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答案和解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378623940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1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答案和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重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答案和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重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答案和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重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答案和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重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答案和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答案和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答案和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答案和解析)学校:_班级:_姓名:_考号:_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3年12月1日晚,有天文爱好者在40N左右的北京怀柔区、门头沟区等地拍摄到极光现象。极光是由于太阳高能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后,受地磁场引导向两极运动,在南北两极附近与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碰撞形成的发光现象。原本常见于高磁纬地区的极光,发生范围扩大至中低纬地区乃至赤道地区的情况十分罕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与北京此次能观察到极光现象紧密相关的是()A.磁暴现象强烈B.无线短波强烈C.大气异常变薄D.地震灾害

2、频繁2.北京地区极光强盛期间,当地地面人员需要()A使用遮阳伞防范高能粒子伤害身体B.预防手机通话质量不高定位不精准C.升高卫星高度以减轻带电粒子损伤D.暂停轨道交通运行以减少电力故障【答案】1. A2. B【解析】【1题详解】2023年12月在北京观察到极光是由于太阳高能带电粒子量太多,本应在高纬出现的极光出现在中纬,这一现象与太阳大气层活动异常有关。磁暴与太阳活动联系最为紧密,A正确;无线短波强烈、大气异常变薄、地震灾害频繁与太阳活动关系较小,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极光是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太阳风由高速的带电粒子组成,能干扰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地指示方向,故当地地

3、面人员需要预防手机通话质量不高定位不精准,B正确;高能粒子主要影响高纬度地区居民的身体健康,而遮阳伞无法防范高能粒子伤害身体,A错误;卫星在真空中运行,不受带电粒子的影响,卫星高度与减轻带电粒子损伤无关,C错误;轨道交通运行需要电力提供动力,极光活动无法直接导致电力故障,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另外,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与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中药店里面

4、常常可以买到龙骨、石燕等中药材。据研究考证,龙骨是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具有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的功效。石燕是泥盆纪无脊椎动物腕足动物壳体化石,本草纲目记载,石燕能起到清凉解毒、镇静安宁的作用。作为名贵药材,石燕在唐宋年间甚至被列为进宫的贡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形成龙骨和石燕的地质年代分别是()A.新生代中生代B.中生代新生代C.中生代古生代D.新生代古生代4.石燕形成初期的古地质环境是()A.常绿森林B.蕨类草原C.近岸浅海D.河流源头5.石燕在唐宋年间能够成为宫廷贡品的主要原因在于()A.开采量有限B.赏玩价值高C.味道较鲜嫩D.寓意很独特【答案】3. D4. C5. A【解析】

5、【3题详解】龙骨是大型哺乳动物化石,新生代是其主要存在期,石燕是泥盆纪动物化石,属于古生代。D正确,ABC错误。故选D。【4题详解】石燕是无脊椎动物,根据生物演化规律,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因此石燕主要分布在海洋环境中,而近岸浅海食物最为丰富。C正确,ABD错误。故选C。【5题详解】作为化石,石燕埋藏于地层中,不易发现,也不易开凿,较为珍贵,A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石燕并不美观,所以赏玩价值较低,B错误;石燕为化石,故味道较差且并没有特殊的寓意,CD错误。故选A。【点睛】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化石是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它为研究地质时期的动、

6、植物生命史提供了证据。许多化石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殆尽,而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则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的生物遗体、遗迹称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石柱县城东南万寿山上有两座石峰笔立如柱、奇秀壮观,被当地人喻称为男、女石柱。男石柱高冠微鬓,酷似憨厚的土家汉子;女石柱体态婀娜,宛若依山静坐翘首盼郎归的土家少妇(如下图)。研究发现该石柱发育于侏罗纪厚大的砂岩体之中,由于竖向的节理裂隙经流水长久侵蚀,石

7、柱四周崩塌中间保留下来而形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石柱景观是由两大地球圈层相互直接影响而成,分别是()A.生物圈水圈B.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生物圈D.岩石圈大气圈7.下列与该地质景观特点最相似的是()A.三角洲地貌B.风蚀蘑菇石C.喀斯特地貌D.长江三峡景观【答案】6. B7. C【解析】【6题详解】图中石柱景观是流水在砂岩体的裂隙中进行不断侵蚀而成,因此,就是岩石圈和水圈相互直接影响,B正确,ACD错误。故选B。【7题详解】该景观崎岖不平,岩石表面凹凸不平,状似石林,该特征与喀斯特地貌中的石林的特点较为相似,C正确;风蚀蘑菇石表面受风力磨蚀,较为光滑,岩石形成顶部大、底部小的蘑菇状外形

