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378562846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林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林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林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林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嘉庆时期的夥县志风俗志中记载:“族居者日村,其系属于村者日庄。”村落这一结构映射出( )A.宗法观念影响广泛B.古代等级关系森严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D.村落社会属性增强2明清四大镇,即河南开封县的朱仙镇、广东的佛山镇、江西的景德镇、湖北的汉口镇,是当时我国的商埠重镇。朱仙镇以民间传统工艺朱仙镇木版年画闻名,景德镇制瓷业发达,佛山镇冶铁、铸铁业规模宏大,位于交通要冲的汉口镇以盐、糖、米、木、花布、药材六行最大。据此可知,“四大名镇”的特点是( )A.经济区域化特征明显B.工商业领域较

2、发达C.生产销售专业化明显D.城镇间互补性较强3位于伊拉克东北部的郎莫遗址的房屋多为长方形,墙壁以夯土构筑,每座房屋由数个小间组成,屋顶可能是平的,上铺芦苇,并涂一层厚泥。而南美洲亚马孙雨林地区印第安人的居所则为圆形式公共居所。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民族凝聚力大小C.自然与人文因素差异D.社会关系的演进4经过从洋务运动到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的建设,中国逐渐发展了现代的工商业现代工商业集中的地区,包括铁路、轮船航线,电报、电话,所及诸处,文化与社会均呈现都会化现象,而且居民也趋向于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特点是( )A.西方引领

3、与政府主导相结合B.以民族经济的发展为主导动力C.铁路和电信事业发展较迅速D.大中城市的建设居于优先地位5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取代农村成为国家的重心,城市的饮食起居、交通出行、卫生习惯等领域出现的问题日益严重。这一状况倒逼政府职能部门( )A.反思城市化进程的利与弊B.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C.以行政手段改善居住环境D.提倡居民树立文明新风尚6人们在狩猎采集活动中的足迹形成了原始的路;定居后随着以物易物活动的开展、掠夺战争的发生,以驻地为中心的道路进一步扩展,人工铺设的道路增多,并逐步向车行道路发展。这说明路的出现( )A.是社会发展的结果B.体现农耕文明的开放性C.受到政治因素主导D.有利于

4、人类的经济活动7到2020年,中国国内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高铁规模达到3.9万公里,继续领跑世界。到2030年,中国将实现省会城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通达、区际之间高效便捷相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道路修建技术领先世界B.各省会城市已实现交通通达C.基础设施建设利于加强区域联系D.高铁是人们最主要的出行工具8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应通过何种途径加强自我保健,这在事实上放弃了“只有求助于医生或医疗机构才能得到健康”的传统认识。这表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反映了医疗技术的革命C.改善了人们的健康状况D.削弱了医生

5、的社会地位9从2022年春晚舞蹈只此青绿到冬奥会开幕式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再到中国结式的雪花设计、奥运场馆“冰丝带”、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一路火出圈。这一现象说明中华传统文化( )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必须全部予以继承有助增强文化自信在传承中不断创新A.B.C.D.10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11在世界上最初几个文

6、明的发祥地中,除两河流域文明連灭外,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先后因亚历山大大帝占领而希腊化、因恺撒占领而罗马化、因阿拉伯人迁入而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则因日耳曼人入侵而中断并沉睡千年,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这表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兼收并蓄C.中华文化博采众长D.中华文化一路辉煌12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教和介绍科技知识,而且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多位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也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这一时期的“中学西渐”( )A.凸

7、显了传统文化的巨大优势B.受益于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C.有助于近代西方的社会转型D.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普遍支持13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有人说“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A.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C.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D.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使者14公元前1800年左右,第一个古印欧人部落来到了希腊爱琴海沿岸的亚细亚,希腊的青铜时代就此开启。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另一支古印欧人来到了希腊南部的迈锡尼,此后的500年里,这支古印欧人创造了光辉的迈锡尼文明。随着希腊

8、人一起出现的有( )A.法典和文学B.宗教和法典C.神话和史诗D.历法和佛塔15约在1世纪,匈奴人开始迁徙,从而导致了一场延续数百年、波及亚欧大陆广大地域的民族大迁徙。这一迁徙的主要方向,一是西进,二是南下。在西方,这一迁徙浪潮( )A.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B.促成了日耳曼诸国的建立C.加快了封建制度瓦解的进程D.使赫梯人掌握了马拉战车技术16印欧人不断地迁徙,使得世界各地的文明在更广大的范围内碰撞、交融,有的消失了,有的同化了,但却产生了更多更高级的文明,这说明( )A.不断地交融推进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B.各地社会发展落后使得无法抵抗印欧人的冲击C.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D.印欧

