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七彩****3 文档编号:378620421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74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北京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北京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2北京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2北京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2北京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北京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北京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页(共 13页)北京市丰台区北京市丰台区 2022 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历史试题20221考生须知考生须知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答题卡上的学校、年级、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区”贴好条形码。2本次考试所有答题均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以正确填涂方式将各小题对应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非选择题必须使用标准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字迹清楚。3请严格按照答题卡上题号在相应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

2、答题无效。4本试卷满分共 100 分,作答时长 90 分钟。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本部分共本部分共 1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殷商时期,统治者崇拜鬼神,认为鬼神可以主宰世间一切。西周统治者则认为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上天并不永远保佑某一个王朝的统治,只有怀保小民,才能得到天的佑护。这一变化A反映了等级秩序崩溃B体现了治国思想进步C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D开启了民主主义先河2学者马孟龙指出:“这是一个中华民族大家庭真正形成和得以稳固的伟大时代。从春秋时期的民族大家庭

3、初步形成,到此时的真正形成,时间之流又淌过了七八百年,这时的中国已涵盖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长城内外以至粤江地区十分广袤的地域。”下列史实属于这一“伟大时代”的是A由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再次实现统一B华夏认同的观念开始产生C以法律形式明确中央对西藏的管辖D始设管辖西域的军政机构3魏晋时期,曹魏政权在北方开凿了淮阳渠、百尺渠、广漕渠等运河,东吴、西晋、东晋第 2页(共 13页)等政权也在南方开凿了运河。这些运河的开凿A加剧了南北对峙的局面B推动了纳庸代役的赋税改革C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开发D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4下表是关于西夏铸币的部分信息。从中可以看出名称年号年代文字和书体人庆宝钱人庆114411

4、48西夏文天盛元宝天盛11491169汉文(楷书)乾祐元宝乾祐11701193汉文(楷书、篆书、隶书)乾祐宝钱乾祐11701193西夏文是契丹族历史发展的反映保存了西夏的民族文化排斥宋朝钱币的流通使用是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ABCD5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下列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措施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在战略重地设节度使统兵征战在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设四监司和通判监督制约知州地方实行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ABCD61922 年,近代学者钱玄同在日记中回顾了自己 20 年来的思想变化(内容见右图)。该日记四、一九八 一五,主张保存汉字,极端排斥国语改用拼音之说

5、。一九二一以来主张国语非改用拼音不可,极端排斥汉字保存论。五、一九一二竭力反对汉字改写横行。一九一七以来竭力主张汉字改写横行。六、一九一二 一五,主张复汉族古衣冠。一九一六以来主张改穿西装。七、一九九 一五,主张遵修古礼。一九一六以来主张废弃古礼。A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前后社会观念的变化B体现了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艰辛历程C折射了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思想的影响D说明了作者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71915 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高等考试令,年龄在 25 岁以上的民国男子可以报考文官第 3页(共 13页)高等考试,但有被剥夺公权、品行卑污、有精神病或年历衰弱、亏欠公款等情况者不得报考。由此看出,北洋政府的

6、考试制度具有近代化的特点存在男女不平等现象保证了吏治的清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ABCD8下图为版画豆选的一部分,刻画了 1948 年革命根据地大河村农民用投豆子方式选举干部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国人民已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B适应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时代需要C解放区重视维护人民民主政治权利D中国共产党开始进行民主制度探索91954 年,在新中国 15 亿人参加的一场讨论中,人民群众一共提出了 118 万条修改、补充意见,这些意见被分成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部分。这场大讨论的对象应该是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1013 世纪时,法国巴黎羊毛织工在行会章程中写明:“如果没有从国王处购买手工业执照,任何人不得在巴黎做羊毛织工。”法国国王腓力二世依靠城市提供的军队夺回了诺曼底等封建领地,使法国王室的领地扩大了三倍之多。这说明A王权阻碍了城市经济发展B王权与市民根本利益相一致C中世纪后期城市开始兴起D城市推动了封建王权的加强11下表中的现象可用于研究15 世纪早期 1 公斤胡椒的价值变化(单位:克白银)第 4页(共 13页)印度产地亚历山大里亚威尼斯欧洲消费国12101414182030A新航路开辟的背景B价格革命的影响C工业革命的必要性D世界市场的形成121820 年,法国建立国立科学

8、技术博物馆,以展示机器和制造技术为主,免费向公众开放。1909 年,英国成立伦敦科学博物馆,收藏了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和史蒂芬孙发明的机车等。上述博物馆是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的产物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展示了工业革命的重要技术成就有利于近代科学知识传播ABCD131884 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经过激烈讨价还价,达成协议: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领土,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分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这次会议A彻底解决了列强在非洲的矛盾B开启了帝国主义殖民掠夺非洲的历史C大大加速列强瓜分非洲的进程D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4马克思指出,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等人“

9、看到了阶级对立,但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他们拒绝一切革命行动,想通过和平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为此,马克思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宣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揭露资产阶级剥削的秘密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ABCD15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史实结论A公元前 5 世纪,雅典公民大会通过陶片放逐法放逐势力足以威胁城邦稳定的公民雅典民主制是少数人的民主B1648 年,欧洲各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欧洲混战局面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C1804 年,拿破仑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奠定了大陆法系的基础第 5页(共 13页)D1855 年,英国政府颁布

