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加工培训课程03.水产品加工厂设计原则

上传人:德鲁****堂 文档编号:378483039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9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产品加工培训课程03.水产品加工厂设计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水产品加工培训课程03.水产品加工厂设计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水产品加工培训课程03.水产品加工厂设计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水产品加工培训课程03.水产品加工厂设计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水产品加工培训课程03.水产品加工厂设计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产品加工培训课程03.水产品加工厂设计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产品加工培训课程03.水产品加工厂设计原则(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产品加工厂设计原则 第一节 建厂原则 一、总体布局 总平面布置是一项政策性、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设计工作。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遇到的矛盾也错综复杂。因此,总图设计人员在进行总平面布置时,必须从全局出发,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地综合分析,经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择优选取,以便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产环境,提高建设投资的经济效益,降低生产能耗。 影响总平面布置的因素甚多(表2-1)。各种类型水产品工厂的总平面设计,不管原料 种类、产品性质、规模大小、建设条件是否相同,它们都是按照设计的基本原则,结合具体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水产品工厂总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有下列几点: 1.总平面设计要符合厂址所在地区的

2、总体规划 在总平面设计时特别要了解厂址所在地区用地规划、工业区规划、居住规划、交通运输规划、电力系统规划、供排水工程规划等,以便拟建企业的环境情况和外部条件,使总平面布置与其适应,使厂区、厂前区、生活居住区与城镇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水产品工厂总平面设计应按任务书要求进行,布置必须紧凑合理,做到节约用地。分期建设的工程,应一次 布置,分期建设,还必须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2.总平面设计必须符合工厂生产工艺的要求 (1)主车间、仓库等应按生产流程布置,并尽量缩短距离,避免物料往返运输。 (2)全厂的原料、货物都应有各自的运输路线,工作人员不得随意串岗,力求避免交叉污染,合理加以组织安排。 (3)动

3、力设施应接近负荷中心。如变电所应靠近高压线网输人本厂的一边,同时,变电所又应靠近耗电量大的车间,又如制冷机房应接近变电所,并紧靠冷库。罐头水产 品工厂肉类车间的解冻间亦应接近冷库,而杀菌工段、番茄酱车间等用汽量大的工段应靠近锅炉房。 3.水产品工厂总平面设计必须满足水产品工厂卫生要求 (1)生产区(各种车间和仓库等)和生活区(宿舍、托儿所、食堂、浴室、商店和学校等)、厂前区(传达室、医务室、化验室、办公室、俱乐部、汽车房等)分开。为了使水产品工厂的主车间有较好的卫生条件,尽量不在厂区内建饲养场和屠宰场。如一定要建,应远离主车间。 (2)生产车间应注意朝向,我国大部分地区车间最佳朝向为南偏东或西

4、30角的范围内,生产车间朝向应保证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相互间有影响的车间,尽量不要放在同一建筑物里,但相似车间应尽量放在一起,提高场地利用率。 (3)生产车间与城市公路有一定的防护区,一般为3050m,中间最好有绿化带阻挡尘埃污染水产品。 (4)根据生产性质不同,动力供应、货运周转和卫生防火等应分区布置。同时,主车间应与水产品卫生有影响的综合车间、废品仓库、煤堆及有大量烟尘或有害气体排出的车间间隔一定距离。主车间应设在锅炉房的上风向。 (5)总平面中要有一定的绿化面积,但又不宜过大。 (6)公用厕所要与主车间、水产品原料仓库或堆场及成品库保持一定距离,并采用水冲式厕所,以保持厕所的清洁卫生。

5、4.厂区布置符合规划要求,同时合理利用地质、地形和水文等自然条件 (1)厂区道路应按运输量及运输工具的情况决定其宽度,一般厂区道路应采用水泥或沥青路面,以保持清洁。运输货物道路应与车间间隔,特别是运煤和煤渣,容易产生污染。 一般道路应为环形道路,以免在倒车时造成堵塞现象。 (2)厂区道路之外,应从实际出发考虑是否需有铁路专用线和码头等设施。 (3)厂区建筑物间距(指两幢建筑物外墙面间的距离)应按有关规范设计。从防火、卫生、防震、防尘、噪声、日照、通风等方面来考虑,在符合有关规范的前提下,使建筑物间的距离最小。建筑间距与通风关系:当风向正对建筑物时(即人射角为O时),希望前面的建筑不遮挡后面建筑

