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合江县马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78510016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9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合江县马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川省合江县马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川省合江县马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川省合江县马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川省合江县马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合江县马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合江县马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 Word版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街中学高2022级高二上期第三学月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H:1 C:12 O:16 S:32 Cu:64 Cl:35.5 Fe:56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用飞机播撒AgI是实现人工增雨方法之一B. 节日燃放的烟花能够呈现各种艳丽的色彩,与焰色试验有关C. 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牺牲阳极法D. 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答案】D【解析】【详解】AAgI见光易分解,能吸收大量的热,且分解产物可提供雨水形成的凝结核,常用作人工增雨剂,描述正

2、确,不符题意;B利用烟花爆炸时产生的高温,使加在其中的各种金属盐的阳离子产生相应的焰色反应,形成五颜六色的烟花,描述正确,不符题意;C镁活泼性强,与热水器金属内胆接触,再与自来水形成原电池结构,镁做负极消耗,使内胆免于锈蚀,描述正确,不符题意;D光导纤维导光,需透明材料,故使用高纯度SiO2做原材料,单晶硅是半导体材料,描述错误,符合题意;综上,本题选D。2. 三星堆两次考古挖掘举世震惊,二号祭祀坑出土商代的铜人铜像填补了我国考古学、青铜文化、青铜艺术史上的诸多空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铜元素位于周期表的ds区B. 测定出土文物年代的14C是碳的一种同分异构体C. 与铜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

3、同的同一周期元素共有3种D. 青铜中含有的锡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五周期第IVA族【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周期表分为s区、p区、d区、ds区、f区,Cu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Cu属于第IB族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ds区,故A正确;B测定出土文物年代的14C是碳的一种同位素,故B错误;CCu元素为29号元素,原子核外有29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第四周期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1、1s22s22p63s23p63d54s1和1s22s22p63s23p63d1

4、04s1,共有3种,故C正确;DSn是50号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五周期第IVA族,故D正确;故选B。3. 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 按照核外电子排布,可把元素周期表划分为s、 p、d、 f四个区B. 元素周期表中,氟元素的电负性最大,第一电离能也最大C. 元素周期表的各个周期总是从ns能级开始,以np能级结束D. 元素周期表中,从第IIIB族到第IIB族的10个纵列的元素全都是金属元素【答案】D【解析】【详解】A.按核外电子排布可将元素周期表分为s区、p区、d区、f区、ds区,A错误;B.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所以氟的电负性最大。同周期

5、从左往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核对外层电子的有效吸引依次增强,第一电离能增强,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核外电子层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越来越容易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减小,氦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B错误;C.元素周期表的各个周期总是从ns能级开始,不一定np能级结束,如第一周期从1s能级开始,以1s能级结束,C错误;D.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II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过渡元素,过渡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D正确;故选D。4. 下列状态的镁中,电离出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A. NeB. NeC. D. Ne【答案】A【解析】【详解】A、D表示Mg+,B、C表示Mg。

6、Mg的第二电离能大于第一电离能,所以A、D失去最外层有关电子需要的能量大于B、C;3p能级的能量大于3s,3p能级上的电子易失去,则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A,故合理选项是A。5. 甲烷燃烧热化学方程式,可用下列两种方程式表示:,与的关系为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要吸收能量,因此甲烷燃烧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热多,而反应放出的热量与化学计量数成比例关系,因此,答案选C。6. 某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3C(g)+D(s),下列说法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B. 容器

7、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C. D的浓度不时间变化而改变D. 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的同时,生成n mol的B【答案】A【解析】【详解】A根据M=m/n,D的状态是固体,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但质量是改变的,因此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说明达到平衡,故A正确;BD的状态是固体,根据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之和相等,即物质的量始终不变,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故B错误;CD的状态是固体,浓度视为常数,不能作为达到平衡标志,故C错误;D反应进行的方向都是逆反应,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故D错误。答案选A。7. 在AgCl、CaCO3、Fe(OH)3、Mg(OH)2这些物质中,溶解

8、度不随pH变化的是A. AgClB. CaCO3C. Fe(OH)3D. Mg(OH)2【答案】A【解析】【详解】CaCO3、Fe(OH)3、Mg(OH)2三种物质中均存在溶解平衡;碳酸根离子能够与氢离子反应,促进了碳酸钙的溶解,CaCO3的溶解度随pH变化;在酸性环境下,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促进了Fe(OH)3、Mg(OH)2的溶解,溶解度增大,溶解度随pH变化;AgCl也存在溶解平衡,但不受氢离子的影响,溶解度不随pH变化;故选A。8. 在不同条件下分别测得反应2SO2+O22SO3的化学反应速率,表示该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A. v(SO2)=4mol/(Lmin)B. v(O2)=3mol

