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年福建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78359125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度年福建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24年度年福建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24年度年福建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24年度年福建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24年度年福建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度年福建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度年福建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度年福建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课程不应指向活动,而应直接关注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而服务的。”这种观点意味着课程即( ) A.教学科目B.社会改造C.经验获得D.预期的学习效果【答案】 D2、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是()A.教学计划B.课程标准C.教学模式D.考试成绩【答案】 B3、 维果茨基强调()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A.同化B.学习C.社会文化D.成熟【答案】 C4、 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

2、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答案】 A5、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A.选择B.监督C.维持D.调节【答案】 D6、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看,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A.符号记忆B.抽象记忆C.命题记忆D.形象记忆【答案】 D7、在上体育课时脚不慎扭伤,下列做法最好的是()。A.马上用热水袋热敷B.马上揉搓患处C.马上用冷水浸泡D.什么也不做【答案】 C8、下列哪项不属于小学英语课程的分级标准( )A.表达技能B.语言技能C.语言知识D.文化意识【答案】 A9、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思维品质称为思维的()。A.广阔性B.灵活性

3、C.逻辑性D.深刻性【答案】 B10、鲁班由“茅草划破手”这一现象引发思考,发明了锯子,这种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属于( )。A.思维定势B.功能固着C.原型启发D.负向迁移【答案】 C11、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B.制订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答案】 D12、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觉(?)。A.经验研究法B.调查研究法C.行动研究法D.叙事研究法【答案】 D13、孙老师在自己的班里设置了这样一种制度.每天哪位同学能够帮助其他同学的话就可以领取一个卡

4、片,卡片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可以找老师兑换自己喜欢的东西.孙老师运用的方法是()。A.强化法B.代币奖励法C.消退法D.系统脱敏法【答案】 B14、小学生疾跑后不能立刻站立不动或坐下,须继续慢跑一小会儿,主要原因是()。A.防止低血糖晕倒B.有利于氧债的偿还C.防止重力性休克D.有利于心功能恢复【答案】 C15、张老师用一套试卷对程度相当的两个平行班进行测试,学生的成绩基本一致,这说明这张试卷具有较好的()。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答案】 A16、学“角”这一概念,对“钝角”“锐角”“直角”概念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属于()。A.负迁移B.纵向迁移C.横向迁移D.非特殊成分的迁移【答案】 B

5、17、 下列关于小学生的多动症说法错误的是()。A.多动症一般在10岁以后会有异常表现B.患有多动症的儿童,学习成绩一般比较差C.多动症可能有先天体质上的原因,也可能是不安环境引起精神高度紧张的结果D.多动症也称“儿童多动综合症”,是一种以行为障碍为特征的儿童综合症【答案】 A18、 小英帮助生病在家的小勇辅导功课后感到很快乐,这种情感属于()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幸福感【答案】 A19、 遗忘曲线的首先提出者是()。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奥苏伯尔D.弗洛伊德【答案】 B20、小学生游戏时摔倒扭伤并有少量出血点,教师的正确做法是( )A.止血带绑在伤口上方,注意保暖B.纸巾盖上

6、伤口,电话通知家长C.冷毛巾敷伤口,立即送往医院D.清洁水冲洗伤口,消毒纱布包扎【答案】 D2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锻炼法C.陶冶法D.榜样法【答案】 D22、 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卢梭D.杜威【答案】 B23、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下列属于内部的、不可控的、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B.能力C.任务难度D.运气【答案】 B24、班级活动是指()。A.以班级为单位的一切活动B.课堂教学以外的活动C.建设班集体为中心的活动D.晨会等常规活动【答案】 A25、在上体

7、育课时脚不慎扭伤,下列做法最好的是()。A.马上用热水袋热敷B.马上揉搓患处C.马上用冷水浸泡D.什么也不做【答案】 C26、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反映出对人产生影响的因素是()。A.社会文化B.家庭因素C.自然环境D.早期经验【答案】 D27、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品德艺术课,属于( )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通识课程【答案】 B28、受m(a+b)=ma+mb的影响而得到lg(a+b)=lga+1gb,这是一种()。A.负迁移B.正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答案】 A29、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 )时期。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8、答案】 C30、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的重大变革之一是()。A.初中和高中分别设置B.九年一贯的整体设置C.十二年一贯的整体设置D.小学和初中分别设置【答案】 B31、针对班级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 周老师上课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知识,这一课程实施符合( )。A.忠实取向B.创生取向C.技术取向D.相互适应取向【答案】 D32、在教学中讲授“果实”的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的概念,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B.变式法C.比较法D.直观法【答案】 B33、徐老师在教学中.先

9、是利用大班上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教学的基本知识,而课后又利用小班跟学生探讨、研究知识中典型性、突破性的试题,最后,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徐老师利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制B.分组教学C.现场教学D.特朗普制【答案】 D34、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利用自己以往经验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称为( )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D.联想【答案】 B35、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依据,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评定称之为()。A.配置性评定B.诊断性评定C.常模参照评定D.标准参照评定【答案】 C36、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王老师在讲授该

10、知识前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数轴上一个点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一个数可以表示一个点:那么在一个平面上,一个点如何用数来表示呢”在最后总结这节课时王老师给出了答案。这属于课堂总结的哪种方法()A.复述法B.呼应法C.悬念法D.比较法【答案】 B37、有关光的传播和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光在真空中不能传播B.严格遵从反射定律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C.漫反射的反射光向四面八方射出,因此说它不遵从反射定律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从反射定律【答案】 D38、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的“产婆术”属于()。A.直观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答案】 C39、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

11、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答案】 D40、发挥教育合力必须注意三种教育形态的有机结合,这三种教育形态是以下哪三种? ( )A.B.C.D.【答案】 C41、力求本学期考得好,力求得到本学期的奖学金,属于( )。A.直接的近景性动机B.间接的远景性动机C.高尚的动机D.成就动机【答案】 A42、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文献法C.行动研究法D.读书法【答案】 C43、 通常所说的备课要“三备”,除了钻研教材、设计教法之外,还包括()。A.研究学生B.设计作业C.设计评价D.指导学法【答案】 A44、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的欲望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事,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A.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B.缺乏良好情感C.道德意志薄弱D.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答案】 C45、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