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滚动测试卷一(第一-三章)(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物理试题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378561024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7.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滚动测试卷一(第一-三章)(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物理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滚动测试卷一(第一-三章)(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物理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滚动测试卷一(第一-三章)(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物理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滚动测试卷一(第一-三章)(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物理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滚动测试卷一(第一-三章)(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物理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滚动测试卷一(第一三章)(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设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运用了假设法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v=xt,当t趋近于零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微元法C.在实验探

2、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然后将各小段位移相加,运用了极限思想法答案:C解析: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建立物理模型法,故选项A错误;速度的定义式v=xt,当t趋近于零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选项B错误;用实验来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选项C正确;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然后将各小段位移相加,运用了微元法,选项D错误。2.跳伞运动员从高空悬停的直升机上跳下过程中,运动员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

3、说法正确的是()A.10 s末运动员的速度方向改变B.15 s末开始运动员处于静止状态C.运动员在010 s的平均速度等于10 m/sD.1015 s运动员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答案:D解析:由题图可知,运动员在010s的位移大于其在这段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所以平均速度大于20+02m/s=10m/s,选项C错误;15s后速度的大小恒定,表明运动员做匀速运动,选项B错误;10s后的速度由大变小,但方向不变,选项A错误;1015s图线的斜率为负且逐渐减小,表明运动员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选项D正确。3.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0时刻起运动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为x=10-

4、0.1v2(各物理量的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制的单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B.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5 sC.0时刻的初速度为10 m/sD.刹车过程的位移为5 m答案:C解析:由v2-v02=2ax可得x=-12av02+12av2,对应x=10-0.1v2,可知12a=-0.1,-12av02=10,解得a=-5m/s2,v0=10m/s,A错误,C正确;由v0=-at可得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t=2s,由v02=-2ax可得刹车过程的位移为x=10m,B、D错误。4.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的物块A和B通过一轻弹簧连接在一起并放置于水平传送带上,

5、水平轻绳一端连接A,另一端固定在墙上,A、B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系统达到稳定后,突然剪断轻绳的瞬间,设A、B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A和aB,(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则()A.aA=1+m2m1g,aB=gB.aA=g,aB=0C.aA=1+m2m1g,aB=0D.aA=g,aB=g答案:C解析:系统稳定时A和B均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m2g,等于弹簧向左的弹力F,B受到的合外力为0。剪断轻绳瞬间,弹簧弹力和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都不变,则B的加速度为0;A的加速度aA=F+m1gm1=1+m2m1g,选项C正确。5.如图所示,质量为

6、m的物体置于倾角为的固定斜面上,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先用平行于斜面的推力F1作用于物体上使其能沿斜面匀速上滑;若改用水平推力F2作用于物体上,也能使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则两次的推力之比F1F2为()A.cos +sin B.cos -sin C.1+tan D.1-tan 答案:B解析:当F1作用时,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1,根据平衡条件得F1=mgsin+FNFN=mgcos解得F1=mgsin+mgcos当F2作用时,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2,根据平衡条件得F2cos=mgsin+FNFN=mgcos+F2sin解得F2=mgsin+mgcoscos-sin所以F1F2=cos-sin,

7、故选B。6.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分别从A点和B点同时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结果二者同时到达C点,D是C点右侧一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在到达C点前的任一时刻,总有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B.两物体在到达C点前的任一位置,总有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C.欲使两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同时到达D点,且保持各自的加速度不变,则需要甲先运动D.甲从A点匀加速运动,乙从B点匀加速运动,若同时到达D点,则在CD之间甲的平均速度必然大于乙的平均速度答案:ABD解析:设甲的加速度为a1,乙的加速度为a2,根据题意,有12a1t212a2t2,得a1a2,由于两物体同时运动,由v=at知,A正确。根据题意,

