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四川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78394994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度四川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24年度四川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24年度四川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24年度四川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24年度四川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度四川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度四川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度四川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教师在教学诗词意象分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诗词实例,理解并总结意象“酒”所表达的情感。下列诗词名句中,意象“酒”表达了思乡之情的是( )。A.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C.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D.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答案】 A2、下面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有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的作业练习,阅读并回答问题。 A.第一题意在让学生归纳矛盾冲突的发展脉络、了解林冲是怎样被“逼上梁山”的B.第二题意在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进而理解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C.第三题意在引导学生了解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D.第四题意在扩展学生阅读量,让学生在课文阅读中丰富知识,增加积累【答案】 D3、古代诗歌鉴赏课上,教师指出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天街小雨润如酥”一句所运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同时请学生联想其他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案】 B4、学生自主研读外国文学作品老人

3、与海时,对其中“硬汉”桑地亚哥与自然进行抗争的情节记忆深刻,希望教师能为其推荐其他以“人与自然不懈斗争”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下列作品不适合教师推荐的是( )。A.热爱生命B.奥德修纪C.百年孤独D.巴黎圣母院【答案】 D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A.在这个片段中,教师抓住了“老爷”这个包含着丰富意蕴的词语大做文章,体现了教师深厚的语言文字素养B.找对语言点后,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两次引入相关经验或知识给学生铺路搭桥,体现了教师强调要让学生经过努力.自主地获得知识的教学意识C.“但是,既然旧情难忘,为什么又要喊周朴园为老爷呢?”是铺垫性问题,打开了学生准确理解文中侍萍对周朴园称呼的巨

4、大变化的原因大门D.借助学生已经学过的课文知识,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侍萍执意要拉开距离的怨愤心理,激活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体现了教师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一教学技巧【答案】 C6、学习完岳阳楼记一课后,教师要求学生背诵其中脍炙人口的诗句,以下背诵错误的一项是()。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B.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C.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答案】 B7、教师在教授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时,提到用典的修辞,并举出其他诗句的例子供学生加深理解,下列没有使用该修辞的是( )A.过

5、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B.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答案】 C8、阅读绿色蝈蝈一课的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A.在整节课中.学生的活动占据了主要地位.师生成为彼此的倾听者和交流者B.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阅读较少,对文本内容解读有脱离阅读文本之嫌C.在学生介绍作者法布尔之后,教师直接要求学生谈一谈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教师急于把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强加给学生,比较生硬D.对文本的鉴赏局限于第5自然段.体现了教师抓住重点段落进行重点赏析的教学思想【答案】 D9、教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时,教师指出该篇目是一篇议论性的文章

6、,并且在课上罗列了以下类似文体的篇目进行类比学习,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B.伤仲永C.劝学D.小石潭记【答案】 D10、阅读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A.课前预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新课内容,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B.用关键词以“造句”的形式把故事复述出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C.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学法的指导,执行学习常规,以便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D.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读后感受,抓住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为后续的解读打下情感基础【答案】 C11、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以“表达的艺术”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强调语言得体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搜集表达得体的语句。下列学生搜集的

7、语句中,表达不得体的是( )。A.欢迎光临寒舍,若招待不周,还请见谅B.这篇文章我刚刚完成,希望您不吝赐教C.感谢您莅临指导,我们一定会认真考虑您的意见D.你知道最近的超市在哪儿吗【答案】 D12、古代诗词复习课上,有学生背诵了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教师借机引导学生复习运用了互文修辞的诗词,并举出了几个示例。下列适合的是( )。A.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B.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D.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答案】 B13、某

8、教材在节选了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并在其课文的背后补充了元杂剧的折、锲子和本,这一内容属于教科书的哪个系统?( )A.助读系统B.选文系统C.作业系统D.知识系统【答案】 D14、教学中国建筑的特征前,教师播放了一段林黛玉进贾府的视频,并对其中的建筑格局进行了简单补充描述,从而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中国古代建筑平面布局的特点。下列对该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变抽象为具象,限制了学生的想象B.温故而后知新,感知建筑整体特点C.导入方式新颖,有效激发学习兴趣D.过多引入旧课,课程安排喧宾夺主【答案】 D15、古代诗词复习课上,有学生背诵了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

9、衣冷难着”,教师借机引导学生复习运用了互文修辞的诗词,并举出了几个示例。下列适合的是( )。A.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B.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D.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答案】 B16、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教师组织学生拓展阅读变色龙和小公务员之死。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 )。A.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和实际的联系,扩大学习领域B.有助于学生对作家的创作风格形成整体认知C.三部作品没有太大关联,拓展阅读价值不大D.有助于深入挖掘课文的社会意义【答案】 B17、教师讲

10、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时,列举蕴含哲理的诗句,下列诗句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答案】 D18、以下教师对79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B.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800字C.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D.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答案】 B

11、19、阅读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设计不同类型的课堂提问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B.扩散式提问不拘泥于课文,由古人今,引发对社会现状的思考C.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解读儒家经典的现实意义D.打破了传统的接受型学习模式,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答案】 C20、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按要求答题。 A.对雨巷主题的分析讨论,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B.教师适时将学生的课堂讨论转移到网络平台进行,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探索积极性,又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C.网络平台快捷、高效,案例中的情况充分体现了在现代教学中网络平台已经逐渐发挥教学主导作用D.教师把课堂

12、争论引到网络平台交流,体现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答案】 C21、某教材在选修模块中设置了“唐风雅韵唐代山水田园诗”专题。下列作品适合入选的是( )A.王维辛夷坞、孟浩然过故人庄、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B.白居易大林寺桃花、陆游游山西村、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C.李白送友人、孟郊烈女操、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D.柳宗元渔翁、王翰凉州词、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答案】 A22、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教师要求学生整理借明月思乡怀人的诗句。下列不适合的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明

13、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答案】 D2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A.“三十年前”这个时间有丰富的意蕴,同时又是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教师能够抓住这一个点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体现了教师对戏剧精妙语言的准确把握B.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才更容易让学生产生陌生感、新奇感,表现出对知识的新奇感,故也总是能够在教师引导下品出个中滋味来C.找对语言点后.教师适时引入补充资料,体现了教师充分利用资源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D.若全让学生品味“三十年前”,则学生会因为资料的匮乏很难品出什么,而教师巧妙地引入“人物关系表”,恰当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文本,链接的材料补充了文中的空白,为学生的理解搭了桥【答案】 B24、某版高中语文教材设置有“和平的祈祷”主题单元,意在引导学生“沉思战争灾难,珍爱和平,理解世界人民和平的愿望”。下列不适合选人的作品有()。A.这里的黎明静悄悄B.兵车行C.静静的顿河D.边城【答案】 D25、名著导读课上,教师用幻灯片为学生呈现了下面一段话,让学生利用知识积累完成填空。 A.吴承恩骆驼祥子诸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