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笔计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378717252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PDF 页数:98 大小:27.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笔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中医学笔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中医学笔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中医学笔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中医学笔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笔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笔计(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学笔计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灌,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若疑其为虚,意欲用补而未决,则以轻浅消导之剂,轻用数味,先以探之。补而觉滞,即知其实也。假寒者略温之,必见烦燥;假热者略寒之,必加呕恶;探得其情,意自定矣。灵枢论疾诊尺: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实热寒)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虚热寒)辨别色泽分阴阳:从颜色、光泽的不同,可以分辨出病症的阴阳属性。如色泽鲜明的,病属于

2、阳;色泽晦暗的,病属于阴。辨别声息分阴阳:观察呼吸气息,听其 发出的声音,可以区别病症的阴阳属性。如语声高亢洪亮、言多而躁动等为阳,大多属实证、热证;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等为阴,大多属于虚证、寒证。呼吸有力,声高气粗者,大多属于阳证;呼吸微弱,动则气喘者,大多属阴证。辨别脉象分阴阳:脉象既可从部位,以可根据脉动过程、脉搏次数来分辨阴阳;另外,还可根据搏动形态、强弱程度作出区分。表实热三纲属阳:里虚寒三纲属阴。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是治病的基本原则。损其有余:阴或阳一方偏胜亢奋,尚末导致另一方的虚损,单纯实证时损其有余。如阳胜则热,属于单纯的实热证,宜用寒凉药

3、物抑制其亢奋之阳,清泻其热,此即热者寒之。若阴或阳偏胜的同时,已导致另一方的虚损不足,不宜单纯损其有余,而须兼顾对方的不足,在逐寒或泻热的同时,佐以扶阳或益阴,泻补兼施。补其不足:阴或阳的偏衰或阴阳俱损,即虚证时应补其不足。针对阴或阳的虚损,分别采用滋阴或温阳的方法。阴阳两虚则用阴阳并补法治疗。还有补的主次与轻重。药性:四气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寒凉属阴;温热属阳。如:凉性或寒性能减轻或消除热象。如:黄岑、桅子、石膏等。能减轻或消除寒象的药物,表般属温性或热性,如:桂枝、附子、干姜等。五味: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淡、涩等。辛甘淡味属阳;酸苦咸属阴。素问至真要大论: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

4、为阴;咸味涌泻为阴,淡味渗泄为阳。五行相生(促进、助长、资生作用):一年之中,春夏长夏秋冬依次出现;生物在一年中生长化收臧变化,体现相生关系。五行相克(抑制、约束、削弱作用又称相胜):素 问 宝命全形论: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肾制约心,肾阴承制着心阳,使其不致过于亢盛;心制约着肺,心阳可以制肺,使肺不致于过寒:肺制约肝,肺的肃降抑制着肝的升发,防其太过;肝制约脾,肝之疏泄可以疏达脾气,令其不致于壅塞;脾制约肾,脾之健运可以调控肾的主水功能,使水湿不致于泛滥。母病及子:如;肝肾精血不足,肝肾阴虚等病证,有一部分为母病及子所致,又称水不涵木。子病犯母

5、:又称子盗母气。如:心肝血虚和心肝火旺,有些即为子病犯母。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素问 五藏别论: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奇恒之腑,是指不同于腑的腑,它们变多为中空有腔的脏器,属 于“腑”,但生理功能却是“藏而不泻”,类似于脏,故称为奇恒之腑。心主血脉:正常时.,面色红润,舌色淡红,滋润而有光泽,脉缓和有力。若心为旺,则面赤舌红,尤其舌尖深红起刺,脉散。若心气不足,则血脉空虚,脉象细弱无力。若心脉为瘀血所阻,则面色与舌色均较暗,可出现青紫,舌上有紫色瘀斑,脉脉含情象涩而不流利,有时可有结代脉。心主神明:即心藏神。神是人的精神

6、、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即主宰人体五脏六腑、神志活动的生理功能。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藏脉,脉舍神。血者,神气也。心主血脉功能异常,亦必然出现神志的改变。心在志为喜:喜则气和志达,营卫能利。喜乐过度,则又可使心神受伤,此即喜伤心。心在液为汗:汗液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后,从玄府(汗孔)排出之液体。阳加于阴谓之汗。汗血同源。惊而夺精,汗出于心。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全身血脉皆属于心。十二经脉,三百六十六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心气旺盛,血脉充盈,面部红润有光泽;心气不足,则可见面色淡白、晦滞;血瘀