8、到达B、C点间任意位置时,总有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据v2=2ax知,B正确。甲走完AC段与乙走完BC段所用时间相等,该过程中乙的加速度小,且到达C点时乙的速度小,故乙走完CD段所用时间长,则需要乙先运动,C错误。据v=xt知,D正确。7.(2019江苏徐州质检)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t=0时刻滑块从板的左端以速度v0水平向右滑行,木板与滑块间存在摩擦,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滑块的v-t图像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答案:BD解析:设滑块质量为m,木板质量为m,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若有1mg2(m+m)g,则滑块滑上木板后向右

9、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a1=1g,木板向右匀加速运动,当二者共速后,一起以a2=2g的加速度匀减速到停止,因a1a2,故选项B正确。8.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木块A质量为m0,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上,当=37时,木块恰能静止在斜面上。现将改为30,在A与斜面间放一质量为m的光滑圆柱体B,如图乙,sin 37=0.6,cos 37=0.8。则()A.A、B仍一定静止于斜面上B.A、B可能静止于斜面上C.若m0=2m,则A受到的摩擦力为23mgD.若m0=8m,则A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为92mg答案:BD解析:由题意可知,当=37时,木块恰能静止在斜面上,则有m0gcos37=m0gsin37,代入数据解得=0

10、.75。现将改为30,在木块A与斜面间放一质量为m的光滑圆柱体B,对木块A受力分析,则有Ff=FN,FN=m0gcos30,当Ffmgsin30+m0gsin30时,木块A相对斜面不滑动,因此木块A、圆柱体B是否静止在斜面上,由圆柱体B对木块A的弹力决定,木块A、圆柱体B可能静止于斜面上,故A错误,B正确;若m0=2m,则mgsin30+m0gsin30=34m0g,而Ff=FN=0.75m0gcos30=338m0g;因Ffmgsin30+m0gsin30,木块A不滑动,木块A受到斜面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f=mgsin30+m0gsin30=916m0g=92mg,故D正确。二、实验题(本题

11、共2小题,共20分)9.(8分)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图中弹簧OC的劲度系数为500 N/m。如图甲所示,用弹簧OC和弹簧测力计a、b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保持弹簧伸长1.00 cm不变。(1)若弹簧测力计a、b间夹角为90,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是N(图乙中所示),则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可能为 N。(2)若弹簧测力计a、b间夹角大于90,保持弹簧测力计a与弹簧OC的夹角不变,减小弹簧测力计b与弹簧OC的夹角,则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3.003.023.94.1(有效数字不作要求)(2)变大变大解析:(1)弹

12、簧测力计最小刻度为0.1N,要进行估读,所以读到小数点后两位。由题图乙可得a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在3.0N左右,因合力为F=kx=5000.01N=5N,两分力夹角为90,根据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则另一个力Fb=F2-Fa2=4.0N。(2)如图所示Oa、Ob线段长度表示开始时a弹簧测力计和b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Oa、Ob线段长度表示b弹簧测力计与OC夹角减小后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由图可知a、b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都变大。10.(12分)某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

13、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甲乙(1)图乙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通过纸带得出16每个点的瞬时速度,画出v-t图像,进而求得a。其中3号点的瞬时速度的大小v3=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也可以去除一个数据,利用逐差法处理求得a。如果去除的是2.88 cm这一数据,计算出滑块的加速度a=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

14、字)。(3)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完全选对才得分);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A.木板的长度lB.木板的质量m1C.滑块的质量m2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E.利用停表测量滑块运动的时间t(4)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选填“偏大”或“偏小”)。答案:(1)0.264(2)0.496(3)CD天平(4)m3g-(m2+m3)am2g偏大解析:(1)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说明相邻的计数点间时间间隔为0.1s,3号点的瞬时速度的大小v3=x3+x42T=(2.40+2.88)10-2m0.2s=0.264m/s。(2)如果去除的是2.88cm这一数据,计算滑块的加速度有a=(x7-x3)+(x6-x2)+(x5-x1)12T2=0.496m/s2。(3)要测量动摩擦因数,由Ff=FN可知,需要知道摩擦力和压力的大小。本题中压力就是滑块的重力,所以需要知道滑块的质量;摩擦力要根据滑块的运动和牛顿第二定律来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