6、的自然通风,那就要求建筑间距D在4-5m以上。当风向的入射角为30时,间距D可采用1.3m。当入射角为60时,间距D采用1.0m,一般建筑选用较大风向人射角时,用1.3m或1.5m就可达到通风要求,在地震区D采用1.62.Om。 (4)合理确定建筑物、道路的标高,既保证不受洪水的影响,使排水畅通,同时又节约土方工程。在坡地、山地建设工厂,可采用不同标高安排道路及建筑物,即进行合理的竖向布置。但必须注意设置护坡及防洪渠,以防山洪影响。 5.总平面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和规定 如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7、工业锅炉房设计规范、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规定、工业与民用通用设备电力装备设计规范、中国出口水产食品厂、库卫生要求、中国保健水产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17405-1998)、洁净厂房设计规范(CB50073-2001)、水产品CMP规范等,以及厂址所在地区的发展规划,保证工业企业协作条件。 二、合理分区 (一)单位工程在总平面中的相互关系 水产品工厂的主要建筑物、构筑物根据它的使用功能可分为: 生产车间如实罐车间、空罐车间、消毒车间、发酵车间、脱水车间、综合利用车间等; 辅助车间机修车间、中心试验室、化验室等; 仓库原料库、冷库、包装材料库、保温库、成品库、危险品库、五金库、各种堆场、废品库

8、、车库等; 动力设施发电间、变电站、锅炉房、制冷机房、空压机和真空泵房等; 供水设施水泵房、水处理设施、水井、水塔、水池等; 排水系统废水处理设施; 全厂性设施办公室、食堂、医务室、哺乳室、托儿所、浴室、厕所、传达室、汽车房、自行车棚、围墙、厂大门、厂办学校、工人俱乐部、图书馆、工人宿舍等。水产品工厂是由上述这些功能的建筑物、构筑物所组成,而它们在总平面上的排布又必须根据水产品工厂的生产工艺和上述原则来设计。 水产品工厂生产区各主要使用功能的建筑物、构筑物在总平面布置中的关系如图2-1所示。 由图2-1可知,水产品工厂总平面设计应围绕生产车间进行排布,也就是生产车间(即主车间)应在工厂的中心,

9、其他车间、部门及公共设施均需围绕主车间进行排布。不过,以上仅是一个理想的典型,实际上随着地形地貌、周围环境、车间组成及数量等的不同,总平面布置也是随这些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二)厂区划分 一个工厂从工艺生产需要出发,通常由上述7个部门(生产车间、辅助车间、仓库、动力设施、供水设施、排水设施、全厂性设施)组成。这些部门也要求不同的建筑形式及其相适应的地势、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达到较高的技术经济性。工程设计师尤其是总图设计师,在明确总平面设计内容后,须先考虑总体布置中有关问题,如建、构筑物的位置、平面图形式、总体布置的质量标志等问题。为此,往往先把厂区进行建筑划分。 厂区划分就是根据生产、管

10、理和生活的需要,结合安全、卫生、管线、运输和绿化的特点,把全厂建、构筑物群划分为若干联系紧密而性质相近的单元。这样,既有利于全厂性生产流水作业畅通(可谓纵向联系),又利于邻近各厂房建、构筑物设施之间保持协调、互助的关系(可谓横向联系)。 通常将全厂场地划分为厂前区、生产区、厂后区及左右两侧区。如图2-2所示。如此划分,体现出各区功能分明、运输联系方便、建筑井然有序。厂前区的建筑,基本上属于行政管理及后勤职能部门等有关设施(食堂、医务所、车库、俱乐部、大门传达室、商店等),生产区包括主要车间厂房及其毗连紧密的辅助车间厂房和少量动力车间 厂房(水泵房、水塔或冷冻站等)。生产区应处在厂址场地的中部,

11、也是地势地质最好的地带。厂后区主要是原料仓库、露天堆场、污水处理站等。根据厂区的地形和生产车间的特殊要求,可将机修、供排水系统、变电所及其有关仓库等,分布在左右两侧区而尽量靠近主要车间,以便为其服务。 全厂运输道路设置在各区之间,主干道应与厂大门连通。根据城市卫生规范,厂前区、主干道两侧应设置绿化设施并注意美化环境。必要时,要根据地区主风向,在左右两侧区域或厂后区设置卫生防护带,以免污染厂外环境并降低噪声的影响。 (三)建、构筑物的布置位置 1.主生产车间建筑物的布置位置 主生产车间建筑物的布置位置是决定全厂布置的关键。应首先考虑布置在生产区的中心地带。其所在位置应当地势平坦,地耐力超过(1.

