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健康文档

上传人:壹*** 文档编号:378624041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与健康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书法与健康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书法与健康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书法与健康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书法与健康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法与健康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与健康文档(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法与健康 练习书法是一种很好的精神享受。它是一项全身运动。写字时涉及全身30多个关节和50多块肌肉。笔运于指,指运于腕,腕运于肘,肘运于肩。指、腕、肘、肩均运于右体。书写的过程就像打太极拳,是一种持之以恒的锻炼过程。 书法,功夫主要是用心用气,每临池握笔,开卷书写,必然端坐凝视,专心所志,双目凝聚,百念不生,练习书法通过各个书法看上去只是手在动,其实全身的气血在运行,习书法在于执仗五指,运动依手腕,既是腕运动又是整个手臂及肩运动,可舒筋活洛,坚骨丰肌,延缓机能的衰老。正如古人云:“力发乎腰,务使通身之力奔赴腕下,”即书法通过各个环节协调来影响人体生理作用,达到调节身心,增强健康的目的。书法与

2、长寿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紧张的工作开始得越早,持续的时间越长,人衰老的速度反而会越慢。所以,人要想衰老得慢,就必须保持脑力和体力的活动。然而现在的中老年退休后工作量和运动量都较小的情况下,不仅需要四肢肌肉筋骨运动,同时也需要大脑的思维运动,这两者都是延年长寿必不可少的。而书法正是这两者的结合,所以说书法可以令人长寿是有其科学依据的。 练习书法能陶冶人的性情,净化心灵。因为写字要绝虑凝神,心平气和,精神状态完全进入“静”的境界,一静而制百动。久之使书写者的身心得到锻炼,达到宁静致远,自然也就使人延年益寿。书法与少儿多动症 少儿多动症是现在社会中少儿比较多的病症之一,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3、其一是由于食品的原因,营养过剩、肉食为主造成孩子精力旺盛,有的食品中添加剂又太多,不少含激素,并带有兴奋功效,这是造成孩子多动症病因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电视传媒中的刺激性暴力、计算机游戏的激烈引发了孩子敏感、好动与不安定。而孩子间的互相交往、影响又使患多动症的数量增加,病症加重。 在练习、临摹过程中进行相对静的长期训练,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适应这种安静、舒缓的节奏。 国内关于针对特殊需求学生之书法治疗处理方案,研究显示:过动儿童、情绪困扰儿童与听障儿童通过书法治疗均有相当的疗效。书法与疾病治疗 书法治疗是指通过控制书写工具(毛笔)的动作从而促进整体健康情况或作为辅助疗法改善与知觉、认知和情绪相

4、关的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法。整个疗法系统在行为学理论、实证研究和临床观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具有独创性的医学及心理学的保健治疗。 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针对不同能力障碍(如多动症、老年痴呆、精神分裂症、神经症、抑郁症、自闭症等)人群的临床研究,从中也确定了书法治疗是良好的行为治疗手段。书法与心理治疗 行书,适合于抑郁症,强迫症、自卑,手足麻痹、脑栓荃者。 行书字体灵活多变,多顺势而为,一带而过,从而赋予它生动活泼的性格,可培养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因此,行书,尤为合适于培养灵活性和应变能力,适合于强迫性人格者作长期的心理训练。 篆书(小篆),适于治疗焦虑、紧张狂躁者用于心理调节,亦适合于A型性格者、高血压

5、、冠心病者作为长期的行为训练作业。 小篆的笔画分布均匀对称,结构环抱精密,具有团聚内向的精神。篆书藏头护尾,内含筋骨、力在字中,表现出含蓄美,而它章法平正划一,又给人以整齐美,适合于作为长期行为的训练作业。 隶书,有秦隶、汉隶之分。适合于培养人的柔性,不良情绪的缓慢释放。 隶书笔画一波三折,曲中有直,充满着曲线美和柔性美,隶书形象丰满,书写从容函咏,隶书中庸柔顺,活泼中有稳重、轻松中有浑厚。撇捺如刀出销,点如高山坠石之气势,坚如山松之坚拔,因此,隶书适合于调节情绪焦躁不安、固执偏执。 草书,有章草、今草和狂草之分。合适于情绪压抑、忧郁者抒情达性之用。 草书体势放纵,笔势连绵回绕,离合聚散,大起

