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穷人(分层练习)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五四制)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78623252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 穷人(分层练习)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5课 穷人(分层练习)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15课 穷人(分层练习)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15课 穷人(分层练习)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五四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15课 穷人(分层练习)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五四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5课 穷人(分层练习)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 穷人(分层练习)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五四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穷人基础篇字词积累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B古老的钟敲了十下,十一下C蓝天无语,却显露出高远。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D妈妈说:“我看你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A汹涌yng澎湃bi溅出jinB熄灭x淋湿ln糟糕zoC皱眉zhu倒霉mi后脑勺soD蜷缩jun勉强qing稻草铺p3“穷人”的“穷”,与()中带点的字意思相同。A变化无穷B山穷水尽C穷追不舍D一穷二白4渔夫和妻子()自己多受些苦,()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中抚养。()

2、A因为所以B之所以是因为C宁可也D与其不如5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轰鸣熄灭鱼网B遭糕倒霉皱眉C考虚勺子煎熬D淋湿呢喃干嘛6“桑娜善良的品质打动了人们的心。”改为反问句是()A桑娜善良的品质打动不了人们的心。B桑娜善良的品质怎能打动人们的心呢?C桑娜善良的品质怎能不打动人们的心呢?文学常识对对碰7.穷人选自 。作者是 ,俄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理解与整合8下列不能反映桑娜一家人“穷”的是()A桑娜的丈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竟然在如此恶劣的天气里冒着危险出海打鱼,清早出去,深夜未归。B桑娜的丈夫出海打鱼只是一种乐趣,寻求一种刺激。C桑娜自己从早

3、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9下列对语段“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搔搔后脑勺”说明渔夫不知道怎么办。“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让妻子做主。B“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是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的意思。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C“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怕孩子醒来受惊,催促桑娜去抱孩子。D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4、10“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熬”的意思是“煎熬”,因为又抱养了两个孩子,加重了渔夫的负担,他觉得很为难。B“熬”的意思是“忍受”,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C“熬”的意思是“忍受”,说明渔夫对抚养邻居的孩子很犹豫,但又不得不这样做。11“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这句话采用了的描写方法是()A环境描写B语言描写C心理描写D神态描写12本文的写作特色,说法正确的是()全文找不到一个“穷”字,却处处表现了穷人的“穷”。巧妙运用了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使文章更加有血有肉。巧用标点符号:文中多

5、处用到了省略号。通过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刻画人物表情、动作、语言等塑造人物形象。ABCD13下列对语段“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句中“忐忑不安”形容桑娜心神不安定,真实地展现了桑娜此时的心理活动。B句中写出了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她紧张、担忧,她不知道丈夫会说什么,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C句中还写出了桑娜担心丈夫突然回来,不知道怎么告诉丈夫自己把孤

6、儿抱回家的事。说明了桑娜自作主张,独断独行。D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读者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的心灵。14.下面句子中所采用的描写方法有误的是()A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语言描写)B地扫的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环境描写)C老罗朝着小嘎子招手,小嘎子赶紧蹬小瓮,爬大缸,翻上墙头。(动作描写)D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神态描写)阅读理解(一) 阅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

7、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15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1)忐忑不安: (2)自作自受: 16这个片段选自 一课,作者是 。17文中的“她”是指 ,“

8、他”是指 ,“他们”是指 。18文中描写桑娜神态的词语是 、 ,文中最能概括桑娜心情的词语是 19以上段落在刻画桑娜的形象是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_(二)阅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

9、,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在胸前画着十字。睡觉还早。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邻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

10、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她侧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喂,西蒙!”桑娜喊了一声,心想,莫不是出什么事了?她猛地推开门。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首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放着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

11、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得正香甜。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米。“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20第段划线句子运用了 描写,交代了当时 的天气状况。为下文写桑娜家 的特点形成对比,为后文写桑娜担心冒着危险打渔的丈夫做铺垫。21文章标题是“穷人”,选文第段哪些地方能表现渔夫一家的贫穷?_22结合下列句子分析人物当时的心理。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在胸前画着字。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