12、5-2)105N/m2;其朝向应当正面朝阳或偏南布置。如总体布置需要其他朝向者,也最好能与地区主风向成60-90的方位角布置,以加强车间内通风采光和改善操作环境;厂房的平面外形多是长条形的,外表面应是平直整齐的。这样,主要生产车间将沿生产流程线呈链条状布置。另外,生产区占地面积较大,考虑工人生活方便,生产车间布置位置应以直通生活区和厂大门为宜。当然,由于厂址地形和四周情况的限制,为达到美化环境与城市建设规划的要求,常将主要生产车间设计成高层建筑或沿街道直线布置。这样,生产集中,便于管理,但通风采光欠佳。 2.辅助车间建筑物等的布置位置 辅助车间建筑物等的位置应靠近其服务的主车间厂房或其服务对象

13、的等距离处。如仓库的位置应尽量靠近相应的生产车间,并应靠近运输干线(铁路、河道、公路)。供水设施(水泵房、水池或水塔等)并尽量靠近使用车间,但水池类构筑物应注意有漏水的可能,须与其他建筑物之间保持一定的防护距离。 3.动力车间建筑物的布置位置 动力车间(包括锅炉房、冷冻站、空压站、变电所等)应尽量靠近其服务的具体部门,可以大部集中布置在厂区左侧或右侧。少数也有布置在生产区内的,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管路管线的铺设、输送汽、冷、气、电的常年能量损失。除此之外,动力车间还应布置在厂区的下风向,以免烟尘污染厂区和易引起火灾。例如,罐头厂的锅炉房应靠近实罐杀菌间,并且处在地势较低处和厂区的下风向。这样,可减

14、少供汽的热量与压力损失,有利于凝结水的回收及环境卫生。又例如,速冻厂的冷冻站应尽量靠近冷却速冻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路和冷耗损失。而变电所则应靠近冷冻站,因冷冻站的电量负荷约占全厂用电的45%以上,节省电线铺设和降低常年性的电能浪费。 4.行政管理和后勤部门建筑设施的总体布置位置 行政管理和后勤部门建筑设施的总体布置位置应集中在厂前区。因为其职能性质规定,对内要方便于全厂性的行政业务和生产技术管理及后勤服务;对外在建筑上要适应城市规划、市容整齐的要求,所以多设置在临近工厂大门两侧处。首先,办公大楼要正对着人口并且附以大型花池绿化及侧旁美化,有体现厂址方位朝向的作用。此建筑物内 包括行政技术管理

15、部门及中心试验室,并且通风采光充分。其他公共设施可布置在办公大楼的两侧。如食堂与俱乐部可并在一个建筑楼内,车库、消防车、医务所、护卫室等可并在另一建筑楼内。 5.确定厂区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 厂区建、构筑物的位置布置在总平面图上的确定,还必须考虑相邻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当厂址方位朝向在地形图上确定之后,就应该划分建、构筑物群,依次确定其方位朝向,然后分析比较确定其间距离,计算出全厂利用面积与建筑面积。 (四)厂区内交通运输 厂内运输是联系各生产环节的纽带。从原料到成品的各个加工、中转、贮存等环节,无不通过运输联系得以实现。也就是说各个生产加工环节只有通过各种运输线路的连接才能构成一个有机的、

16、能够顺利完成生产任务的统一整体。所以,厂内运输是企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厂内运输系统又是厂区总平面布置的骨架和大动脉,没有合理的厂内运输系统,就谈不上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 (五)管线综合布置 所谓管线就是各种管道和输电线路的统称。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各车间或工段所需要的 水、气(汽)、燃油以及由水力或风力运输的物料,一般均采用管道输送。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废液以及由水力或风力运输的废渣、再加雨水也常用管道排出。各种机电设备、电器照明、通讯信号所需要的电能,都用输电线路输送。另外,各种管线的性质、用途、技术要求各不相同,又往往交织在一起,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它们当中的任何一个发生故障,都可能造成停水、停电、断气(汽)、断料,直接或间接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食品饮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