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省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考点强化练7 牛顿第二定律和力学单位制-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378814704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浙省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考点强化练7 牛顿第二定律和力学单位制-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浙省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考点强化练7 牛顿第二定律和力学单位制-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浙省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考点强化练7 牛顿第二定律和力学单位制-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浙省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考点强化练7 牛顿第二定律和力学单位制-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浙省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考点强化练7 牛顿第二定律和力学单位制-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强化练7牛顿第二定律和力学单位制1.(20172018学年浙江温州高二第二学期六校协作体期中)下列物理量中,既是标量又是国际单位制基本量的一组是()A.力、质量、速度B.力、时间、加速度C.长度、质量、时间D.长度、速度、时间2.物理学中选定七个物理量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根据物理公式中其他物理量和这几个物理量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这些推导出来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则下列单位不相同的是()A.N和kgm/s2B.Pa和kg/(s2m)C.J和kgm2/s2D.V和m2kgs-1A-13.(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1 kg的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

2、擦因数为0.3,当物体运动的速度为10 m/s时,给物体施加一个与速度方向相反的大小为F=2 N的恒力,在此恒力作用下(g取10 m/s2)()A.物体经10 s速度减为零B.物体经2 s速度减为零C.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保持静止D.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向右运动4.在滑冰场上,甲、乙两小孩分别坐在滑冰板上,原来静止不动,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已知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这是由于()A.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力小于乙推甲的力B.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时间小于乙推甲的时间C.在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D.在分开后,甲的加速度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

3、大小5.行车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假定乘客质量为70 kg,汽车车速为90 km/h,从踩下刹车到车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 s,安全带对乘客的作用力大小约为(不计人与座椅间的摩擦)()A.450 NB.400 NC.350 ND.300 N6.如图所示,A、B两小球分别连在轻绳两端,B球另一端用弹簧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A、B两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A、mB,重力加速度为g,若不计弹簧质量,在绳被剪断瞬间,A、B两球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都等于B.和0C.D.7.一个小孩从滑梯上滑下的运

4、动可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次小孩单独从滑梯上滑下,加速度为a1,第二次小孩抱上一只小狗后再从滑梯上滑下(小狗不与滑梯接触),加速度为a2,则()A.a1=a2B.a1a2D.无法判断8.数字化信息系统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应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自动获取和输入实验数据,通过计算机的快速处理得到实验的结果,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自主探究活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面通过DIS在长木板上研究物体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如图甲实验装置。(1)本实验中(选填“要”或“不要”)平衡摩擦力。(2)本实验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拉力,需要满足。(3)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

5、多次重复测量。通过多次实验,得到的数据,画出图象(如图乙所示)。结果发现图象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4)如图乙,F不断增大,AB这一曲线不断延伸,那么加速度趋向值为。如图乙,F不断增大,那么绳子的拉力趋向值为。9.(2018浙江杭州六校期中)2007年至今,杭州“礼让斑马线”收获国人点赞,反映了这座城市对行人的尊重与关爱,杭州的斑马线礼让之风,已然成为了杭州在全国的一张“名片”。有一天,小张开车去上班,以72 km/h的速度在一条直路上行驶,看到前面的一位行人正要走斑马线过马路,以车子

6、现有的速度完全可以通过斑马线而不撞上行人。经过2 s时间的思考,小张决定立即刹车而礼让行人。经过5 s的匀减速,车子刚好到斑马线前停止。设汽车(含驾驶员)的质量为1 500 kg。求:(1)汽车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2)汽车刹车时受到的合力的大小。(3)驾驶员看到行人到车子停止的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的大小。10.如图所示,水平桌面由粗糙程度不同的AB、BC两部分组成,且AB=BC,物块P(可视为质点)以某一初速度从A点滑上桌面,最后恰好停在C点,已知物块经过AB与BC两部分的时间之比为14,则物块P与桌面上AB、BC部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1、2之比为(物块P在AB、BC上所做的运动均可看作匀变速直

7、线运动)()A.11B.14C.41D.8111.如图所示,斜面AD和BD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60和30,两斜面的A端和B端在同一竖直面上,现让两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分别从两斜面的顶端同时由静止下滑,结果两物块同时滑到斜面底端D,设两物块与AD、BD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1和2,则12为()A.13B.31C.1D.112.(多选)如图所示,一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受一恒力F作用,前方固定一足够长的水平轻弹簧,则当木块接触弹簧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木块立即做减速运动B.木块在一段时间内速度仍增大C.当F等于弹簧弹力时,木块速度最大D.弹簧压缩量最大时,木块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不为零13.已知雨滴

8、在空中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F阻=kr2v2,其中k为比例系数,r为雨滴半径,v为其运动速率。t=0时,雨滴由静止开始下落,加速度用a表示。落地前雨滴已做匀速运动,速率为v0。下列图象中不正确的是()14.(2018浙江嘉兴选考模拟)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已知物体在t=0时速度为零,04 s内物体位移等于1 m,物体运动对应的图象可能是()15.(2018浙江绿色联盟)一旦发生火灾,高楼居民如何逃生是一直困扰我们的重要问题。最近有人设计了一种新型逃生滑梯,提供了颇具创意的解决方式,这种装置类似于“滑梯”,紧急情况中放下,逃生者躺在滑梯内,即可顺势滑到楼底。(假设楼层间的高

