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七彩****3 文档编号:378620052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4届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4届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4届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4届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1页,共6页莆田锦江中学 2023-2024 学年上期中检测莆田锦江中学 2023-2024 学年上期中检测高三历史试题高三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题 3 分,共 48 分)1.考古发现,良渚文化前期墓葬中的高级玉器大多集中在太湖以南的反山墓地,后期则集中在太湖以北的寺墩墓地,特别是后期的寺墩墓地 3 号墓出土了 33 件大型玉琮,同时期其他墓葬中则只有 13 件玉器。据此可以推知当时已有了()A.严格的等级秩序B.复杂的社会矛盾C.成熟的玉器加工D.明显的贫富分化2.如表是关于先秦时期天命观念的一些历史叙述,据此能够反映出()主要记述引文出处“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

2、鬼而后礼。”礼记表记“天棐忱辞,其考我民。”尚书大诰“夫民,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左传A.敬天保民的民本思想已萌发B.古代神权和王权的紧密结合C.天命神权下人文精神的发展D.古人对天的认知已趋于理性3.“帝国没有在和平到来时,改革其战争时期的政治体制,予民以休养生息的机会,扩大言路,反而变本加厉自毁长城的做法削弱了统治的基础。”这旨在说明()A.因时调整政策的必要性B.采用儒学治国势在必行C.实行郡国并行制的理由D.法家思想违背历史潮流4.下表是西汉高祖至宣帝年间官员文化出身变化统计表。这一变化在当时的主要影响在于()A.加强了中央集权封建统治B.官员文化素养普遍提高C.淡化了对华夏文

3、明的认同D.诸子百家思想文化归一5.据明皇杂录记载,每年唐玄宗生日时,朝廷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在倾杯乐的乐曲中,舞马翩翩起舞,“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安史之乱后,舞马衔杯祝寿这种宫廷娱乐形式便销声匿迹了。1970 年,在西安市何家村出土的舞马衔杯纹银壶上的舞马形象(见下图),表现的正是舞马曲终衔杯祝寿的生动情景。由此可见,该银壶()第2页,共6页A.见证了唐朝历史的盛衰B.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C.体现了唐代尚武的风气D.证实了相关史书记载的真实性6.中唐实行两税法后,先由中央确定各州的两税征收总额,再划分为三个份额进行分配:首先是留州,用于州一级的官员俸禄、州军衣资等开支;其次

4、是送使,留作诸道节度、观察等使的俸禄、供军等开支,并对军费作出严格限定;最后将余额上供中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唐朝中央失去了两税征收的控制权 B.地方各州都必须给予中央赋税支持C.中央财政从两税中的收益有所保证 D.送使会使藩镇割据局面进一步发展7.据载,长翅帽的发明者是宋太祖。有一次,在听取大臣奏章时,他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心里非常不痛快。之后,他传旨在官帽后两侧分别加上长翅(以后越来越长)从此大臣上朝,只能面对面交谈了。这一改变有助于()A.增加决策透明度 B.提高议事效率 C.缓和大臣间矛盾 D.加强专制皇权8.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

5、300 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的衣物 50 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南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 108 号墓丝麻织品,赣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澐墓纺织品 60 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9.陆九渊受朱熹邀请到白鹿洞书院讲学,他对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进行了阐释,他认为义与利是“吾心”所“固有”,而“志”即为人的根本,做事的动机,只要存乎“志”,使向于“义”,则斯人为君子,反之则是小人。朱熹对此大加赞赏。二者的认识()A.折射出士人的社会责任感B

6、.受到“致良知”理论的启发C.带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D.打破了传统儒学信仰体系10.如图为元代著名画家钱选临摹的宋太祖蹴鞠图(原画为北宋画师苏汉臣所绘),描绘了宋太祖赵匡胤与其弟赵匡义、宰相赵普等近臣一起蹴鞠玩乐的场景,钱选题字“蹴鞠图,旧藏秘府,今摹图之”。该作品()A.反映宋代文官地位的显著提升 B.体现出文人雅趣与市井风情的杂揉C.再现了宫廷内的历史真实情景 D.提供研究古代体育发展的史料 第3页,共6页11.史籍中有关明朝皇帝不上朝的记载甚多,如明武宗朱厚照长年不问朝事;明世宗二十余年不上朝;明神宗自万历二十年之后,溺志货财,厌恶言官,晏处深宫,不再上朝如此众多的皇帝不上朝,明朝的历史

