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4(含解析)-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378522304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4(含解析)-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4(含解析)-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4(含解析)-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4(含解析)-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4(含解析)-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限时集训(四)(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液与外液共同构成机体的内环境B胰腺合成并分泌的物质均进入内环境C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引起的组织水肿现象发生在内环境中D内环境的变化不一定会引起机体的自我调节活动C内环境是由机体内细胞外的液体构成的,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胰腺合成并分泌的物质有激素和消化液,消化液进入消化道,属于外环境,B错误;机体通过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及免疫调节维持稳态,故内环境的变化一定会引起机体的自我调节活动,D错误。2(2020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下列关于各种变化对人体机能影响的叙述

2、,不正确的是()A若摄入大量过咸的食物,则可能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若炎症部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则可能引起机体局部肿胀C若进入寒冷环境,则可能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代谢增强D若神经递质不能及时失活,则可能引起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A若摄入大量过咸的食物,则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可能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A错误;若炎症部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导致组织液增多,则可能引起机体局部肿胀,B正确;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可以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C正确;若神经递质不能及时失活,就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则可能引起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D正确。3(2019海南高考)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

3、现的现象是()A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B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C病毒抗原和淋巴因子可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D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A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形成沉淀,继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A错误。4(2020河北名校联盟高三测试)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国际上至今已经有预防性的四价疫苗(HPV6,11,16,18)等可以预防这四种病毒类型感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制备该疫苗,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载体连接,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将目的基

4、因转录,再翻译出L1蛋白,这样就获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B人体接种该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C免疫过的机体,再次接触HPV,浆细胞会迅速繁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DHPV感染者接种疫苗后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细胞免疫清除体内HPVC免疫过的机体,再次接触HPV,记忆细胞会迅速繁殖、分化,产生浆细胞,进而分泌大量抗体,C错误。5(2020安徽A10联盟高三摸底)如图为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形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是突触小体的一部分,包括突触前膜、

5、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B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都是信息分子,能与相应突触后膜上的特定受体结合C据图判断,若乙神经元的Ca2通道被抑制,甲神经元兴奋后会引起丙兴奋D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离不开神经递质,因而神经递质会全部被回收重复利用B突触前膜是突触小体的一部分,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A错误;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都与各自突触后膜对应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正确;若乙神经元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导致乙不释放5羟色胺,但不确定丙是否兴奋,C错误;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有的被回收,有的被分解,D错误。6(2020北京高三适应性测试)抗原与抗体形成的复合物可激活血清中的C蛋白,从而形成C蛋白复合物。后者可在被抗

6、体结合的细胞膜上形成亲水性穿膜孔道,使细胞发生破裂。用绵羊红细胞免疫小鼠后,小鼠脾脏中产生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浆细胞。将免疫小鼠的脾脏细胞、绵羊红细胞、C蛋白混合后,观察绵羊红细胞裂解的相对量,用以评估产生抗体的浆细胞的功能。对此实验原理及结论的分析,错误的是()A绵羊红细胞膜上有刺激小鼠产生抗体的抗原B小鼠体内浆细胞的产生过程中有T细胞参与CC蛋白复合体参与了绵羊红细胞的裂解过程D裂解的绵羊红细胞数量与抗体的数量成反比D正是由于绵羊红细胞膜上含有刺激小鼠产生抗体的抗原,才能在免疫小鼠后,使小鼠脾脏中产生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浆细胞,A正确;在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及抗原的直接刺激下,B细胞增殖分化产

7、生浆细胞,B正确;C蛋白复合体可在被抗体结合的绵羊红细胞膜上形成杂水性穿膜孔道,使细胞发生裂解,C正确;抗体数量越多,与抗原结合后激活C蛋白,形成的C蛋白复合物就越多,促进更多的绵羊红细胞裂解,D错误。7(2020皖南八校联考)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浮肿、手足抽搐和贫血症都是由于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B膝跳反射中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C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减弱D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可以催化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使产热增加C贫血症是由于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数量偏少引起的疾病,不属于人体内环境

