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七彩****3 文档编号:378620235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3.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8 页2024 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2024 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填涂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填涂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

2、无效。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3.认真审题,仔细阅读;注意答题规范:字迹工整,分点分行,序号化。3.认真审题,仔细阅读;注意答题规范:字迹工整,分点分行,序号化。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思考如何发展农事生产以满足生存需要时,逐步认识到“天时”的重要性,于是形成了天象观测的传统。如距今 5300 年的青台遗址遗存中,指导农业的“斗柄授时”证明当时已观测出“北斗”天象。

3、这表明我国原始农业()A.呈现出精耕细作的特征B.提升了历法的准确程度C.加速了早期国家的形成D.促进了早期文明的发展2.西周封建着眼于天、地、人,尊“地之义”“民之行”“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以求“藏天下于地方、由地方以见天下”。据此可知,西周封建()A.以神权政治为核心B.秉持天下一家的治国理念C.源于自然风土民情D.强化了宗法制度的重要性3.有学者在谈及秦统一的原因时指出:“在秦人的价值评价中,没有给道德伦理留下位置内心修养或道德的自我反省,在这里是没有必要的,需要的是对自我以外实际世界的探求和自身物质需要的索取。所以人们关心的是生产、作战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务,而不

4、注意仁义之兴废、礼乐之盛衰以及道德之完善。”该学者意在强调()A.秦人汲取了法家强权的思想B.功利主义价值观念推动秦的统一C.秦朝的国家组织力较为强大D.耕战思想利于强化专制集权统治4.十六国时期,匈奴族刘渊称帝,以刘汉后裔自居,因此国号为汉。随后,刘渊否定西晋的政权低位,同时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建造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进行祭祀。这些做法()A.反映出中原故土文化依然强势B.意在借鉴汉族政权统治经验C.彰显了其对统治合法性的追求D.有效缓和了阶级和民族矛盾5.20 世纪 70 年代初发掘的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墓道两壁上绘有一幅以六人组成的“客使图”(如下图)。位于左边的三人为唐代鸿胪寺文职官员

5、;位于右边的是东罗马使节和东北靺褐族的使者。该图可用于说明当第 2 页/共 8 页时()A.大唐文明的影响力强大B.民族关系和谐稳定C.中原王朝疆域空前扩大D.朝贡贸易开始兴起6.下表是两部史书关于交子的不同记载,说明()时间出处记载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初,蜀民以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元朝脱脱宋史食货志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谓之交子A.历史研究需要对史料进行甄别B.因记载不同无法得出历史真相C.两则史料互证即可揭示出真相D.时代不同影响对历史事件解释7.据明万历嘉兴府志记载,当地四时土俗:小满时节,家家关门闭户,叫做“蚕关门”

6、。直到采茧时,才开禁,亲戚之间才可以互相走动,叫做“蚕开门”。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有盂兰会、水陆道场、翻经会,乡人以为此类活动“利于蚕花”,趋之若鹜。据此可知当地()A.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B.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D.风俗民情迷信色彩浓厚8.1656 年,荷兰使臣携带表文和贡物来华觐见,要求“凡可泊船处,准我人民在此贸易”。顺治帝准其“八年一次来朝”,且“止令二十人到京,所携货物在馆交易,不得于广东海上私自货卖”。康熙二年第 3 页/共 8 页(1663 年),“荷兰国助剿海逆,并请贸易,奉旨,著二年贸易一次”。这表明末清初()A.延续了传统的贸易体系B.海上走私活动猖

7、獗C.统治危机主要来自海上D.海禁政策日渐松弛9.如表所示为 18941933 年我国近代工业就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变动,这一变动主要源于()轻工业重工业年份工人数比重资本额(万元)比重工人数比重资本额(万元)比重18944559653,9%208342.0%3897546 1%287158.0%1911 一191317085063.1%1508452.1%9986736.9%1384847.9%192040126071.9%3354559.4%15636228.1%2293940.6%193341220564.0%103651.572.7%23202436.0%38926.227.3%A.轻工

8、业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畸形发展C.民族工业技术依赖帝国主义D.中国经济体系和结构殖民化10.在抗日战争中针对一次重大战事,国民党、共产党、日军发表了如下评论。这反映出()国民党共产党日军捷电传出,大家心理为之一变,国际上的观感也就焕然一新。给全世界援助中国的友人以满意答复,给一切反对侵略的人们证明中国军队英勇的作战,是可以把侵略军击退的。没有给予重庆军应有的打击,相反地,更加促进了这块土地上全民防御的高潮。A.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企图B.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C.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囚笼政策D.长沙会战的胜利产生积极影响11.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的编制经历了三次变