10、法令,建立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开创了通过考试录用官员的先河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第 6页(共 13页)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本部分共本部分共 5 题,共题,共 55 分。分。16(10 分)饮食文化材料一周代,饮食行为被纳入“礼”的范畴。君臣宴乐之时,按照不同等级、身份配置不同的餐具以及餐食,一人一案,跪坐而食。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民族交融,给中原传统的礼制带来了冲击。材料二唐代,中原地区传统的低矮餐案逐渐被北方游牧地区更为舒适、便捷的高足桌椅取代,传统的跪姿习惯也逐步变成了更舒适的垂足而坐。以文人士大夫为代表的新兴社会力量,

11、不拘一格,敢于挑战传统礼制,在饮食生活上饮宴成风,聚会成群。统治阶级也推崇并引领宴会社交之风气,人们渐渐习惯于围桌而食,同桌不同器,聚食而分餐。材料三宋代,文人士大夫可以自由结社、朝堂论争,也可以归隐自然、追求自我。各个阶层的接触机会增多,社交活动频繁。临安等地“买卖昼夜不绝”。传统的分餐制,已不符合饮食者对美食和氛围的热切追求,也不符合经营者多元经营特色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成本要求。同桌群聚,同盘而食,各取所需,满足了官场结党、商业联系、亲朋联谊等各类聚会需求。摘编自周扬“分餐”与“合餐”的衍变、陈伟明分餐传统为何在唐宋时期发生改变、田芬唐朝饮食文化中“合食制”流行成因探析等(1)依据材料一、二

12、,指出唐代与周代餐饮习俗的差异,结合所学说明差异的原因。(6 分)(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餐饮习俗变化所反映的时代特征。(4 分)17(11 分)文物事业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知识分子还遵循北宋以来逐渐形成的金石学传统,将“金石”类文物作为研究材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金石”类文物包括青铜器、石刻碑碣以及简牍、封泥等带有文字的可移动和不可移动文物,可供人鉴赏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审美和历史价值。多为私人收藏,具有较强的私密性。材料二第 7页(共 13页)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康有为提出要发挥文物开启民智的作用,就必须让民众与文物近距离接触,也就是仿效西方创办博物馆,提倡文物公有

13、。康有为还强调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张謇也提出了类似主张,并于 1905 年在江苏南通建立了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梁启超强调了地下埋藏物对研究历史的重要性。五四运动后,国人文物主权意识不断高涨。1927 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中国考察时“拟用飞机将所得之材料运往外国”,此举立即遭到学术界的强烈反对。北京学术界成立了“中国学术团体协会”,要求采集物“绝对不得运出国外”。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摘编自臧志晗中国近代文物观念演变简史、李建民族觉醒下近代中国文物保护思想的嬗变等(1)依

14、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金石学的特点。(3 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早期我国文物事业的发展。(8 分)18(11 分)百年征程2021 年 6 月,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馆在北京开馆。展览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讲述中国共产党 100 年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各部分主题如下:第一部分建立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第二部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第三部分实行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部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15、以下为展出的部分展品:第 8页(共 13页)依据材料,从上述展品中为四部分展览各选择一件对应的展品(也可以推荐其它展品),并从中任选一件,结合所学分析该展品对体现所属部分主题的价值。(11 分)19(11 分)议会改革材料一18 世纪后期,英国西北地区出现了曼彻斯特、伯明翰等新兴大工业城市。然而根据选举法,新兴城市没有议员名额,东南部各郡日渐衰落的农村地区和旧市镇却仍有选派议员的权利。国内要求改革议会的呼声渐起。温和派认为现在国家只保护土地贵族的权益,应该扩大议会选举权,并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以发展工商业。激进派提出了实行普选、秘密投票、排除禄虫、年度选举等要求。1815 年以后,英国工人运

16、动开始与民主运动结合起来,要求本阶级代表进入议会,为工人阶级争得政治权利。对此,执政的托利党人惠灵顿公爵表示,英国的议会制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制度,罗伯特 皮尔则认为扩大选举权和重新分配选区,将会毁坏现有宪法的平衡。辉格党领袖格雷认为明智的让步能够保卫财产,墨尔本甚至向女王表明:我不是很支持它,但我认为它不可避免。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王铭1832 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始末述论等材料二1832 年 6 月,在全国群情激愤背景下,英国议会通过改革法案:降低选举资格,城市第 9页(共 13页)居民凡年收入在 10 镑以上的房户主和年租在 10 镑以上的房客都有选举权;农村中的选举资格为年收入在 10 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在 50 镑以上的租地农业家。同时取消 56 个人口不到 2000 人的“衰败选区”,增加了在工业革命过程中新兴起的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的代表名额。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 18 世纪后期到 19 世纪初针对英国议会改革有哪几种观点。(5 分)(2)你怎么看待 1832 年英国议会改革,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进行阐释。(6 分)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