9、人的冲击是产生更高阶段文明的根本原因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初,朱元璋建都南京,由于运河不通,北运漕粮多取海道。永乐帝即位以后,迁都北京,罢海运,转河运,以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山东、河南等为有限地区。明初,漕粮无定额,每年多寡不一。成化八年,始定年储粮额为四百万石,这一数额为清初所沿袭。一年一度的遭运往返时间较长,为了不耽误次年遭运,宪宗时,规定各有遭省的遭船必在九月初一以前抵达京师。世宗时,进一步具体规定南方各省漕船的出发和过淮时间。景泰二年设漕运总督,总理遭政,下辖各类遭运官吏和遭司,领十二把总,由十二把总率卫所屯丁分运各有遭地区遭粮。明代漕运,朝廷规定

10、可以附载其他货物,沿途出售。遭运中的这一现象,有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并推动一些商业城镇的兴起。摘编自遭运的历史演进与阶段特征等(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漕运制度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漕运制度改革的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摘编自朱裳世界上古中古史材

11、料二: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遣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在东西文化交流方面所作的贡献。(2)根据材料二,分别归纳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中日交流在形式上和主要内容的变化。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战后,西方国家开始推行文化多元主义。

12、其基本范式:让少数族群在地区与中央政府机构中具有代表性;改组制度组织结构,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公共服务;采取措施促进平等、互相包容与尊重,尤其是促进人口主体对少数族群的尊重和包容;提供资源,支持移民群体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对本民族的认同(而不是同化)。随着西方难民危机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日益深化,美国学者开始对一直以来实行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进行深刻的反思。他们认为,多元文化主义使西方文明在面对外来威胁时脆弱不堪,使极端主义如虎添翼。多元文化主义使得许多外来移民社区成了一个个孤岛,长期下去将导致美国的巴尔干化。摘编自郭才华美国多元文化主义面临的挑战和威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推行文化

13、多元主义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国家文化政策的认识。三、论述题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现代医药卫生发展简史时间概况中世纪医学由僧侣掌握,沿用古代传下来的医学知识,把治愈与“神圣的奇迹”联系在一起15-16世纪达芬奇开始从事人体解剖,绘制了700多幅解剖图,大都准确、优美;意大利的帕多瓦大学有解剖教室,著有人体构造论17世纪体温计、脉搏计、显微镜运用于医学;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并发表心脏运动论18世纪论疾病的位置和原因认为每一种疾病都是局部损伤,形成病变理论:临床医学教学兴盛,英国莱顿大学设立了教学病床;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是预防医学的一件大事19世纪疾病

14、研究推进到细胞层次,用减弱微生物毒力的方法创立经典免疫学;萃取植物元素制成奎宁、阿司匹林等药;麻醉药和消毒器,以及血压测量、喉镜、胃镜、X光机等仪器运用于医学;1848年英国设立卫生总务部,1860年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20世纪人类提取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药成功;各国政府的卫生保健支出和医药企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超声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组成了医学影像学;细胞选择与分裂、克隆技术、DNA技术等不断发展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朱仙镇以民间传统工艺朱仙镇木板年

15、画闻名,景德镇制瓷业发达,佛山镇冶铁、铸铁业规模宏大,位于交通要冲的汉口镇以盐、糖、米、花布、药材六行最大。”可知,明清四大镇,每个镇都有其专业的手工业技术科特色,说明四大镇的专业化分工明确,C项正确;经济区域化特征,说法过于夸大,排除A项;发达繁荣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D和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3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两河流域雨水稀少,没有森林,缺乏木材,人们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土坯建造房屋,用木材支撑屋顶的栋梁。而亚马孙雨林地区的印第安人处于刀耕火种阶段,需经常迁徙,其居住方式为圆形式公共居所,所以二者居住方式的不同主要由自然与人文因素的差异造成,C项正确;世界各地民居的特点是由当地自然环境、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无必然联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居住方式的不同,与民族凝聚力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居住方式的不同,主要由自然与人文因素决定的,与社会关系的演进无关,排除D项。故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