9、度h=3 m,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1)经发明者测试,逃生者从5楼滑到1楼需要10 s,假设滑梯坡度为37,忽略转角处的速度损失和空气阻力。求逃生者的下滑加速度大小和逃生者与“滑梯”间的动摩擦因数各是多少?(2)为了安全,处于高层的逃生者都备有智能躺椅,躺椅配有控速系统和刹车系统,控速系统可以限制下滑过程中速度不超过6 m/s,刹车系统可以使减速过程的加速度的大小和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为了安全,滑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要求不超过2 m/s,假设逃生者躺在躺椅上加速下滑的加速度大小和题(1)中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求从25楼下滑到地面的最短时间。考点强化

10、练7牛顿第二定律和力学单位制1.C力和速度都是矢量,且力和速度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故A错误;力和加速度是矢量,且力和加速度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故B错误;长度、质量、时间是标量,且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故C正确;速度是矢量,且速度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故D错误。2.DN是力的单位,根据F=ma可知,N和kgm/s2相同,故A相同;Pa是压强的单位,F的单位为kgm/s2,根据p=可知,Pa和kg/(s2m)相同,故B相同;J是能量的单位,F的单位为kgm/s2,根据W=FL可知,J和kgm2/s2相同,故C相同;V是电压的单位,F的单位为kgm/s2,根据U=

11、,W=FL可知,V和m2kgs-2C-1相同,故D不相同。3.BCA、B物体受到向右恒力和滑动摩擦力,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f=FN=G=3 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m/s2=5 m/s2,方向向右。物体减速到0所需的时间t= s=2 s,故B正确,A错误。物体减速到零后,Fx2,则v1v2。故C对,D错。5.C汽车的速度v0=90 km/h=25 m/s,设汽车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a=5 m/s2,对乘客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a=705 N=350 N,所以C正确。6.D剪断绳前,弹簧中的力F=(mA+mB)sin 30,绳中的力F1=mAgsin 30,剪断绳

12、后,绳上的力瞬时消失,弹簧上的力瞬间不改变,对A有aA=gsin 30=g,对B有aB=。故D项正确。7.A以滑梯上的孩子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并正交分解重力如图所示。x方向有mgsin -Ff=ma,y方向有FN-mgcos =0,Ff=FN,由以上三式得a=g(sin -cos ),由表达式知,a与质量无关,A对。8.答案 (1)要(2)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和位移传感器)质量(3)C(4)g小车(和位移传感器)的重力解析 (1)在研究物体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的合力,所以需要平衡摩擦力;(2)以小车与钩码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所受的合外力等于钩码的重力mg,由牛顿

13、第二定律得:mg=(M+m)a,小车的加速度a=,小车受到的拉力F=Ma=,当mM时,可以认为小车受到的合力等于钩码的重力,所以应满足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和位移传感器)质量;(3)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会造成图象不过原点,不会造成a-F图象偏离直线,故A错误;只有导轨保持水平,小车受到的拉力才保持不变,所以导轨保持水平,不会造成a-F图象偏离直线,故B错误;如果钩码的质量太大,则小车受到的合力小于钩码的重力,实验误差较大,a-F图象偏离直线,故C正确;当mM时,可以认为小车受到的合力等于钩码的重力,a-F图象是一条直线,故D错误。(4)当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时,钩码所受的重力才能作为

14、小车所受外力,如果增大钩码的质量,则外力增大,AB这一曲线不断延伸,根据小车的加速度a=,当Mm时,加速度趋向为g;此时对于小车和位移传感器,F=Ma,F趋向值为小车和位移传感器的总重力。9.答案 (1)4 m/s2(2)6 000 N(3)12.9 m/s解析 (1)v=72 km/h=20 m/s,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可得a=4 m/s2。(2)由牛顿第二定可得F合=ma=6 000 N。(3)匀速时x1=vt1=40 m,匀减速时x2=t2=50 m,全程的平均速度 m/s=12.9 m/s10.D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块P在AB段减速的加速度a1=1g,在BC段减速的加速度a2=2g,设物块P在AB段运动时间为t,则可得:vB=2g4t,v0=1gt+2g4t,由xAB=t,xBC=4t,xAB=xBC解得:1=82,故D正确。11.B设斜面底部长为L,AD与水平面的夹角为,BD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物体在AD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1=gsin -1gcos 物体在BD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2=gsin -2gcos 物体在AD面上运动的时间:t1=物体在BD面上运动的时间:t2=由题意可知:t1=t2联立以上各式解得:=3,故B正确。12.BCD刚开始时,弹簧对木块的作用力小于外力F,木块继续向右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