7、却延续了 276 年,王朝局面基本稳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B.封建经济得到较大发展C.行政的运行机制日益完善D.宋明理学发展到新阶段12.奏折是清朝官员向皇帝上呈的机密文书,不经内阁等机构,直达御前。皇帝特许一些官员通过奏折呈报机密事宜。奏折内容涉及政务利弊、吏治勤惰、官员及同僚品行、百姓生计等各方面事务,且不必完全核实,即可“风闻”上报。以上现象()A.取消了内阁机构处理公文的职能 B.强化了君主独断专行的权力C.造成了地方官员干预朝政的局面 D.助长了官员弄虚作假的风气13.从晚清到民国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历史是随时间移动的,时移势异。时势变而制度不变,它们

8、就成为进化的绊脚石,历史的反革命了。下列选项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A.洋务运动的失败 B.新文化运动C.德意志的统一D.美国的独立14.某乡村知识分子 1913 年的一则日记(部分):“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据此推断合理的是,作者()A.关注民族危机,主张教育救国B.质疑华夷观念,推崇西方文明C.顺应时代潮流,主张与时俱进D.忧虑社会革命,怀念清朝统治15.对如表解读正确的是民国初年()191

9、2 年 1月1912 年 2 月1912 年 2 月1912 年 3月1912 年 4 月1915 年 12 月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提出有条件的辞职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举行就职典礼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蔡锷等率军反对袁世凯称帝A.民主理念和实践存有偏差B.袁世凯权力已被制约C.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D.政治民主化持续发展16.新青年在创刊号社告第一条即明言:“国势凌夷,道衰学弊,后来责任端在青年。本志之作,盖欲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这说明新青年()A.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条件B.旨在宣传西方近代民主思想C.引导青年知识分子修身治学D.重视思想启蒙谋求救

10、亡图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17.(10 分)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公元前 800 至公元前 200 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材料二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第4页,共6页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11、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出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4 分)18.(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中期起,徽州商人在江南经营棉布业极为突出。正德、嘉靖时,徽商程楷兄弟,东贾吴,北贾鲁,“乃吴、鲁人皆乐与少君兄弟游”。嘉靖时,歙县程氏、潘汀州和潘仕等皆曾在苏州经营布业。嘉靖、隆庆时人潘次君者,在江淮业

12、盐,南京业典当,浙江业粮食,而在吴地经营棉布。又如吴良儒,即在吴淞江一带,“以泉布起”,经商的同时,时时奉母起居,“捆载相及,月计者月至,岁计者岁输”,以尽孝道。范金民明清时代的徽商与江南棉布业材料二 明清两朝全国录取进士 51681 人,其中明代为 24866 人,清代为 26815 人。江南共考取进士 7877 人,占全国 15.24%,其中明代为 3864 人,占全国的 15.54%,清代为 4013 人,占全国 14.95%。总体而言,明清两代每 7 个进士,就有 1 个多出自江南。江南进士不但数量多,而且名次前,最为显赫,明代状元近四分之一和清代状元半数以上出自江南,三鼎甲往往为江南

13、人囊括。自顺治十五年到康熙三十三年的 14 个状元,清一色是江南人。连中三元者,清代全国仅 2 人,苏州有其一(即钱棨),“三元坊高竖学宫道左”,天下荣之。人称“国朝文运之盛,江苏为最,他省皆不及也”。不仅如此,江南还出现了父子鼎甲、兄弟鼎甲、祖孙状元、叔侄状元等自古稀见的科第盛况。范金民江南地域文化的魅力注:材料中的江南地区相当于现在的江苏省范围内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五个市,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三市,还有上海市,也就是江浙的 8 个省辖市加上海这 1 个直辖市的范围,面积大约为 40000 平方公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中反映的明清经济现象。(4 分)(2)

1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明清江南科举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 分)19.(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综观中国古代史,便可发现三个现象极为引人注目:一为历史总是在政治上的分裂与统一中曲折前进。每次分裂之后都必然出现更大规模的、更深层次的统一,而且统一在这种交替过程中永远居于主导地位。二为民族关系也总是在斗争和融合中曲折地发展。每一次斗争之后,也总是要出现新的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民族同化(或融合),而且伴随着每次融合的出现,都毫无例外地要出现较长时期的政治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政治上的每次分裂与统一,也总是和民族之间的斗争与融合息息相关,甚至是政治上的分裂

15、动乱愈厉害,民族之间的斗争愈激烈、民族同化(融合)也就愈迅速、愈全面。而民族融合不仅带来统一和安定,而且保证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始终不间断地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同时还把中原地区的汉民族和汉文化不断推上了主导和核心的地位。第5页,共6页 摘自高鹏飞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散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民族融合”或“分裂与统一”为中心,提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观点明确,史实准确,理由充分,逻辑合理。)(12 分)20.(18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当我们考察 19 世纪末叶以来华中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大纲领,在乡

16、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辛亥首义绝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冯天瑜辛亥武昌起义是现代文明所赐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又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梁启超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他于 1902 年 2-4 月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