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青海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78398531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度青海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24年度青海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24年度青海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24年度青海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24年度青海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度青海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度青海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度青海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下面是某教师执教故乡一课的教学片段。A.能够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阅读B.多渠道开发文章内容,多途径质疑、设疑C.能够使学生从不同层次发现问题D.能够使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发现问题【答案】 B2、在学习核舟记时,学生发现课文下面有很多对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解释,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系统?()A.范文系统B.知识系统C.助读系统D.作业系统【答案】 C3、(2019年真题)某男,45岁,平日喜食辛辣,脾气暴躁。近日突发头晕耳鸣、咳嗽吐衄、痰多黄稠、咽膈不利、口渴心烦,证

2、属肝火犯肺,宜选用的成药是()A.导赤丸B.芩连片C.黛蛤散D.西黄丸E.新雪颗粒【答案】 C4、阅读某写作教学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发挥学生的独特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B.认真思考辨析作文立意,学会在作文中使用正反事例C.传统意义上的作文立意,并不完全都属于正确的立意D.将严谨思维运用于写作,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创新立意【答案】 D5、某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某版教材中的课文再别康桥一课时,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A.设置的教学目标远远低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B.两个教学目标落脚点均在对这首诗歌形式的品味与鉴赏C.教学目标忽略了学生阅读这首诗时自己独有的情感体验及阅读感受D.教学目标忽略

3、了指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独特魅力.比较在传递情感方面与其他文体语言的不同点【答案】 A6、阅读雷雨导学案片段,按要求答题。A.“初读感知”环节能够训练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B.揣摩戏剧中人物的语言,是把握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C.分角色朗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D.齐读课文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识记背诵【答案】 D7、教师要求学生挑选一篇文章,与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组合,完成散文周刊中“歌颂母亲”主题的组稿任务,下列合适的是( )。A.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B.朱自清背影C.鲁迅阿长与山海经D.泰戈尔金色花【答案】 D8、教师计划讲授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这是一首表达爱国与思乡主题的诗歌,一

4、般来说最恰当的教学思路是( )A.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味诗中的思想感情B.让学生在把握诗中的人物和情节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C.让学生在分析字句的基础上,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D.让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答案】 A9、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A.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和了解文革背景,能提高第二课时的学习效率B.第二课时由浅入深的问题设置,逐步引导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思考,但教师要完成几个主要问题的思考和对忏悔自责精神的理解和拓展,就必须加进对作者和文革背景的详细介绍C.没有关注课文“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应从这篇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入手,多找几个例

5、子,引导学生揣摩这种写法D.拓展内容能紧扣文章主旨,有对他人忏悔、反省的理解和思考,更有对自己的反省、思考【答案】 B10、学生学习孔雀东南飞中“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一句时,向教师请教古代计时方式以及“五更”所指向的时段。以下和“五更”对应的现在的时间正确的一项是( )。A.02:0003:00B.03:0005:00C.04:0005:00D.03:0004:00【答案】 B11、在“中国古代诗歌格律研习”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区分古体诗与近体诗,理解近体诗内部诗歌格律的差异。下列关于中国古代诗歌格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琵琶行与孔雀东南飞均属于古体诗中的长篇乐府诗B.杜甫

6、的登高与王维的竹里馆均属于近体诗中的七言律诗C.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与杜牧的秋夕均属于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D.如诗经古诗十九首等唐代之前的诗歌均属于古体诗【答案】 B1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A.以某一作品为基点.向同一文体的其他篇章拓展,其目的是为能领会同一题材的文章的特点B.通过课内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C.通过这一专题活动,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调动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拓宽了视野。扩大了积累D.引导学生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自主选择阅读,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

7、息”的阅读与鉴赏要求【答案】 A13、学习完窦娥冤一课后,为了调动学生探索不同悲剧艺术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教师向学生推荐了多部戏剧。下列剧目中,不适合的是( )。A.汉宫秋B.西厢记C.梧桐雨D.赵氏孤儿【答案】 B14、某教师在九年级开设名著导读课,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多彩的戏曲世界”展开阅读。下列作品不合适的是( )。A.红与黑B.雷雨C.钦差大臣D.西厢记【答案】 A15、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师设计教学目标如下:掌握“负”“幸”“引”“顾”等多义词及“以”“之”等虚词的用法,理解“刃”“怀”“归”等词的活用情况,正确辨识特殊的文言句式,并能准确翻译;体会本文把人物放在矛盾斗争

