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慈溪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t****990 文档编号:378442580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慈溪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省慈溪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省慈溪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省慈溪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省慈溪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慈溪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慈溪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慈溪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根据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F2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B.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C.F1只表现显性亲本性状D.F2有三种基因型,基因型的比例为1:2:12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某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

2、性的实验,是在某病原菌均匀分布的平板上,铺设含有不同种抗生素的纸片后进行培养。图示为培养的结果,其中抑菌圈是在纸片周围出现的透明区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在图示固体培养基上可用平板划线法或涂布法接种病原菌B.未出现抑菌圈可能是病原菌与抗生素接触后发生抗性变异C.形成的抑菌圈较小的原因可能是微生物对药物较敏感D.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3下图为生活在某森林中的两种动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两种动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两种动物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化具有相关性C.甲动物的数量变化对乙动物数量无影响D.影响甲动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只有乙动物4已知某

3、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 RNA 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疫苗的生产和抗体的制备流程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 A 蛋白与病毒表面的 A 蛋白不完全相同B.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两次筛选,分别是和C.融合产生的细胞均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A 蛋白的抗体D.可用抗原-抗体杂交实验对抗 A 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5下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下图乙表示突触的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刺激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c、b、a点B.图甲中(神经中枢)内有

4、2个完整突触结构C.图乙突触后膜的兴奋传导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图乙中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能量6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芬太尼是一种脂溶性较强的阿片类镇痛药,临床上常用于手术麻醉、术后镇痛,与一般镇痛药相比较,具有镇痛作用强、起效速度较快的特点。芬太尼镇痛的原理是:当其与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后,抑制Ca2

5、+内流,导致突触小泡无法与突触前膜接触,阻止痛觉冲动的传递,从而缓解疼痛。下图是人体突触结构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在受到一些强烈的伤害性刺激时,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至_形成痛觉。在神经细胞之间兴奋传递过程中,受体1所在膜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2)上述突触结构示意图中,与芬太尼结合的阿片受体是图中的_(选填“受体1”或“受体2)。(3)芬太尼能够_(选填“提升”或者“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从而导致呼吸强度降低。(4)大脑中所有的血管都被内皮细胞形成的多层膜紧紧包裹,发挥屏障作用,从而阻挡细菌、病毒和其它有毒物质进入大脑。许多药物不能突破屏障发挥作用,但是血管中芬

6、太尼却能够突破屏障较快的发挥麻醉、镇痛作用,原因是_。(5)芬太尼还能够促进K+外流,从而使得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_(选填“变大”或“减小”)(6)由材料可知Ca2+内流使得细胞内Ca2+浓度增加,从而能够_(选填“促进”或者“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为验证上述结论,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Ca2+阻滞剂(能够抑制神经细胞膜上Ca2+通道的开放),进行了如下实验。对照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实验组:向突触小体内施加适量的Ca2+通道阻滞剂,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同等强度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结果:若_,就可以验证上述结论。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再设计一个实

7、验组:先向突触小体内施加适量的Ca2+通道阻滞剂,再_,然后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同等强度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8(10分)图甲是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该同学的具体操作为:先向试管中加入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再向试管中接种入酵母菌,之后将试管置于适宜环境中连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并绘制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S型曲线需要满足的条件有_?(2)若图甲中曲线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的角度将会_(填“变

8、大”“变小”或“不变”)。(3)为了绘制得到图乙的曲线图,可采取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图丙是b时刻将样液稀释102倍,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先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后,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酵母菌分布情况,则1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约为数量约为_个。该计数方法得到的值与实际活菌相比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4)图乙中de段酵母菌数目减少的原因除了营养物质大量消耗之外还包括_。9(10分)下图表示某种动物细胞的生命历程,请回答有关问题:(1)和所示的变化,在生物学上分别称为_和_。(2)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_。(3)变化的实质是_。(4)产生的过程特征是细胞呼吸

9、速率_、细胞核体积_。(5)属于正常的细胞死亡过程,称为_,受_控制。(6)白血病患者常用异体骨髓移植的方法获得新的造血干细胞D,其新产生的血细胞与该白血病患者其他体细胞相比,遗传信息将_(填“改变”或“不改变”)。10(10分)分析下列图形中各细胞内染色体组成情况,并回答相关问题。(1)一般情况下,一定属于单倍体生物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的是图_。(2)图C中含_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_条染色体,由c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可育吗?为什么?_。(3)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而言,当该个体由_发育而来时,由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二倍体;在该个体由_发育而来时,由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4)若由A细胞组

10、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则其正常物种体细胞内含_个染色体组。(5)基因型分别为AAaBbb、AaBB、AaaaBBbb及Ab的体细胞,其染色体组数目依次与图AD中的_相等。11(15分)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经过治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图1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图2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1)图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_,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2)据图2,输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用于_,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3)结合图1所示的食物网

11、,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_(大于/等于/小于)76%,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和一部分能量暂时未被利用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_。(4)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使该生态系统被破坏,从生态学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F2出现性状分离为31,属于实验现象,A错误;B、F1在减数

12、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配子的比为11,这属于分离定律的实质,B正确;C、F1只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据此能判断显隐性关系,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C错误;D、F2基因型的比为121,是产生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的,属于结果而不是实质,D错误。故选B。2、D【解析】纸片扩散法是药敏试验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所含的药物吸取平板中的水分溶解后便不断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的细菌生长被抑制,形成透明的抑菌圈。【详解】A、在图示固体培养基上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病原菌,A错误;B、

13、病原菌在接触抗生素之前发生抗性变异,B错误;C、微生物对药物较敏感,形成的抑菌圈应较大,C错误;D、纸片所含的药物吸取平板中的水分溶解后便不断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D正确。故选D。3、B【解析】分析题图,甲种群数量比乙多,甲曲线先增先减,乙曲线后增后减,二者属于捕食关系。【详解】A、根据题图,两种动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A错误;B、甲种群数量减少后乙也随之减少,甲种群数量增多时乙随之增多,两种动物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化具有相关性,B正确;C、根据A、B分析,甲动物的数量变化对乙动物数量有影响,C错误;D、乙捕食甲,除了乙外,甲还有其他天敌,D错误

14、。故选B。4、D【解析】1、分析题图:图示为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其中表示逆转录过程;是获取目的基因(A基因)的过程;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是从小鼠皮下获取已经免疫的B细胞的过程;表示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是细胞融合过程;X为杂交瘤细胞。2、在将X进行扩大培养前,至少需要经过2次筛选,第一次筛选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是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扩大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有丝分裂)。【详解】A、由于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A蛋白与病毒表面的A蛋白完全相同,A错误;B、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出能产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都在过程中,B错误;C、融合产生的细胞除了有杂交瘤细胞外,还有BB细胞和瘤瘤细胞,需要筛选,才能获得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A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C错误;D、可用抗原-抗体杂交实验对抗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D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