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一化学上学期月考(1)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378812964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18.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一化学上学期月考(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课标)高一化学上学期月考(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课标)高一化学上学期月考(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一化学上学期月考(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一化学上学期月考(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化学试题【新课标】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1. 将m g含氧化铁、氧化铜或氧化亚铁的样品投入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的2 L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若向等质量的该样品中通入足量的氢气并加热,充分反应后所得金属的质量是()A(m16)g B(m16)g C(m32)g D.16g2. 在a L Al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 mol 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SO42离子完全沉淀;如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 mol NH3,则原溶液中的Al3离子浓度(molL1

2、)为()A. B. C. D. 3.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1molH2 B.1molCO2 C.1molNa+ D.1mol小米4. 在同温同压下,某气体与氮气质量相同,体积比为2:3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量为( )A. 42 B. 56 C. 21 D. 725. 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4个容器中分别装有4种气体,已知各容器中的气体和容器的容积分别是a.CO2,100 mL;b.O2,200 mL;c.N2,400 mL;d.CH4,600 mL,则4个容器中气体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abcd B.badc C.cdba D.dcab6. 同温同压下,某容器充满O2重116 g,若

3、充满CO2重122 g,现充满某气体重124 g,则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A4 B28 C32 D487. 用 H2 还原 x g CuO,当大部分固体变红时停止加热,冷却后得残留固体yg,共用掉z g H2,此时生成水的质量为()A8 (xy)/9 B9 (x y) /8 gC9 z g D9 z /40 g8. 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十分重视师生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下列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A制氧气时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B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乙炔气体时,必须先检验乙炔气体的纯度C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D给试管中

4、的液体加热时不停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暴沸伤人9.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5C时,pH=3的1.0L NaHSO3溶液中,含Na+数目为0.001 NAB0.1mol Fe在0.1mol Cl2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C2.3g甲苯和丙三醇的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0.2 NA D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0NA10.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2NA个BCO2通过Na2O2使固体增重b g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bNA/44个C标准状况下,含NA个氩原子的氩

5、气体积约为22.4 LD一定条件下,Al与Fe3O4反应,生成5.6 g Fe时,转移0.3NA个电子第II卷(非选择题)二、实验题11. (1)下面是用98%的浓H2SO4(1.84 g/cm3)配制成0.5 mol/L的稀H2SO4 500 mL的操作,请按要求填空:所需浓H2SO4的体积为_。如果实验室有15 mL、20 mL、50 mL量筒,应选用_ mL量筒最好。将量取的浓H2SO4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有约100 mL水的烧杯里,并不断搅拌,目的是_。将_的上述溶液沿_注入_中,并用50 mL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要一并注入上述容量瓶中,并摇匀。加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_时

6、,改用_加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正好跟刻度线相平。(2)某同学在配制NaOH溶液时有以下现象发生,则对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不变”)?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_;NaOH颗粒表面部分变质:_。12. 某学生欲配制6.0 mol/L的H2SO4 1 000 mL,实验室有三种不同浓度的硫酸:480 mL 0.5 mol/L的硫酸;150 mL 25%的硫酸(1.18 g/mL);足量的18 mol/L的硫酸。有三种规格的容量瓶:250 mL、500 mL、1 000 mL。老师要求把两种硫酸全部用完,不足的部分由来补充。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所用25%的硫酸的物质的

7、量浓度为_mol/L(保留1位小数)。(2)配制该硫酸溶液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为_mL。(3)配制时,该同学的操作顺序如下,请将操作步骤B、D补充完整。A将两溶液全部在烧杯中混合均匀;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18 mol/L的浓硫酸_mL,沿玻璃棒倒入上述混合液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混合均匀;C将混合均匀的硫酸沿玻璃棒注入所选的容量瓶中;D_;E振荡,继续向容量瓶中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 cm2 cm处;F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G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4)如果省略操作D,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5)进行操作C前还需注

8、意_。三、计算题13. (6分)右图为实验室某盐酸试剂瓶的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该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2)实验室需要1.19mol/L盐酸20mL,计算所需上述盐酸的体积。盐酸分子式:HCl相对分子质量:36.5密度:1.19gcm-3HCl的质量分数:36.5%14. 已知硫酸、氨水的密度与所加水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现有硫酸与氨水各一份,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溶液的密度/gcm3硫酸c11氨水c22(1)表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_(不写单位,用含c1、1的代数式表示)。(2)物质的量浓度为c1 molL1的硫酸与水等体积混合(混

9、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1。(3)物质的量浓度为c2 molL1的氨水与c2 molL1的氨水等质量混合,所得溶液的密度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2 gcm3,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c2 molL1(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四、推断题15. 下表为长式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1)表中属丁d区的元素是 (填编号);(2)、两种元素的电负性人小为 (填“”、“”、“”,下同),它们的第一电离能大小为 。(3)、元素的单质熔点高低的顺序是 (用编号表示)。(4)元素的氢化物住水中的溶解度比同族元素的其它氢化物人得多

10、的原因是 (5)与形成的分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在分子中原子的杂化轨道的形式是 。分子空间构型是 。(6)以下,元素形成品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如图1所示,以上基本结构单元转变为如图2所示,在两种晶体中最邻近的原子间距离相等。在图2中,与一个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原子的个数是 ;图1与图2中含有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16. A、B、C、D、F五种物质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A、B、C、D与盐酸反应均生成E,此外B还生成一种可燃气体。而C、D还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H,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和A可反应生成C,F和H也可反应生成C和另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B、C、D、E、

11、F的化学式A_;B_;C_;D_;E_;F_。(2)写出F和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D盐酸_;B水_;DA_。17. A、B、C和D分别是NaNO3、NaOH、HNO3和Ba(NO3)2四种溶液中的一种。现利用另一种溶液X,用如下图所示的方法,即可将它们一一确定。试确定A、B、C、D、X各代表何种溶液。A: B: C: D: X: 18. 2010年美、日三位科学家因钯(Pd)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获诺贝尔化学奖。一种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如下:Pd /CNa2CO3 / NMPRX + RCHCH2RCHCHR + HX (R、R为烃基或其他基团)应用上述反应原理合成

12、防晒霜主要成分K的路线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试剂和条件未注明):Pd /CNa2CO3 / NMPKBr2CH3COOHJC7H7OBr(CH3)2SO4 NaOH/H2OC8H17OH浓H2SO4BC3H4OAC3H6DC3H4O2EFC6H6OGC7H8O已知: B能发生银镜反应,1 mol B 最多与2 mol H2 反应。 C8H17OH分子中只有一个支链,且为乙基,其连续氧化的产物能与NaHCO3反应生成CO2,其消去产物的分子中只有一个碳原子上没有氢。 G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核磁共振图谱显示J分子有3种不同的氢原子。请回答:(1)B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 。(2)BD的反应类型是 。 (3)DE的化学方程式是 。(4)有机物的结构简式:G ;K 。(5)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