7、则面色青紫。心在窍为舌,即心开窍于舌。心的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润,柔软,运动灵活,语言流利,味觉灵敏。若心有病变,如心阳不足,可见舌质淡白胖嫩;心阴不足,则见舌质红绛瘦瘪;心血不足,可见舌体瘦薄,舌色少华;心火上炎,可见舌质红赤甚至生疮;心血瘀阻,可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心主神志功能异常,可见舌卷、舌强、失语等。心包络,简称心包,又称膻中。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外邪侵犯,心包络先受病。如外感热病中出现神昏、澹语等,称为热入心包。肺位于胸中,上通喉咙,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称华盖。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娇脏。为魄之处,气之主。肺主气司呼吸:主持调节全身之气。如宗气是由肺吸入清气与脾胃

8、运化水谷精气相结合而成。有节律的呼吸运动调节着全身之气的升降铝入运动。气体交换场所。呼即宣发,吸即肃降。清肃不能保持,则影响肺的呼吸功能,导致呼吸不畅,出现咳嗽、气喘等症。主宣发和肃降: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定和向外周布散。肃降是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洁净。宣发:一是气化排浊。二是输布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三是宣发卫气,调节族理开合,将津液化汗排出体外。肺气失宣,可现呼气不利、胸闷、咳嗽、鼻寒、无汗、喷嚏等。肃降:一是吸入清气。二是向下布散清气和水谷精微。三是肃精肺和呼吸道之内异物。通调水道:通为疏通,调为调节。宣发和肃降运动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通过宣发,水液向上向外

9、输布,至全身皮毛,化谢后以汗排出。通过肃降,将上部水津向下输送下达于肾,为尿液之源,经肾气化,化谢后化尿贮于膀胱,排出。肺为水之上源,肺气行则水行。肺气失于宣发肃降,出现水液停滞,酿生痰饮,或水湿泛溢肌肤而成水肿等病变。朝百脉主治节:全身血液会于肺,助心行血。治疗血行不畅之疾,除活血行血外,常以行气益之品。肺在志为悲忧:悲忧对人体影响大致相同,耗伤肺气。悲忧过度,可出现呼吸气短等肺气不足的现晚服。肺虚或肺宣隔行运动失调,机体对外界的非良性刺激的耐受性下降,容易产生悲忧的情绪变化。肺在液为涕:肺的功能正常,鼻涕润泽鼻窍而不外流。若肺寒,则鼻流清涕。肺热则涕黄浊。肺燥则鼻干。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10、肺主气属卫,具宣发卫气。输精于皮毛等生理功能。肺气虚,定发卫气和输精于皮毛的功能减弱,则卫表不固,抵抗外邪侵袭的能力低下,可出现多汗和易感冒,或皮毛憔悴枯槁等现象。肺在窍为鼻:鼻与喉相通而联于肺。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矣。外邪侵袭肺,多从鼻喉而入,肺的病变,多见于鼻喉的证候。如:鼻塞、流涕、喷嚏、喉痒、音哑和失音等。肺气和则嗅觉灵,声音彰。脾-在左膈之下,形如刀镰。脾主运化:运为转运输送。化为消化吸收。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吸收转输至全身。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运化水谷功能减弱,可出现腹胀、便潺、食欲不振、倦怠、消瘦和气血生化不足等。运化水液功能减退可导致水液在体内停滞,产生湿、痰、饮等甚至导

11、致水肿。脾主升清:水谷精微借脾气上升而上输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还防内脏下垂起一定作用。脾气不能升清,可出现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腹胀、泄泻等。脾气下陷可见久泄脱肛,甚至内脏下垂等。脾主升清与胃的降浊相对而言。脾主统血:统为统摄控制之意。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逸出脉外。通过气摄血实现。若脾失健,可见各种出血,如便血、尿血、崩漏、肌岐等脾不统血的情况。在志为思:思为思考思虑。思虑过度,所思不遂等,会影响气的升降出入,而致气机郁结,脾的运化升清功能失常,可出现不思饮食,脱腹胀闷,眩晕健忘等症。在液为涎:涎为口津,唾液中较清稀的为涎。涎出于脾而溢于胃。脾胃不和,则会导致涎液分泌剧增,发