6、大落,变态无穷。有的如春风拂柳,婀娜多姿,有的如万马奔腾,气势雄放。故生机勃勃,钩连不断的草书尤为合适于情绪压抑、忧郁者抒情达性之用。 楷书,适合于焦虑紧张、恐惧症、疑病症、冠心病、高血压、心律紊乱者心理调节。 楷书端庄工整,结构紧密,四满方正。对于培养循规蹈矩的人格必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楷书提按、行顿如松如钟,沉着稳健、适合于焦虑紧张、恐惧症、疑病症、冠心病、高血压、心律紊乱者心理调节。古人云:写字益身。 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认为,练字时要“宁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练习书法时必须全神贯注,排除杂念,这与气功疗法和太极拳的宗旨不谋而合。故曰:写字益身。古人对写字益身的论断已被现代

7、生理学和医学研究印证。书法与健康 书法可以养生。养身在动,养心在静。 运动、行山、游泳固然必要,心理健康亦不可缺少,心理健康可促进生理健康。写书法的养生治疗效果,已在中西医学界得到确认。上海中医药大学编著的养生康复学中提到书法养生,通过观赏和创作书法促进身心健康,篆棣书、楷书、行草书可有不同的治疗效果。 练习书法是一种很好的精神享受。它是一项全身运动。写字时涉及全身30多个关节和50多块肌肉。笔运于指,指运于腕,腕运于肘,肘运于肩。指、腕、肘、肩均运于右体。书写的过程就像打太极拳,是一种持之以恒的锻炼过程。 陈毅元帅说:“书法系艺术劳动,又系体力劳动” 郭沫若的夫人于立群,曾患严重的慢性病,后

8、由于长年累月地练习书法。竟然病体康复,精力充沛。当时毛泽东主席曾写信给她说:“你的字好,又借此修养脑筋,转移精力,增进健康,是件好事。”陈毅同志也曾为之题词:“书法系艺术劳动,亦系体力劳动,立群同志运用书法恢复健康,这是重要的创举,值得我们学习。目前立群同志已恢复工作,书法已臻佳绝,可谓两得,可喜可贺。” 环节协调来影响人体生理作用 书法,功夫主要是用心用气,每临池握笔,开卷书写,必然端坐凝视,专心所志,双目凝聚,百念不生,练习书法通过各个书法看上去只是手在动,其实全身的气血在运行,习书法在于执仗五指,运动依手腕,既是腕运动又是整个手臂及肩运动,可舒筋活洛,坚骨丰肌,延缓机能的衰老。正如古人云

9、:“力发乎腰,务使通身之力奔赴腕下,”即书法通过各个环节协调来影响人体生理作用,达到调节身心,增强健康的目的。书法与长寿 被证实的长寿现象 翻开浩瀚的中国书法史,我们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众所周知的智永和尚习书百岁而寿乡,欧阳询活到85岁,柳公权88岁,齐白石97岁,文征明99岁,梁书同93岁,多为无疾而仙逝。清朝的康熙皇帝玄烨酷爱书法,他主张“志有所专,即是养生之道”,经过一番考究认为“善于书法者俱长寿,而身强健”。康熙皇帝能够从书法家长寿的现象中,观察到书法可以令人长寿的奥妙所在,这不得不令人信服且佩服。 近代书法家由于条件较好更是长寿,北京的著名书法家肖芳98岁,上海的书法老人苏局仙年

10、过百岁仍临池不辍。有人向他请教养生之道,他说:“唯书画而已”,105岁时无疾而终。当代著名书法家林散之,陈叔亮、沙孟海,费新我等都年过90岁才离开人世。当今在世的书法家启功、任政、胡向遂年近90仍耳聪目明。 以上所举并非都是巧合,不可否认的是练习书法,怡心养性,对人的身心健康的确大有裨益。书法令人长寿有科学依据 书法为何能使人健康长寿?古人有多少论述,黄匡瓦瓯北医话说:“学书用于养心愈疾,君子乐之。”何乔心术篇则进一步指出:“书者,抒也,散也,抒脑中气,散心中郁也。”故书家每得以无疾而终,古人对写字益身的论断已被现代生理学和医学研究印证。山东济宁市精神病院近年来开展了书法康复治疗,通过实施“6