9、化。据此可知,决定人民军队编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的第 4 页/共 8 页()第一次各地军队以所解放区命名,如中原解放军、晋冀鲁豫解放军、晋察冀解放军第二次全国主力部队编成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华北五大野战军第三次各地野战军统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服从于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A.敌我双方军事较量的态势B.从游击战到运动战的转变C.集中兵力打击敌人的需要D.人民军队主攻方向的调整12.如图是 20 世纪 50 年代创作的农村远景图,该作品A.再现了农村发展的真实面貌B.体现了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C.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D.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基本风格13.新中国成立后,英国表示要给予中国

10、“法律上的承认”,毛泽东希望利用英国这一态度向苏联施压,促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中苏缔约在即,毛泽东提出对中英建交谈判“拖一下”方针。中英最终于 1954 年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这体现了新中国()A.外交政策的包容性和普惠性B.外交受到意识形态的严重束缚C.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D.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4.下图是 1965-1975 年中国内地工业产值的变化情况。这反映了()在第 5 页/共 8 页 A.国民经济比例已渐趋平衡B.三线建设促进了内地发展C.国家经济重心转向了内地D.内地工业成为工业化主导15.吴晓波在激荡一十年中记录了这样-一个片段:1991 年 4

11、月 20 日,当代思潮杂忐发表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衬”姓“资”吗?文。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标准主要是看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出此看来A.市场经济是判断姓“社”姓“资”的依据B.改革开放要坚持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力C.谈话促逃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南方谈话”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果16.据统计,2022 年中国与拉美国家贸易额达到 3000 亿美元,中国在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投资超过 1000 亿美元。中国还通过人民币国际化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机制,为拉美国家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和货币选择。中国这一系列举措()A.利于推动中拉合作共赢

12、良好局面B.促进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完善C.表明了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决心D.构建了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萌生了儿童教育,主要是使儿童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秦汉以来,家庭道德的基本观念“孝”和“涕”成为儿童伦理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弟子规 增广贤文等蒙学教材无不从此入手编篡,众多孩童在私墊教师训导下对其反复背诵,倒背如流。中国古代思想家大多认为儿童教育应当从严入手,严与慈相结合,不能因为儿童细小而一味溺爱和放任,鞭批和戒尺惩戒是儿童教育

13、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支配下,儒家文化知识教育便成为众多家庭教育儿童的主要内容。清代著名文人纪晓岗对教育孩童提出四戒:一戒曼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以上八则,成为古代教子规则之集中体现。的的第 6 页/共 8 页摘编自颜星中国古代的儿童教育材料二 近代教育学家大多认为:儿童教育首先要尊崇儿童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要以教育家的“民主精神”,去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和天性,实施系列教育。1904 年田汉在上海创办的“育婴堂”,是我国最早的儿童教育机构之一。此后,幼儿园、托儿所、小学堂等公共教育机构设施相继涌现,它们开设

14、文化知识、品德修养、自然、格物、生理卫生等一系列课程,很多小学堂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陈嘉康提出“以游戏为基础,以活动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叶圣陶提出“德育为先,智育为辅”的教育思想等。在少年强则国强的时代呼唤下,整个近代中国涌现出陶行知、陈鹤琴、沈百英、雷震清、王云五等一大批杰出的儿童教育家、儿童文学家、儿童艺术家。摘编自朱永新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特点及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儿童教育不同于古代之处并分析其原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举成功地将知识分子从专制政权的批评者发展成为

15、自己的同盟军。科举规定凡士子皆可以“投碟自应”,以自由报考方式参与竞争和接受挑选。考试内容虽几经演变,儒家经典始终是考试内容的主体。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多级,为防考官子弟与一般人士入同场考试出现不公,创造了“别头试”“弥封”“锁院”“誊录”等防弊之法。摘编自胡向东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材料二 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写入“人民有应任官考试之权”。北京政府颁布新官制,构成了民国文官考试制度运行之基础。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考试院,公布考试院组织法。民国考试还废除了妇女和所谓“贱民”的应考限制。考试内容既包括各学科基本知识,也关注运用理论和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任命

16、人员之正式经过考试者,亦千万人难觅一二。”国文试题内容大都出典于四书五经,许多文题古旧呆板。摘编自胡向东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与科举制的不同。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世纪 30 年代初,知识界发起了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形成一股强劲的现代化思潮,各种报刊、杂志纷纷刊载大量有关现代化问题的文章。材料一中国农业,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现在生产技术的落后,经营方式的退步,已在任何独立国家之后;不,就是其它的殖民地国家,也比较中国要近代化得多了,我们知道其它各国,已跟了工业技术的进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制造为化学肥料别国已用了极大的电机设备作灌溉之用,中国还是利用着第 7 页/共 8 页人力和畜力,天天向自然作汗血的挣扎。这一切农业生产的现状,正如以大刀抵抗飞机和坦壳(克)车一样,安得不落伍。吴觉民中国农业的现代化材料二机械要制造,日用品也得制造;电站要建立,人民住宅也得建立;森林要开采,游息的胜地也得修饰。现代化中国,一定不应当是为现代化而现代化,而是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