8、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A错误;膝跳反射中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和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都是单向的,B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减弱,C正确;甲状腺激素不具有催化作用,D错误。8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可对哺乳动物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以大鼠为实验材料,检测甲减仔鼠及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的各项指标,结果见下表。指标正常仔鼠甲减仔鼠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甲状腺激素总量(pmol/L)20.425.9015.92促甲状腺激素(TSH,mIU/L)3.129.294.97心肌重量(mg)68.2741.2965.66结合上表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9、及其与心肌生长的关系,错误的是()ATSH的增加抑制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补充甲状腺激素后TSH的分泌减少C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心肌的生长D补充甲状腺激素可用于治疗甲减ATSH是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增加可抑制TSH的分泌和释放 ,A错 误,B、D正确;由表中正常仔鼠和甲减仔鼠心肌的重量对比可知,适当补充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心肌的生长,C正确。9(2020遂宁高三诊断)缩节胺(DPC)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调节大豆节间生长、矮化株高并塑造良好株型,测定不同浓度缩节胺(单位:mg/kg)对大豆叶片中赤霉素(GA3)的含量(g/g)的影响,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10、A调控植株矮化的最适宜DPC浓度为62.5 mg/kgB缩节胺对赤霉素的合成量的影响具有两重性C缩节胺可以催化与赤霉素合成有关的基因的表达D赤霉素和缩节胺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幼根和幼芽B当DPC 浓度为 62.5 mg/kg时,与空白对照(DPC浓度为0)相比较,大豆叶片中赤霉素(GA3)的含量升高,未起到矮化作用,A错误;与空白对照作用相比,缩节胺对赤霉素的合成量的影响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因此,缩节胺对赤霉素的合成量的影响具有两重性,B正确;从题干中信息无法得出缩节胺可以催化与赤霉素合成有关的基因的表达,C错误;缩节胺是一种人工植物生长类似物,植物无法合成,D错误。10(2020天津高三

11、一模)炎症反应是机体对于外界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炎症状态下,损伤或濒死细胞可释放大量ATP到细胞外,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P2X7受体,促进靶细胞产生并分泌淋巴因子等物质,促进炎症反应。慢性炎症可导致许多疾病,知过做、哮喘或风湿性关节炎。一种纳米抗体可以阻断炎症并减轻疼痛,其作用机理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TP不仅可以作为直接能源物质,在炎症状态下还可进入细胞内发挥信息分子的作用B如图推测抗体可能是被蛋白酶处理为氨基酸后,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P2X7受体C推测靶细胞很可能是T细胞,其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和抗体D纳米抗体的作用机理是与ATP争夺P2X7受体,抑制淋巴因子的合成和分泌,从而

12、阻止炎症的发生DA、ATP不仅可以作为直接能源物质,ATP到细胞外,在炎症状态下还可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P2X7受体,促进靶细胞产生并分泌淋巴因子等物质,促进炎症反应,A错误;B、如图一种纳米抗体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P2X7受体可以阻断炎症并减轻疼痛,但是纳米抗体不是氨基酸,因此不能得出氨基酸也能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P2X7受体,B错误; C、推测靶细胞很可能是T细胞,其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抗体是效应B细胞分泌的,C错误;D、据图可知,纳米抗体与ATP都能与P2X7受体结合,抑制淋巴因子的合成和分泌,从而阻止炎症的发生,D正确。故选D。11(不定项)以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

13、行反射实验,支配脊蛙右后肢的传出神经保持完整,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针刺脊蛙右后肢趾部可观察到右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右后肢趾部的皮肤中B脊蛙只能完成非条件反射,不能完成条件反射C剪断后立即刺激A端,不能看到左后肢的收缩活动D剪断后立即刺激B端,不能在传入神经上检测到电位变化ABDA、针刺脊蛙右后肢趾部可观察到右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右后肢趾部的皮肤中,A正确;B、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在脊髓,由于脊蛙去除了脑保留了脊髓,所以脊蛙只能完成非条件反射,不能完成条件反射,B正确;C、剪断后立即刺激A端

14、,由于兴奋能传到效应器,所以能看到左后肢的收缩活动,但不属于反射,C错误;D、兴奋在突触上只能单向传递,且在反射弧上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然后在传到传出神经,所以剪断后立即刺激B端,不能在传入神经上检测到电位变化,D正确。故选ABD。12(不定项)(2020山东高三三模)某同学于黑暗中在某植物的A、D、F处涂抹等量的14CIAA溶液,以实验初始时14CIAA溶液的放射性强度为100%,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B、C、E处的相对放射性强度,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生长素可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B黑暗条件可以排除光照对生长素运输的影响CB、E对照说明生长素非极性运输的

15、速率明显快于极性运输的速率D随着能量供应增多、时间延长,B、C、E处的14CIAA将持续增多ABCA、在A处涂抹14CIAA溶液,一段时间后在B处检测到了放射性,说明生长素可进行极性运输,在D、F处涂抹14CIAA溶液,一段时间后在C、E处检测到了放射性,说明生长素可进行非极性运输,A正确;B、由于芽尖能感受单侧光,并在单侧光下进行横向运输而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所以黑暗条件可以排除光照对生长素运输的影响,B正确;C、根据表格中B、E放射性的含量可说明生长素非极性运输的速率明显快于极性运输的速率,C正确;D、由于实验中在A、D、F处涂抹的14CIAA溶液的量是一定的,故不会随着能量供应增多、时间延长,B、C、E处的14CIAA持续增多,D错误。故选ABC。二、非选择题(40分)13(14分)(2020河北高三联考)某小组为研究低温条件下乙醇对老龄大鼠和幼龄大鼠体温的影响,在5 的环境温度条件下,测定注射乙醇后小鼠体温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低温刺激下,大鼠皮肤温度感受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