12、生口涎出等现象。在体合肌肉:脾的运化功能障碍,必致肌肉消瘦,软弱无力,甚至萎弱不用。四肢为人体之末,又称贷四末。脾虚气弱则四肢疲乏无力,甚或或萎弱不用。在窍为口,其华在唇:饮食口味与脾运化功能密切相关。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口淡乏味。脾有湿热,可觉口甘、口腻。若脾有伏热伏火,可循经上蒸于口,发生口疮口糜烂证。口唇色泽与全身气血充足有关。脾失健运。会现口唇淡白无华,或萎黄不泽。肝位于膈下,腹腔之右上方,右胁之内。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主动主升。肝主疏泄:疏为疏通。泄为升发。保持全向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肝为刚脏。气机为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肝的疏泄功能失常,疏泄减退,气机不畅,气机郁结

13、会现胸胁、两乳或少腹等部位胀痛不适等症,甚至刺痛。升发太过,形成肝气上逆,出现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易怒等症。还会血随气逆导致吐血、咯血,甚至卒然昏不知人事。脾胃的升降与肝的疏泄密切相关。疏泄异常景影响脾的升清,上为眩晕。下为飨泄。影响胃的降浊,在上为呕逆、暧气,在中为腕腹胀疼。在下为便秘。土得木而达。疏泄减退,则肝气郁结,心情易于抑郁,稍受刺激即抑郁难解。升泄太过,阳气升腾而上,则心情易急躁,发怒。持久的情绪异常变影响肝的疏泄,导致肝气郁结,或升泄太过。肝失疏泄,则排精不畅畅。月经周期紊乱,经行不畅,甚或痛经。肝藏血: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

14、肝脏。肝有病臧血失常,会引起血虚或出血.,机体血液濡养不足的病变:如肝血不足,不能濡养于目,则两目干涩昏黄花,或夜盲;不能濡状于筋,则筋脉拘急,肝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肝在志为怒:怒则气上。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飨泄。肝阴血不足,阳气升泄太过,稍有刺激即易发怒。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小腹,令人善怒。肝在液为泪:肝血不足时,两目干涩。如在风火赤眼,肝经湿热时,可见目H 多增多,迎风流泪等症。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筋为筋膜。年老体衰,肝血不足,筋膜失养,则表现为筋力不健,动作迟缓。在病理情况下出现肢体无力、动作失灵、手足震颤、肢体麻木、抽搐拘挛、屈伸不利等,多与肝血不足,筋失所养有关。爪为筋的延续。肝血

15、不足则爪甲软薄,色泽枯槁,甚则变形、脆裂。肝开窍于目:目又称精明。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肝受血而能视。肝阴不足则两眼干涩。肝血不足,则夜盲或视物不清。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肝阳上亢,则头晕目眩。肝风内动则两眼斜视,上呆等。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腰者,肾之府。肾 敏 精:精为构成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均同归于肾。肾中精气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

16、,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跑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鬟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精亏虚,则发育迟缓、生殖器发育不良、性成熟迟缓、性机能减退、早衰、衰老快。肾阳促进全身之阳,肾阴加强全身之阴。肾阴肾阳平衡,则全身阴阳平衡;若肾阳肾阴发生偏盛偏衰,则全身阴阳失调而引起疾病。如肾阳不足,则全身新陈代谢降低,产热减少,各脏腑、经络、形体、诸窍生理功能活动减弱,可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脉无力而迟缓、或见浮肿、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等。不可见腰酸、腿软、阴部清冷、生殖功能减退等肾阳虚所特有的症状。肾阴不足,则津液分泌减少,而见干燥,心烦意乱潮热,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脉细数,舌干红少苔,还可见,腰酸、腿软、阳事易举和遗精、早泄等肾阴虚表现。肾主水:主持和调节人体津液代谢。主要靠肾的气化作用来实现的。津液代谢是通过胃的摄入,脾的运化和转输,肺的宣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