水的源头在哪里并不知道,本句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山深之处,春雪消融,琅玡溪不断壮大,一路远行,一路欢歌,此为虚写。“但见流出山中花”一句,山花随溪水流出是实写;而本句又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山深之处春意盎然、落英缤纷的景象,此为虚写。此两句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地写出了琅玡溪的诱人景色。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南乡子注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

11、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注此诗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这首词以“槛外长江空自流”作结,有何妙处?答案紧承上文的游踪和感慨,衔接自然。一个“空”字,写出了长江奔流不息,从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或物是人非)的感慨。使人展开联想和想象,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练中点拨赏析题是一种综合性强、自由度大的题型。它几乎涵盖了诗歌鉴赏的内容、形象、情感、语言、技巧、结构等所有的知识点;它可以规定赏析角度(如从炼字的角度),这时就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可以自选角度,答案的自由度很大。诗句赏析题是一种以诗句为赏析对象的题型,从赏

12、析角度看有定向赏析(如上面第1题)、自选角度赏析(如上面第2题)。答好这种题型,要掌握好三个关键词:角度、效果、分析。角度选择什么样的角度是答好这种题型的关键。除定向赏析外,对那些未规定角度或规定角度较笼统的题该如何切入呢?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内容角度,一是艺术(形式)角度。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全诗意境与作者情感等方面来赏析。艺术角度主要是表达技巧角度,另外有意象、语言等角度。正因为有如此多的可切入的角度,所以给选择带来了难度。一般而言,要从两个角度同时切入:内容(句意和情感)与表达技巧有时兼及意象、语言(炼字)。表达技巧多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两个角度切入

13、。如顾及语句位置特点,可考虑结构角度。至于具体到一首诗,到底从哪一个或哪两个角度切入,是要因诗而异的。一般而言,应从特征最明显、最突出的角度切入,类似于表达技巧中的“大中取特、多中取主”。效果这是与角度相并列的答题关键词。换言之,答好这种题型,既少不了“角度”,也少不了“效果”。赏析句子之妙,所谓“妙”,就是使用了什么办法达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 果。在古诗中,艺术效果主要有三方面:写景、造境、达情。分析“分析”,并不能与“角度”“效果”并列,因为分析是具体的答题方法,即要能对角度、效果展开分析。“赏析”,“赏”是指“角度”“效果”,“析”就是分析,就是把你赏的过程和心得有层次地、令人信服地写出来

14、。不能笼统空泛,要结合具体诗句、词语进行分析。另外,要特别注意句子的位置特点,把它放在全诗整体的框架内,做到句不离篇。句子处在诗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处: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总之,关注句子位置,联系全篇赏析。3.诗句定向赏析题(1)(2011福建)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晓至湖上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

15、 (选自清诗选)注湖:杭州西湖。折:弯曲。景:影。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答案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听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此题,应从诗歌的修辞手法(对比、对偶)及描写角度、感觉角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重点是第五、六句,有对比,有对偶。当然,也可以从景和情之间的关系进行鉴赏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2013四川)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九日和韩魏公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注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金罍:泛指酒盏。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