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78479950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4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度(上)联合体高二期末检测历史试卷(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75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 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分。1.春秋时期,“国”“野”之间的疆界有所淡化,晋、楚等诸侯国开始出现郡县制。战

2、国时期,各诸侯国逐渐实行郡县制,以此作为一种强化中央集权的有效制度。材料可用来说明 ( )A.高度集权体制的建立过程 B.郡县制得以推行的历史渊源C.秦国的政治制度较为落后 D.郡县制的稳定性优于分封制2.整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内阁总理维持着飘忽不定、时高时低的权势,但是总统的下坡路几乎是一以贯之的。议会喜欢选举一些有个性甚至有点问题的人当总统。而总理对此也无所谓,就坐视共和国总统的威望稳步向下。这一现象主要缘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 )A.总统行使权力受议会制约 B.总统要受内阁总理的监管C.总理掌控国家的行政大权 D.总统与总理矛盾无法调和3.北宋科举考试中封弥法(糊名法)普遍施行后

3、,“举人颇以糊名考校为惧,然有艺者皆喜”,但据宋史记载,当时主考官令士子在卷中“密为识号”。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真宗颁布了亲试进士条制,从此以后,誊录形成了制度化。誊录法的实行( )A.杜绝了士子考场舞弊现象 B.促使了阶层开始流动C.提升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4.名公书判清明集是一部南宋司法实践的汇编,其中有这样的判词:“法意、人情,实同一体。徇人情而违法意,不可也;守法意而拂人情,亦不可也。权衡二者一间,使上不违于法意,下不拂于人情,则同行而无弊矣。”由此说明南宋时期( )A.司法断案完全依照名人判词 B.法律深受主流思想影响C.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发生转变 D.审

4、判程序违背法律精神高二历史 第1页(共6页)5.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主持汇编的罗马民法大全频繁呈现“债权”“继承权”“契约”“借贷”“租赁”等法律术语。这些术语的频繁出现 ( )A.缓和了平民和贵族间的矛盾 B.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C.适应了贵族寡头政治的需要 D.体现了大陆法系的基本特征6.关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 史实结论A史记载:(汉文帝)曰:“汉与匈奴约为昆弟,毋使害边境,所以输遗匈奴甚厚”汉匈此后一直维持和平往来的关系B旧唐书突厥传载:贞观四年(630年),“(李)靖乘间袭击,大破之,遂灭其国”西突厥汗国就此灭亡C元史载:“宣政院,秩

5、从一品,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遇吐蕃有事,则为分院往镇,亦别有印”加强了对今西藏地区的管辖D清史稿载: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定边将军兆惠等以霍集占(小和卓)首级来上,并俘酋扪多索丕等至京”保证了东北地区局势的稳定7.2023年1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应该秉持亚太合作初心,负责任地回应时代呼唤,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全面落实布特拉加亚愿景,建设开放、活力、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实现亚太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共同繁荣。这说明 ( )A.中国积极推进以结盟为主要方式的外交新路B.中国智慧得到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的一致认可C

6、.中国倡导并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中国已成为新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主导者8.唐代建中元年(780年),朝廷开始推行两税法,当年中央与地方部分税收分配如下 ( )项目收入总额收入分配中央提成额地方留成额钱税3 139.8万贯1 089.8万贯2050万贯粮税1 615.7万石215.7万石1 400万石合计4 755.5 万贯石1 305.5万贯石3 450万贯石A.政治局势隐藏危机 B.钱粮收支趋于平衡C.政府收入明显增加 D.征税标准发生变化9.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制定的州县官员条例强调,县令“亲临里甲,务要明播条章不致长奸损良。如此上下之分定,民知有依,巨细事务,诉

7、有所归”。此举旨在 ( )A.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B.稳定基层社会秩序C.宣扬儒家纲常伦理D.整顿基层管理队伍高二历史 第2页(共6页)10.下表是19世纪80年代德国政府颁布的部分法律。这些立法推动了德国 ( )年份法律名称主要规定1883疾病保险法工人生病时,医疗费用由雇主和工人自己承担,比例分别为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1884意外伤害保险法雇员因工受伤,由雇主负担全部医疗费用及生活费1889伤残老年保险法雇员因年老不能劳动时,其生活费用由雇主和雇员平均负担A.工人运动的开展 B.福利国家建成 C.政治民主化进程 D.社会稳定发展11.马铃薯传入欧洲之初,并不受人们的欢迎。在拿破仑战争时期,马铃