11、3例精神病患者书法行为的治疗研究”对这一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紧张的工作开始得越早,持续的时间越长,人衰老的速度反而会越慢。所以,人要想衰老得慢,就必须保持脑力和体力的活动。然而现在的中老年退休后工作量和运动量都较小的情况下,不仅需要四肢肌肉筋骨运动,同时也需要大脑的思维运动,这两者都是延年长寿必不可少的。而书法正是这两者的结合,所以说书法可以令人长寿是有其科学依据的。 练习书法能陶冶人的性情,净化心灵。因为写字要绝虑凝神,心平气和,精神状态完全进入“静”的境界,一静而制百动。久之使书写者的身心得到锻炼,达到宁静致远,自然也就使人延年益寿。书法与少儿多动症 少儿多

12、动症产生的原因 少儿多动症是现在社会中少儿比较多的病症之一,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由于食品的原因,营养过剩、肉食为主造成孩子精力旺盛,有的食品中添加剂又太多,不少含激素,并带有兴奋功效,这是造成孩子多动症病因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电视传媒中的刺激性暴力、计算机游戏的激烈引发了孩子敏感、好动与不安定。而孩子间的互相交往、影响又使患多动症的数量增加,病症加重。 练习书法可以治疗少儿多动症 一个多动症的学生,刚练习书法不久,公公过生日,书法老师教他在大红洒金宣上写了个大大的“寿”,装裱起来,公公祝寿时,全部到场人员都夸他,他现在就特别想写好。他的书法也在班级上悬挂起来。最近还让他参加了全国大赛,

13、哪怕落选,也会更加激励他学习的。他爸爸和妈妈对他不到半年就安定了许多的变化感到吃惊不已。 另一个多动症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学习书法,一直到五年级,怎么也写不下去,中间被老师撵他几次,实在觉得教不下去了。他父亲一直对老师说,只要你教,你就忙你的事,我们来就行了。我不会放弃的。一直到五年级下,终于好了。初中、高中、大学全部以好成绩考上名校。他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不苦前十八年,就要苦后十八年和一生。” 现在那名学生已经在美资公司工作了。 更多的案例也向我们证明了:学习书法可以治疗少儿的多动症。在练习、临摹过程中进行相对静的长期训练,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适应这种安静、舒缓的节奏。 国内关于针对特殊

14、需求学生之书法治疗处理方案,研究显示:过动儿童、情绪困扰儿童与听障儿童通过书法治疗均有相当的疗效。书法与疾病治疗 书法治疗是指通过控制书写工具(毛笔)的动作从而促进整体健康情况或作为辅助疗法改善与知觉、认知和情绪相关的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法。整个疗法系统在行为学理论、实证研究和临床观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具有独创性的医学及心理学的保健治疗。 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针对不同能力障碍(如多动症、老年痴呆、精神分裂症、神经症、抑郁症、自闭症等)人群的临床研究,从中也确定了书法治疗是良好的行为治疗手段。 在对书法行为的前期研究发现,个体在进行书法活动时有以下生理及认知变化: 书法过程的心率变化 书者书写时的心

15、率随书写的进程呈逐渐变缓的现象 相比起静坐,个体进行书法活动时的心率变化呈现更有规律 心率在两种书写样式的平均下降数值: 书写汉字时,我们的心率会逐步减慢,但书写篆书文字时的心率降慢程度好过楷书文字。曲线愈升向右上角,心率愈慢。 书法过程的呼吸调节 书法运作时书者之呼吸趋慢而呼吸周期加长 书者在书法运作时之吸气的时间会增长书法运作与血压变化 书者在书法书写时的血压状况有逐渐减低的趋势 具有长期书法经验的书者,其血压之水平显注低于无书法经验的书者 血压平均数值在书法经验多的人和无经验的人之间的差异: 在书法过程中的前、中、后三个阶段,书法经验多的人(蓝色),比无经验的人(白色)的血压都低(条形码愈高,血压愈低)。 书法运作与脑电变化 书者在书法运作过程中的脑电变化并不比其在静坐时变化低,即写字时书者的精神状态,并不比其在静坐时之精神状态更为“松弛” 将上述结果与书者写字时的心率变化结合,就可发现书法写字时的“静心”、“清虑”和“松弛”的精神状态,可在书者的心率变化方面取得证明。而脑电反应在书写过程中,却呈持续的紧张状态,这说明了书法运作时,书者的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