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78510010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开封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开封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开封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省开封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省开封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开封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开封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河南省高三期末联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自古而今,异文化之间存在着误读现象。这种误读现象可分为无意识误读和有意识误读。无意识误读,是指人们在接受一种异文化的时候,由于受到自身社会、历史、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因素的限制,对所接受的文化呈现出错误的认识和理解;有意识误读,是指异文化接受者由于先存在着一个“期待视野”,所以在接受异文化过程中,受其主观动机的支配,过滤掉了不符合自己需要的部分

2、,而取其期待接受的部分。意象派诗歌运动是20世纪初由美国青年诗人庞德发起的诗歌革新运动。它强调用形象鲜明的诗歌语言直接表现事物,提倡一种新的诗体,可见,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但意象派对中国古典诗歌影响的接受却是以一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文化误读的形态存在的。对汉字结构的误解是导致误读产生的重要因素。庞德本人对汉语文字知识几乎一窍不通。他的汉诗译卷是根据东方学家费诺罗萨死后留下的对汉诗逐字注释的笔记进行翻译的。根据费诺罗萨的观点,中国诗中的方块字都是象形字,每个字本身就是由意象组成的。因此中国作家在纸上写的都是组合的图画,从而中国古典诗歌就被认为是无处不充满意象了。庞德于是就沿着这条错误理论路线推

3、导出一套理论并付诸实践之中。庞德常用的方法是从方块字的组成中寻找意象。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被他在诗章第七十五章中化用为“学习,而时间白色的翅膀飞走了,这不是让人高兴的事”。其中“白色的翅膀”的意象是从“習”字中演化出来的。对中国古典诗歌音韵知识不了解是误读产生的另外一个原因。汉诗格律句式严谨,句法形态特殊,往往略去了大部分连接词、系词以及各种句法标记,而只剩下意象高度集中的表现具体事物的词。由于中国汉诗从语言到诗律与英语诗相去甚远,因此在汉诗英译时很难把中国诗中原有的格律与句法完全移植到英译诗中去。以庞德等为首的新诗倡导者抛弃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韵律,而把它变成了自由体诗,并由此逐

4、步确立了以自由诗来表现中国古典诗歌风味的译诗原则。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过程中所产生的误读却是有意的。赵毅衡先生曾在耶鲁大学珍本图书馆查到了费诺罗萨的笔记。里面可以看到屈原的诗相当完整,是由中文、日文读音、单字释义和全句串解组成的,另外还有宋玉、白居易、蔡琰等的诗作,注解释义都相当完整。但庞德都没有取用。选入汉诗译卷的共19首诗,包括诗经的1首、古乐府的2首、陶潜的1首、卢照邻的1首、王维的1首、李白的12首。因此,对中国古典诗歌所知极少的庞德,也有他的取舍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呢?联系到当时美国新诗运动的背景就不难看出,庞德真正感兴趣的是从中国诗例中找到对意象派原则的支持。庞德是这样翻译李白

5、的诗古风第六中的“惊沙乱海日”一句的:Surprised。Desert turmoil。Sea sun。另外,李白古风第十四中“荒城空大漠”被译成:Desolate castle,the sky,the wide desert。在这里,庞德取消了传统英语诗中常用的动词、连接词,通过几个独立的名词或名词词组组成的诗行来传达他心目中中国古典诗的真正意境与独特风格。显然,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意义上,庞德几乎完全误解了这两句古诗。而在费诺罗萨的笔记原件中这两句诗的英语注解是比较详细和准确的。庞德在翻译中依据字注写出上述诗句的做法,是有意借李白和其他中国诗人的作品来进行英语现代新诗语言技巧的创造。这种由独

6、立的名词或名词词组组成的诗行,更加突出了意象,并形成了语言结构上的意象并置,成为意象派诗歌的重要形式特征。要把汉语诗歌的特质引入英语译文中而又不丧失中国古典诗歌的本色,可以说,庞德采取了一个比较恰当的方法。可以看出,以庞德为代表的意象派诗人之所以选取中国古典诗歌作为其学习、模仿的对象,并不是纯粹为了猎奇抑或只是给自己的创作增加点儿异国情调,而是由于他们敏感地觉察到了二者之间的契合之处。他们所需要的,实际上是为他们的新诗创作寻找辩解理由,为建立在形象思维之上的语言的诗及组合方式寻找理论支持,而最终目的则是由此建立起自己的一套诗歌美学原则。(摘编自熊文莉从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看误读的积极作用)

7、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庞德受费诺罗萨对汉字构成的错误认识的影响,并沿着这条错误理论路线推导出一套理论并付诸实践之中,这是庞德的有意识误读。B. 庞德有意甩开费诺罗萨对中国古典诗的串解,按自己的标准取舍,对中国古典诗产生误读,是想从中找到对意象派创作原则的理论支持。C. 庞德通过独立名词或名词词组组成诗行,突出意象,形成了语言结构上的意象并置的方法,是对英语现代新诗语言技巧的创造。D. 庞德等意象派诗人敏感地觉察到了中国古典诗歌与意象派之间的契合之处,所以,他们选取中国古典诗歌作为其学习、模仿的对象。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8、 文章第一段具体阐述了无意识误读和有意识误读的内涵,为下文的论证张本。B. 文章从对汉字结构的误解和不懂中国古典诗歌音韵知识等方面分析误读产生的原因。C. 文章将庞德与费诺罗萨进行对比,论证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意义的理解更恰当的观点D. 文章举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这一个例,有助于具体讨论“误读”这种文学现象。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形式和意义上,庞德在翻译李白的两句诗时脱离了费诺罗萨笔记的详细与准确的串解,可见,他在比较文学方面的素养不高。B. 费诺罗萨认为,中国诗中的方块字都是象形字,每个字本身就是由意象组合而成的,中国古典诗歌充满意象,这与本文观点不谋而合。