8、,与该景观相差较大,B错误;三角洲地形较平坦,与该景观相差较大,A错误;长江三峡景观为峡谷景观,与该景观差异较大,D错误。故选C。【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这种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等。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等。 近4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呈现一定程度的变化。下图是我国沿海常年4月海平面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下列与图中海

9、平面变化趋势相一致的是()A.全球二氧化碳含量B.大气层中臭氧含量C.南极地表的反射率D.地表太阳长波辐射9.下列与全球冰川融化成因相同的是()A鸟类生存区向高海拔迁移B.北极熊向北冰洋深海迁移C.青藏高原冻土层逐渐加厚D.西伯利亚极昼期逐渐延长【答案】8. A9. A【解析】【8题详解】图中海平面总体上升,二氧化碳会导致全球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因此与此一致的是二氧化碳含量,正是它导致了全球海平面上升,A正确。大气层中臭氧含量不会影响全球平均气温变化,B错误,南极地表的反射率越高则冰川融化越慢,海平面高度变化越小,C错误;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D错误。故选A。【9题详解】全球冰川融

10、化是因为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后低海拔变暖,因此鸟类朝高海拔处迁移,以寻找更舒适的气候空间,A正确。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圈里的北冰洋附近存在浮冰的海域,在浮冰上获取海洋中猎物。全球变暖不断发展,北极熊有可能死亡或灭绝,也有可能迁徙,获得进化生存,但也不可能向下朝深海迁移,B错误。冻土层会逐渐变薄,C错误,极昼极夜与全球变暖没有关系,D错误。故选A。 【点睛】全球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近一个世纪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大量温室气体,这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全球变暖会导致一

11、系列后果,如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据最新调查,西藏墨脱县背崩乡格林村记录到了一棵高达76.8米的不丹松,该不丹松成为名副其实的新“树王”(如下图)。另外还发现了8棵超过70米的不丹松。墨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谷地,其东、北、西三个方向高山环绕,南面面向温暖的印度洋,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处在“世界屋脊”的低谷地带。不丹松主要分布在海拔1400米到2500米的山地雨林与亚热带气候区,生长在阳光充足的高山碎石和冰川前陆上,喜欢潮湿而排水良好的土壤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据材料分析并推测新晋“树王”生长地植被

12、的突出特点是()A.植被种类较少B.存在着板状根C.垂直结构复杂D.水平分布广泛11.格林村存在较多高大的不丹松,与此联系最紧密的是()A.土层肥力高B.地表径流慢C.夜晚谷风强D.水热条件优【答案】10. C11. D【解析】【10题详解】 该地为亚热带气候区,降水丰富,植物种类较多,垂直结构复杂。由于不是热带雨林,因此没有板状根存在。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不丹松喜欢潮湿而排水良好的土壤环境,格林村地处藏南谷地,三面环山,面朝印度洋,暖湿气流容易到达,气候湿热,水热条件优,利于植物生长,D正确。该地区为山区谷地,地表起伏大,土层浅薄贫瘠,地表径流流速快,AB错误。夜晚山坡

13、降温比山谷降温快,所以夜晚山坡上气压较山谷气压高,故夜晚吹山风,C错误。故选D。【点睛】在亚热带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也会发生变化。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依次出现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高山灌丛和草甸等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种垂直分带性是由于不同海拔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不同所导致的。一般而言,薪柴燃烧过程中氧气补充越充足,燃烧效率越高,产生浓烟也越少。如有水平方向风的影响,火苗乱窜,火星容易四溅导致用火失控。某年四月,一春游团队在野炊过程中准备做一火灶来生火做饭。为提升燃烧效率,用火可控、安全且产烟量少,该团队运用热力环流知识进行了火灶设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下列四种火灶设计方案中,你

14、认为最佳方案()A.B.C.D.13.下图是重庆某农家厨房火灶示意图,与上题中你认为的最佳方案相比,其突出优点是() A.方便持续工作B.建造更加方便C.薪柴一物多用D.成本更加低廉【答案】12. B13. A【解析】【12题详解】B方案中燃烧室产生热量,将热空气带走,室内乃至近地面形成低压,与示意图右侧进气口之间形成热力环流,新鲜空气不断提供氧气,促进充分燃烧,减少烟量,B正确。A方案新鲜空气没有从燃烧室下部进入,C方案没有新鲜空气进入,D方案没有形成足够明显的热力环流,且容易受水平风的影响而火苗乱窜,AC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与上题B方案相比,农家火灶多了灰篾子,便于燃烧后的灰烬漏到灰室,不至于搪塞住燃烧室,可以不断的持续工作,A正确;添加灰篾子,增加一定的建造复杂度,成本并未更加低廉,未起到薪柴一物多用,BCD错误。故选A。【点睛】热力环流的成因: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2023年4月25日,重庆某区县一加油站对面突发灾害险情。灾情发生后,由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工作专班迅速成立,通过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