8、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那时工业革命正在改变着英国的农村社会,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在新的城市环境中,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据此可知,马铃薯的推广 ( )A.打破了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 B.印证了物种交流的双重影响C.保障了欧洲人口的持续增长 D.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12.右边为明至清粮食总产量、总需求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演变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制约了粮食亩产的提高B.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减少折射出人地矛盾加剧C.高产农作物的引进未能促进粮食产量的增长D.明清时期粮食的产量与人均占有量同步消长13.下表为英

9、国17551851年18 种行业男性从业者名义收入增幅统计。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 )群体收入增长幅度农业工人、棉纺织工人、印刷工人、造船业工人61.369.6%白领阶层(律师、医生、教师、技术人员、学者等)234%695.5%其他行业92.8190.6%A.经济发展加快社会贫富分化 B.工人生活水平愈加贫困C.白领阶层已经成为剥削阶级 D.廉价劳动推动经济发展14.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以科技、企业管理人员、高学历的白领雇员、一部分蓝领雇员及政府文官等为主体的中产阶级日益形成并成为美国的主流社会阶层。1970年,美国白领人数高二历史 第3页(共6页)与蓝领工人的比例为5:4;198

10、0年,美国白领已占劳动力市场的50%以上。这反映出美国( ) A.就业结构固化阶层流动困难 B.教育普及提升了劳动者素质 C.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尖锐 D.科技革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15.1580年成立的威尼斯银行通常被认为是最早使用“银行”名称经营业务的银行。16世纪末,银行逐渐在欧洲其他国家兴起,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1619年成立的汉堡银行和1621年成立的纽伦堡银行都是当时著名的银行。这反映出当时 ( ) A.商业革命对欧洲的影响 B.欧洲各国积极争夺国际市场 C.欧洲高利贷资本的活跃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6.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印发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

11、总体方案,确定实施范围119.89平方千米,涵盖沈阳、大连和营口三个片区。2022年,辽宁自贸试验区财税收入 1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300 亿元,均为成立前的5倍;实现进出口总额1 308 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16.5%;全年引进外资企业216家,实际利用外资13.4亿美元,占全省的比重为21.8%,与2017年实际利用外资相比,实现90 倍增长。这说明,辽宁自贸试验区的设立 ( )A.反映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参与制定规则B.突破了传统贸易方式的时空障碍并提高效率C.为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方案D.能够有效解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重重挑战第卷(非选择题,共52 分)二、非选择

12、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17题12分,18 题15分,19 题 13 分,20 题12分,共52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山东的党组织加强了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工作。1940 年2月,山东分局决定设立政府工作部,以统一领导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工作;规定各区行政机构依次为主任公署,专员公署,县政府,区、村公所;要求各级政权应尽一切可能发动群众民主选举产生。在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后,同年6月8日,山东分局作出了关于政权问题的新决定,要求各级党委充分认识政权工作的重要性,经常关心政权工作,选派优秀干部做政权工作;在各级政府中建立党团组织,以保证党

13、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党委不能直接干涉、包办、代替政府工作;各级政府、参议会要实行“三三制”原则。摘编自丁龙嘉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材料二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为争取实现民主而进行的艰辛探索和奋斗,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功实践,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珍惜自己的实践成果,同时借鉴其他国家政治文明的有益经验和成果,但绝不能照搬别国政治制度模式。摘编自黄勇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高二历史 第4页(共6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山东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特点及其积极作用。(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4分)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提出了以考试权为核心的文官考试思想。他令法制局的文官编写草案,规定文官考试委员隶属于内阁总理,掌管高等文官考试、任用等事项,以及高等文官试验科目厘定事项等。南京临时政府遵照孙中山的考试权思想,先后拟定了任官令文官考试令文官考试委员会官职令等有关文官考试的法令。这些法令对文官的考试和任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