9、C. 汉诗格律句式严谨,句法形态特殊,往往略去所有连接词,只剩下意象高度集中表现具体事物的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D. 庞德等意象派诗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误读,为他们的新诗创作寻找辩解理由,为意象派原则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可见,误读有积极作用。(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当今数字化和老龄化并进的时代,相对弱势的老年群体在使用网络媒介和获取数字信息的方面能力欠缺,削弱了老年受众参与社会的能力,凸显出老年群体与新媒体环境之间产生的“数字鸿沟”。数字鸿沟和数字代沟同时存在。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媒介的迭代更新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交往方式和思

10、维方式。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是数字化时代最为活跃的群体,在信息获取和技术应用上占据优势;而老年群体由于自身障碍,接受和掌握新事物的能力弱化,在互联网使用和信息获取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在年轻一代与老年一代之间便出现了以数字化为基点的“数字代沟”。数字反哺具体表现为青年一代对年长一代在新媒体技能、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流行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的反哺现象。在当前数字化信息社会的发展背景下,子代的反哺催生亲代接受新知识和技术的主动性,使数字反哺成为缓和家庭隔阂与冲突的有力工具,为“数字代沟”的消融创造机遇,推动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摘编自陈晓林数字反哺价值意蕴、互动机理和实践探究) (摘编自网络)

11、材料二:面对快速的数字化进程和激变的数字社会,应重点探索个人、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适老性发展方案,要构建更具包容性的数字社会化体系,防止老年人数字边缘化趋向。第一,政策层面明确尊重老年人主体性的数字发展战略导向。依托社区图书馆、老年大学、社区老年护理机构和信息机构资源,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诸如“手机课堂”等智慧助老培训项目;设立老年人数字化学习体验基地或利用结对帮扶模式,加强对老年人的数字化教育服务;在数字技术与产品供给方面给予老年人更多的支持和关怀。第二,社会层面营造老年友好型数字生态环境,优化老年人在数字社会的参与空间。鼓励企业在智能产品开发中增加“老年模式”“长辈模式”,改善老年人数字社会生

12、活参与过程的体验感;引导科技企业在研发推广数字应用产品过程中坚持“数字底线思维”,确保老年人在数字社会参与中的安全感;着力提升数字化进程中老年人个人社交及资源获得感,增强老年用户在数字社会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娱乐放松、人际交往及个人资源获取,丰富微观层面的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第三,价值层面营造家庭支持的社会氛围,发挥代际反哺与“长幼共融”效应,防止老年人数字边缘化趋向。针对数字素养较弱的老年人,年轻一代应该鼓励他们积极拥抱新技术、学习新知识,尤其是加强对其在个人社交、生活娱乐等数字领域的指导,满足其在数字社会的基本需求。(摘编自罗强强“银发族”的数字化生存:数字素养对老年人数字获得感的影响机

13、制)材料三:乡村青年为了实现家庭与自身的最优发展,对家庭中的老年人开展数字反哺。对于低龄老年人可以在反哺过程中逐步加深学习的深度,进行普适性技能传授;对于高龄老年人则需主动开展风险较低、娱乐功能为主的反哺。受教育程度较低、经济状况较差的老年群体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且更加依赖家庭中的数字反哺,青年在反哺中应当给予其更多的家庭支持,向其传授较为基础的数字技能,以满足其生活、娱乐需求;对于在教育和经济状况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老年群体,他们学习能力较强且能获取较多的社会支持,可以帮助其深入探索数字技术的其他功能,掌握更多数字技能,帮助他们高效、顺利融入数字社会,追赶时代潮流,满足其发展性需求。同时,对农村老

14、年人的数字反哺也需要遵循村庄的现实情况与家庭发展目标,构建既符合客观现实又符合老年人自身需求且最有利于家庭发展的数字反哺机制。家庭策略理论强调社会变迁过程中家庭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因此在家庭策略驱动下,农村家庭内部青年对老年人的数字反哺方式与形态并非一成不变的,它也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变化,需要家庭成员内部依据社会发展状况随时能动地进行调整,适应社会发展变迁规律并推动家庭向上流动。(摘编自伍麒乡村数字反哺的代际合作与行为选择)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论是在新媒体技能知识、内容知识,还是新媒体应用知识方面,新媒体知识反哺的家庭远多于新媒体知识哺育的家庭。B. 个

15、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影响数字反哺的效果,后者程度更深。接入反哺、技能反哺、素养反哺构成数字反哺三大维度。C. 数字反哺包括祖代接受亲代、子代反哺及亲代接受子代反哺,在中国三代同堂式家庭结构中,一般祖代更需要反哺。D. 大力提升数字化进程中老年人个人社交及资源获得感,如大力推进老年版微信、QQ、同城旅游类社交App的推广。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字反哺在建立新型家庭关系、缓解代际冲突、缓解“数字鸿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B. 由于在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城乡之间的老年群体存在差异,因此在农村开展数字反哺的难度要高于城市。C. 在家庭策

16、略驱动下,农村家庭内部青年对老年人的数字反哺方式与形态是机动的,如隔代反哺、节假日反哺。D. 社会层面营造老年友好型数字生态环境,离不开有良心、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可以通过设计产品与增加产品功能,优化老年人的数字体验感。6. 振华中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2.0活动,要求广大教师线上学习并上传作业,即将退休的王老师在校信息技术中心、教研组小王和上大学的女儿的技术指导下,成功学习并上传了作业。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一现象。(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无愁河的浪荡汉子(节选) 黄永玉序子到同济大学找李大宾,大宾介绍给几个同学认识。他们知道序子是木刻协会的,曾讲到过几天上海将有个“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大游行。序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