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学科前沿——求真谛5大素养引领历史学习+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上传人:p****u 文档编号:378411469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PPTX 页数:51 大小:26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讲+学科前沿——求真谛5大素养引领历史学习+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1讲+学科前沿——求真谛5大素养引领历史学习+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1讲+学科前沿——求真谛5大素养引领历史学习+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1讲+学科前沿——求真谛5大素养引领历史学习+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1讲+学科前沿——求真谛5大素养引领历史学习+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讲+学科前沿——求真谛5大素养引领历史学习+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讲+学科前沿——求真谛5大素养引领历史学习+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学科前沿第一讲学科前沿求真谛求真谛5大素养引领历史学习大素养引领历史学习引领一唯物史观引领一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高考考查立足点学科核心理论,高考考查立足点素养解读概念界定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内涵阐释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培养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学习与探究

2、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认知透视1.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阐释,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1)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4)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

3、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5)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6)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经典示例示例命题点:以唯物史观引领考查墨子记载的科技成就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以唯物史观考查“百家争鸣”和中国古代科技,墨子的思想映射了中

4、华优秀传统文化,墨子包含的“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唯物史观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重要命题,同时也体现了劳动人民历史地位和贡献的价值取向,也反映了提倡科技创新,并树立文化自信。解题指导A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其他学派的思想,可排除;B项:“完整”说法与史实不符,可排除;C项:墨子中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的记载或论述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C项正确;D项: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的经典,墨家多来自社会下层,其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故墨子不可能体现“贵族阶层的旨趣”,可排除。尝试应用1.命题点:以唯物

5、史观引领考查思想解放与人类文明进步清初思想家唐甄说:“人之情,孰无所欲!得其正而安之,不得其正而弃之,是为君子。”陈确说:“真正无欲者,除是死人。”但“人欲正当处即是理”。费密说:“欲不可纵,亦不可禁。”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主张是()A彻底打破理学的禁欲主义B理性地把握人欲与社会秩序的关系C把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D顺应资本主义萌芽要求构建新思想答案:B2命题点:以唯物史观引领考查清代东北三省的移民清朝建都北京后,清廷在东北地区实施军事化管辖,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入,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而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1911年,清政府制定

6、了东北三省移民章程。这说明()A政策逐步调整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B向东北移民完全由政府主导C移民政策的变化受外来侵略的影响D政府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辖答案:C3命题点:以唯物史观引领考查近代西方的法治与教化早在西方启蒙运动之前就有人指出,实际上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协定,国民对君主承担相应的义务,而君主对国民具有保护义务。这反映了()A君主立宪的观点 B社会契约的理念C革命权利的学说 D天赋人权的思想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通过立法限制君主权力的主张,与君主立宪的观点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国民对君主承担相应的义务,而君主对国民具有保护义务”,说明君主与国民间建立社会契约,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

7、及君主违背契约后人民革命的权利,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人民主权的来源,与天赋人权的思想无关,故D项错误。引领二时空观念引领二时空观念学科核心思维,高考考查着力点学科核心思维,高考考查着力点素养解读概念界定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内涵阐释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培养目标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8、;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认知透视1.感知历史的基础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的一个最基本素养,是感知历史的基础。只有依赖它才能把时间与空间结合,才能把古今历史知识贯通起来,并且加以比较,进而发现规律并形成正确的认知。因而,时空观念素养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2培养能力的途径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掌握时空观念是学生学好历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3得出结论的前提历史研究的对象是人

9、类的过往经历,历史的连续性首先表现为时序性。要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时间概念,首先做到考虑每个历史问题时都要想到它所处的时间,该时间主要以宏观时间为主。有了准确的时间定位,才能联系这个时代进行分析,才能让自己站在那个时代的高空,得出的结论才不会脱离历史。4理性认识的依据历史随时间流动而发展,又在一定的空间中演绎,历史中的国家、地区,其经济、政治、军事、民族、文化等无不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我们要培养学生在一定时空下将历史信息进行整合的能力,进而上升到对历史的理性认识。经典示例示例命题点: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苏联1970年前后经济发展现状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上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A经

10、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钢1.45亿1.15亿煤3.9亿3.35亿肉2 500万1 230万蔬菜与瓜类4 700万1 300万答案:A命题立意高考侧重于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考查,时间与空间是历史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本题以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为切入点,考查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效果,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的考查。解题指导根据表格可知,

11、苏联1970年多项经济计划均未完成,这是由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致,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故A项正确;苏联的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但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B项;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出现在赫鲁晓夫改革时期,而材料涉及的史实主要发生在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故C项错误;D项缺乏材料依据,故排除。尝试应用1.命题点: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商代的政治文明商朝设立了“三风十愆”罪,是三种恶劣风气所滋生的十种罪愆。“指巫风二:舞、歌;淫风四:货、色、游、略(打猎);乱风四:悔圣言、逆忠直、远耆德(年高德劭、素孚众望者之称)、比顽童(愚钝无知的人),合而为十愆。”这说明()A商朝官吏腐败现象非常普

12、遍 B商朝统治者推行以德治国C商朝重视培育良好社会风气 D政府对百姓加强教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三风十愆”可知,针对全社会,具有普适性,故A项错误;材料中商朝设立“三风十愆”罪,体现了法治的理念,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三种恶劣风气所滋生的十种罪愆”可知,商朝重视净化社会风气,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设立了三风十愆罪”,体现了法制,非政府的教化功能,故D项错误。2命题点: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

13、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A有意贬损中国人道德水准 B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C与中国传统习俗发生抵触 D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乘车规定是符合文明规范的,不是有意贬损中国人道德水准,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这些乘车规则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故B项错误;中国传统习俗也具有讲卫生、讲礼貌的内容,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的乘车文明规范可知,有利于市民公共道德培养,故D项正确。3命题点: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干部的社会特性某科研机构深入我国农村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

14、家庭出身成分(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A宗法习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B时代需要影响村干部选任标准C经济实力决定干部社会特性D复杂历史左右民主政治建设答案:B引领三史料实证引领三史料实证学科核心方法,高考考查支撑点学科核心方法,高考考查支撑点素养解读概念界定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内涵阐释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

15、、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培养目标学生能够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认知透视1.学习历史的方法人类对于历史的了解、认识与研究基本上都来源于史料,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和方法。2认知历史的途径人类对历史的认知和研究离不开史料。我们通常说的史料,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

16、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史料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3论证历史的依据史料实证要让学生懂得论从史出,懂得历史需要用证据说话,懂得鉴别史料的真伪和不同来源及价值,并适当规范地引用、运用史料,使其服务于对问题的解释并表述自己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培养证据意识,从而探寻接近历史的真相。经典示例示例命题点: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命题立意试题通过分析汉武帝时期的“皮币”及诸侯王参加献礼的规定,考查西汉汉武帝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内容。题干材料源于历史文献资料,内容与教材有密切关联,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史料实证。解题指导由材料可知,汉武帝将“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而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因而诸侯王置办一张“皮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