9、/(Lmin)C. v(SO2)=3mol/(Lmin)D. v(O2)=1mol/(Lmin)【答案】B【解析】【分析】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时,应该根据速率之比等于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先换算成用同一种物质、同一单位表示,然后才能直接比较速率数值。【详解】Av(SO2)=4mol/(Lmin);Bv(SO2)=2v(O2)=23mol/(Lmin)=6mol/(Lmin);Cv(SO2)=3mol/(Lmin)Dv(SO2)=2v(O2)=21mol/(Lmin)=2mol/(Lmin);综上分析,反应速率

10、最大的为v(O2)=3mol/(Lmin),答案选B。9.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X、Z的质子数之和是2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XYZWA. 原子半径ZWY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WC. 氢化物的稳定性XZD. X的氢化物与Y的氢化物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答案】B【解析】【详解】设X的质子数是n,则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Z是n+7,实验n+n+721,解得n7,这说明X是氮元素,Y是F元素,Z是硅元素,W是S元素。A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原子半径是ZWY,A正确;B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

11、物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ZW,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W,B错误;C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是X大于Z,则氢化物的稳定性XZ,C正确;D氨气能与HF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NH4F,D正确,答案选B。10. 已知反应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于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升高温度,K减小B. 减小压强,的物质的量增大C. 增大压强,CO转化率增大D. 充入一定量的氦气,的物质的量增大【答案】A【解析】【详解】A因为正反应放热,因此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K减小,A正确;BCO(g)H2O(g)CO2(g)H2(g),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相等,减小压强,平

12、衡不移动,n(CO2)不变,B错误;CCO(g)H2O(g) CO2(g)H2(g),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相等,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CO转化率不变,C错误;D温度、压强一定,充入一定量的氦气,体积增大,对平衡的影响相当于减压,因为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相等,压强对平衡无影响,n(H2)不变,D错误;故选A。11. 常温下,下列各离子组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在溶液中:、B. 的溶液中:、C. 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D. 的溶液中:、【答案】D【解析】【详解】A在溶液中:、三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B的溶液中:与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符合题意;C使石蕊变红的溶

13、液中,溶液呈酸性,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D的溶液中,溶液呈碱性,、都大量共存,故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D。12. 我国电动汽车多采用三元锂电池,该电池电解质为有机锂盐溶液,放电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放电时,外电路中电子由M极流向N极B. 放电时,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 充电时,当电路中通过0.2mol电子时,M极质量增加1.4xgD. 该电池通过在两极之间来回嵌入和脱嵌,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答案】C【解析】【详解】A由锂离子移动方向可知,N极为正极,放电时,外电路中电子负极向正极运动,故由M极流向N极,A正确;B放电时,正极电极发生还原反

14、应得到电子,反应式为,B正确;C充电时,锂离子在M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xLi+xe-+6C=LixC6,则生成当电路中通过0.2mol电子时,M极质量增加1.4g,C错误;D由图可知,该电池通过在两极之间来回嵌入和脱嵌,构成内电路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D正确;故选C。13. 500K时,在三个容积均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实验测得,。其中、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容器编号起的时物质的量/mol平衡时的物质的量/molI001.20.4II0.41.00.6III0.71.20A. 到达平衡时,容器III中的体积分数小于50%B. 到达平衡时,容器I与容器I

15、I中的总压强之比为4:5C. 到达平衡时,容器II中比容器I中的大D. 当温度改变为T时。若、则【答案】A【解析】【分析】由容器I的反应,列三段式:, 平衡常数,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里,压强和物质的量成正比,则平衡时总压强数值上等于总物质的量,即(0.2+0.4+0.2)mol/L2L=1.6mol,以此解答。【详解】A若容器达到平衡时,SO2的体积分数为50%,B的体积分数,解得x=0.05,则该时刻的,则SO2的体积分数为50%时反应还在正向进行,因此SO2的体积分数小于50%,故A正确;B若平衡时容器与容器中的总压强之比为45,则容器II平衡时总物质的量为2.0mol,对容器II列三段式:,则(0.2-x+0.5-2x+0.3+2x)mol/L2L=2.0mol,解得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