8、的激流漩涡中,调动多种手段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写法;学习廉颇、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对该教学目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性要求理解准确B.教师对本文特有的写作手法给予足够重视C.教师把握好节奏。教学目标可一课时完成D.教师关注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答案】 C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A.在这个片段中、教师抓住了“老爷”这个包含着丰富意蕴的词语大做文章,体现了教师深厚的语言文字素养B.找对语言点后。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两次引入相关经验或知识给学生铺路搭桥、体现了教师强调要让学生经过努力。自主地获得知识的教学意识C.“

9、但是、既然旧情难忘,为什么又要喊周朴园为老爷呢 ”是铺垫性问题,打开了学生准确理解文中侍萍对周朴园称呼的巨大变化的原因大门D.借助学生已经学过的课文知识、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侍萍执意要拉开距离的怨愤心理,激活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体现了教师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一教学技巧【答案】 C17、古诗词鉴赏课上,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古代诗词中借代的修辞手法。为帮助学生加深对借代这一修辞手法的理解,教师结合相关示例进行讲解。下列示例不适合的是( )。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B.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D.晓看红

10、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答案】 B18、阅读醉翁亭记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A.教师的教学评价及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B.教师应该制止学生根据译文推断字词的含义C.教师为学生提供发言机会,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D.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答案】 B19、阅读祝福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体现该教师追求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理念B.让语文回归生活,改变单一的作业设计模式C.作业由易到难、有启发性D.作业形式多样、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答案】 D20、阅读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A.采用设疑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B.引导学

11、生从文章标题入手,把握文章大意C.引导学生答疑,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D.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中心【答案】 A21、学习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一课时,教师结语:我们学习了本文精彩的情节、动人的细节,感受到人物生动的形象。形象的塑造,还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PPT展示“草料场火光冲天。天空中大雪纷飞,山神庙血流满地。完成性格与命运蜕变的英雄提枪而东”的画面)课文是小说中最具诗情画意的一部分,环 境描写极具魅力,我们留待下节课学习。对该教学环节的评价不恰当的是()。A.作为拓展型结束语,让学生对下节课满含期待B.对本课时内容的概括,一语见地、简洁精当C.多媒体画面的插入,使结束语时间长。

12、显得拖沓D.教师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进行总结与延伸【答案】 C22、学习完师说后,教师要求学生阅读韩愈的进学解和梁衡的散文读韩愈,对该设计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B.这样的教学设计对学生语文素养的题高没有太大作用C.这样的设计可以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D.这样的设计符合语文探究学习的理念,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答案】 B23、教师在教授沁园春长沙这篇文章时,在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思考比较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A.这一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诗词语言鉴赏能力,让学生初步掌握鉴赏古诗词的一般方法。在比较中求同求异,开拓学生思维B.语文学

13、习要立足于教材,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注重对学生人文主义精神的引导。这一设计有利于学生体会“景语皆情语”的特点,以及掌握赏析文章的方法C.拓展延伸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运用能力,应让学生模仿作者的整体风格写诗D.拓展环节综合了多种能力,有利于学生体会语文学习的综合性【答案】 C24、学生自主研读外国文学作品老人与海时,对其中“硬汉”桑地亚哥与自然进行抗争的情节记忆深刻,希望教师能为其推荐其他以“人与自然不懈斗争”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下列作品不适合教师推荐的是( )。A.热爱生命B.奥德修纪C.百年孤独D.巴黎圣母院【答案】 D25、在某教师在教学前幻灯片出示了以下文字: A.沈雁冰B.沈从文C.老舍D.夏衍【答案】 D26、学生学习完鲁迅的小说祝福之后,认识到“封建礼制吃人的本质”。教师计划推荐相关主题的其他作品,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主题的认知,以下选项作品符合要求的是( )。A.茅盾幻灭B.高尔基童年C.巴金家D.郭沫若棠棣之花【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